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走進復工復產的“春天裡”

讓企業走進復工復產的“春天裡”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牟敏 宋建華/文 蔣曉/圖)讓該動的有序動起來,要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復工復產,安全防疫是“第一要務”。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各區(縣)有序推動轄區內企業、商鋪復工復產,主動作為、上門服務,切實幫助企業、店鋪解決實際困難,做到防疫與復工“兩手抓”“雙推進”。

  分類施策,確保專班服務到位

  3月25日,在新疆恆遠中匯彩印包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遠中匯)印刷生產車間裡,機器設備嗡嗡地不停運轉。工人們忙著搬運各種已經成冊的印刷品,碼垛,打釘……

  在高新區(新市區)各部門和“包聯領導”的幫助下,恆遠中匯12位內地關鍵技術人員順利返崗,使得公司本月生產任務提高20%。

  “現在公司正全力生產,今年的既定目標產值一定能完成。”恆遠中彙總經理吳剛說,企業的“包聯領導”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存在的難題,給企業復工復產、產能恢復帶來信心。

  面對復工復產高峰期,高新區(新市區)選派100名副縣級領導幹部包聯轄區1000家企業,採用“一企一策”“一企一案”的方式,解決企業返崗人員復工復產、人才短缺、資金匱乏、原材料缺乏、供應鏈不暢等具體問題。

  高新區(新市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100%,該區還將進一步精準對接,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務,同時鼓勵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

  全面保障,確保科學防控到位

  新疆中塑聯合節水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人王安平在設備旁巡檢。該公司主要從事農業噴滴灌及城市飲用水工程等領域用的PVC管材、PE管材生產。

讓企業走進復工復產的“春天裡”

  來自陝西漢中的王安平,於3月18日乘坐公司包車和30名工人抵達公司。

  一到公司,測體溫,領取口罩、消毒液等,讓王安平覺得安心,“這樣保護好我們,才能更好生產。”

  該公司董事長屈強說,高新區(新市區)對企業以專車、包車的方式接送員工返工給予全額交通補貼,為企業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公司正搶抓春季生產,4月底前將完成農業灌溉訂單,目前該公司日產管材70噸,能夠按期完成訂單任務。

讓企業走進復工復產的“春天裡”

  為更好地保障轄區企業復工復產,高新區(新市區)在確保“做好規定動作,不做多餘動作”、不增加企業復工復產壓力的同時,做好一人一檔,二維碼登記,體溫、口罩、消殺三注意,進出、生產、就餐、住宿四防護等工作,幫助企業快速建立復工管理措施。

  強化宣傳,確保知識普及到位

  這兩天,由盛達東路片區組成的疫情復工復產指導小組,正在幫轄區企業新疆秦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落實各項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將其打造成社區復工復產樣板。

  疫情防控期間,米東區強化宣傳、正向引導,以片區和社區為單位成立復工復產指揮部門,採取專人上門、一企一策的模式,手把手指導企業做好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協助普及返工返崗人員的防疫常識,向企業宣傳惠企政策。

  新疆秦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小磨香油及調味品的企業,於3月14日復工。目前,企業各項設備正常運轉,日產4噸各類產品。

  企業車間主任魏嬌說,復工復產以來,每天都有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幫助企業制定了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方案,協助企業在大門口、生產車間門口設置了消毒測溫臺,並對返崗的職工宣傳各類疫情防控知識。

  盛達東路片區黨工委書記馮影說,為了幫助轄區400餘家企業復工復產,他們設置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樣板企業,打造可學習、可複製的樣板,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全程跟蹤,確保督查指導到位

  為確保企業防控措施到位,米東區履行監督指導職責,每天安排企業所屬社區工作人員深入企業開展監督檢查,還督導企業按標準完善《企業員工情況登記表》《企業員工體溫登記表》《企業消殺記錄表》《企業復工人員健康登記表》《來訪人員登記表》等檔案,要求企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周密做好返崗人員健康管理。

  位於米東區柏楊河哈薩克民族鄉的烏魯木齊市匯川天科塑業有限公司於3月19日復工復產,企業負責人田霞說:“在社區幫助下,我們把生產和防疫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上,門口設有體溫監測,員工都戴口罩,進行生產場所消殺,車輛進出須消毒,職工食堂分餐。”

  賈秦在經開區(頭屯河區)中亞南路社區經營一家重慶小麵館。近倆月沒營業的小店要交房租、買原材料、給員工發工資,都需要錢,賈秦急得團團轉。

  正當賈秦犯難時,中亞南路社區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向她宣傳政府貸款優惠政策。目前她已經向社區提交了申請,打算申請8萬元的貸款。

  連日來,中亞南路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微信、電話、上門宣傳等方式瞭解轄區1808戶商戶的實際困難,初步統計有40多家個體戶有貸款需求。

  隨著越來越多的“六小場所”復工,各區(縣)採取全域宣傳、上門服務等措施,確保“六小場所”在保證防疫措施到位的情況下正常復工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