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堅持不投降繼續打、不賠款,結局會怎樣?

黑夜裡的花火


甲午戰爭的源頭直接起源於朝鮮的東學黨的起義,在日本的支持下,朝鮮政府軍難以抵抗東學黨部隊的衝擊,只好向清政府求救。

在日本蓄謀已久的計劃下,日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是清王朝的軍隊還沒有準備好。在清軍腐朽的情況之下,具體行動計劃被日軍知曉,清軍節節敗退。

最終清朝的海軍精銳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同時簽訂了奇恥大辱的《馬關條約》。

那麼如果清廷不投降會發生什麼呢?

一:北京、天津等心腹地區被攻陷。

日軍與清軍在黃海、勃海發生了數次海戰,清北洋艦隊一直敗退。在投降之前,日軍將停靠在港的北洋艦隊一舉殲滅,而且日軍登陸部隊已經佔領了大部分沿海地區。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清政府不投降,那麼勢必會調集清軍對日軍登陸部隊發起進攻。

但是,清軍的步兵腐化比海軍還要嚴重,兩軍一但接觸,清軍必定會失敗,然後接著撤退。北京、天津等地接著淪陷,慈禧等人又得出逃。

二: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加入戰鬥,清廷與日軍兩敗俱傷。

甲午戰爭爆發與渤海黃海地區,這是北洋艦隊的防區。而北洋艦隊被消滅之後,如果清政府有繼續抵抗的決心,便會將其他艦隊調集起來,集中對日軍艦隊發起進攻。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已經時強弩之末,全憑一口氣吊著。

如果清政府下定決心對日本鬥爭到底,雖然清政府腐敗問題嚴重,士兵作戰水平低下,人員訓練不足,難以戰勝較為強大的日本軍隊。

但是,清政府憑藉它充沛的國力,足以將日本拖垮,拖到日本政府破產。

真的到這個時候,那麼日本便無力再次發動進攻,而日本不能取得第一筆改革啟動資金,那日本的發展便會推遲很多年。



所以,在清政府無能的情況之下,軍隊有心人士有心卻無力的局面之中,清政府繼續與日本鬥爭到底。

雖然清政府是否能戰勝日本還不是定數,但是絕不至於投降的代價與恥辱之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