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有序開放現場祭掃!

3月25日,記者從江蘇省民政廳召開的全省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

即日起,全省有序放開現場祭掃場所,倡導先預約、後祭掃;但禁止聚集性公祭、海祭等,不倡導跨省祭掃,開通網祭通道,併為群眾提供代祭掃服務。

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王小華介紹,今年的清明節正值抗擊疫情、加緊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情況不同於往年。江蘇推出的方案不搞“一刀切”,各地因地制宜出臺細化舉措,在強化精準防控的前提下,為群眾提供多種形式的祭掃服務,千方百計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千方百計滿足群眾祭掃需求。

江蘇有序開放現場祭掃!


會議強調


各地要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謀劃、精準施策,認真研究制定和完善清明節祭掃工作實施方案和應急管理預案,細化實化具體措施,統籌做好疫情精準防控和清明節祭掃安全管理工作。

江蘇有序開放現場祭掃!

■ 一要注重分類指導,強化精準施策。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禁止組織公祭、海祭、江祭、骨灰撒散、集體告別及其他自行組織的人員聚集性活動,暫不開放不具備防控條件的骨灰存放場所。有序開放現場祭掃場所,儘可能滿足群眾的祭掃需求。要創新服務方式,在不倡導跨省祭掃的同時,為有需求的外省(市)群眾開展代為祭掃服務。對確有落葬需求的群眾,實行預約落葬,制定保障措施,控制落葬人數。要指導殯葬服務機構開設網上祭掃通道,儘可能減少人員聚集。要過細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取得群眾對限制祭掃措施的理解、認同和支持。

■ 二要注重現場管理,確保安全有序。要高度重視祭掃現場安全管理工作,深入研判、科學確定與防控要求相適應的祭掃場所承載量,會同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門制定落實安全隱患排查和人流管控措施。大力倡導錯峰祭掃,積極推行預約祭掃,加強監測預警,精準分解管控人流。做好祭掃場所體溫檢測、環境消毒,督促祭掃人員按照要求進行個人防護,對不符合要求人員拒絕進行祭掃。

要強化屬地責任,增強防火意識,進一步壓實縣(市、區)、鄉鎮(街道)及社區(村)屬地管理責任,安排專人負責用火安全管理,嚴防因使用明火引發火災事故

■ 三要注重優化服務,力促規範管理。各級民政部門要指導所屬殯葬服務機構有效保障遺體接運、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並順應疫情變化情況,逐步恢復殯葬服務供給,科學調配力量,確保服務能夠跟上群眾需求。要進一步加強殯葬行風建設,努力提供規範、便民、優質的服務。要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規範喪葬、祭祀用品及殯葬服務收費管理,依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群眾合法權益,不斷提升群眾對殯葬服務的滿意度。

■ 四要注重宣傳引導,培育文明新風。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廣泛宣傳殯葬政策、葬俗改革、殯葬文化,重點宣傳節地生態安葬、惠民殯葬、低碳祭掃等,讓殯葬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要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殯葬協會、農村紅白理事會以及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在宣傳引導群眾移風易俗方面的獨特作用,深化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營造群眾關心、支持、參與文明祭掃和殯葬改革的濃厚氛圍,培育殯葬文明新風。


根據往年統計,全省清明節期間會有3000萬人次的掃墓人流。今年因前期禁止祭掃,多地還開通網絡祭掃,可能會出現峰值分流,但也可能出現爆發式反彈。

因此,江蘇的方案是分類施策。有序開放現場祭掃場所,儘可能滿足群眾的祭掃需求。創新服務方式,在不倡導跨省祭掃的同時,為有需求的外省(市)群眾開展代祭掃服務。禁止組織公祭、海祭、江祭、集體告別等聚集性活動,暫不開放不具備防控條件的骨灰存放場所。對確有落葬需求的群眾,實行預約落葬,控制人數。


來源 | 交匯點、江蘇民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