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將183件中國文物無償捐美,本是中國後代,是不愛國嗎?

百歲老人將183件中國文物無償捐美,本是中國後代,是不愛國嗎?

2018年7月28日,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不過又是一個平淡無奇的一天。但對於古董收藏界來說,卻是與眾不同的一天。這一天是翁萬戈老先生的百歲誕辰,他在當天宣佈了要向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捐贈翁家流傳下來的的一百八十三件文物

那麼翁萬戈作為中國人的後代,為什麼會將原本中國的文物無償捐贈給美國呢?

翁同龢

翁萬戈,是翁同龢的五世孫。

翁同龢,字叔平,號松禪。江蘇常熟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咸豐六年狀元,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的第三個兒子。為官期間前後擔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等多個職位。同時還是同治、光緒兩任皇帝的老師

。卒後追諡文恭。

百歲老人將183件中國文物無償捐美,本是中國後代,是不愛國嗎?

翁同龢在京當官當了四十多年,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古籍。在任期間經常要去琉璃廠看看,陸陸續續帶回了許多好書。同時翁同龢作為兩任帝師,在朝中的權力也是不容小覷的,翁家人的勢力幾乎遍佈了各個地方,就連當時慈禧太后都主動地想和他交好。再加上翁同龢又喜歡收藏這些珍品,所以他所留下來的也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文物。

文物經歷

在上個世紀,中國曾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一段磨難和戰火。許多有錢人家的子弟為了逃避戰亂都會送到國外去。於是在1948年的秋天,翁萬戈和他的家人帶著這批家藏,歷經多個地方,1949年初到了美國。

翁氏家族的收藏,以明清文人書畫作品為主,包括沈周、文徵明、項聖謨、朱耷、惲壽平、金農等明清文人的書畫。由於翁同龢本人也喜愛書法作畫,所以這裡面還有

翁同龢的墨寶、日記,文房四寶。還有像玉印、古爵、如意等類似的收藏品。

百歲老人將183件中國文物無償捐美,本是中國後代,是不愛國嗎?

2000年,翁萬戈把翁家這些年收藏的八十種,五百四十二冊宋元明清古籍,經與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多次溝通,最終以四百五十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了上海圖書館。

2018年12月13日,翁萬戈宣佈將一百八十三件書畫文物無償捐給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其中包括十八件拓片、一百三十幅繪畫、四件織繡和三十一幅書法,它們都是跨越了十三個世紀五個朝代的稀世珍寶。而且這並不是翁萬戈第一次向波士頓博物館捐獻文物,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他還把二十一件重要的中國藝術作品都捐給了波士頓博物館,這其中就包含翁同龢生平最喜愛的《長江萬里圖》。

《長江萬里圖》

《長江萬里圖》是翁同龢最為看重的一幅畫。他曾在卷尾寫道:“餘藏此畫三十年,未敢褻以一字,遇通人逸士輒引同看,黃金橫帶者雖固請未以示也。”珍藏了這幅畫三十多年都不敢往上面寫一個字,不管多少錢都比不過這幅畫。從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無不是翁同龢對這幅畫的喜愛之情。

百歲老人將183件中國文物無償捐美,本是中國後代,是不愛國嗎?

有很多人都說翁萬戈把祖先這麼珍愛的畫捐給國外的博物館,會不會太“不孝”了。其實對於文物本身來說,博物館也許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因為普通人真的很難做到對文物更好的保護和傳承。人們“針對”的也並不是“無償捐獻”這件事,而是為什麼文物的受贈者是美國並不是中國。難道中國的文物不應該歸屬於中國嗎?

也有人說,也許翁萬戈把文物捐給美國是想讓它們得到好的保護與安置。可是,這些國寶捐助給國外的博物館就能得到很好保管嗎?

文物處境

女史箴圖是歷史長達1600年之久的古畫,真正的中華文明的瑰寶。可是大英博物館就曾經在沒有任何依據的情況下想當然的對它錯誤的採用了折屏手法,裁成一段段,再裝裱於鑲板上,造成

開裂、掉粉。這對於這幅畫的毀壞是不可逆的。

百歲老人將183件中國文物無償捐美,本是中國後代,是不愛國嗎?

還有人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物館舉辦婚宴,而那一次中國的國寶成為了婚禮裝點,沒有一丁點兒的遮擋。中國敦煌壁畫就這樣暴露在空氣中,連一個普普通通的外罩防護都沒有。

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不僅不能說明文物在國外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反而可能更加糟糕。

這些可能算“少數”的例子,就足以使中華文明遭到打擊,我們不希望也不想要這樣了。

而且關於翁萬戈先生的捐贈這件事還有幾個問題。

第一,波士頓美術館是通過私人的捐贈建立而運營的,它是不會像中國的博物館是接受政府財政支持的,所用的資金都是十分有限。

第二,國外畢竟不比國內瞭解中國文物,也沒有我們國內的古畫古籍的修復專家,平時日常的保護和修復是做不到像國內這樣完善的。

第三,先不談波士頓博物館會不會重視翁家的這些私藏書畫,是即便博物館重視了,他們也沒有能力全部展出。如果說捐往國外是為了中華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可是連全部展出這一基本條件都滿足不了,又談何傳承?

百歲老人將183件中國文物無償捐美,本是中國後代,是不愛國嗎?

爭議與評價

目前大眾對翁萬戈先生的評價譭譽參半。有人說他把文物捐給美國,是“不愛國”,祖輩留下來的寶貝怎能假借他手。也有人說上面的說法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捐給國外也能更好的發揚文化。

依我看來,我們並不能說他不愛國。翁萬戈先生這些年珍藏的並不僅僅是文物本身,更是一種傳承和守望。不管在任何一個時代,貧乏動盪也好,和平安穩也好,保護文物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不值一提的小事。翁萬戈先生能完整的保存到現在,實屬不易。

而且翁萬戈先生也早在1990年,把翁同龢故居無償捐獻給了國家,這不僅對翁家歷史文化甚至整個清朝的人文文化都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他還在2000年,將總共八十種五百四十二冊宋元明清的十分珍貴的藏書,以低價轉讓給了上海圖書館。經過專家鑑定,翁萬戈捐獻的這些古書,它們的珍稀程度和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所有圖書館現在收藏的中國宋刊加在一起的總和。

同時翁萬戈先生在美國留學,雖然學的並不是電影專業,但是畢業後,先後攝了《中國佛教》、《故宮博物院》等多個專題影片,利用電影來宣傳獨特的中國文化。他還舉辦了各種展覽,關於中國建築、竹雕、紫砂壺。這麼多年他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向世界介紹和繼承中國文化。可以說翁先生的這種繼承,是源自他祖上對中國文化的守望。

百歲老人將183件中國文物無償捐美,本是中國後代,是不愛國嗎?

但同時我也不能認同他的做法,雖然他早已加入美國國籍,但這些文物畢竟從根源上來說還是屬於中國的。我這並不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這只是作為一個正常的中國人對於我們祖輩傳承下來的文化的一種愛護。因為我也有理由相信,我們國家可以做到對這些文物更好的保護,同時也不妨礙面向世界,面向人類的宣揚與傳承,甚至做到最好。

這些文物都是翁萬達先生的私有財產,他怎麼處置都是合理且合法的。我們也無從得知他將這些文物捐給美國的原因。或許他自己也不曾在乎世人的評價,就像翁萬戈先生的侄子翁以鈞曾接受採訪說,“他曾經說‘我捐出去以後,說什麼話的人都要有,我根本聽不見。’”就是說翁萬戈先生也知道他的這番舉動一定會引來社會上廣泛的爭議和討論,並且在捐獻之前就想過了,但是他也不會去理會。反正意難平和難以忘懷的都是我們,翁萬戈先生也不需要我們的理解,只要他自己有自己的道理所在就好了。

我們反對用謠言去猜忌和攻擊別人,但我們可以從這些事情瞭解自己的看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出最正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