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給別人夾菜,看似熱情,別人不一定滿意”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也不喜歡別人給我夾菜,記得五六歲的時候村裡辦酒,和媽媽去喝酒,吃飯的時候一個奶奶給我夾菜,我很不高興的看奶奶一眼,悄悄地把菜丟掉桌子下面,回家媽媽還罵我,說人家奶奶是喜歡你,你怎麼不見人情,現在想想有點好笑



用戶七六五三


社交中拿給別人加菜做衡量一個人人品的好與差,我認為不妥!我去過廣東東莞有幸接觸兩個浙江人。他們給我夾菜,我真的有點不情願。因為,你用你吃飯的筷子加菜在人家碗裡,吃吧,人家心裡忌諱。不吃吧,又怕你不高興。畢竟,你選擇的菜,都是你認為是最好的,別人不一定喜歡。即使你問人家愛吃什麼?人家肯定說隨便。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別人面前挑食,是一種對人極不禮貌的行為。所以,給人夾菜,看似熱情,其實帶有強迫性,又不衛生,我是不提倡這麼做。



LXH華夫子


這個問答問題,我還真有感受的,我是最不喜歡別人給我夾菜的!

我是一個比較重視問題本質的人,對錶面問題就不會多重視的!本質是大家都是親朋好友的,才坐在一起吃飯的,自然就不必過度的熱情了!所以不管客人來我家,或者是我到客人家,我都不喜歡夾菜的,來我家的客人,各自請便,我到別人家也很不喜歡別人給我夾菜的,很反感的!

這是因為1,怕夾到某一種菜客人根本就不吃的,就吃不下了,很尷尬😓!

2,如果夾給了你不樂意吃的菜,而放棄了樂意吃的對口味的菜,這頓飯心裡頭就會有一絲不悅的感覺的!

所以說,還是迴歸自然一點好!大家隨便,如果你自己虛假沒有吃飽飯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感覺,還是實實在在的好!



我們共同的老朋友


這種情況還真是多見,現在有很多人很注重,有時候太熱情讓別人無法著架,倒是顯得關係遠了;還有一種就是不用公筷給人夾菜,這樣人家不舒服,不吃吧不好意思,吃吧吃的是口水菜。所以還是不夾菜為好,如果在家不方便轉桌子,我一般會端起盤子請人家自己夾菜,在飯店轉桌子到朋友跟前,讓其自己夾菜。要是講究還是一個盤子裡有一個公勺子最好。家裡人有點嫌棄我潔癖,哈哈哈,我的地盤我說了算,分餐制最好。


喜如意168


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因為工作或者是種種原因都少不了社交,吃飯聚餐便是其中一種。與你聚餐的人可能是親人、朋友、同學、合作伙伴等等。那麼餐桌禮儀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那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吃飯時是否需要給別人夾菜?

記得小時候,父母會帶著我們去別人或者是親戚家吃飯,然後那些大人們就會熱情的招呼我們多吃菜,甚至熱情地給我們夾他們所認為的好菜。所以,之後我就會問父母為什麼要這樣?自己夾自己喜歡的菜不是很好嘛?然後他們就會告訴我這是熱情好客的表現,我那時似懂非懂。


我的小金睿


其實、我挺反感給別人夾菜的、可能是我有潔癖吧!我認為這樣不衛生、所以我不會給任何人夾菜、也不喜歡別人給我夾菜、其實、酒桌文化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比如我遇到過夾菜愛翻菜的、翻了半天才能夾一口菜、其實這樣的人挺招人煩的、不會顧忌別人的感受、其實、有時候在飯桌上太熱情也不好、來的都是客、語言到位就可以了、沒必要給人家夾菜什麼的



在南方的北方漢子


現在已經很少遇到這種情況了,幫忙打碗湯倒是多見。

我的父親就經常說我的母親,我的母親估計是從我的外婆那學來的,我大姨,三姨,小姨也這樣,每每過年去拜年吃上一頓飯,就是熱情似火,又是夾雞腿,又是夾肉丸。我也從不說什麼,夾什麼我就吃什麼,因為她們對我是真正的愛,不是世俗的社交。

對不熟悉的人,還是不要過多的熱情才好,你可以推薦一下,這個菜我嘗過,不油膩,有嚼勁,可以嘗試一下,這樣我覺得可能更好一些。(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柯南新一機


給別人夾菜,在6、70年代時,在農村是一種待客熱情和對客人尊重的表現,小時候,在家裡吃飯時,我父親經常是夾菜給我奶奶吃,盡挑些容易吃的,奶奶喜歡吃的,我們兄弟姐妹幾個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那個年代普遍認為是一種美德,有孝心的舉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衛生程度的認知,認為是一種不衛生的行為,慢慢餐桌上就有了一雙"公筷"出現了。我們夾菜給奶奶吃也用了"公筷",老人家一直很開心!

但對於給別人夾菜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我至今認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家庭教養,夾菜給別人吃,一般都是認為別人愛吃的,也是好吃的,也是一種尊重的行為!但別人不一定是這樣認為,別忘記用上"公筷",才不至於別人認為不衛生行為。

當然,也不是隨便夾菜給別人吃,看場合吧。這種行為,別人不一定就認為是對他(她)的尊重。但我們的家裡至今都有這種舉指。


默默地前行


我橫著看豎著看 還是不能認同

你憑什麼給別人夾?


大學的時候有個同學,自認交際花,常常吹噓自己異性緣相當好,幾乎是女性朋友遍佈我們周遭大學,這種吹噓一般是沒啥好玩的,但是有一次他很得意說:我和女同學出去的時候全都是我幫他們夾菜,他們都不好意思吃,我還得勸他們才吃。那個驕傲的感覺,溢於言表。不過最後,他也成為了整個班級少數一直單身到畢業的大哥。

講這個故事呢,是想表達其實大多數人在幫別人夾菜的時候,多抱有的是為你好和自以為了解你的態度,以及對全局的掌控感,尤其是長輩對後輩,即使不怎麼認識,只要能再聊天中他建立起了一種尊長的態度,有些人就開始給你夾菜了。

這中國飯桌文化,真的頗有意思,我們先不從科學方面講健康問題,單單是夾菜,平等主體之間是很少發生的,多和朋友聚聚還是安全的,但在有可能給你夾菜的飯局上,還是先選好和你熟悉的人坐在一起,那要好很多。

畢竟,再想夾菜也不能站著繞圈給你夾吧。


風一樣的卡森


這個習慣是我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對於當代的年輕人和我們這些中年人已經不適用了,我們從小接受的知識告訴自己有點不衛生,別人非常熱情的給自己夾菜,又不好意思拒絕,因為夾過來的菜不一定是我想吃的,也許是我討厭的食物,另外呢,我可能吃的差不多了,一直給你夾菜不吃說不過去,吃了自己肚子不舒服,我不喜歡別人給我夾菜,我的父母也說過我自私,不管別人只顧自己吃飯,其實,不喜歡被別人夾菜的朋友都能理解,吃自己喜歡吃的,有些菜剩的多了,自己努力把它幹掉不浪費就好,所以這就是我的觀點,其次,喜歡夾菜的都是長輩,就算不喜歡也把它吃完在說吃飽了就成,給長輩們留個好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