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引言:如果騎士沒有失去勒布朗-詹姆斯,如果波什當年留守在猛龍,如果安東尼身上還披著掘金15號,那麼,2011-12賽季的NBA常規賽也許不會遭到縮水待遇。如此說來,勞資談判不僅是球員與老闆們之間的戰鬥,也是一場關乎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NBA上次勞資之間的談判協議是在2005年達成,其中包括了球員分得的“與籃球相關收入”上漲到57%。而僅僅在年之後的2006年,在新賽季訓練營開幕前幾天,大衛斯特恩就在紐約的辦公室裡收到一封令他鬱悶的來信。

八支NBA球隊開始公開向斯特恩抗議這樣的分配機制對自己不利。這些球隊的老闆聯名籤暑了一封請願書,他們要求斯特恩解決大小球隊之間的財政差距,因為這很可能成為搞垮NBA的重要問題。很顯然,他們並不需要寫這封信,因為斯特恩是他們的僱員,而不是他們的老闆;他們這樣做,只為了事後媒體能將信件內容公之於眾,使這個問題成為公共關注的焦點。

信中這樣寫道:我們鄭重要求你為我們解決這個難題,因為聯盟現在的財政體制只對那些市場業務量大或戰績優異的球隊有利,而剩下的其他隊伍每年都在經歷嚴重的財政虧損。這封信的署名人是開拓者老闆保羅·阿倫、步行者老闆赫伯·西蒙、山貓老闆鮑勃約翰遜、黃蜂老闆喬治·西恩、爵土老闆拉里米勒、灰熊老闆邁克爾海斯利、森林狼老闆格倫·泰勒以及雄鹿老闆赫伯科爾。

如今,上述八人中鮑勃約翰遜和喬治西恩已經賣掉了自己的球隊,而保羅阿倫和拉里米勒已經過世,老米勒將自己的球隊留給了兒子格雷格·米勒。但這些球隊的運作狀況卻沒有絲毫的改觀。其實,這封信正是2011年NBA停擺的根源所在,也是勞資雙方遲遲談判未果的重要原因。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多個與勞資談判相關的消息源說明,球隊與球員工會的癥結所在不單單是要打破現在的利潤分成機制;平民球隊之間已結成盟友,他們必須要從新的勞資協議中得到屬於自己的經濟利益。據此,當時斯特恩向各隊承諾會建立一個全新的體制,讓每支球隊分得的收入至少增加兩倍。

球員工會執行董事比利亨特一直對今年的勞資談判持悲觀態度,因為他早在四年多前就意識到事態的嚴重。“那時(2007年總決賽期間)斯特恩就和我談到了有必要削減球員的分成份額,而且他還說如果球隊老闆拿不到他們想要的份額,他們會在2011年讓聯賽停擺。"亨特回憶道。

到了2009年,一場經濟危機席捲了美國,這加深觸痛了球隊老闆的底線,這也導致不止有八支球隊老闆表現出對現有體制的不滿—太陽老闆羅伯特薩沃和騎士老闆丹吉爾伯特並沒有在2006年的那封信上署名,但他們現在卻成了削減球員收入的強硬派。馬魯夫兄弟持有的國王隊在2006年之前連續六個賽季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球票收入十分可觀。但之後球隊戰績一落千丈,他們也陷入到財政困局,也在積極尋求改革。奇才、勇士、76人、活塞和老鷹在過去的幾年間也都改換了門庭,這些新老闆顯然也是衝著“錢”接手,他們自然希望從新的勞資談判中獲得更大利潤。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再讓我們看看那些大球隊的狀況如何。2005年勞資談判達成協議時,尼克斯、凱爾特人和公牛的境遇都不算好,即使湖人也陷入到樂透區—2004-05賽季是他們自1994年後首次錯失季後賽。但沒過多長時間,這些大市場球隊都走出了陰影,球市全面飄紅,收入率瘋狂飆升,拉開了同小球隊的收入差距。去年,湖人同當地電視臺簽訂了一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鉅額合同,這更激發了小球隊團結起來改變收入分配、從球員身上獲利的決心。

把所有的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你就會理解為什麼2006年只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老闆對勞資協議表示不滿,而到了2011年反對者會佔據絕對優勢。平民球隊決定聯起手來,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們注意到他們的生存狀況,也讓人們瞭解到NBA不能沒有他們。

微光之城

儘管NBA實行了諸多公平競爭的機制,例如戰績差的球隊先選秀,目的就是讓所有球隊都有平等機會享受競爭冠軍的殊榮。但縱觀歷史,NBA賽場上就從沒出現過所謂的公平,否則你如何解釋TD北岸花園和斯臺普斯的穹頂上加一起掛了33面冠軍旗。

很少有球隊能運氣爆棚在樂透區撿到寶貝,或者勸說克里斯華萊士和凱文麥克海爾把他們隊最好的球員用白菜價甩賣給你。黃蜂當時之所以得到克里斯保羅,是因為老鷹的恩賜(用榜眼籤愚蠹地選擇了馬文·威廉姆斯)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俄克拉荷馬城能將凱文·杜蘭特招人麾下,除了需要乒乓球之神的眷顧,還需要波特蘭人老眼昏花錯選奧登(儘管當時來看無比正確)

顯然,時運這東西誰也說不好,甚至是說不清。比如雄鹿在2005年贏得狀元籤,然後選擇安德魯博古特,這是幸運,但是之前一年的狀元籤可以選中霍華德,之前兩年可以拿下詹姆斯,可見他們的運氣也不算好。

難道真的要將命運完全託付給上帝?也不是,如果你身處大城市的話。這話雖然聽著有點言過其實,但任何大牌自由球員在考慮簽約新東家的時候,“市場”一詞都會是他們參考的重要依據。在那些大都市打球,球星們不僅有機會賺到更多的錢,還擁有更多被媒體追逐和曝光的機會,同時,那些大城市有著更加豐富多彩的夜生活…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回想1996年夏天,沙奎爾奧尼爾棄迪斯尼選好萊塢,坊間盛傳這是他對奧蘭多發洩不滿。在1996年自由球員市場開放前,《奧蘭多哨兵報》做了一個調查,結果90%的魔術球迷都認為:奧尼爾不值一個億。這次調查的結果在那年的美國男籃“夢三”中,成為其他球員拿奧尼爾開玩笑的話茬兒,而這也成為奧尼爾最終轉會的導火索。事實上,魔術管理層可絲毫沒有敢意慢奧尼爾,他們知道,沒有這個大傢伙,魔術不可能建隊僅六年就打進總決賽,他們更不可能讓邁克爾喬丹嚐到了1991到1998年惟一一次系列賽失利滋味。

回望15年前那個夏天,魔術把一份價值1.15億的大合同遞到奧尼爾手中,球隊高層甚至傾巢出動,他們和奧尼爾經紀人阿莫託進行了友好的交流—魔術並不知道,他們的這份合同來得太晚了,或者說來早了也沒什麼用。奧尼爾已經決定來到洛杉磯,湖人用更大的支票(1.2億)和城市魅力征服了“鯊魚”。如同張伯倫和賈巴爾被交易到湖人時引起的轟動那樣,一個24歲時就能當選50大巨星的大傢伙就這樣離開了奧蘭多,你可以想象這座城市的球迷對於失去他的反應,彼時魔術總經理加布里爾說感覺自己住的房子就像鬼屋一樣。當然隨後德懷特·霍華德同樣離開奧蘭多,魔術總經理奧蒂斯史密斯再次重溫了這樣的感受。要知道正是“魔獸”在2004年成為奧蘭多的救世主,這個城市對於失去奧尼爾的陣痛才有所消失。

2011年,勒布朗·詹姆斯引領了一票大牌球員遠離小球會,將“微光之城”的痛楚深入小球會老闆的骨髓之中。雖然沒有規定說克利夫蘭或者丹佛必須有一支聯盟強隊,也沒有誰說球員們都迫不及待想去洛杉磯或者邁阿密打球。但如果中小市場的球隊繼續流失頭號球星,那這個聯盟的發展方向會讓人心生無限疑問。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吾有一巨星可戰之,二巨星可進季後賽,三巨星方可爭冠。巨星有時還能吸引那些關鍵的角色球員幫助他們奪冠。強者恆強,剩下的球隊則在陪太子讀書

看起來,除非小市場球隊遷往更為發達繁華的大都市(籃網便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不然他們永遠不會在自由球員市場中獲得最好的選擇(目前杜蘭特和歐文齊聚籃網隊)。腰纏萬貫的明星們當然希望自己生活在繁華都市之中,雖然是個常理,但這無疑是小球會的悲哀。

野百合也有春天

所謂“野百合”,指的是那些打上了“平民”標籤的球隊。他們缺少處在當打之年的球星,甚至沒有特別拔尖球員。但在NBA歷史上,很多平民球隊都演出過屬於自己的勵志劇。

在後姚明時代的幾年間,火箭隊雖然都沒有打進季後賽,但他們全都取得了五成以上的勝率,這在競爭激烈的西南賽區實屬不易。所以總經理莫胖子曾在微博上聲稱:火箭是NBA歷史上最好的一支沒有全明星球員的球隊。看到莫胖子發話,ESPN專欄作家阿博特隨即排出一份“史上最佳平民球隊”的榜單。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根據統計,自1976年到上賽季,按照“球隊沒有全明星"的標準,這份“最佳"殊榮屬於2003-04賽季的灰熊—當時,這支由老帥胡比布朗帶隊,麾下擁有保羅·加索爾、巴蒂爾和“白巧克力”威廉姆斯等實力派球員的灰熊,共贏下了50場勝利。火箭隊曾在上賽季贏得43場勝利,這個戰績只能在這份榜單上排名第四位。因此,只有再附加一個苛刻的條件後,莫雷在微博的言論才能實現,那就是:該球隊內的所有球員,其整個職業生涯都不曾入選過全明星賽。

這樣一來,擁有加索爾的灰熊(2003-04和2004-05兩個賽季),擁有伯納德金的尼克斯(1982-83賽季),以及擁有安東尼的掘金(2003-04賽季)就都被排除在榜單之外了。而2009-10賽季的火箭(42場40負),便超越1986-87賽季的步行者和2005-06賽季的公牛,名正言順成為NBA史上單賽季成績最佳的平民球隊。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話說這支由傑克·拉姆西點石成金的隊伍,麾下僅擁有1985年榜眼秀蒂斯代爾以及1987年四號秀查克·珀森。籍籍無名的陣容竟然把戰績從之前的26勝提升至41勝。可惜季後賽面對威爾金斯領銜的老鷹,他們的傳奇故事就此終結。轉年,陣容未動大手術的步行者告別了季後賽。

屬於平民球隊的勵志傳奇還有很多1993-94賽季,熱火自進入NBA後勝率首次超過五成,領軍人物是年輕的格倫·賴斯和史蒂史密斯。季後賽首輪,朝氣蓬勃的邁阿密差點掀翻老鷹—他們曾取得大比分2比1領先,然而佈雷洛克在最後兩場挽救了老鷹,再次印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或許在人們的印象中,2004年的草根活塞是最成功的案例,但不可否認他們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平民球隊,本·華萊士在2003年就穿上了全明星馬褂,而且還是聯盟最佳防守球員。比盧普斯和漢密爾頓之後的職業生涯也表明,當年他們被嚴重低估了。中途加盟的拉希德華萊士也算成名已久,本世紀初大前鋒盛事年代代表球員之一。或許因為面對的是湖人超豪華F4陣容,他們才顯得過於缺乏星味。當然,拉里布朗團隊至上的體系也給活塞打下平民化的烙印。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幾支球隊都曾迅速逃離平民模式。1986-87賽季步行者曇花一現後,隊史最偉大的球星雷吉·米勒大駕光臨,他們隨即成為一支東部勁旅—從1994到2000年,他們一次打進總冠軍,四次打進東部決賽;

1995-96賽季萊利成為熱火主帥後也瞬間爆破了平民模式,大手筆引進阿朗佐·莫寧和蒂姆哈達威,2006年因為奧尼爾的加入奪得隊史首冠,2011年更是巧取豪奪組成夢幻“三巨頭”。

2008年,就連擁有藍領傳統的活塞也趕了一回巨星時髦,將阿倫艾弗森招入帳下,儘管那是一次並不成功的賭博。

2004年總決賽結束,斯特恩聲情並茂地說:“活塞證明,只要努力就可以在NBA上演經典童話。”但NBA沒有童話故事,堅持平民化的球隊很難更上一層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76人,自艾弗森2006年底出走費城,這裡的球員一直和全明星陣容無緣,雖然他們也打過三次季後賽(直到恩比德+西蒙斯的降臨),但每次你用腳想都知道他們進不了第二輪。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當年安東尼離開丹佛後,掘金成了麾下擁有精兵無數,但卻群龍無首的球隊。結果到了季後賽,這點劣勢被無限放大,喬治卡爾看著凱文杜蘭特屢屢在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時刻大殺四方,無奈感慨說,“你可以用25種不同的方法贏得比賽,但如果想贏得總冠軍,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靠球星。”

所以,平民球隊的勵志劇無法拍成冠軍記錄片。“野百合”的春天可以開在常規賽,季後賽和頑強指數無關,擁有巨星的球隊最終都將為其敲響喪鐘。

平明球隊經典範例:西雅圖超音速(1978-79賽季)

超音速這個名字已經從NBA球隊的花名冊裡消失了。西雅圖人奮力地抵制過,他們組織大規模集會,他們極力地聲討,以及向球隊管理層的工作郵箱裡堆滿不絕於耳的謾罵。西雅圖人不希望自己心愛的球隊就這樣離開紮根41年的故土,他們發起請願、動用行政權力,甚至願意無償奉獻出土地來為超音速修建新的場館,但是這在一切關乎利益的拉鋸戰中顯得如此徒勞。從此,NBA少了一抹綠色,超音速球迷也只能活在記憶中,而最精華的段落出現在1979年,這是他們奪得隊史上惟一一次總冠軍的年份。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儘管已經過去了32年,西雅圖人對於那支球隊的成員仍然是如數家珍,但你或許不能想到,當時超音速總經理以及其他人都說過這是他們見過的陣容最差的球隊。毫無疑問,那支打著平民化標誌的超音速創造了NBA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顛覆式奇蹟,而這段奇蹟,發軔於1977年11月30日。

在1977年11月30日之前,超音速隊只是一支組建了剛滿十年的NBA新丁,其中隊史前八年全部無緣季後賽。不過從1975年開始,這支不受重視的球隊開始走上正路、他們連續兩年殺入西部半決賽。但在1976-77賽季,超音速與季後賽擦肩而過,主教練比爾拉塞爾交出帥印。新主帥鮑勃霍普金斯無力掌控局面,1977-78賽季前22場戰罷,超音速5勝17負。所謂窮則思變,球隊管理層果斷求變,趁一切還來得及之時解僱了霍普金斯,重新召回蘭尼威爾肯斯一一這位史上執教勝場數第3多的主教練,曾在1969年至1972年執教過超音速,事實上,他的球員時代也曾在超音速效力過四個賽季,所以和這支球隊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再度前往綠寶石城,威爾肯斯擔起振興老東家之重任。這個任務有多艱難?看看當年超音速的重要球員名單:丹尼斯約翰遜、古斯·威廉姆斯、傑克·西克瑪、保羅·西拉斯、弗雷德·布朗、魯尼·謝頓、約翰約翰遜、沃利·沃克。以上諸君,哪一位是你熟識的?憑印象你能認出兩位,一是丹尼斯約翰遜,但當時他剛剛度過菜鳥賽季,而且只是作為防守悍將,他真正的名堂是後來去凱爾特人和伯德們共事時打出來的;其次是西拉斯—詹姆斯的首任NBA教練,當年他到超音速時已經進入職業生涯暮年。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從這份名單可以得出,超音速返聘威爾肯斯,不是任人唯親,而是他們明白,只有威爾肯斯,才能挽救這支球隊。因為威爾肯斯無論是做球員還是教練,都秉承著這樣的籃球哲學:團隊進攻,防守制敵。這種策略實為平民球隊必備之點石成金良方。

自威爾肯斯接手,超音速在後60場常規賽取得42勝18負,在四周驚詫的眼神中一路殺進總決賽,迎面走來的是當時的華盛頓子彈。

一方是土得掉渣的平民團隊;另一方是集萬千寵愛的名門望族。前四場戰罷,子彈3比1早早拿到賽點,然後擺出了首都球隊的驕矜,不料超音速連扳兩局、把局勢拖入搶七。儘管子彈最終險勝,但顯然,1977-78賽季,西雅圖人完成了更令人歎服的成功。

之後1978-79賽季,西雅圖人盡善盡美地了卻憾恨。這一年超音速的陣容並未發生太大變化,他們最終在常規賽取得52勝30負,打出隊史上第一個50+勝利的賽季。同時,球隊也第一次獲得太平洋賽區冠軍。超音速隊在賽季中的先發五虎是中鋒西克瑪,兩個前鋒朗尼謝爾頓(賽季前從尼克斯交易而來)和約翰約翰遜,以及兩名後衛古斯威廉姆斯和丹尼斯約翰遜。籃板高手西拉斯和弗雷德布朗則是球隊的重要替補。

深度剖析:平民球隊的生存遊戲,NBA不存在童話故事

同前一年一樣,超音速連續第二個賽季有六名球員場均得分達到兩位數,但球隊得分王卻不到20分—依靠團隊而非明星的平民球隊特質顯露無疑。超音速堅固的防守讓他們的場均失分比聯盟中任何一支球隊都少,丹尼斯約翰遜也選入了NBA年度防守第陣容。

超音速在季後賽西部半決賽戰勝湖人之後,在西部決賽中和太陽苦戰七場才驚險晉級——在大比分2比3落後的情況下,第六場分險勝,搶七也僅贏了4分。隨後,西雅圖人進入總決賽,而這也是上賽季的重演,對陣雙方仍然是超音速和子彈。但這次結果和之前不同了:在子彈拿下第一場比賽後,超音速隊連勝四場贏得隊史上惟一一個總冠軍,丹尼斯約翰遜當選總決賽MVP。

整個西雅圖都在為超音速狂喜,市政廳廣場的一條橫幅上赫然寫著:“我們不僅有波音”。不過縱觀歷史,這也只是平民球隊輝煌的一個縮影,只能說在強者如林的NBA並不存在童話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