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支付寶上的保險可以買嗎,有成功理賠了的嗎?

鈺萱495


1、2017年保險行業的震動,下半年比上半年來的更劇烈。

互聯網巨頭紛紛開始上場表演。

先來講講支付寶。

從一開始的運費險,到今年陸續上線一大批價格極低、健康告知極寬鬆的保險產品,其水準和野心可以說是非常赤裸裸了。

這也讓其他保險銷售平臺很是慌張。

現在你登錄APP,常見的健康險、意外險、旅行險、財產險、人壽險以及車險我們都可以看到。

我想支付寶做保險的口號大概是:賣自己的保險,讓其他賣保險的死去吧!

緊接著是騰訊。

11月初,微信終於湊齊九宮格,微保的首款保險產品上線。在百萬醫療形態上略有提升,據傳首日保費突破百萬。

另外,京東金融則一直執著於理財類保險。

以及,今日頭條前不久也宣佈將借力保險行業,尋找中間牌照。

很明顯,就現在的形勢看來,未來的保險拉鋸戰極有可能會成為互聯網大佬們的遊戲。

大爺們都開始賣保險了,代理人之後的生存想必會越來越難。

2

雖然互聯網投保已經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但一部分朋友仍舊會存在疑惑:網上買保險靠譜嗎?支付寶上投保靠譜嗎?

接下來竹子就這一問題展開和大家討論一下。

首先,明確一點,和絕大多數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一樣,支付寶本身不生產保險,它只是保險的搬運工。

打開支付寶的保險服務選項,你會看到類似平安、太平洋、人保、國壽、泰康等國內大品牌的很多保險產品,一應俱全。

唯一能算馬雲爸爸家的保險公司就是眾安保險,螞蟻金融是大股東。

但還有二當家、三當家,分別是騰訊和平安。

和一般的保險經紀平臺不同的是,這些平臺往往是等著保險公司出產品,然後上去簽約。

規模做得足夠大,或許會有一點議價優勢。

但都不能和支付寶抗衡,人家賣保險是招標模式。

什麼意思?就是支付寶自己把保障內容列出來,我要保這個,這個,這個。

然後讓保險公司去競爭,誰家報價低,就跟誰合作。而且保險公司得付不少渠道費用給支付寶。

但支付寶牛就牛在,作為流量巨無霸,保險公司流著淚也想把產品放在支付寶上。

哪怕要付出不菲的費用給支付寶方。

這個年代啊,流量就是錢,真金白銀擺在面前。

像前不久重疾險招標成功的,就是國華人壽。

之前的國華至尊保價格已經非常實惠了,但這次和支付寶合作推出的成人及兒童終身重疾險、保20年和30年重疾險,價格都是美麗到不行。

再像支付寶前段時間上線的保障門急診報銷的樂業保門診住院報銷險,渠道維護期的時候只能在支付寶上賣。

3

那麼,在支付寶購買保險需要注意什麼?

一,改變思維。保險產品和淘寶、微店不同,不是一錘子買賣,是需要長期繳費的金融產品。

雖然同樣是在馬雲爸爸的地盤消費,但帶著網購思維在支付寶上購買保險,肯定是不可行的。

二,其可靠性可以保障。不管是在支付寶還是其他互聯網渠道,投保合同都具備法律效力,不會因為放在支付寶上銷售而改變合同條款,也不會因為在支付寶上銷售而出售假保險。

因此,法律效力上你完全可以放心。

但需要注意一點,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實現“7天無理由退換貨”。

如果買的是長期險,一般有10-15天的猶豫期,如果覺得買的不合適,可以全額退保,無經濟損失。

如果買的是一年期的短期險,就沒有了“無理由退換貨”這項特權,投保即生效,無法退保。這點需要著重注意。

就目前來看,支付寶上銷售的主要是一年期險,像定期壽險、定期重疾險、養老年金險等長期險仍是少數,終身重疾險、終身壽險更是隻有一款。

這種情況主要是由平臺性質決定的。支付寶作為流量平臺,用來獲客是極好的。

但更為複雜的長期險目前還不適合在支付寶上銷售,一是條款和保障責任較為複雜,難以完全用圖文向客戶解釋清楚;

二是逆選擇風險難以控制,後續容易遭遇理賠糾紛,這也是線上保險的通病。

因此,如果想在支付寶上購買保險,首先要了解必要的保險知識,這一點上跟著竹子學就妥妥的了。

再者,在投保產品前,《投保須知》、《保險條款》和《平臺服務協議》要仔細閱讀。

另外,支付寶上的產品健康告知一般都比較寬鬆,但也不要趁此抱有僥倖心理。尤其是一年期的保險產品不受“兩年不可抗辯”保護,之後理賠容易碰到糾紛。

總而言之,不管是在支付寶還是微信,購買保險都是靠譜的。

微信在去年11月正式上線了自己的保險平臺-微保,而在10月騰訊則取得了保險銷售牌照。國內的情況題主也應該知道,部分領域沒有國家給予的牌照是沒法進入的,比如支付領域、視頻領域都是類似情況。

既然有了正規的牌照,微信上線保險平臺,開始賣自己的保險產品就沒問題了。目前微保只有一款產品在賣,也就是微醫保,這款產品是泰康為微信專門定製的產品。至於泰康人壽情況自己搜一下看看就可以了,早在1996年就成立的人壽保險公司。微醫保給出的服務相當出彩,價格算同類中算是最便宜,同時服務也誘惑:保100種重大疾病;可以續保到100歲;能墊付住院押金。

其實騰訊已經是多家保險公司的股東,此前已經通過投資入股了眾安保險(騰訊、阿里、平安共同投資)、和泰人壽、英傑華人壽保險等做起了壽險和財險。

而支付寶的上的保險產品一樣是靠譜的,阿里對保險這塊的佈局更早,也是手握保險牌照,目前同樣有三家,分別是眾安保險、國泰財險、信美相互保險(螞蟻金服和天弘基金投資成立),至於和阿里合作的保險公司則更多,達70餘家。

這些互聯網公司參與到保險行業來,絕對是有利於我們用戶的。此前保險公司在我們很多人的眼裡就是坑人的東西,但實際上保險本身對我們完全是有益的服務。只是,這些保險公司給我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實在是太差勁了,太粗糙,把原本應該服務我們的東西變成了看似坑蒙拐騙的東西。

現在有阿里和騰訊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參與,可以實實在在使整個保險行業升級。此前,馬雲曾表示,保險將會從複雜變成簡單,購買簡單,條款簡單,理賠簡單,隨時隨地買,隨時隨刻理賠。

事實上保險這塊也正面照著馬雲的這句話在發展。就拿微信的微保險來說,內置在微信中,直接手機上就可完成購買,後續理賠進度等都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查看。這款產品一上線,就對其他保險公司產生了觸動,眾安保險這一國內最早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此前就屬它的醫療險比較勁爆,現在也不得不提升服務推新的醫療險來和微保險對拼。類似醫療險的產品,現在都擴大的承諾的續保年限(不過一般不會寫進合同,監管部門不允許)、保額上限、保障的疾病種類,以及免賠額,用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這些都是互聯網保險的功勞。

可以說,微信和支付寶的加入,不僅買賣更靠譜,同時將提升整個保險行業的服務水平,能激化各公司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否則,只能被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家慢慢吞噬份額。

不過,這裡提醒大家一句,買保險時請一定看清楚條款,看清楚保險責任、除外責任等,最終清楚明白後再下單付款,否則很容易雙方產生歧義導致各種矛盾。


外賣小哥小黎


微信和支付寶代表的是一類網銷平臺的銷售渠道,不管是在微信或支付寶還是在其他網銷平臺,比如現在還有小米金融,京東金融都有保險產品。

首先第一點,產品都是真的。

最終都由保險公司承保,只是買保險不像買衣服,買衣服的判斷標準普通人很清楚,也很清楚個人的需求:到底是偏向哪一方面?要買哪種款式?在什麼場合穿?要買什麼材質?價位預算在多少?

但普通人確不懂購買保險時有什麼判斷標準,而對於自己的需求也嚐嚐不清楚,更有甚者買了意外險認為買的保險啥都管。

自行第三方平臺網購產品有什麼注意事項?

1.認真做好健康告知,這是重中之重。只有做好健康告知,將來才能順利理賠。

2.如果健康告知搞不懂,還是轉戰專業從業者給配置。從個人需求出發了解各險種的功用,確定保額,根據自身預算選擇相應產品。

其實健康告知確實是很專業的事情,那種說不住院就不用告知,挺過兩年一定能賠的忽悠業務員就不要相信了。

3.如果是自行網銷購買的話,理賠時的體驗可能就沒法說了,需要自己來搞~當然理賠的注意事項也沒人跟你提醒了~

購買渠道有多種多樣,到底選擇哪個渠道更放心?看下圖更清晰~


買保險是要轉移風險,不是把買的保險變成風險,所以一定要找個知道買保險有什麼判斷標準的來給做規劃~


於果說


都是可以買的。

支付寶和微信都是有自己家的代理公司,其平臺上的產品都是正規保險公司的,符合條件的都可以買。

其實像支付寶還有微信這樣的大平臺,本身品牌價值在那裡,要進行其他業務的開拓考慮的比我們多多了。

作為普通消費者還是可以信任他們的,挑選出來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特色。

還有就是在互聯網上買產品最重要的是要自己認真看告知,健康告知以及各種其他需要我們填寫的信息,都要仔細閱讀,認真填寫。

至於第二個問題,當然有人理賠到呀,前段時才有朋友甲狀腺問題理賠,順利拿到理賠款。

請容許我再次強調,根據需求購買合適的產品,在購買之前要認真閱讀看告知事項,然後理賠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下里巴來的人


放心買吧 支付寶不差你那點賠付


見聞生活


小額理賠,身邊的朋友曾經理陪案例,而真正的鉅額理賠,現在身邊還沒有相關的案例。所以不好直接確定。

但是從網絡上的反饋看,因為理賠發生糾紛的事情,還是都存在的。這也很正常,在現實中購買保險也有因為相關條款的理解和相關內容的解讀差異造成分歧的,不理賠或拒賠的,這也是存在的。事情的發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網上還是網下,保險公司首先都是以盈利為根本的。但為了獲得利益,它也要有一個好的名聲,而保險公司名聲的好壞,可以說完全是通過不斷的理賠來樹立起來的。

之所以產生理賠困難或理賠矛盾,主要是因為大家對相關條款理解的不對稱造成的。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多數人已經從過去的,不知保什麼,你不知保多少轉變成多數都會仔細認真閱讀和理解相關條款。相信以後在保險理賠上的分歧差距會越來越小。保險也將逐步再去騙人的帽子。


與車有關


最近在申請,不知道賠不賠的了,反正條款滿足了,在等消息,已經很多天了,每天在icu費用也高,這裡還處於體檢狀態,審核也沒弄。



貓一樣的丫頭


可以買,產品本身沒問題,關鍵是理賠等售後你自己會嗎?為什麼不專業一個專業經紀人幫你處理這些問題呢?


獨立保險經紀


當然可以 支付寶 微信是銷售渠道而已 背後的都是正兒八經的保險公司


LUCAS22260195


保險是合同條款,按條款理賠!和保險公司的大小沒關係!所以保險可以放心買!無論哪個渠道!只是是正規保險公司的保險!達到條款賠付條件,就一定能申請理賠!


大雄保店


我覺得當面談最好 比較詳細 app上的事後會比較麻煩吧 都說的天花亂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