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和養生有什麼區別?

穩穩的健身生活日記


新冠肺炎疫情後,大家更加重視身體健康。養生和健身,就是保養身體和鍛鍊身體,都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弄清養生與健身的區別,有利於根據自己身體健康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保養、鍛鍊項目,提高健康水平。


養生側重的是調養、補養、保養。涉及中醫、營養學、心理學、佛學、道學、儒學等多門學科。健身側重的是體育鍛煉。涉及運動學等與體育運動相關的學科。


身體好時多“煉”,有問題時多“養”

如果說汽車新出廠跑初駛磨合是鍛鍊,那每行駛一定里程所進行的更換潤滑油等就是汽車的養生。

我們身體也是一樣,進行體育鍛煉活動,是強身健體。但身體有一些問題了,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進行調理、調養,消除這些問題,或是沒有問題預防等,都是養生。

身體沒有什麼大問題時,以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為主,以養生為輔。比如,年輕人身體好,多鍛鍊為主。如果身體出現一些問題,則以養生為主,以鍛鍊為輔。比如老年人,身體各方面衰老,需要以養生為主。


健身為增強體質,養生為補齊健康短板或預防出現問題

體質的好壞,是人健康的綜合指標,是免疫力的主要方面。任何人,只要把體質搞好,身體健康就有了基礎,健身就是為了這一目的。

但是,人之健康有了一些毛病,或是有遺傳方面的隱患,需要解決或是預防當前的一些問題,則需要養生。比如,父母均有糖尿病的後代,至三、四十歲時就應該注重防止患糖尿病的養生活動,體育鍛煉對其是輔助的。


健身和養生不是修煉行為

修煉,是在一定姿勢下,通過意念、調息活躍神經系統,以達到身體健康目的的活動。修煉可以為養生,但養生絕非修煉。

健身不能與修煉相提並論。健身只是一種體育鍛煉活動形式,是不“修”而“煉”。健身以出汗為度,修煉追求入靜及周天通等。儘管《黃帝內經》有“形與神俱”至“盡天年”之說,但這決不是單純”修“來的。

健身者不可能是外修,養生者也不見得就是內修。

如果把健身只當作“主”什麼的修煉活動,將是一個很大的誤導,不利於大家理解鍛鍊增強體質的淺顯實用的道理。同理,把養生的主體定為精氣神亦是不可取的。養生更多的是養護調理,如果錯誤地把養生的主體視為精氣神,則非修煉不得養生,也是很大的誤區,容易誤導大家。


一些簡單實用的道理,是我們能做到並且可以堅持做下來的,恰恰這些活動會給我們帶來有益效果,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千萬別把這些”寶貴財富“披上高深莫測的外衣,讓大家看不見、摸不著、不敢接近。

(幾分種有收穫,敬請關注)


2019東子


健身和養生的區別在於對為了讓身體健康,使用的方法不一樣,健身是通過劇烈運動來提高身體免疫力,排除體內毒素,來調整身體機能從而是身體健康;養生是通過不同時間搭配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分開補充來,調理身體來保證身體所需能量的充沛。而兩者都是為了身體健康。

健身的目的和方法

1、身材改變很多朋友喜歡健身,是因為健身可以讓自己平凡的身材變得更加有型。就像上圖中這位小夥,從一個瘦子到肌肉男的轉變,你說是不是從外形上就有很大的改變,這會給自己在別人眼中增加了幾分好感。

2、改善睡眠很多不喜歡運動的朋友,會把大把的時間花在玩遊戲、看直播上,大把的時間花在這上面,還會影響你的眼睛和睡眠質量,甚者還有一些朋友會通宵玩遊戲,長時間下去自己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響,通過健身之後會改善你的睡眠質量。

3、增加抵抗力現在冬天來了,大部分北方人會躲在家裡不出門,其實如果每天鍛鍊一下會增加你的身體抵抗力,運動後你的身體血液會加速運動,會加強你的身體新陳代謝,這樣的身體抵抗寒冷的冬天並不是問題。

4、增加自信心很多男性因為他的眼光而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特別是一些肥胖的人,如果自己身體過於肥胖,那麼別人就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自己,時間越久你會感到自卑,當你健身減肥後你的外形會發生很大變化,增加個人的自信心。

5、提升性能力大部分健身的朋友與不健身的朋友很大的區別,長期久坐的朋友身體容易引發很多的脊椎病,肩周炎等問題,但如果每週堅持4天鍛鍊會減少很多疾病問題,特別是腿部訓練的朋友還提升。

養生的目的方法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 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洩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 膽汁 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 良好的生活習慣。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淨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淨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14 、與其相信藥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5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裡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靜坐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定下心來多做些靜功來增加自己的氣血,以儘快度過這個時期。

17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8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遊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21、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22、 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23、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24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25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27 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28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29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乾,水乾則地損。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千古流年


前段時間,梅墨生大師去世,很多網友質疑養生;而高以翔的去世,一些養生專家又開始指責健身,似乎兩不相容,非友即敵!甚至還有些養生專家又扯出因白血病去世的健身操教練馬華,說她是因為太勞累才得的白血病,有些胡扯了。我覺得,健身跟養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同時也有相同的地方 ,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相同點:

大體目的一致,都是追求人體健康。

大體方法一致,都分為運動和飲食兩方面。

不同點:

目的方面,一個追求內在,一個追求外在。

目的的區別,導致方法的區別:

運動方面:健身追求肌肉的增肌,或者體脂的減少,採用的多是較激烈的方法,比如擼鐵,跑步機,動感單車!養生追求體重適中,肌肉肥肉倒是不在意,所以運動一般較緩慢,散步(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氣功,站樁,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

飲食方面:健身也注重飲食,所謂三分練七分吃,講究高蛋白低碳水飲食,目的還是為了減脂增肌。養生同樣講究飲食,大都是根據中醫理論,什麼養氣啊,補腎啊,補血啊什麼的,叫做清淡飲食。

個人認為,喜歡動的,可以搞健身,不愛動的,可以搞養生,沒必要互相攻訐。但一定要講究科學,不管是健身還是養生,都不是萬能的,都不可能預防一切。

健身的能得白血病,養生的同樣會得,都不是健身養生的錯,患惡性腫瘤原因是多方面的。養生的能猝死,健身的也同樣會,因為猝死的原因也不是單一的。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健身養生就是盡人事,活多久就是聽天命了!


快樂健身愉快吃


我是健身教練,曾經聽別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跑步不是健身。這樣的言論很可笑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接觸私人教練,團體操教練,互聯網健身等等內容。

那健身到底是什麼?很簡單!健身就是為了提高體適能。

顧名思義,體適能是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大自然賦予人們交配、生存、等等權力。

當你體重太大或者是太輕,則在和別人競爭中處於劣勢。甚至有人這樣說:體形弱小的總會優先死亡。

當你身體素質不佳的時候,也會可能失去交配權,就像現在很多人因為性而離婚一樣。這其實就是人體已無法適應自然界法則,逐漸喪失交配權。

所以健身就是為了提高自己在社會中的競爭力,提高身體的綜合素質如:力量、耐力、心肺能力等等功能。而跑步為何此時不能算作健身呢?顯然是不科學的,單單認為練肌肉就是健身,非常的片面。

我不是專業做養生的。很多人養生難道不也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久的生命力,獲得更好的身體嗎,其實在這個方面跟健身是想通的。

只是養生比健身多了很多比如:飲食、足療、中醫、太極、琴棋書畫,不僅僅是身體素質的提高,更是對心性的洗滌。

但是現在很多商家打著養生的旗號,賣各種保健品。健身行業也是,各種賣蛋白粉。我們所需的營養都是可以從食物中獲取的,根本無需這些保健品和補劑。


健身看點


作為一個健身三年的小白,在我看來,健身與養生的區別在於動與不動。

何為動與不動?首先介紹一下目前比較流行的兩種觀點:一種說生命在於運動,經常運動,讓身心動起來才能提高身體素質,延年益壽。另一種說生命在於靜止,只有心境平和,避免劇烈運動才能延年益壽,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人一生中的心跳次數是固定的。

先不說這兩種說法孰對孰錯,只關注這兩種觀點本身,即是健身與養生的區別。首先,健身一般側重於相對大的運動量,高的心率,比如跑步,比如健身房擼鐵,這樣的運動一般是為了提高心肺能力,塑造完美形體,提高運動表現等等。這便是動。而養生則側重於靜止,慢,穩,比如慢走,太極,打坐等,追求的是一個心境平和。而且養生同樣更注重吃的一方面,講究營養均衡,五臟調和,氣血通暢,這也是健身一般不具備的。

其實,健身和養生的目的都是為了身體健康,生命在於運動和生命在於靜止都是有道理的,適度運動,同時避免過量運動才是正道。祝大家都能健康長壽!




CUAKCY53


有區別。健身是身體的煅煉。比如跑步,體操,武術,舞蹈等等。屬於養生範圍,有侷限性。養生的範圍更廣更大。諸如飲食,身體保健,身體煅煉,情緒調節等等。

順便溜幾句吧:

東奔西走何日休,

只為家計不停留。

衣食雖然暫無憂,

可是至今未買樓。

養生保健談何起,

勞動人群皺眉頭。

如今我說一句話,

養生保健是閒悠!😂😂


江山多嬌21392


這個問題我來給大家解答一下,首先養生包括健身,健身是養生的一個組成部分,健身是指鍛鍊身體,增強身體各器官機能,從而促進身體健康,養生是指從心靈維護作息起居,飲食營養,運動方式等各方面綜合性的調節,改善身體狀況,平常要從這幾點注意?第一:養生是靜,是循序漸進,慢慢調理的那種,健身是動,激烈撞懷朝氣蓬勃的那種,第二:健身是運動多,養生多半是從飲食方面多,都是讓身體健康,但他是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來完成健身的,比如健身房裡的各種器械,跑步,打擊,砂包,高低槓,游泳,甚至琴棋書畫各種健身操,登山,騎車,摔跤,柔道,等各種運動類,養生比如飲食上各種補品,保健品,調整休息睡眠等等,第三,建議成年人每天騰出20分鐘做中度或者劇烈運動,具體情況個人而定,針對自身的情況,訂製一套完美的健身計劃,以及為你搭配適合你自己的健身食譜,科學健康有效果,繁忙的時間很難騰出來做鍛鍊,但是看起來很小的投資會為你今後十幾年的健康帶來很多益處,無論哪一種方式,都要堅持循序漸進,都對身體是特別好的,不妨從現在開始,為了你的健康身體,從你寶貴的時間中抽出一點點時間來健身吧!願我的分享能幫到你們,謝謝



靜慧養生


健身高以翔。

養生梅墨生。

顯然曲解兩者內涵!

過而不及,都是問題。

內外兼修,合二為一。

《黃帝內經—素問1》上古天真論,天指天年120歲,真指真氣,元氣。養好真氣順應自然,還要飲食規律,勞逸結合,才能健康長壽。

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復新河畔聶衚衕


健身跟養生的區別,

健身是一種體育項目,如各種徒手健美操、韻律操、形體操以及各種自抗力動作,體操可以增強力量、柔韌性,增加耐力,提高協調,控制身體各部分的能力,從而使身體強健。如果要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

游泳、快走、慢跑、騎自行車,及一切有氧運動都能鍛鍊心臟。有氧運動好處多:能鍛鍊心肺、增強循環系統功能、燃燒脂肪、加大肺活量、降低血壓,甚至能預防糖尿病,減少心臟病的發生。

美國運動醫學院建議,想知道有氧運動強度是否合適,可在運動後測試心率,以達到最高心率的60%—80%為宜。

如果想通過有氧運動來減肥,可以選擇低度到中度的運動強度,同時延長運動時間,這種方法消耗的熱量更多。運動頻率每週3—5次,每次20—60分鐘。

健身的範圍很廣闊,體育只是健身中的一個版塊。健身除了體育含括的項目之外,還有很多內容,例如,寫字、唱歌、做家務等。

養生則在於靜心=精氣神的保養

養生之道大致著重幾個方面: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藥物養生、沐浴養 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等內容。

而所有這些養生方法,都是為了恢復保養精氣神。

而精氣神同歸一心。

所以養生之道筆者認為首要養心,讓自己浮躁的內 心漸漸歸於平靜,在靜中來感受這個世界。

什麼是精

精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說的精是指人體的真陰(又稱元陰),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而且能夠抵抗外界各種不良因素影響而免於發生疾病。因此陰精充盛不僅生長髮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強。

什麼是氣,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有兩個含義,既是運行於體內微小難見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因此中醫所說的氣,既是物質,又是功能。

人體的呼吸吐納,水谷代謝,營養敷布.血液運行,津流濡潤,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無不依賴於氣化功能來維持。

什麼是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它包括魂、魄、意、志、思、慮、智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能夠體現人的健康情況。

三者關係。精、氣、神三者之間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長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從中醫學講,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

所以說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反過來說.神旺說明氣足,氣足說明精充。

“精、氣、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養生中的重點。

而此要訣就是一字:靜

健身講究的是動,而養生追求的靜,比如辟穀是養生,快走是健身。現在的社會普遍的營養過剩,為了身體健康,平時多做一些健身運動吧。

為什麼我要每天堅持快走健身,為了身體健康,為了強壯,為了敏捷,為了在一場肉搏中打敗對手,為了帥,為了裝逼更有範兒,為了業餘時間更有意義!

身體素質的提高暫且不說,健身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開始健身後,你會相應改變飲食結構,低油低鹽,愛上蔬菜水果,口味變得清淡,薯條炸雞給你吃都吃不了幾口了。

健身還可以讓人自律,每天什麼時候鍛鍊,鍛鍊多久,制定了計劃就一定要做到;能禁得住誘惑,不會再暴飲暴食,拒絕垃圾食品,因為知道對自己不好。

不熬夜健身不吃零食吃的健康,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並不覺得累。但是總有周圍的人覺得我們這樣的很累,這明明是對自己負責啊,而且成了生活方式後並不覺得累,帶給你的變化只有體會過得人才知道。

每種生活方式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要接受選擇的生活方式帶給我們的結果~

熬夜泡吧吃垃圾食品可能真的很爽,但是請幾十年甚至十幾年後對帶來的後果負責。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本來就需要大家慢下來找到自己的節奏,帶著生活走不要被生活趕著走。

飯後如何運動?飯後半個小時:在這半個校內,以休息為主,靜坐,家人朋友一起飯後的聊天,多聊些茶餘飯後的開心的話題,這是最合適的。既保持良好的心情,又保障了食物的最佳消化。

對於身體素質好的人,飯後輕微的散步也不錯,但是對於很多體質差或是有腸胃疾病的人就要千萬注意了,飯後就一定要休息好,方可適量運動,即使是散步。其次,飯後1到1.5個小時:這個時候,食物的消化的最高峰基本過去了,一般的運動是沒有關係的,譬如說快走、慢跑之類的運動都可以慢慢開展了,但是,切記劇烈運動還是要節制的。

特別是當你進食了很多難以消化的高蛋白與脂肪的食物的話,筆者建議您這頓飯後就不要劇烈運動了,如果您打算運動鍛鍊身體的話,儘量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較好。減少腸胃的負擔。

接下來,飯後兩個小時:這個時候,基本上你就可以開始各種體育運動都沒多大關係了,如果你再不運動,離下餐吃飯的時間就不遠了,那你就沒有運動的時間了。

這個時候,消化基本進入尾聲,身體進入穩定平衡的階段,也是精力最充沛的時間段,強度大點的跑步,打球都是最佳的時期了。溫馨提醒一下,運動記得要多補充水分哦

最後,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其實飯後休息多久才可以運動,主要是看個人的體質,當時飲食的量和質以及之後運動的項目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而定的,日常生活中,自行養成好習慣,量力而行。

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且經常運動的人,休息一個小時就可以了;至於那些體質差身體處於亞健康的人,就建議多休息會。運動本來是很好的事情,不要反而誤了身體,就得不償失了。

總之就一句話:健身讓我學會了剋制,學會了堅持。


高級私教劉教練


健身是養生的一部分,健身是養生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健身通俗理解為:通過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強健身體,減少疾病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養生通俗理解為:養是調養、補養;生是生命、生機。包過飲食調養、體育鍛煉、精神養護、克服不良習慣,按中醫的說法:順四時而適寒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