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日記:從汶川到羅馬,中意人民守望相助

從成都趕赴上海再到羅馬的途中,唐夢琳一直在腦中梳理各種要點: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監護及呼吸道管理、院感標準三級防護、重症患者搶救、科室環境和工作人員管理……

“奔赴未知的戰場,我唯一的武器就是27年來在重症醫學科對患者護理和科室管理的經驗。希望能在意大利因地制宜調整實施。”唐夢琳在日記中寫道。

抵達羅馬次日一早,中國醫療專家組立即進入工作狀態,連續同意大利衛生部、紅十字會、高等衛生研究院等機構分享經驗,並就提高公眾和醫護人員防護意識、明確醫療機構防護層級和意方工作人員交流。

“意大利的專家和臨床醫生都對中國經驗非常感興趣,我們的交流經常超出預計時間。這也正是我們所希望的。我們願意把經驗分享給他們,甚至包括一些教訓,相信這樣能幫助意大利更好應對疫情。”中方醫療專家組成員、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匯川說。

18日,第二批中國醫療專家組一行13人飛抵米蘭。兩組專家“會師”後,又迅速分頭前往意大利北部疫情最嚴重的三座城市貝加莫、帕維亞和米蘭工作。

“中國剛剛戰勝疫情,自身還有很多困難,但我們真誠希望幫助意大利。”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碩鵬說,病毒不分國界、不分民族,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國際合作勢在必行。

連日來,中國醫療專家組受到意大利媒體與民眾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在中國大使館網站上的評論區,意大利網友留言:“疫情結束,我想擁抱每一位中國人。”意大利那不勒斯女孩奧羅拉創作的一幅漫畫近日也在社交媒體上“刷屏”,中國醫生用身體“撐住”亞平寧半島的形象令無數人動容。

14日,羅馬街頭的一處居民區突然響起了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還有人大聲喊“Grazie Cina(謝謝中國)”。在從帕多瓦前往米蘭的途中,中國專家們路遇當地市民,大家友好地跟醫療隊打招呼,並豎起了大拇指。

超越歲月的感動

首批赴意大利支援的醫療專家組中,擔任翻譯工作的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吉晉來自四川綿竹。那裡曾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極重災區之一。

在四川抗震救災最困難階段,意大利慷慨相助:震後不到十天,意大利政府向中方提供了100萬歐元援助和價值150萬歐元的救災物資。2008年5月23日,意大利派出的醫療救援隊抵達綿竹孝德鎮,在當地搭建起一座由5頂充氣帳篷組成的移動醫院。在這裡,意大利醫療救援隊與當地醫生一道為痛失家園的人們撫平創傷。

綿竹市人民醫院醫生左雪梅還記得,當時她配合意大利醫療隊完成了首個帳篷手術。帳篷裡氣溫高達40攝氏度,一個小時的闌尾切割手術做完,大家的手術服裡全是汗水。

據統計,到6月4日撤離回國時,意大利醫療隊一共治療了近千名受災群眾。他們離開後,留下的是一個完整的帳篷醫院,部分設備至今仍在當地正常使用。

“意大利醫生撤離那天,我跟著他們的汽車邊哭邊追。”當時正在讀初二,每天到移動醫院做志願者的綿竹人鄧路說。

半個月的相處時光,意大利醫護人員也沒有忘記。當時的領隊卡蘿拉·馬蒂諾時至今日仍然記得剛到災區時當地人對她捲髮的好奇,仍然記得災後第一個兒童節時孩子們的笑臉,仍然記得醫療隊撤離時前來送別的人群。

“我們的友誼超越了歲月和時間。”在得知來意大利支援抗疫的9人中國醫療專家組中,有5人來自四川,其中3人系主動請纓,馬蒂諾非常感動。

“我們是同海之浪,同樹之葉,同園之花。”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的這句話正是中意從汶川到羅馬患難與共的最貼切寫照。

更加緊密的合作

3月18日,因新冠肺炎疫情關閉了一個多月的四川博物院重新對外開放。四川博物院與意大利帕埃斯圖姆考古遺址公園合辦的“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展覽同期復展並受到觀眾歡迎。有觀眾留言說:“相信創造出如此燦爛文明的意大利人一定能戰勝疫情。”

記者從四川博物院瞭解到,去年11月26日揭幕的“彩繪地中海”展覽原計劃在2月26日結束。但考慮到疫情發展的實際情況,兩個博物館友好協商,將展覽延續至今年5月10日。

“近期兩家機構一直在保持通信,我們瞭解到帕埃斯圖姆考古遺址公園和博物館已經因疫情關閉。很榮幸帕埃斯圖姆的燦爛文化現在由我們‘恢復開放’,也請意大利的朋友放心,我們會照顧好這些珍貴的文物。”四川博物院工作人員張衡說。

日常交往的點滴,源於兩個文明古國深厚綿長的人文互動。時光追溯到2000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把遠隔萬里的中國和古羅馬兩大文明聯繫在一起;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筆下的奇聞逸事在歐洲掀起了第一次“中國熱”;400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傳播西方的天文、數學、地理知識,開啟“西學東漸”。

1970年,意大利成為第二個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2004年,中意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去年,意大利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同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統計顯示,中意建交時,中意雙邊貿易總額只有1億多美元;到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已達到542.4億美元。

今年,中意兩國將迎來建交50週年。新冠肺炎疫情讓中意合作更加緊密。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說:“中國人一直有‘病人之病,憂人之憂’的樸素情懷。我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歐洲國家抗擊疫情,也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參與採寫:董小紅、童芳、李倩薇、吉莉、王子辰、於躍)

罗马日记:从汶川到罗马,中意人民守望相助

3月18日,在意大利帕多瓦,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與當地醫生合影。(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