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雲,高速成長背後的5大祕密

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整體增速放緩,營收、利潤平均增速分別為13%、12.7%,相較於2017年的18%、13.2%進一步放緩。

在A股上市公司的增長略有疲軟之際,科創板新股開普雲卻以驚人的成長速度突出重圍,宛如一匹黑馬。

財報顯示,2017-2019年,開普雲分別實現營收1.57億元、2.28億元和2.98億元,年均營收增速超過了40%,遠遠跑贏了行業平均水平。與此同時,開普雲3年翻了4倍的淨利潤增長率也分外亮眼。

開普雲成立近20年,近幾年發展迅猛,這樣一家低調、高速成長的公司究竟長什麼樣?令其持續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1 專注研發築成技術壁壘

開普雲的高速成長,得益於其深厚的技術積累。

過去3年,開普雲年均研發費用超過2000萬元,投入佔營收比均在10%以上。其在研發上的投入不但保持著較高的支出和比例,且有不斷加重投入的意願和趨勢。

從技術的成果上來看,開普雲在其主營業務上的發明專利積累了11項,數字內容管理技術和產品與微軟、IBM等同行業產品的比肩,獨立承擔過多個國家級 “重大科研項目”,並參與制定了電子政務相關的國家標準。

可以說技術上的投入和積累令開普雲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也為其業務增長奠定了基礎。

2 費用成本不斷下降,運營效率提升顯著

淨利潤的高速增長則得益於公司運營效率的提升。

財務數據顯示,過去3年,開普雲的毛利率相對平穩,分別為62.87%、60.36和59.1%。而在公司收入持續增長的同時,相關費用支出卻一直在下降。其中,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分別為1.35%、3.73%、2.35%。

收入持續增長,成本不斷縮減,開普雲的運營效率提升顯著,而這也成為其淨利率增長的主要動力。

3 20年如一日的深耕細作

成立於2000年的開普雲至今已有20年曆史,基於技術和產品優勢,公司先後承擔過中紀委、最高檢、中石油等一系列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部委、省級政府、大型央企和媒體的典型項目建設。

而頭部優質客戶的積累不僅成為了開普雲日後的資源壁壘,也為其樹立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目前,開普雲的G端客戶佔比8成,原因之一就在於公司成功地將典型項目經驗推廣在全國其他市場區域及各級黨政機關客戶中。時間的複利在開普雲身上作用明顯,也成為其業績快速增長的重要助力。

4 創始人的專注投入

開普雲的高速增長,離不開董事長多年如一日的專注投入。

開普雲的董事長汪敏是上世紀90年代的北大計算機系生碩士畢業生。在2001年以前就職於北大“方正系”旗下方正電子,由軟件工程師一路升至事業部經理。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背景以及多年行業經驗,是軟件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人才。

汪敏牽頭公司的核心人員參會了國家級重點項目《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國辦發〔2017〕47號)、國家標準《XML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指南》(GB/Z 19669-2005)等課題的研究,開普雲核心人員對電子政務的研究20年如一日,對前沿技術和政務發展趨勢有著深刻的洞察。

5 政策利好

良好的市場環境亦為開普雲經營業績的大幅增長提供了重要機遇。“十三五”以後,國家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領域,推進集約化政府網站和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建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8年我國數字政府軟件、服務的市場規模累計達到1846億,在2015年-2018年間複合增長率為18.3%。

“數字政府”趨勢帶來百億級別的增量市場,而深耕電子政府的開普雲也在此期間迎來發展契機。

可以說,率先佈局和技術積累令開普雲在政務領域中得以搶先,而穩定優質的頭部客戶又為其加註了獨特的資源價值,在政策支持和行業空間廣闊的外部環境下,身處“政務雲”中心的開普雲必將能迎來持續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