{養殖課堂}育雛期間溼度的重要性

關注三農禽類養殖,每天分享禽病知識,教您低成本輕鬆養殖。

育雛的溫度和溼度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雛雞由於機體的機能不健全,自身調節功能比較差,適應不了不良的氣侯環境,因而需要人為的提供其舒適的環境,使其能健康的生長。但在實踐中,往往出現只注意溫度不注意溼度,或機械的追求溼度的指標而忽視了"相對"性,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後果。

{養殖課堂}育雛期間溼度的重要性

溫度和溼度要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比如夏季育雛,溫度要維持在33度到35度,相對溼度就應該在55%到65%之間,隨著溫度的下降,溼度就要隨之而降,溫度升高,溼度就需要隨之而升。就好比中醫說的氣是由火與津液組成一樣,火少或津液少都能造成氣的損傷而影響機體的生長和發育。

不合理的溫度和溼度對機體的生長髮育不利

這個理都知道,在肉雞的飼養管理中,笫一週是十分關健的。因為第一週管理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到後期的飼料轉化率和雞群的發病率。有人做過生產試驗,第一週育雛的溫度差3度,45天出枉吋體重差4襾到7兩。楚留香提醒您因而有人稱育雛階段是養雞成功與否的"最高安全控制點"不無道理。

不合理的溫度和溼度對雞群生長有哪些影響呢?

溫度的問題都引起了同行們的關注。現在從不關注的溼度上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溼度過低

溼度過低,就好比給雞提供了一個高溫乾燥的環境,主要造成機體水分的喪失,電解質紊亂為主的一系列疾病。

肺炎,

以呼吸系統粘液損傷,粘膜脫落,痰液幹粘為主要損害的溫熱性肺炎,如果進行通風換氣,加上風邪的危害,可造成風溫而使病情加重。

消化系統:

胃為燥髒,喜溼惡幹,高溫低溫會影響胃對食物的腐熟和胃氣的下降,因而可造成雞的食慾下降,腺肌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小腸球蟲。

法氐囊成為易發性疾病。

由於溼度過低,機體水分的喪失 ,可造成肝陰不足,肝氣鬱結,當飲用法氐囊疫苗後,弱的溫毒之氣增強溫熱對機體的危害而發病。

新城疫:

水分不足即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則火偏盛。這樣就造成了發生新城疫的易感體質。

{養殖課堂}育雛期間溼度的重要性

溼度過大:

溼度過大,相當於給雞提供了一種低溫高溼的環境,寒溼對雞體的侵襲而造成的一系列危害

沙門氐桿菌病,

這個問題大家都明白,不需多談。

肺炎,腺肌胃炎:

脾主運化水溼,寒溼困脾,引起脾陽不足,水溼運化受阻而成飲,欽留於肺形成肺炎,楚留香提醒您溼度過大留於胃而形成腺肌胃炎。

支氣管堵塞,

三炎,水溼內停,鬱而化熱;另外脾氣不足運化失常,引起心陰不足而心火旺盛。火熱凝飲而成痰 在肺形成支氣管堵塞和氣囊炎,在中下焦則形成腹膜炎、肝周炎、心包炎。

禽流感的易感群體。

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禽流感為溼熱病。在己經因溼而造成的溼熱內鬱的體質之下,在外因誘導的作用下 極易發生流感。

由此可見,雛雞階段的溫度和溼度對機體的生長髮育多麼重要。那麼育雛期的溫度和溼度標準是什麼呢?


{養殖課堂}育雛期間溼度的重要性

育雛室的溫度和溼度:

一般是1周齡內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34℃至32℃,溼度為65%至60%;

1至2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32℃至28℃,溼度為65%至60%;

2至3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27℃至25℃,溼度為65%至60%;

3至4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25℃至23℃,溼度為60%;

4周以後溫度為20℃左右,溼度為60%。

除使用溫度計外,還要學會“看雞施溫”。溫度適宜雛雞活潑好動,食慾旺盛,睡眠安靜,雞群疏散,均勻俯臥。溫度過低雛雞易拉稀感冒,互相擠壓,層層扎堆;溫度過高雛雞張嘴喘氣,遠離熱源,精神懶散,食慾不好,大量飲水。

如果您養有家禽,不懂飼養管理,不懂禽病診斷。點擊關注三農禽類養殖,私信留言您想了解的養殖難題,隨時在線幫您解答。一次諮詢終身免費技術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