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的八字軍瞭解多少?

橙子成長記


南宋,1127-1276年。八字軍,1127-1133,由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王彥組建率領的一支部隊,因臉上刻上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而出名。

在兩宋的交接之際,金兵入境打得宋高宗摸不著頭腦,官兵將士也都被打得潰散。但是,有那麼滋潤中原地區自主組織的義軍卻多次六天金兵,八字軍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逐漸讓金兵聞風喪膽!

那麼八字軍是怎麼來的呢?

岳飛當年和八字軍的領袖王彥,都屬於八字軍(當時不叫八字軍,是一支起義軍),後來因為意見不統一,分道揚鑣了。因為王彥覺得要把部隊轉到太行山和金兵打游擊,拖延金兵南下的步伐;而岳飛卻覺得部隊應該後撤,和政府的正規軍走在一起,聽政府統一指揮對抗金兵。再後來,岳飛帶領一部分人留守宗澤,王彥帶領大部分人在太行山上駐守,再臉上刺上了八字,八字軍由此誕生。

此時,在河北一帶的中原地區有一位叫做梁興的起義軍在後來也加入了八字軍,八字軍的人數一度到達了十萬。

待宋高宗在揚州穩住了腳步後,收編了八字軍,從此,八字軍開始走向了衰弱。

這裡有一個叫做黃潛善的奸臣,把王彥等人給安排上了軍政紀律不嚴肅的罪名(原因大概是因為收編王彥部隊後,把王彥等人安排在一個避戰部隊吃閒飯,所以啊,吃閒飯的人肯定會被人說閒話,咱們還是要勤快一點!)給發配到了非抗金一線,再後來因為八字軍和朝廷的另外一支軍官部隊發生了衝突,王彥辭職,只到病逝。

劉錡,八字軍的第二代接班人,打了一場著名的順昌之戰(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再後來劉錡死後,八字軍不知所終。在宋金達成了協議(屈辱求全)後,八字軍被髮配到各地駐守,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八字軍辛辛苦苦為皇帝打江山易改換來的卻是打壓和猜忌,在那個時代當兵真是一個悲劇!




大大江


八字軍是在北宋滅亡之後,在金軍佔領地區燕雲十六州(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河北地區人民組織的抗金義軍。

由於這支部隊的將士都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決心,故稱“八字軍”。

王彥於建炎元年9月帶領7000人部隊,度過黃河進攻金國,結果大敗,在逃亡期間招收了很多抗金義軍,並在岳飛率領下奮勇作戰下轉敗為勝。在河北站穩了腳步。

八字軍一度人數超越十萬人是一支從義軍起步,後來被南宋招安成為官兵的人。末期八字軍在劉綺的率領下也打了不少的勝戰,特別是順昌之戰以五千精兵大敗十萬金兵更是以少勝多的奇蹟。



茅廬殤情


南宋建炎元年至紹興三年,也就是公元1127-公元1133,在川陝、河北河南地區活躍那麼一隻義軍,他們的宗旨就是反抗金軍,他們勇於作戰,建功無數,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和支持。那麼,就是這樣的一隻民間隊伍,為什麼叫八字軍呢?原來啊,為了表達保家衛國和奮勇殺敵的決心,這支義軍的將士們都在臉上都刺了八個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

這支八字軍的首領叫王彥。王彥,字子才,上黨人,年輕的時候,性格豪爽,喜歡讀兵書學習兵法,一腔熱血懷有報國之志。北宋末年,金軍大肆南侵,進攻中原,王彥得知之後,固然前往抗金投奔了河北招撫使張所,王彥的軍事才能迅速顯現出來,出色的能力收到了張所的賞識,任都統制。

王彥(1089年-1139年),南宋抗金名將,字子才,河東上黨人

建炎元年,王彥和岳飛張翼等十餘名將領,率領近七千的宋軍渡過黃河,與金軍作戰,收復了新鄉等失地。很快幾萬金軍又捲土重來,圍攻了王彥,最後宋軍寡不敵眾,撤往太行山。在今天河南輝縣聚集了七百散兵,組建了八字軍。當然除了八字軍以外,太行山上還有其他的幾隻義軍,他們之間相互呼應,共同抗敵,多次痛擊了金軍。

八字軍的勢力逐漸擴大,金人為了抓住王彥,不惜重金通緝他,但是王彥毫不懼怕,率軍與金軍多次交戰,威震兩河一帶。可惜的是,朝廷卻一直向金國求和,不準王彥再進攻,讓他率部駐守開封。建炎三年,王彥率眾前往了川陝投奔了張浚,轉戰川陝之後,八字軍戰無不勝,陸續收復多處失地。不幸的是,朝廷的投降派佔了上風,他們不希望王彥的出現破壞議和的進程和成果,於是給他安排了個“軍政不肅”的罪名。解除了他的軍職,讓他南歸併改知荊南府,八字軍則調到了臨安,四年後帶著憤懣之情,鬱鬱寡歡得去世了,年僅49歲。一代抗金帥才就此隕落。


西安年貨會


一、何為八字軍?

八字軍是南宋建炎元年至紹興三年(1127—1133年)在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由河北招撫司都統制王彥率領的一支部隊,而八字軍的由來,和他們臉上的八個字有關: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因這八字得名!八字軍先後有兩任統帥,第一任就是它的創建者,也是抗金名將——王彥,第二任就是筆俠心中的“中興四將”——劉錡。


八字軍有力地牽制了金軍的南下

二、八字軍的經歷

歷史上說,八字軍的班底,主要是以王彥手下的一幫河北士兵為主,王彥部隊當時隸屬於河北招撫使張所,同時隸屬於張所的,還有另一位抗金名將,更是我們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岳飛!而且岳飛還是王彥的部下。後來,因為張所被南宋投降派給撤職了,導致王彥部就變成了一支無人節制的流浪軍。恰逢此時,王彥和岳飛在意見上又不一致。王彥認為應該採取游擊戰術,將部隊轉移到太行山,和金軍打游擊,拖住金軍南下的步伐;而岳飛卻認為應該將部隊後撤,始終和正規軍保持在一起,統一號令,抵抗金兵的正面進攻。最後就只有分道揚鑣了,王彥帶著自己的部隊轉移到太行山起了義,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正式創建八字軍。而岳飛最後帶著自己的部隊投奔了東京留守宗澤,雖然世人多記得的是岳飛,但大家都知道,岳飛的結局並不是很美好。

岳飛和他的部隊

王彥自從將部隊轉移到太行山後,受到當地人的擁護,特別是梁興領導的“忠義社”,因為八字軍作戰勇猛,很多忠義社的將領後來都聽八字軍指揮,一時間,在太行山區,王彥聚集了十多萬人的抗金部隊,對金軍的後方形成了極大的威脅。而此時,八字軍仍然是一支無番號的部隊。恰如此時,宋高宗趙構在揚州穩住陣腳後,又開始招納地方武裝,八字軍也被宗澤收編。王彥親自到揚州覲見趙構,力陳北伐事宜,但在奸相黃潛善的力壓下,王彥被安排在一支避戰部隊裡面吃閒飯。後來,奉命組織川陝保衛戰的張浚(張良之後)看中王彥,將他申請到川陝地區抗金,八字軍才再一次派上了大用場。可惜張浚志大才疏,和金軍硬碰硬,打輸了富平之戰,還好名將劉韐的兒子劉子羽和名將吳玠,以及王彥的八字軍在接下來的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戰役中戰勝了金軍,川陝才得以保存。川陝保衛戰結束後,八字軍被先後調往荊南和淮東,奇怪的是:這裡都不是抗金一線。也許是八字軍曾經有過“匪軍”(義軍)的背景,朝廷對他們不是很信任,八字軍後來又和另一支官軍發生械鬥,王彥引咎辭職,直到病逝。王彥死後,八字軍被撥給劉錡,劉錡這時才獨立成軍。八字軍隨劉錡打贏了“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的“順昌之戰”,這是他們的第三次表演。劉錡的威名震徹金國,乃至於1161年,金主完顏亮再次出征南宋分配任務時,竟無一人願意主動進攻劉錡部。畢竟,誰想去摸老虎屁股呢?

氣急敗壞的完顏亮親自率60萬金軍進攻劉錡部,由於兵力懸殊,劉錡率眾退守揚州。可惜天不逢時,劉錡突然身染重病,只好留下侄兒劉泗和部將李橫率領部隊駐守揚州。

但他這個侄兒可不像他一樣有骨氣,是個實打實的廢物,金軍還沒打,他就先逃跑了,只留下李橫孤軍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力竭戰死。揚州城破,劉錡麾下的八字軍也全軍覆沒。一支身經百戰的勁旅轉眼覆滅,叫誰不心疼啊,更何況那還是跟隨劉錡出生入死的親兵,劉錡那叫一個傷心啊。沒多久,劉錡吐血身亡,南宋的一代傳奇名將就此隕落。

劉錡


珍貴影像Pa


民兵組織“八字軍”,赤膽忠心保家衛國,助力南宋政權。

北宋末期,北方女真政權強大,宋徽宗欲奪取燕雲十六州,聯金滅遼,使得宋朝國境直接暴露於金朝的威脅之下。滅遼過程中,金朝發現宋軍腐朽虛弱,滅遼不久,金軍揮師南下,攻克宋都城汴京(今開封),製造了靖康之恥。

北宋滅亡後,宋徽宗九子趙構建立南宋政權,不斷南逃,政府軍初期節節敗退。

在宋朝淪陷地區,受盡苦難的中原百姓紛紛自發組織起義軍抵抗金兵,其中一支民兵所有將士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殺敵決心,故稱“八字軍”

宋朝政府軍刺字是一個慣例,官兵有禁軍、廂軍、鄉兵三種形式。禁軍中央直接控制,地位較高,很少出現逃亡,非戰況頻繁很少刺字,鄉兵則是兵農各一的形式,以保衛家長為主,不四處征戰,故不刺字。廂軍為地方軍,魚龍混雜,逃跑率高,為防止逃跑,廂軍基本全刺字。《水滸傳》中發配充軍,就是補充的廂軍。

但民兵這樣自發主動在臉上刺字是非常罕見的,足以表明抗金之決心。

八字軍先後有兩任統帥,第一任是抗金名將——王彥,第二任就是中興四將之一的劉錡。

八字軍作戰勇猛,在敵後根據地多次重創金兵,對其後方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由於八字軍的戰績卓越,其他民兵組織自願聽從八字軍領導,王彥率領的八字軍在太行山聚集成了一支十多萬人的抗金中堅力量。

而後,八字軍接受宋政府軍編制,成為一支正規軍,

劉錡統率八字軍後,曾率領大軍於順昌與金兀朮軍展開了一場決戰,八字軍以少勝多,這場戰役也成了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禦戰。

八字軍成就了王彥、劉錡兩位名將,兩位名將也成就了八字軍。宋高宗和金義和後,八字軍再無記載,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你的歷史我來評


八字軍是南宋建炎元年至紹興三年(1127—1133年)在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由河北招撫司都統制王彥率領的一支部隊,因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而得名。

八字軍最初是太行山區的義軍,後編入官軍序列,於河南、川陝等地抗擊金軍,戰功卓著。

北宋滅亡後,在金軍佔領地區,義軍紛起抗擊金兵。建炎元年九月,王彥率岳飛等十一將7000人北渡黃河,收復新鄉(今屬河南)後,遭數萬金軍圍攻,因寡不敵眾,率部眾突圍至共城(今河南輝縣),聯合太行山區兩河(即河東、河北,今山西與河北中、南部一帶)義軍,堅持抗金。所有將士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決心,故稱“八字軍”。未幾,兩河忠義民兵首領傅選、孟德、劉澤、焦文通等亦率所部19寨10餘萬人來附,屢挫金軍鋒銳,聲勢大振。二年,王彥欲率八字軍北取太原,因宋廷向金乞和,不準出兵,王彥及八字軍精銳萬餘人被召之護衛東京(今河南開封)。三年,八字軍配合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與金軍轉戰川陝,屢獲勝捷(參見川陝之戰)。紹興元年(1131年),在平討南宋叛軍及偽齊軍作戰中(參見宋攻李成之戰),八字軍破桑仲、敗李忠、擒郭振,收復秦州(治上邦,今甘肅天水)等地。三年二月,金軍攻饒鳳關(今陝西石泉西),王彥率八字軍配合吳玠扼守要隘。金軍人披重甲,強行登山,八字軍居高臨下,憑藉險要地勢,頑強守衛6晝夜,重創金軍(參見饒鳳關之戰)。旋乘金軍北撤,收復金州(治西城,今陝西安康)。八字軍起於義軍,後轉隸為官軍,多次擊敗金軍,是南宋初期功績卓著的一支抗金義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