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6年華沙之役中:瑞典人擊敗波蘭翼騎兵佔領華沙


1656年華沙之役中:瑞典人擊敗波蘭翼騎兵佔領華沙

當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掀起雷神攻勢時,北歐瑞典王國在國王查理.古斯塔夫十世率領下也開始南下展開維京雷霆攻勢。1656年前半年,瑞典人開始遇到越來越多的麻煩,波蘭-立陶宛聯邦(以下簡稱聯邦)的軍事動員初見成效,當時有句著名的口號:“kto yw na konia sia da(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應該與馬為伴)。”


同年7月1日,駐守華沙的瑞典衛戍部隊有條件投降,得知消息的瑞典國王查理.古斯塔夫十世立即率軍開赴華沙。7月下旬,部署在華沙的聯邦軍隊(在得到Lubomirski 和Czarniecki 的增援後) 大概有24,000 常備軍, 10,000 招募的士兵以及2 000韃靼士兵,在兵種組成方面,總計 36,000人的聯邦軍隊中大部分是騎兵,只有4.000左右為步兵,他們攜帶有18門火炮,翼騎兵的人數大約在1000-1100人,分成8個連(其中2個連屬於立陶宛), 翼騎兵在數量上顯然沒有優勢,尤其是和早先的同類部隊相比時,而且此戰中並非所有翼騎兵都參加了戰鬥。有一支騎兵連部署在克拉科,與大元帥(Grand Marshal)Jerzy Lubomirski的軍隊(大約8000人)呆在一起, 另一支則和基輔城主(Castellan of Kiev)Stefan Czarniecki統率的4500名士兵一道前往 Zakrocz. 波蘭人打算從兩個方向進攻正在Modlin和Pomiechow地區紮營的瑞典人,也就是分別從維斯圖拉河的左岸(西面)和右岸(東面)同時攻擊.。

一支分遣隊將沿維斯圖拉河左岸行軍至Kazun,以切斷瑞典人渡河的線路,並保護華沙免遭來自該方向的攻擊。波軍主力將沿河的右岸(Praga森林一側)行軍,隨後與立陶宛軍隊會師,由Sapiech率領的立陶宛軍在渡過Narwa河後將攻擊瑞軍Douglas和Adolf John所部的營地,對於波蘭-立陶宛聯邦來說,在瑞典人與伯蘭登堡軍隊會合前將其擊敗是最為關鍵的。不幸的是,這個看似完善的方案沒能順利實施,波蘭國王John Casimir II (Jan Kazimierz 1609-1672)的大意成就了瑞典國王,查理古斯塔夫成功的將自己和伯蘭登堡選帝侯的軍隊合為一處.

此時聯合起來的瑞典和伯蘭登堡軍實力如下:

瑞典軍隊

-37個騎兵(riter和dragoon) 中隊,7500 人

-6個步兵旅,2000 人


伯蘭登堡軍隊

-23個騎兵(riter和dragoon) 中隊,5000 人

-9 個步兵旅,3500人

總計約18000人

楊.卡西米爾二世與查理.古斯塔夫十世, 兩人是表兄弟關係

波蘭國王John Casimir統率的軍隊較其對手具有數量上的優勢,然而瑞典-伯蘭登堡聯軍在武器、訓練以及組織方面的均衡性更為優越,瑞伯聯軍在火炮方面的優勢也更加明顯,擁有47比18的壓倒性優勢,John Casimier沒有采納Czarniecki提出的通過進軍普魯士保全華沙的戰略,一意孤行的要同瑞典軍隊決一死戰。波蘭國王的剛愎自用很和瑞典人的胃口,由於被波蘭騎兵的運動戰搞得焦頭爛額,瑞典人迫切希望與波軍決戰。瑞典人希望在波蘭人架橋前就率先擊垮右岸的立陶宛人,隨後回師Modlin並在Zakrocz渡過維斯圖拉河,在左岸一路進攻,直至最後攻下華沙。7月27日晚,瑞典-伯蘭登堡聯軍開始在Nowym Dworem處渡過 Narew河,為了乾淨利落的吃掉立陶宛軍隊,輜重車隊被留在Nowym Dworem,同時留下的還有2000名衛兵,主力部隊上路時只帶了3天的口糧。由於橋樑受損,瑞伯聯軍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悉數過河,瑞典軍隊的前衛是在Suchocin Jabon處渡河的,他們遇到了de Lumbres,一個同情瑞典的法國官員,瑞典人從他那裡獲得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包括波軍的具體部署及其在維斯圖拉河右岸的活動情況等。


7月28日 初次交戰

當瑞典國王查理·古斯塔夫得知波蘭人準備決戰時欣喜異常,他不擔心對手在數量上具有優勢,因為此地並不適於大規模的騎兵衝鋒,這就意味著,作為聯邦軍隊主力的騎兵將很難發揮集群作戰的優勢,查理十世在步兵和龍騎兵方面的優勢將更加實用。

1656年華沙之役中:瑞典人擊敗波蘭翼騎兵佔領華沙

波蘭翼騎兵衝鋒


戰場的面積大約為10平方公里,在其西方是維斯圖拉河,北方是沼澤地,東部則是一片狹長的丘陵地帶,它們可以為步兵提供天然的防護,在其北部有一個寬約1公里的入口,使這片山丘看起來就像一座天然的堡壘。27-28日的夜間,波蘭軍隊一直在行軍,領頭的是步兵和炮兵,殿後的則是常備軍騎兵,7月28日中午,招募來的騎兵部隊最後抵達戰場。波蘭人原本打算繼續北上,但當得知瑞典軍近在咫尺後,指揮官們大驚失色,他們迅速評估了周圍地形,認為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騎兵突擊根本佔不到便宜,John Casimier於是選擇了憑藉地勢進行防守的策略,由於在陣地北方有1公里寬的開闊地帶,波軍在這裡設置了3座小型土木結構的稜堡,在東北方距離erań森林600米處,波軍還趕建了一座小型的土木結構的堡壘,菱堡之間的空地可以給騎兵提供機動的空間。韃靼人被派去執行他們最擅長的襲擾任務,目標是瑞伯聯軍的後衛部隊,瑞典指揮官驚訝的發現,維斯圖拉河畔Tarchom widreran一線與森林地帶之間沒有留下多少空地,相較而言,在維斯圖拉河的另一邊行軍要容易的多,波軍指揮層放棄了前去攻擊隊形分散、尚在行軍中的敵人的機會。瑞軍前衛部隊最先與立陶宛軍接火,John Leszczyński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況:

“敵軍是在日落前2小時被發現的,他們正在沿維斯圖拉河慢速行軍..敵人開始從正面逼近稜堡工事,他們的步兵和炮兵看上去訓練有素,伴隨著華麗的軍號和火炮的轟鳴,瑞典步兵快速向我們逼進,我們耐著性子等待他們進入最佳射程,然後向他們猛烈開火..敵軍在混亂中向後退卻,軍樂聲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戰鬥開始後,形勢完全符合John Casimier戰前的推測,瑞軍對稜堡工事的攻擊徒勞無益,而尚在遠方的瑞軍又無法增援,波蘭國王決定從側翼攻擊瑞軍的reiter騎兵,一個波蘭騎兵團接到命令,從Bia ocka森林的空地展開攻擊,該森林位於波軍土木堡的附近,由於在渡過Skurcza河時浪費了很多時間,騎兵的行動被瑞典人察覺到了,查理調動4箇中隊的reiter騎兵阻止了波蘭人。與此同時,更多的reiter抵達聯軍右翼,中央的步兵也得到了加強,維斯圖拉河岸的走廊地帶已被瑞典人控制,由於夜色漸濃再加上塵土和煙霧,戰鬥無法繼續進行下去,瑞典-伯蘭登堡聯軍退到2-3公里外安營紮寨。第一天的戰鬥結束後,波蘭人可以說取得了暫時的勝利,驚慌的伯蘭登堡選帝侯Frederick Wilhelm甚至勸說查理十世撤軍,由於聯軍的補給被留在Modlin,他們只有3天的口糧,不過查理決心要繼續打下去,瑞軍也開始建造自己的稜堡工事,它們與波蘭人的稜堡相對而立。波蘭國王終於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瑞典軍隊的全部,Zakroczym處的渡口已經不需要分兵防守了,於是火速派出使者前去召回Czarniecki的部隊,不幸的是,Czarniecki直到29號下午6點左右才趕到,基本上錯過了29日當天的戰鬥。

7月29日 第二天的戰鬥

7月28日-29日的夜間,尚未過河的聯邦常備軍騎兵和招募的騎兵部隊陸續抵達維斯圖拉河右岸,由於大量軍隊的湧入,波軍營地裡一片混亂。29日清晨,查理和選帝侯對Bia ka發動了一次偵察性質的攻擊,對波軍築壘地帶的正面進攻不大可能成功,查理十世於是決定繞過這些稜堡而先佔領Bialoleka和Bródno之間的山丘地帶,隨後從東面進攻,這樣就有希望把波蘭騎兵趕下維斯圖拉河。

為了保障計劃的順利實施,必須讓波蘭人覺得瑞典人仍將從正面發起攻擊,瑞軍必須隱蔽的抵達預定位置。在波蘭軍隊的東北方有一座四邊形的堡壘,佔領堡壘周圍的山丘可以使瑞軍繞過波蘭軍隊,大約在上午11點左右,經過2個小時行軍的伯蘭登堡軍隊佔領了這些山丘,此舉對聯軍以後的行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查理十世則指揮瑞軍抵擋波蘭騎兵沿維斯圖拉河的攻擊,此時的瑞軍處境相當不利,韃靼人隨時可能攻擊他們的後衛部隊,瑞軍仍然處於首尾無法相顧的狀態。韃靼人發起了攻擊,不過卻中了瑞典軍隊的埋伏,襲擊聯軍輜重車隊的計劃是在假定瑞典人被波軍牽制住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有失周密,韃靼騎兵隨後轉向西面的eran,他們遇到了選帝侯的軍隊,然而雙方沒有發生戰鬥,倒是2000名瑞典riter騎兵打了韃靼人一個措手不及,韃靼騎兵被迫撤退。


正當韃靼人撤往Bia ka村時,瑞典人和波蘭人沿維斯圖拉河展開了一場惡鬥,波蘭騎兵從稜堡間的空隙衝出,對瑞典riter騎兵梯隊展開突擊。波軍的翼騎兵也參加了這次戰鬥,波蘭人可能原本打算大量使用兵力,但鑑於侷促的地形,部署過多軍隊的計劃無法付諸實施。波軍的騎兵連是逐批投入戰鬥的,瑞軍抵擋不住波蘭騎兵的攻擊,在短暫交火後便被迫撤退,返回步兵陣地的後方,Wrangle麾下的幾個步兵團以及瑞軍火炮的射擊,給剛剛嚐到勝利滋味的翼騎兵造成了相當的損失並迫使其撤退。這場戰鬥失利的原因很多,根據波茲南·帕拉丁(Voivode)John Leszn的觀點,其中一個原因在於韃靼騎兵放棄了對Zerańsk瑞軍營地的襲擊,分頭進行的襲擊沒有協調好,以至於被敵人各個擊破。瑞軍的輜重車隊損失了部分食物:“韃靼人只掠走了一些裝糧食的小車,因為他們從Bug河到這裡要走10英里的路,其一路上所要走過的地形也決定了他們可以帶走的東西。”

1656年華沙之役中:瑞典人擊敗波蘭翼騎兵佔領華沙

波蘭翼騎兵交戰場景


查理十世在與伯蘭登堡軍失去聯繫後開始向Frederick Wilhelm靠攏,目的是親自視察地形以及波蘭-立陶宛軍隊的陣地,大約在中午12點,查理見到了他的伯蘭登堡盟友,查理十世對戰場態勢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包括從Bia ka到Bródno村的地形,波軍營地東面起屏蔽作用的山丘,以及在Bródno森林附近的波軍部署情況。瑞典國王隨後作出判斷,只有將所有兵力投入到Bialoleka和Bródno之間的波軍側翼才能出其不意的奪取勝利,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需要沿維斯圖拉河,也就是在波軍的威脅下調動瑞軍主力。查理向選帝侯提供了部分援軍,以便為這次大膽機動的樞紐部分提供必要支持, Wolrad Waldec少將統率的3個旅兵力以及一些火炮在下午1點左右抵達Bialoleka附近,並在那裡與伯蘭登堡軍會合, 泥濘的路面使行軍速度下降很多,尤其是火炮的牽引更加令人頭疼不已,穿越Skorcz河時又在中途受阻,整個縱隊被迫停了下來,波蘭人如果在此時攻擊將會取得很大戰果,由於查理正在重新編排他的步兵和騎兵團,無法顧及這支部隊的安危,事實上,相當數量的波蘭騎兵由於參加了早上的交戰,現在還在營地裡吃飯,沒有組織起任何攻擊行動。

此時,波蘭軍營中士氣高漲,官兵們普遍認為敵人騎兵的移動是個好兆頭,是瑞典軍隊全面撤退的前兆,因為波軍在人數上佔有優勢,同時大家都相信韃靼人已經佔領了瑞典人的軍營,波軍於是放鬆了神經並開始享用午餐,這種悠閒的場面可以在史籍裡找到佐證:“posza starszyzna sobie obiadowa chczego po obiedzie dokaza ale itam dej niektórzy jedli nitrzeb by pod pretekstem czekania na zgromadzenie si ordy, która wprawdzie daleko by a.”

“指揮官們紛紛去找東西填飽肚子,吃完午飯後繼續在夢中想象唾手可得的勝利,他們把享用午餐作為首要任務,並藉口說是在等待集合的命令,事實上這道命令已經下達了。”

可是他們的敵人並沒有停下來吃午飯,幾個小時後瑞軍的戰鬥單位都完成了重新部署,在行軍過程中,瑞典-伯蘭登堡軍在Bia ocka森林的邊緣地帶遭到韃靼和立陶宛騎兵襲擊,這些騎兵剛剛騷擾了瑞典人的營地,他們沿著斜坡衝上來,與守在那裡的伯蘭登堡軍接戰,伯蘭登堡的龍騎兵和步兵們在瑞軍Horn所部reiter騎兵的支援下擊退了他們。與此同時,在去往Bródno的方向上,立陶宛人在波蘭騎兵的支援下沿著位於山丘和沼澤之間的狹窄通道發起了攻擊,參加行動的具體人數不太清楚,因為歷史學家們至今也沒有給出確定的結論,普魯士方面的資料顯示這支部隊大約有4000-5000騎兵,波蘭的資料則估計為2-3個團,1000-1500人,很明顯,這次襲擊主要是由立陶宛人完成的。聯軍步兵和龍騎兵的猛烈火力擊退了他們的2次衝鋒,隨後進攻者開始慢慢的退回波蘭控制區,兩次騎兵出擊的失利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波蘭人的狂熱,他們沒有擾亂敵人的行軍和集結行動,波軍領導層也許是出於謹慎考慮,也許是無法估計出對手在丘陵帶和河流之間推進的真實企圖,隨著兩次進攻被打退,在下午3點之後暫時沒有戰事。查理十世利用這段時間將他靠近維斯圖拉河的幾乎所有軍隊都移到Bialoleka村和Bródno村之間的地區,令人不解的是,波蘭人在這段時間裡顯得無所事事。由於波蘭軍隊擁有大量適於執行偵察任務的輕騎兵,Jan Casimier應該不會對聯軍的運動一無所知.,Jan Casimier命令韃靼人去騷擾任何遇見的聯軍部隊,不過這些韃靼騎兵沒有與步兵或龍騎兵交戰,他們只是在Bialoleka和Bródno村裡放了火。

韃靼人的出現迫使聯軍部署了相當數量的兵力來保護側翼的安全,為保證其餘部隊抵達Bródno村,瑞典人在Bialoleka附近將Horn的riter騎兵從主力中分出,他們還在此處留下了一些步兵和騎兵,以應對可能的襲擊(波-立軍隊沿維斯圖拉方向以及韃靼人從東北方向),在第3排瑞典騎兵的掩護下,瑞軍主力正在會合,查理十世的另外兩支騎兵以及他的步兵和炮兵仍然行進在從Bialoleka到Bródno村的路上,這些軍隊的指揮官是國王的兄弟Adolf Jan公爵。

當瑞典人沿著道路從Bia ocka前往Bródno村之時,伯蘭登堡軍也開始沿山丘間的空地向山下運動,這兩支軍隊的行動都沒有受到任何騷擾,伯蘭登堡人的行軍路線位於山丘和Z_zy河的沼澤地與泥潭之間。儘管Z-zy河的支流為數眾多,但是它們並沒有真正的把聯軍部隊分開,從而為波蘭騎兵的突擊創造條件,因為瑞軍和伯蘭登堡軍之間的直線距離僅僅1公里,雙方可以通過目視看見對方,如果波蘭人果真出擊的話,聯軍的騎兵將會迅速填補兩軍之間的缺口。直到伯蘭登堡人在Bia ocka村附近走出森林,以及瑞典人抵達Bródno村之後,波蘭人才作出反應,兩個村子裡的火光警告了波軍,但是由於部隊正在休息,他們無法馬上採取行動。一個攻擊的絕佳時機出現了,聯軍開始轉移位置並根據查理的計劃重新編隊(這道命令一旦發出就無法收回了),如果就在此刻趁瑞典軍隊陣型混亂之時用騎兵加以打擊,那麼勝利就非波蘭人莫屬了,但波蘭人好像還沒從聯軍出現在Bródno村給他們帶來的驚訝中緩過神來,他們竟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與此同時,北部工事後方的波軍也陷入混亂,為了應對敵軍的新動向,John Casimier必須立即將其軍隊相應旋轉90度,部分波蘭-立陶宛騎兵,步兵和炮兵必須迅速部署在Praga森林東北的丘陵帶上,很多高級軍官都不在自己的作戰單位裡,而那些招募來的士兵則被趕出他們的帳篷,很不情願的中斷了正在進行的聚餐。波蘭-立陶宛軍的重新部署浪費了大量時間,使對手完成了他們的側翼包抄機動,並根據作戰計劃部署好了軍隊。

1656年華沙之役中:瑞典人擊敗波蘭翼騎兵佔領華沙

波蘭翼騎兵的敗退


瑞典-伯蘭登堡聯軍的部署

左翼的瑞典軍排成3排,在第一排reiter之前的是3個步兵營(大約1000 人),指揮官分別為Adolf Wrangle上校(Smaland團),Nisbet 上校(Upland團)以及Andrew Szoge中校(皇家近衛步兵的指揮官),這些步兵由Bertord Hartwig Bulow少將統一指揮。

瑞典riter騎兵負責保衛兩翼的安全,位於第一排的作戰單位包括: Graf Eryk Oxenstierna的單位,由Smaland團的Rosen中校指揮,Charles Gustav Wrangle少將(Upland團) 的單位,由Planting指揮,Graf Ludwig Lówenhaupt的單位(Ostgoth團)以及Adolf John親王.在他們旁邊有另外幾個中隊的reiter,他們的指揮官是:Pfalzgraf Philip von Sulzbach (第1排作戰單位的總指揮官),John Jerzy von Anhalt-Dessau親王, John James Taube上校,另外加上Sulzbach指揮的龍騎兵,另外兩排由Charles Magnus von Baden-Dudach子爵和Henric Horn少將(Nyland團)指揮。中央部分包括6個營的伯蘭登堡步兵,另外加上graf Otton Christopher Sparr,John Jerzy Sieberg 上校以及WolradWaldeck和Joachim Rui Goltz少將的騎兵中隊,中央部分也被分成3排,兩翼都部署了普魯士和瑞典的reiter騎兵。

右翼由Frederick Wilhelm指揮,陸軍元帥(Field Marshall)Charles Gustav Wrangle提供支援,軍隊也是分成3排,第1排包括由graf Frederick Waldeck指揮的reiter中隊,他也是聯軍中普魯士騎兵的總指揮,此外還有少將Christopher Kannenberg (此人是位於第1排的伯蘭登堡reiter騎兵的指揮官) 指揮的幾個中隊,以及 Alexander von Spaen上校指揮的伯蘭登堡皇家衛隊(leibgward kurfiirst),伯蘭登堡步兵也被部署在前面,他們的指揮官是Peter de la Cave, 由於面對波蘭的堡壘,步兵隊列的隊形是向內彎折的.第2排由普魯士-瑞典的reiter騎兵組成,指揮官為Tott少將,第3排包括多個reiter中隊,指揮官分別為Jerzy Schónaicha上校, Christopher Brunette上校,Dietricha Lessgewang上校,約翰公爵Jer von Weimar以及Wolfram Ernest von Eller上校,另外還有Christian Ludwik Kalkstein上校指揮的一個龍騎兵團.步兵的前方部署著聯軍的所有火炮,其中右翼24 門,左翼23門,在聯軍排兵佈陣時,炮兵被用來阻止波蘭騎兵的騷擾,而在全線進攻時則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步兵和騎兵的前進並最終將波蘭人趕下維斯圖拉河.聯軍在步兵和炮兵上的火力優勢將抵消波蘭騎兵的優勢,尤其是那些令人生畏的翼騎兵.

下午4點時,波-立聯邦和瑞-伯聯盟的軍隊彼此相對,波軍被部署在丘陵區域,面向Bródno村,共有15000波蘭騎兵和5000立陶宛騎兵,經過一番忙亂,步兵和炮兵也部署完畢.波蘭國王認為可以通過上千騎兵的猛烈衝鋒來驅散對手,決定使用900-1000翼騎兵來完成首批突破敵軍防線的任務,緊隨其後的Pancerni騎兵將協助其完成全部突破任務,此舉確有出奇制勝的因子,此時瑞典人正在Bródno附近行軍,那裡地形開闊平坦,適於大批騎兵的衝鋒,這個計劃一旦奏效,瑞-伯聯軍將遭到滅頂之災,直接被趕下Z_zy河,John Casimier還希望敵人行軍後的疲乏以及組織上出現的混亂能有利於波軍,John Casimier下達了出擊的命令,下午4時左右,精銳的翼騎兵們即將接受戰火的考驗.

衝鋒


翼騎兵的衝鋒由立陶宛軍統一協調,指揮官是立陶宛常備軍皇家翼騎兵隊中尉Alexander Hilarego Poubiński,他是臨時頂替缺席的兩位蓋特曼(Hetman)的位置的:其中Pawe Sapiech早先由於落馬而受傷,Vincent Gosiewski則受命率軍開赴Podlas. Poubiński是一名富有經驗的指揮官,他參加過哥薩克戰爭,1654年的莫斯科戰役,以及1656年冬季與瑞典人的戰鬥,參加此次衝鋒的翼騎兵數量眾說紛紜,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戰鬥序列裡至少有6支騎兵連,其中4支屬於波蘭國王,另兩支屬於立陶宛.

波蘭騎兵連(rota)指揮官:

- 大蓋特曼(Grand Hetman)Stanis&&22;aw Rewery Potocki (188 人)

- 蓋特曼(field hetman) Stanislawice Lanckoroński (98 人)

- 克拉科省長官Wladyslaw Myszkowskiego (171 人)

- Sandomier的賽裡夫(Serif)John Zamosc (126 人).


如果加上為數不少的武裝扈從(&&47;lepych),總計約為500人.

立陶宛騎兵連指揮官:

-Paubiński的皇家衛隊(Royal banner,147 人)

1656年華沙之役中:瑞典人擊敗波蘭翼騎兵佔領華沙

17世紀稱霸歐洲戰場的波蘭翼騎兵


另外一支立陶宛騎兵連也可能參加了這次衝鋒,他們由Paw a Sapiech指揮 ,這是一支二流的部隊,是叛國者Jan Radziwi曾經統率過的單位。立陶宛騎兵的加入是一個信號,它表明立陶宛士兵和指揮官的作用變得重要起來,據說波蘭騎兵的指揮官們不太情願服從立陶宛人的調遣,尤其是在自己國家的國土上作戰時,出於服眾的目的,這些立陶宛軍官都是經過挑選的資歷老、受人尊敬的著名軍人。加上武裝扈從和立陶宛騎兵連,參加此戰的翼騎兵總數基本上在1000人上下.

由於受到瑞軍炮兵的攻擊,Paubiński帶領翼騎兵開始進攻,他們距離敵人大約500米,為了保留戰馬的體力,他們讓戰馬小跑著前進,到距離敵人只有200米時換成慢跑,在80米左右時(當時火槍有效射程的極限)開始疾馳前進,以這種速度跑完80米只需10秒鐘的時間。也就是說,對手在此期間最多隻能進行一次齊射,這段時間至關重要,如果大部分騎兵中彈落馬,那麼此次衝鋒就會以失敗收場,如果騎兵們的突進沒有受到較大阻礙,那麼全速衝鋒的騎兵就會將致命的鐵拳送給敵人。這次衝鋒中,翼騎兵的目標是瑞軍左翼的中央地帶,那裡是精銳的Uplandder步兵團和Smalandder騎兵團(指揮官分別是Planting,Rosen),在翼騎兵的衝擊下,這些瑞典軍隊幾乎立即瓦解了,同時逃走的還有Anhalt上校指揮的王后衛隊reiter騎兵,就連Sulzbach指揮的瑞典國王衛隊的riter騎兵也被擊退並遭到慘重損失。最驚心動魄的一幕也在此時發生,查理十世險些喪命於勇士James Kowalski的長矛之下,由於瑞典軍隊的紀律極好,才沒有引起全面的恐慌,此時翼騎兵們開始突破敵人的第二道防線,儘管有4支騎兵連混在一起,但這並沒有減弱他們的士氣,到此為止,波蘭人的作戰計劃已經實現,瑞軍的作戰陣型已經受到嚴重破壞!波蘭主力在此時應該發動攻擊以擴大戰果,它們主要由幾千pancerni(一種中等防護的騎兵)和輕騎兵組成,可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投入戰鬥,關於這一點,Stanislaw Wierzbowski這樣寫道:

“Nie posi kowali nasi. Odi Pan Bóg rozum i m stwo dla grzechów”

“他們沒有支援我們. 但主給了我們勇氣和動力來洗刷罪過”

同樣的事件在James的自傳裡也可以找到:

“看看這些英勇無比的騎兵們!在他們無情的衝擊下,整個瑞典軍隊已經開始倒退,他們的士氣已經低落到投降的邊緣,士兵們紛紛放棄了防禦工事,就連reiter騎兵也受到了恐慌的感染。一個波蘭侍從(varlet)將瑞典國王作為自己的目標,經過一路劈砍,他試圖用長矛刺殺瑞典國王,成功的幾率應該說是相當的大,可惜他被Boguslaw Radziwi親王的手槍射殺,查理·古斯塔夫事後決定以莊嚴的儀式安葬這位騎士,如果有稍微多一些人跟隨在這位勇士左右,那麼瑞典人一定會遭到災難性的損失!"翼騎兵們受到瑞典步兵猛烈火力的射擊,最後不得不想辦法撤離戰場,他們蒙受了嚴重的損失,大約16%的翼騎兵戰死或負傷,戰馬的損失更大,pancerni騎兵部隊的衝鋒在攻擊伯蘭登堡軍戰線之前就被阻止,但是給包括選帝侯在內的伯蘭登堡人造成相當的恐慌,可惜他們沒能繼續擠壓和破壞他們的陣型。下午6點後,波軍得到從Zakroc返回的Czarniecki分遣隊的支援,步兵和龍騎兵佔據了防守陣位,準備擊退反擊的瑞典人,然而瑞-伯聯軍並沒有發動反擊,他們後來撤回了Bródno村。”


7月30日 戰鬥第三天

面對眼前的不利形勢,波蘭國王John Casimier明白,鑑於對手遠為強大的炮兵火力,繼續進行防守是非常不明智的。他決定把步兵和炮兵先行撤到維斯圖拉河左岸,並派出騎兵進行掩護,7月30日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波軍步兵和炮兵倉惶渡過維斯圖拉河,擔任後衛的波軍步兵和騎兵與追擊的瑞伯聯軍激烈交火。勝利的天平在這天徹底倒向了查理十世,擔任後衛的波軍騎兵後來撤退至Kamion, Grochów 和Okuniew等地。

這場戰鬥的失利並未從實質上削弱波蘭,與此相對的是,瑞典人將面對更加不利的戰略形勢,以至於不得不撤出他們的軍隊。波蘭一方損失了2000人,聯軍一方則大致損失了1000人,不管怎樣,瑞典人還是贏得了這場堪稱波-瑞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戰鬥。

結局

儘管瑞典-伯蘭登堡聯軍在此戰中大勝波蘭-立陶宛聯邦軍,然而從長期來看,這場戰鬥並沒有給瑞典人帶來多少好處,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損失遠沒有到達災難性的程度,瑞典人儘管重新佔領了華沙,但很快就不得不將其放棄。歷史證明,只有徹底摧毀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軍事力量,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它們的擴張勢頭,不過由於波軍的高度機動能力,這種殲滅戰幾乎不可能發生。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瑞-伯聯軍在以騎兵見長的異國被波軍擊敗,那麼查理和選帝侯大概只能在一小撥精銳騎兵的護衛下倉惶而逃了。

對於依賴優良的步兵軍團取勝的瑞典人來說,此戰瑞-伯聯軍的兵力結構確實不同尋常,其步兵總數不過5500人,而騎兵則達到了12,500之多。瑞典軍倚仗步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瑞典人控制著波蘭中部和北部的城鎮,而波蘭人則控制著廣大的農村地帶.瑞典人於是需要大量的步兵作為衛戍部隊,而為了對付採用游擊戰術的波蘭騎兵,瑞典人也必須同時擁有可與之對抗的騎兵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