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興平市興化學校教師周小絨:精備、細查、善思——線上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周小絨

為了認真落實省、市關於“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相關規定,並能有效的保證疫情期間的教學效果,各地各類學校的網絡課堂應運而生。近幾周的線上教學實踐,加上興平興化學校全體老師反覆思索和不斷創新探索出了一套 “精備、細查、善思”的線上教學模式。

一、抓好課前精備,提高效率

(一)備教學重難點

一堂課的成敗,整個教學的得失,關鍵就在於是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重點”是指學科或教材內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 “教學難點”一般包含兩層意思:其一,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其二,學生容易出錯或混淆的內容。克服難點就是結合學生實際想辦法把落差的坡度變緩,可以讓學生通過轉化的思想將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會,還可以將難點部分細化成幾個小問題逐一解決等。課前精備重難點不僅可以節約線上教學時間,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二)備學生易錯點

學生課堂學習中容易出錯的地方,也恰好應該是教師輔導的重點和認知理解的難點。如果每一節課的教學,教者都能夠從學生易錯點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課堂,課堂上設計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活動,能夠緊緊圍繞這些易錯點展開,難點也會在其中自然化解。這不僅僅是關注學情,更是促進學生理解知識點,實現課堂高效的有效途徑。

(三)備教師疏忽點

線上教學不同於以往授課,教師直播時切記一言堂,以下幾點不宜疏忽。

1、提前預習,感知新知

網絡課時長有限,老師只能用最精煉的語言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如果沒有學生的提前預習,上課時等學生還沒完全理解,老師又要講下一個知識點了,一步跟不上,就可能步步跟不上。所以,根據課表安排,在前一天晚上提前告知學生或發名師微課視頻督促學生做好新課預習,感知新知,第二天老師適時點撥,學生便會心領神會。

2、重視互動,學會思考

因為線上學生自主聽課,缺少了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個別學生不會連麥,不夠自覺、不認真思考問題或缺乏積極主動性,課堂上不積極主動和老師互動,對知識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在認真聆聽的同時,若能重視互動、積極思考、善於交流、討論,學習效果遠遠大於聽完課後的死記硬背。教師直播時針對題目特點選擇性地讓個別學生回答問題,對有進步的孩子適時鼓勵,對學困生加以引導,激發其學習興趣,把難題交給優等生,給他們提供展示個人風採的舞臺,充分表現自己,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參與到雲課堂,摒棄了老師的一言堂,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3、巧做筆記,加強鞏固

網絡學習中,老師講課速度比較快,學生來不及寫筆記,怎麼辦呢?可以叮囑學生每節上課前準備好課本、作業本、紅筆等遇到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知識點迅速截屏或用紅筆做出標記,課後可和同學互相商討或積極詢問老師。

4、認真作業,理解運用

認真做作業才能有效鞏固當天所學,才能真正學會理解運用所學知識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在做作業中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進一步拓展思維,啟迪智慧。

二、加強課間巡查,引領實施

(一)學生作業一日查

線上教學老師用的是打卡或家校本佈置作業,每天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未交或晚交作業的同學,老師可及時予以提醒並對個別學困生進行適時輔導,幫助他們跟上班級的步伐。

(二)教學問題一週查

中層管理人員深入班級不定時巡查線上教師的到崗、授課、教學形式及效果,學習任務的佈置情況、學生的線上參與情況、作業的完成情況等。並且每週以年級組為單位將各班教學亮點分享到學校釘釘群,互相借鑑,取長補短。

(三)教學效果一月查

為了進一步檢測和反饋學生線上學習效果,為了提高和促進學生線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各班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線上考試,測試線上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的線上學習興趣,歷練孩子的意志品格。考後老師們認真分析成績數據,查漏補缺,對成績優異的學生頒發電子獎狀,使後期線上教學工作目標更明確,更具體。

三、注重課後反思,促成高效

教育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只有在不斷反思教學行為的基礎上,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才能不斷成長。

(一)反思教學策略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何況是空中課堂,,作為任課老師,要深入瞭解每位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家裡的網絡情況等,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正確引導,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變化,作業反饋不斷調整教學策略。

(二)剖析課堂成效

教後而知不足,即使是很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課留下遺憾也在所難免,不但要記成功之處,還要記敗筆之處,對課堂上改革與創新之舉不斷完善、推陳出新,對疏漏失誤之處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三)規範作業設計

作業是當天知識的回顧、鞏固和發展,有效作業成就有效課堂。(1)作業要精選、適量

學生完成的作業只有在保證質量和有一定準確率的前提下才可稱得上是有效的作業。因此,我認為教師在作業設計時一定要適量,要少而精,並確保學生有獨立完成課堂作業的時間.就拿百分數的應用來說,一個單元學完後可把教材上的四種題型各選一道,然後再把這部分知識中易錯題精選幾道,再加上對應量÷對應分率=單位“1”的量幾種變式訓練的題精選幾道就足夠了,課本上的練習題沒有必要全做,同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作業體現分層佈置

我們既然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就不應該設計完全統一的作業來限制優生,為難學困生。如:數學績優學案每個練習後面的“能力提升”部分,我通常安排為選做部分,學習優秀的孩子善於動腦筋,就會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有時會用好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學習困難的孩子老師專門運用補差時間講解這類習題,幫助這些孩子順利完成,這樣做可將培優補差工作落到實處。

(3)作業重在激活思維。

作業除了鞏固基礎知識外,還應注重思維訓練,有一定的思考價值.這類練習題的設計要儘量做到激活思維,突出個性化的理解。如:圓柱的表面積作業我會分別圈出求佔地面積、底面積、側面積、表面積的題目。學生在做作業時不僅能正確地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更能理解幾種不同命題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區別,培養了興趣,激活了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技能,體驗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的 ”理念。

線上教學我們一直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提高。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