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深圳到上海的人都有什麼感觸?

或許圖片


一碰到這種撕逼的問題就會很熱鬧,兩個人,兩座城市定會有其特色,尤其是北山廣深這種並列城市。

我在上海呆了10年,從沒有去過深圳,看到大家的留言,覺得各位需要平心而論,不必火藥味十足。因為每個人的視野不同,接觸面不同,格局不同,喜好不同,都會決定你的言論。沒有充分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甚至於有充分調查,理解上也有偏差,這是人的偏好和價值觀決定的。

個人經歷來說,沒有去過深圳,但我想他一定有許多過人之處,尤其相比較國內的老牌城市,可以說深圳的發展勢頭是非常好的。

上海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出處不同,發展時間不同,自然底蘊不同,積累不同。兩城市有共通點,又屬於不同系列,最後想問一句,你喜歡蛋炒飯還是蓋澆面?




先周2070


分享一下我的個人感受。我在深圳兩次累計工作十年,後面因為工作原因調到蘇州,辭職後在上海自己創業,前後三年多,目前還在上海,明年開始大部分時間會在深圳了。

1. 離開深圳到上海,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工作節奏沒深圳那麼緊張了。深圳的特點有活玩命幹,加班什麼的都沒問題,幹完了盡情玩;上海呢就是按部就班,上班幹活,下班走人,什麼時候幹完算什麼時候。有時候也會加班,但如果你的員工是個上海人,這個問題就是個大麻煩。上海籍員工面試都會問道關於加班的問題,不是想掙錢,壓根就不想加班。

2. 生活方面,上海沒有深圳那麼方便和精彩了,除了專門的商業街,很多地方晚上9點基本都關門了,深圳基本24小時各種店都能找到。尤其藥店和便利店,密度非常大,非常方便。上海最近幾年好像稍微好點了,但比深圳還是差不少。另外,上海的商場不論是環境還是實惠(優惠),比深圳差不少,尤其深圳的商場,各種名目繁多的打折機會,所以我在上海三年多幾乎不在上海商場買衣服鞋子之類的,每次都是到了深圳買。吃的比深圳要貴一些,選擇也沒深圳多,尤其上海的川菜跟湘菜,做的真不咋地。

3. 創業環境,上海比深圳差不少,上海對社保公積金盯得比較緊,員工也一樣,如果是上海人,更是如此,所以創業公司,能不用上海人就別用了,破事太多。

4.就業機會。上海集中的比較多的是大型的企業(很多是國企)和外企,普通學歷及經歷就業機會比深圳要難一些。這幾年因為環保及規劃問題,工廠外遷的很多。當然,如果是金融類的從業者,機會應該會比深圳多。汽車類就更的在上海了。

5.城市硬件。上海是老城市了,配套比較成熟,但空間跟不上城市的發展了,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綠化跟深圳沒得比。公共交通比深圳好些,但深圳這些年公共交通也完善的很快。

6.發展前景。撇開國家政策面的影響,個人認為,深圳未來的發展,如果不是空間限制,會比上海好,可能會好很多。上海像極了一箇中年人,四平八穩,而深圳就是個年輕人,活力無限。從兩個城市的產業分佈和新興行業的企業發展狀況來看,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年輕的,沒什麼背景沒有高學歷的,深圳會比上海給你更多的機會,創業就更不用說了,如果上海創業環境好,華為騰訊大疆等等至少會有那麼一兩家在上海吧?互聯網企業好像就和上海沒什麼關係。還有,上海人多少還是有點排外的,深圳都是外地人。


happy070717


前兩天剛帶孩子去上海玩,上海給我的城市印象是建築風格大氣、高樓大廈各具特色!一看就比深圳看著大都會!但是論服務,深圳比上海好太多了!這也是我去了上海就想深圳的緣故!尤其是有一天夜遊黃浦江後,晚上九點左右,在路邊打車,很多空的士一問我去哪兒,全部拒載!或者說不打表三倍的價錢才送我!還有很多很多黑車烏央烏央地往我身邊湊問我去哪兒,嚇得我女兒不讓我站在路邊怕我被壞人抓走……用了三個乘車軟件,滴滴半天派不出車來,換了神州、首汽,最後首汽以1.6倍的價格➕調度費,從六公里外才調到一輛車!我等這個車也等了十幾分鍾!這樣打車花了近一個小時才回到酒店!這讓我對上海的印象大打折扣!因為這在深圳,九點鐘、旅遊景點是不可能打不到車、並被頻頻拒載的!而且深圳也沒那麼多黑車!在問了幾個定居在深圳多年地道的上海人,她們都說喜歡深圳,不喜歡上海!


如煙往事俱已去


上海是工作的地方,深圳是生活的地方,上海高貴冷漠,深圳年輕浮躁,我退休了回去深圳,主要是氣候好,生活舒適,上海也不是不好,但冬天太髒了,我來了20年,沒要戶口,就為了回去。大城市的人都很驕傲,是這個城市叫他驕傲,沒錢哪裡都不舒服,還是要努力保持自己的生活現狀。


Jody王


哈哈,我也是有家人在上海,每年都會去幾次,上海城市確實很好,街道建築公園都很喜歡,但叫我在那定居就沒那個想法了,房價是一方面,主要是個人感覺。尤其是在被上海大媽罵過幾次後,有點怕她們了。本人自認為還是很守規矩的一個人,有次排隊買餅,本來是左右兩邊排隊,後來我排的那個隊就剩下我一個人,另外一個隊來了一群大媽排隊,她們就開始罵你不排隊,還說年紀輕輕的小夥子怎樣怎樣的。關鍵店老闆也不幫你解釋下,就看著你被罵,然後我就只好又默默的排到隊尾去了。第二件事就是排隊買包子,這次我學乖了,給了錢之後就一直站在那裡排隊等,寸步不離,大冬天的戶外挺冷的,但不敢進包子店裡面去坐著等啊,怕大媽又說你不排隊。到後面果然發生了,排我前面的一箇中年人,等包子出鍋的中途出去買藥還是買水了,等回來包子剛好出鍋,那個賣包子的小妹妹就直接先給他了。然後排在我後面的大媽就開始罵那個男的,男的沒理她們,拿了包子就走了,這就導致第一籠包子不夠分了,大媽們還要再等第二籠包子,那她們就開始罵那個賣包子的小妹,說她幹嘛要給那個男的,說他是插隊的,把小妹妹都說哭了,大冷天的都不容易。通過這兩件事我就明白了上海的大媽,上海的排隊文化真的是有點變態了。我個人其實還是蠻喜歡講規矩排隊的,但這種我實在喜歡不起來。


tomran


手機打字回答

我在深圳上班了7年,中間有半年時間在上海待過,公司有個項目我過去配合項目相關運作在上海生活了半年,其實剛開始我不想待那麼久的因為大家說上海人排外,本地人看不起外地過來打工,容易被歧視。後來沒辦法公司的事就過去了,可是真正去了以後覺得還可以,沒有覺得被歧視,而且生活的比深圳悠閒一些,深圳屬於節湊感超強的城市各種擠,各種擁堵,上海看的少。我不知道樓主是回上海上班還是家在上海所以才回去,如果因為工資大可不必,深圳是個有夢想,有理想的年輕城市。有技術有能力不會比上海低,如果上海是家鄉,是生活的地方。我舉手支持。


羅蘇see


說上海排外的有點誇張,上海有很多新上海人,我也算是。來了有小20年了,從來沒有人說我是鄉下人,都說上海老阿姨勢力,其實我懷孕那會兒坐公交,都是老阿姨讓座給我的,這點讓我記憶猶新。上海人只是對自己的私人空間比較看重,人與人之間就顯得有些冷漠。不過上海人的素質還是很不錯,這座城市很有底蘊,也很務實。看起來有些人愛計較,但我覺得比北京人誇誇其談要好得多。深圳去過一兩回,沒深入瞭解過,只覺得在哪裡要拼命奔跑才行。香港超不喜歡,冷漠,自傲,沒有人情味。


soulbath


我92-02在深圳,02-10在上海,後又回深圳至今,對上海深圳應該有點發言權。

首先,這兩個城市是國內最好的城市無疑,好得又各有特色。無論你在哪兒,只要你混得不錯,這兩個城市都一定能讓你樂不思蜀。反之,你如果混不下去,再愛它們你也呆不住,市場經濟就這麼殘酷。

其次,講講兩地的比較:

論氣候,上海四季分明,但冬天冷得死夏天熱得暈,春秋真舒服,混的好家裡裝地暖夏天開空調也還可以,但多數人冬夏還是蠻難受的。深圳只有兩季,夏天時間長但並沒有上海熱,冬天最冷10℃以下只有幾天,但整年都比較潮溼。比較而言我喜歡深圳的氣候。

論環境,上海世博建設後環境有很大的變化,比十年前更漂亮大氣了,空氣質量相對而言要比深圳差一些,霧霾天多一些。深圳的建設好像沒個完,到處挖,但變化也快,綠化和空氣都要好過上海。

論經濟,上海的底子厚,國有企業金融企業國際大企業要比深圳多,GDP和整體實力都要比深圳高,但經濟活力不如深圳,深圳政府的服務水平要高於上海,創新創業創意水平在上海之上,民營企業發展是特色。隨著國家確立深圳為先行示範區,如果政策到位深圳給力,深圳經濟在未來趕上或者超過上海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論文化,上海無疑底蘊深厚,海派文化世界知名,在上海你不得不融入到那種小資慢生活和國際化大都市快節奏之間切換,而在四十年前還是小漁村的深圳,快就是一切文化的代名詞,生活工作都是快節奏,儘管深圳每年都辦文化博覽會聲勢浩大,但文化的積澱是時間的產物,你到國外去只能告訴老外深圳是香港邊上的城市。深圳比較好的是人與人的相處簡單,來的都是深圳人,而上海永遠分上海人和鄉下人。

大家看我的人生軌跡也能明白我更喜歡哪個城市。


JACK龍脊


我是籍貫上海的深圳人,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深圳。在情感上,兩座城市都喜歡,硬要對比,就從衣食住行講講。

衣:明顯上海穿的講究,尤其是職場,個個收拾的像成功人士,深圳大部分很隨意,這也是珠三角的特徵;食:各有特色,上海本幫菜,蘇幫菜,杭幫菜,深圳粵菜,客家菜,潮州菜,外地的東北菜,湖南菜等等兩邊都有,包括蘭州拉麵;住:深滬其實差不多,大城市的居住條件取決於你的社會地位,豪宅都不錯,劏房和亭子間都不咋地;行:地鐵大巴等公共交通都挺便利,深圳票價略高,私家車肯定是深圳有優勢,第一牌照比上海便宜,第二市區停車比上海方便,第三堵車比上海輕微。

再說說氣候,教育,醫療等。氣候是我對上海最大的吐槽,冬天太冷了,即使我自己也是在上海的寒冬出世,就喜歡深圳一年9個月都能穿短袖;教育:上海就不說了,全國僅次於北京的第二優秀,所謂深圳教育短板其實是被誤解的,在校中小學生數量深滬差不多,初中升學率也差不多,但深圳外來人口比重全國最高,無差別入學相對最公平,高等教育方面,引入哈工大,清華,莫斯科理工等分校,未來肯定是看好;醫療的確相對落後,三甲醫院少,但是上海老齡化比較嚴重,好醫院也是人滿為患。教育和醫療需要長期投入和沉澱,對於年輕的深圳要假以時日。


Dennis118


我是廣東人,現在定居在深圳南山區;上海去過兩次:1次是大學實習期間到上海師範大學住了一個月,另外一次世博會的時候去上海浦東區住了一個月,我說說我的個人感受吧:

上海更勝一籌,畢竟深圳建市才幾十年,而上海開埠幾百年,所有需要經驗積累及時間沉澱的學科都是如此,比如醫學,北京的醫療水平代表著北方的最高水平,廣州代表著南方的最高水平,而上海則是貫通南北的最高水平(僅限中醫角度,南北方的中醫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西醫則北上廣深都差不多;

城市的包容性:

深圳勝出,這方面放眼全國應該都是深圳勝出吧,畢竟深圳是移民城市,本地人佔戶籍人口的比例非常少了,如果放在總常住人口中則更少珍稀物種了。因為人口結構的不同,影響了深圳的高效服務型ZF、人文、宗教信仰自由、飲食等等方面,比如飲食方面,在深圳你能找到中外地方特色菜,包括辣到你菊花都疼的四川火鍋、魯菜、臺灣菜、北京滷煮、泰國菜、娘惹菜、韓國菜、日本料理等等等等,而且絕對都是正宗地道的口味,甚至還有北方特色的搓澡堂子!這點上海略微有點遜色,舉兩個例子吧:1是我一個發小(廣東人)早年上漂在上海開了家便利店(不是品牌加盟的那種,由於不會上海話,堅持一年只能倒閉,根據他自己的總結就是還會有點排外的因素在裡面,明明他店裡的大米是整條街最便宜的,但是不會上海話,結果就是滯銷沒人買。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我在世博會期間,頭天到上海的早餐,去的是酒店旁邊的本地早餐店,帶著老人去吃早餐,由於高血糖在門口點餐付款時交代收銀員,老人三高,麵湯不要放糖(由於大學實習期間在上海住過一個月,在學校的飯堂連豬肉丸子和蒸魚都是放糖的,所以有經驗),收銀員剛用報話機跟後廚聯繫,我還沒付款,一個廚師拿著大勺衝出來吼道:不放糖不會做~結果只能帶著一家老小去啃麥當勞,並且那一整個月我都找廣州酒家或者香港茶餐廳去解決吃飯的問題……

服務型政府及政策的靈活性:

深圳略微勝出,特別是政策公開,很多在深圳呆過的人都有個共識,在深圳辦事照章來,別想和老家一樣靠人情靠關係,政策允許的你沒有任何關係也可以很快捷的辦理,政策不允許的、違規的你再有關係也白瞎,舉個我另一個發小的例子:他去年換了輛新車,不到兩個月的一天早上八點半鐘被一個違停通知短信吵醒了,他趕緊聯繫在某區交警大隊任副大隊長的堂弟,報了車牌給他堂弟,說幫忙看看怎麼回事,能不能通融,他堂弟在電話那頭哈哈一笑:這車是哥你的新車?是我上班路上看到壓著停車線,屬於違停,就拍照上傳系統了,只能處罰了,當場就上傳系統的,沒法撤銷了啊,下次停好來撒…

以上是我個人的感受,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