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於直播的,為什麼不早說!

以往我們所瞭解到的都是企業花錢請網紅/主播在直播間帶貨。這次給大家說點不一樣的。

這些關於直播的,為什麼不早說!


一場大型的直播實驗正在百萬老闆中展開。


原本以往都是在後方排兵佈陣的老闆們,齊刷刷地把戰場遷移到直播間,他們沒有過硬的才藝,沒有強大的粉絲基數,他們能做好嗎?

首次直播雖然略顯笨拙,卻和直播間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林清軒”CEO孫來春第一次“直播”便在2小時內吸引了6萬餘人觀看,總銷售額近40萬,相當於其公司4個線下銷售門店一個月的銷量;


銀泰商業CEO陳曉東連播了4個小時,引來22萬人圍觀,銀泰直播間也一路衝上了排行榜第一;


紅星美凱龍5大總裁首秀便狂攬112.72萬人氣,直播每小時觀看人次KO千萬級網紅...


不熟悉直播規則的大佬們靠強大的品牌背書、對產品性能信手拈來的硬實力成功突圍,化身成直播間裡的新生代流量,他們打破了圈內“李佳琦、薇婭難再現”的桎梏,似乎也告訴了所有人一個真理——只有和時代同頻共振,才是拯救企業的不二法寶。


01 形勢倒逼


這次疫情的波及面之廣、影響之深,是近些年前所未有的。但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疫情之下,行業洗牌又被加速,變革和創新成為企業求生的必要手段,新業態、新模式逐漸滋生並野蠻生長。以前看不見、看不清、看不上的,在疫情發生的今天,以上揚的姿態回到我們的視線,併成為我們當下賴以求生的抓手。


這些關於直播的,為什麼不早說!

在這樣動盪的大環境下,蘇寧易購也“玩”出了新花樣。比如,蘇寧易購華東大區執行副總裁徐海瀾走進了直播間。

眼下,疫情肆虐,消費者謹慎逛店,這意味著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蘇寧的700多家線下店鋪的營業額會大打折扣。一番思考後,徐海瀾主動出擊,他迅速召集會議將蘇寧在上海的700多家全業態門店全變成了直播間。

事實上,徐海瀾並不是第一個試水直播的高管。

2月14日晚上7點,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迎來自己的直播首秀,直播前他緊張得連晚飯都吃不下,還連著上了好幾趟廁所。


他的背後是337家門店、2000多號員工待業,每一天一睜眼都是100萬的支出,孫來春甚至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做直播是為了“救命”

直播的大背景,是線下遇阻,零售行業幾乎停擺,想要賣貨,就必須發力線上。

這些關於直播的,為什麼不早說!


看上去,做直播更像是這些大佬們的被動選擇,他們不像李佳琦那樣熟知用戶心理,也沒有強大的粉絲基數,很多人都是硬著頭皮上,因為創始人的身份,他們必須要身體力行,帶領整個公司動起來。


但是他們的被動舉措,讓自己已經搭上了一輛高速列車。


02 為何鍾情直播?


這些行業的大佬們鍾情於直播,不僅僅源於其帶貨能力,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成本和收益。


每一場直播都是一場線上發佈會,以前受場地限制,前排和後排的觀眾體驗是不一致的。又或是一場大型會銷,需要耗時幾個月的佈局,場地、舞美、主持等等成本都需要幾十萬。

但現在直播改變了這種形式,線上發佈完全平等,同時極大的節約了成本,而且直播間一個人一個月可以舉辦N場發佈會,不僅減少了成本還大大拉高了效益。


而蘇寧徐海瀾則考慮的是,未來蘇寧的線下門店有很多閒置的時間都能利用直播能被高效利用起來,這也是一次零售業巨大的進步。


03 小結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與其說大佬們直播帶得是貨,倒不如說帶動的是人心。他們的頻繁出鏡,既是對產品能力的背書,也加強了品牌輸出的能力。


然,更大的命題在於,當直播成為新的時代趨勢,如果不跟上時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連這些行業標杆都在順勢而為,不懂得隨機而動的企業/商家終究躲不過被淘汰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