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找到了病毒的一大剋星。嚴防境外輸入已建立三道防線。


鍾南山院士找到了病毒的一大剋星。嚴防境外輸入已建立三道防線。


注意!最新疫情消息來了!

截至3月26日12:09,鍾南山院士找到了病毒的一大剋星,治癒率超過90%;現在最棘手的境外輸入問題有了解決辦法;鍾南山:防第二波高峰;泰國歸來女子大鬧機場:“你要臉嗎?我是不會隔離的!如果你干擾我,我就告你!”;美國破6萬,紐約1天近3000名警察請病假;全球確診猛增至46萬,大家最關心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最新消息都在這裡:

​1、又新增67例境外輸入,中國正面臨嚴峻的境外輸入考驗,需嚴防死守

​3月25日全國新增確診病例67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18例,內蒙古12例,廣東11例,北京6例,福建6例,陝西3例,天津2例,浙江2例,江蘇2例,雲南2例,山西1例,吉林1例,河南1例。截至3月25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41例。

​在支援國外的同時,我們也要警惕,李蘭娟院士認為,國外疫情不斷上升,國外輸入的風險越來越大,非常害怕國外輸入會導致我國第二次大的疫情。中國正面臨嚴峻的境外輸入考驗,需嚴防死守,對此決不能掉以輕心。

​2、境外輸入病例怎麼防範?疾控中心:已建立“三道防線”!

​目前,我國防範境外輸入病例已經建立了“三道防線”,能抵禦境外輸入病例。

第一道:海關通過測溫、詢問症狀及報告過去14天旅行史,篩查已有症狀的人員;

第二道:入境後的人員要隔離觀察14天,這期間出現症狀會被送到指定醫療機構診療;

第三道:患者出現症狀後,到醫療機構就診時,醫務人員很快能夠診斷治療。

​截至目前,境外輸入病例基本堵在了第一、第二道防線,第三道防線還沒有發現病人。

​3、鍾南山院士找到了病毒的一大剋星,治癒率超過90%

​鍾南山先生在中歐專家在線交流抗疫經驗中提到連花清瘟康復率91.5%。鍾南山院士帶領的研究小組發表論文,論證連花清瘟對新冠病毒有效,能夠起到阻止病毒複製的作用。目前連花清瘟已被正式加進新冠肺炎治療方案。

​同時,意大利疫情刻不容緩,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逐日攀增,中國已緊急為其支援10萬份連花清瘟膠囊。據瞭解,意大利方面表示還要加單10萬份。美國把我們的板藍根也搶完了!中藥要真的是要走出國門了,得到全世界的認可!

​4、鍾南山:防第二波高峰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如何防止出現第二波高峰?鍾南山院士建議,仍應保持現有的防控措施,同時嚴格外防輸入。鍾南山院士向各國專家提出幾點注意事項:1.新冠肺炎具有高傳染性和高病亡率;2.無症狀的攜帶病毒者也具有傳染性;3.在發病早期病人具有更高的傳染性,因此需格外注意輸入的病毒感染者;4.需要保持下水道通暢。

​5、泰國歸來女子大鬧機場:我不會隔離的,我告訴你,我回家就去買東西。

​3月22日,一名30歲女子從泰國飛上海轉機,到達重慶機場後拒絕接受隔離,並破口大罵。工作人員耐心解釋按照重慶最新規定必須隔離,她仍不停揚言:“如果你干擾我,我就告你!”

​“拒絕隔離不聽勸告,那就只能從哪裡來返回哪裡去。”重慶有關部門的表態,堅決而果斷,既擺明了鮮明立場,更維護了有關隔離規定。

​國際疫情蔓延,境外輸入風險正在加大,外防輸入壓力有增無減。無論來自哪裡,只要從境外回來,就要遵守境內規定,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親人對朋友負責,還是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一旦挑戰有關規定,是不明智的,也是危險的。

​6、全球確診猛增至46萬,美國破6萬,紐約1天近3000名警察請病假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監測系統統計,截至美東時間3月25日下午6點02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65285例。與不到24小時前相比,新增確診病例11625例。全球確診猛增至46萬。

​美國疫情升級,紐約市1天近3000名警察請病假。據報道,3月24日,紐約市有2774名警察請病假,佔穿制服警員的7.6%。目前紐約市已有至少211名警察確診感染。紐約州為美國疫情震中,僅紐約市便有逾1.5萬人感染,佔美國確診人數的28%,而紐約警察被要求即使與確診病患有接觸仍要繼續工作。

​對於國外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感同身受,主動對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已對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

​同時,國際疫情蔓延,境外輸入風險正在加大,外防輸入壓力有增無減。無論來自哪裡,只要從境外回來,就要遵守境內規定,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親人對朋友負責,還是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

​奔波勞碌,心繫民瘼,鍾老、李老等人身上閃耀著可貴的科學責任,也展示了中國人的世界擔當。全球疫情肆虐,中國從未袖手旁觀,而是不遺餘力提供支持。疫情之下,命運與共,唯有團結協作,才能打贏這場全人類的戰爭。中國加油,世界加油!

___________

請關注【錦穀子】,謝謝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