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有分歧,以下幾個妙招幫你巧妙化解

現在我們中青年職業人群,普遍生活在高壓力、快節奏、高人口流動性的社會環境中,隔代育兒成為越來越多家庭“不得不”的選擇,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在公園廣場還是大街小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無疑已經成為了是一道最普遍的風景。

隔代育兒有分歧,以下幾個妙招幫你巧妙化解

有統計數據表明,一線城市夫妻均在職的家庭中,祖輩參與第三代撫養的比例高達80%以上。有的家庭甚至採用了“全包”模式,祖輩不僅包攬孫輩的衣食住行,而且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教育功能。

在隔代育兒的依賴性如此之大的環境下,年輕父母對上一輩育兒方式吐槽聲卻越來越大... ...

由於年齡差異,受教育程度不同,常常會因為“如何帶好孩子”和自己的父母產生分歧。

隔代育兒有分歧,以下幾個妙招幫你巧妙化解

例如:

是用尿布還是紙尿褲

寶寶的飯菜加不加鹽

給寶寶治病是看醫生還是用偏方

寶寶餵飯需要追著喂嗎

等等

... ...

那麼問題來了

遇到這種分歧,我們該怎麼做呢?


對長輩保持尊重

現實中因孩子教育問題發生矛盾,多在婆媳之間,對於不和睦的中國式婆媳關係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兒媳切記要對長輩保持尊重,切不可惡語相向。

無論長輩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妥,要肯定的是他們完全是出自對孩子的愛,只不過方式方法不妥。日常中要多與長輩交流,就孩子的教育進行溝通。

隔代育兒有分歧,以下幾個妙招幫你巧妙化解


溝通是最好解決問題的辦法,冷戰、爭吵、置之不理,除了讓問題更糟之外,看不出有任何好處。


制定目標和計劃

關於孩子的問題,首先家長們要觀點統一。

觀點統一之後,選出一個主導者,這個主導者要有絕對的權威。往往家庭教育出現矛盾,就是因為觀點分散,然後各自為政,誰也說服不了誰。

舉個例子:一家人合理分工,媽媽抓孩子的教育,奶奶負責飲食,爸爸負責接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每週或每月聚在一起,相互提出對方的不足,便於改進。

隔代育兒有分歧,以下幾個妙招幫你巧妙化解


有人會說,家庭就這麼幾個人,還分工,至於嘛?有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家庭就是縮小的社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社會功能,家庭屬性,一樣不少。

不僅教育孩子如此,家庭其他生活,分工明確,有主有次,都會提高效率,促進和睦。

如果家長們觀點一開始就不統一,可以採取輪流制,一月一輪。誰的方法好,誰的方法有效,經過這麼一番輪流,高下立分,也自然減少了摩擦。


共同管理

有些家庭關係比較特殊,長輩不願放手,晚輩有很孝順,遇到孩子問題,更是一籌莫展。

這樣的家庭不妨試著共同管理。

婆婆和兒媳商量著制定一套教育方案,這裡面肯定有些是婆婆堅持的,有些是兒媳堅持的,先保留下來。

隔代育兒有分歧,以下幾個妙招幫你巧妙化解


執行過程中,根據效果去調整,事實勝於雄辯,這種調整,無論對方多麼強勢,也無話可說。

畢竟,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誰也不會拿孩子的前途去賭氣,爭個輸贏。


“托育”來支招

在高壓力、快節奏這個社會環境下, 父母擔心“沒時間照顧孩子”與“隔代溺愛”會給孩子成長帶來不好的影響。很多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到托育中心,既解決了孩子的日常照料問題,又能給寶寶一些科學的、合適的方式來幫助寶寶成長。和父母產生的育兒分歧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育兒是一件非常複雜且繁瑣的事情,所以兩代人同時育兒的時候,發生分歧是很正常的,只要雙方靜下心來,好好的溝通,就能找到最好的育兒方式。

不管是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初衷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為了孩子都願意做最大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