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旗的設計者竟然是鎮江人

現在很多人喜歡韓國文化、美食、明星等等。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韓國的國旗其實是鎮江人設計的。他就是清末著名外交家和學者、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的弟弟——馬建忠。

馬建忠(1845-1900),別名乾,學名馬斯才,字眉叔。鎮江丹徒人。

韓國國旗的設計者竟然是鎮江人

朝鮮半島曾經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名叫朝鮮。1880年8月,朝鮮使團出使日本時,苦於沒有國旗,清朝駐日本參贊黃遵憲建議其仿照大清五爪金龍旗,做四爪金龍旗為國旗,朝鮮方面上奏清廷,得到准奏後,朝鮮君臣卻因國旗樣式大小等沒有定論,再加上國小無事,一時沒有外交事宜,用不著國旗,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1882年,清朝派馬建忠等官員協助朝鮮與美國簽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美國代表認為簽字儀式時需要鳴炮升旗,於是朝鮮人想參照日本國旗樣式,在白布中間畫一個紅黑太極圖案作為自己的國旗。馬建忠看到後覺得不妥,提出自己的建議:“旗用白底,中用太極圖,外周用八卦,則恰合八道之數(道,相當於中國的省)。八卦純用黑色為顯,太極用半紅半黑,旗外又緣以紅色。”同年,朝鮮國王下旨以青紅兩色太極圖作為國旗式樣,並參考英國人的美學觀念修整,只保留了八卦中的四卦,設計出了最早的太極旗。

韓國國旗的設計者竟然是鎮江人

1883年3月6日,朝鮮王朝正式決定以太極旗為國旗。朝鮮半島在1910年被日本吞併,太極旗的國旗地位隨之取消。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仍沿用太極旗。1945年日本投降,又因蘇聯和美國以北緯38度線為軍事分界線,分割佔領朝鮮半島,太極旗則成為了朝鮮半島南部的大韓民國的國旗。1949年10月15日,韓國文教部正式確定韓國國旗現今的樣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