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讓我們再回到1127年。


第四回

兩皇帝塞外吟唱亡國恨

宋趙構應天陶醉後庭花


宋徽宗來到現在赤峰境內,接近遼上京時已是初冬季節,但見大雁南飛,百草凋零,不禁將心中鬱結的憤懣融入筆端,留下了《在北題壁》。詞曰:“徹夜西風撼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鄉回首三千里,切斷南天無燕飛”。一種遠離家鄉,內心孤寂的情感應該是他當時的心境真實寫照。


到了來年,雖然梅花初綻,春天將至,不過遠在異國他鄉的兩個皇帝心情依然是悽悽慘慘。大約在此時他們倆各有一首《眼兒媚》詞唱和,詞中的情調也酷似百年前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的亡國皇帝李煜之詞。宋徽宗的詞寫到:“玉京曾憶惜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鄉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宋徽宗書法作品


兒子皇帝和了太上皇一首同樣的《眼兒媚》:“宸傳二百舊京華,仁孝自名家。一旦奸邪,傾天折地,忍聽琵琶。如今在外多蕭索,迤邐近胡沙。家幫萬里,伶仃父子,向曉霜花。”


在這樣一個春日,這對“伶仃父子”都想起了遠在中原的家鄉,反省了自己的行為,同時也交代了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迤邐近胡沙”。


轉眼到了清明節,想起了列祖列宗,兩位皇帝又流下了傷心的淚水。有宋徽宗《清明日作》為證:“茸母初生認禁菸,無家對景倍悽然。帝京春色誰為主,遙指鄉關涕泗連。”丟掉江山的不肖子孫對先祖,除了“涕泗連”之外,還能做什麼呢?


就在“北狩”的皇帝們相互吟詩作詞為江山的喪失而無地自容的時候,江南卻發生了另一件大事。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瑞鶴圖


話說靖康之變後,兩位皇帝被押往北國,金人也考慮到無力統治這麼大的國土,就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張邦昌。建立了所謂的“大楚”政權。


靖康二年(1127)三月,張邦昌在金人的一手安排下粉墨登場,做了傀儡皇帝。他自己也深知,百官勸進是出於無奈,並非自己深得人心,故而不放十分猖狂,處處謙恭,裝腔作勢,收買人心。登基之日升文德殿,在御床西設位受賀,讓閣門傳令百官勿拜。留守蘭時雍為討好張邦昌,率百官遽拜。張邦昌連忙拱手起立,一副謙恭之態,令人作嘔。


金人在立傀儡皇帝之後全面北撤,張邦昌心中惶恐不安。權領門下省呂好問說:“相公對天下人說,忍辱負重屈節金人,躡位登基,實出無奈,而今金人既去,相公應徐圖後舉。相公請三思,過去大臣勸進,人心所向都是懾於金人的暴虐。現在金人已去,相公如何能威風依舊。如今康王是皇室後裔,領兵居外,眾所歸心,為什麼相公您不擁戴康王?為今之計,應迎元佑皇后,並請康王正位,庶獲保全。”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宋徽宗


監察御史馬伸也請求奉迎康王。張邦昌權衡利弊,知道金人北歸,大勢已去,也應該為自己留一條退路,於是決定從呂好問之計。大臣王時雍反對說:“而今已是騎虎難下,您應深思熟慮,方作定擇,以免來日後悔莫及。”另一位大臣徐秉哲也贊同王時雍。但張邦昌遠比這兩個目光短淺的傢伙狡猾得多,他立刻請元佑皇后為宋太后,入御延福宮,又派蔣師愈帶信去見康王自陳:“邦昌勉循金人擁戴,是想權宜一時以救國難,絕無其他企圖!”他還恬不知恥地杜撰一大篇他精忠報國的情節:“邦昌得知二帝蒙塵,哀號欲絕,以身投地欲殉家國,絕而復醒,金人卻不肯收回成命,實在是口舌難爭,邦昌又以首觸柱速求一死,無奈金人晝夜監守,求死不能……忽然城中百官聯名勸進,推邦昌為主以求自免。倘使邦昌手中有甲兵,一定與大金抗爭到底!邦昌本不想忍辱偷生,只為百官勸謂,雖死不能使二帝回遷,只有從權全人,才可保全宗室社稷,以謀後留。”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搗練圖


不久,張邦昌又派謝克家把大宋的授命寶——玉璽獻給康王,又降手書請元佑皇后垂簾聽政,自己以太宰的身份退處資善堂。他又派遣使官奉車駕、衣物以及其他御用之物去南京進獻給康王。不久,他自己也趕到南京,拜見康王。張邦昌見到康王時表演得更是生動逼真,他匍匐在康王駕前,伏地慟哭,請求康王賜之死罪。康王好言相慰,免他死罪。


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稱帝,是為高宗,改年號建炎。張邦昌跪倒稱賀。高宗封他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不久又擢為太傅,位躋三公。


趙構的廟號為宋高宗。他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也是宋欽宗的弟弟,他一共做了36年皇帝,在他81歲的時候壽終正寢。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宋高宗


宋高宗被許多史學家稱為中國歷史上最為無恥的皇帝。跟隨著這個最無恥皇帝的執政,一位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來到了中京大定府,來到了宋徽宗身邊。他的到來,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也留下了令人感嘆千古的故事。這個神秘人物是誰?他來這裡又做了些什麼呢?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回

趙佶上書討好金人

秦檜潤色巴結粘罕


趙構在應天府登基,當上了皇帝的消息傳到中京城,宋徽宗似乎看到了一點重新獲得自由的希望。畢竟他和他的兒子宋欽宗不再是中原宋帝國的當權者了,已經廢黜的皇帝對於征服者的意義顯然要小了許多。於是趙佶先生寫了一封懇切的信給金的當權者:“述海上盟約及講和利害,結好基此。”


信是寫好了,誰來送信呢?在宋徽欽二帝“北狩”的前一年出生的南宋名臣周必大在他的《周益國文忠公集·平園續稿》中記載:“檜在中京,嘗代徽宗皇帝移書粘罕”。這個“檜”並非別人,正是以後在南宋朝廷裡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的大奸臣秦檜。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秦檜


其實即使是秦檜也非“人之初,性本惡”的,有時候甚至還上演了一下“忠臣”的角色。靖康元年,金兵進攻汴京,要求宋徽宗割地。這時身為職方員外郎的秦檜,提出金人貪得無厭,要割地只能給燕山一路;金人狡詐,要加強守備,不可鬆懈。南宋派秦檜和程璃為割地代表同金人進行談判。秦檜在談判中也算義正詞嚴,於是大宋朝廷又升秦檜為殿中侍御史、左司諫。後來,金統治者“堅欲得地,不然,進兵取汴京”。朝中百官在討論中,範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檜等三十六人認為不可。


在宋徽宗、欽宗被俘後,女真貴族要宋朝遺臣推立張邦昌為傀儡,秦檜持反對態度。他認為張邦昌過去附會有權勢者,乾的是有損國家利益的事。而大宋江山傾危,人民苦不堪命,這儘管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但張邦昌是推卸不掉他的責任的。對此,人民群眾痛恨他像痛恨仇敵似的。如果給他地盤,又讓他主宰人民,那麼,各地的英雄豪傑定會聯合起來鞭責討伐,張邦昌最後也成不了大金的重臣。如果非要立張邦昌為帝,“則京師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天下之宗子不可滅”。從秦檜提出對金的意見、割地問題上的主張以及反立張邦昌為帝來看,他還沒有投降活動的跡象。此時的官位已提到了御史中丞,威權頗重了。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西苑雅集圖》局部,南宋 馬遠 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以秦檜反立張邦昌為藉口,將秦檜捉去,同去的還有他的妻子王氏及侍從等。那時候秦檜“策蹇衣褐,有憔悴色,蓋被執而訓童蒙,以給朝夕。亦猶蘇武食窖中氈雪,賴以活其命”。在中京大定府見到徽欽二帝,成為了秦檜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他為宋徽宗給金當權者寫的長信進行了潤色後,用重金賄賂把信送到了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侄,金軍統帥完顏宗翰,也就是歷史上有名金國大將粘罕手中。粘罕看信後大喜,將信呈遞金太宗。金太宗知道此信是秦檜所改,不禁對他刮目相看,特將秦檜送給他的弟弟——金軍左監軍完顏撻懶。從此秦檜就成了完顏撻懶的高級參謀,和他比鄰而居,關係非同一般。撻懶率軍南征時,秦檜被任命為參謀軍事、隨軍轉運使。


秦檜由於在中京大定府為宋徽宗送信,受到了金國皇帝的青睞後,金人的一個陰謀也開始醞釀。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大晟鍾——黃鐘


關於秦檜是如何南歸的,一直有著不同的說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宋史·秦檜傳》所載:“蓋檜在金庭,首倡和議,故撻懶縱之使歸也。”金人張師顏所撰《金國南遷錄》,更是直言不諱地記載秦檜實乃金國放還。書中說,金天會八年,金國諸臣商議選一個原北宋大臣南歸,作為金國代言人。兀朮提名張孝純,撻懶則力薦秦檜:“此事在我心裡三年矣。只有一秦檜可用。我喜其人,置之軍前,試之以事,外雖拒而中常委曲順從……今若縱之歸國,彼必得志。”


秦檜也在為自己的迴歸說著自己的理由,“檜之初歸,自言殺虜人之監己者,奪舟來歸”。不過僅從秦檜領著老婆僕人一大幫人,自燕至楚乘車渡船,兩千八百里暢通無阻,順利回到南宋這一點來看,秦檜的話恐怕連他自己也騙不過了。


關於這一段歷史,後人的小說有過如此描述,雖然是文學作品,但人心向背可見一斑。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中興四將圖(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南宋 劉松年 作(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且說秦檜來至五國城,尋著了二帝,參拜已畢,將紙墨筆硯放下井中道:“臣秦檜要回本國,求二聖詔書。”二聖就書詔與秦檜。秦檜辭駕,回至王府與兀朮說知,當日大排筵宴餞行。次日,兀朮帶領一眾文武送他夫妻回國,三十里一營,五十里一寨,迎接秦檜夫妻安歇。在路也非止一日,看看望見潞州,小番報與兀朮。兀朮請二人在帳中擺酒送別。酒畢,秦檜告辭起身,兀朮道:“卿家進中原去,若得了富貴,休忘了某家!”秦檜道:“臣夫妻二人若得了好日,情願把宋室江山送與狼主。”兀朮道:“卿家果有此心,何不對天立下一誓?某家方信愛卿之真心也。”秦檜跪下道:“上有皇天,下有後土,我秦檜若忘了狼主恩德,不把宋朝天下送與狼主,後患背疽而死!”兀朮道:“卿家何必如此認真。卿家日後若有要緊事情,命人來通知,某家定當照應。某家今日不能遠送了!”秦檜夫妻拜別上馬,往潞州而來。


第六回

宋高宗一心議和

徽欽帝坐井觀天


宋徽宗討好金國當權者,無非是想讓兩國和好,自己可以回到朝廷,繼續過養尊處優的“太上皇”生活。不過他看錯了兩個人,使他只好在幾個月後遠徙牡丹江畔的“五國城”過著“坐井觀天”的痛苦日子,無奈中客死他鄉了。


第一個看錯的就是他自己的兒子趙構,另一個就是代自己“移書”粘罕的秦檜。史書上對這兩個人的見面有著精彩的描繪。在接見秦檜後,趙構對宰相範宗尹說:“檜朴忠過人,朕得之,喜而不寐。”是什麼讓這個皇帝歡喜到不寐的地步呢?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宋徽宗書法


《宋史·秦檜傳》說:“始,朝廷雖數遣使,但且守且和,而專與金人解仇議和,實自檜始。”表面上看,宋高宗趙構是因為十分害怕金軍才一心議和的。史料記載,趙構自即位之後,被金軍數次追捕。建炎二年,金兵大舉追捕趙構,趙構逃到了揚州。建炎三年正月,趙構正與一個妃子卿卿我我,忽然內侍大喊“金兵來了”,趙構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再也不能生育。連年顛沛流離,趙構被金兵嚇破了膽,打心底裡認為南宋不是金國的對手,所以,在南宋舉國要求抗金到底的呼聲中,趙構仍認為最好的出路是與金議和。


但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趙構內心根本不想和金進行決戰。1139年(紹興九年)夏,金兀朮撕毀紹興和議,傾巢而出,再度發動大規模的對宋戰爭。在東、西兩線軍取得對金大捷的形勢下,岳飛揮兵從長江中游挺進,反擊銳不可擋,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朮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但就在這關鍵時刻,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似乎就不是對金軍害怕可以解釋的了。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畫像,北京首都博物館“金(女真)歷史淵源及文物特展”展品


其實,雖然宋徽宗在1135年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但他的兒皇帝、宋高宗的哥哥欽宗趙恆卻一直在五國城“坐井觀天”,活到了1161年,一共做了34年的囚徒。宋高宗怎麼能看到另一個皇帝在軍事的勝利中來到自己的身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趙構的祖宗皇帝趙匡胤已經早就給後代們留下了這樣的“祖訓”,難怪即使是老子和兄長,也不可以給趙構的政權任何一點威脅。


所以秦檜和宋高宗趙構因為“議和”不謀而合。秦檜剛剛回來的時候,全國上下群情激奮,宋高宗還不可以明目張膽地把議和當成“中心工作”。所以趙構還在秦檜提出了“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奇計”後動怒:“朕北人,將安歸?”而將他罷官,但是一旦議和的機會到來,宋高宗便立即啟用這個讓他“喜而不寐”知音,還擔心拜秦檜為相晚了而問:“秦檜久在樞密,得無怨望否?”


其實在趙構和秦檜為議和而挖空心思的時候,金人中很多的關鍵人物也在動著議和的心眼兒。


傳奇赤峰之——中京城裡的囚徒(下)

《應奉花石》,明《帝鑑圖說》彩繪插圖。描繪宋徽宗趙佶設立花石綱,勞民傷財,忘國從此始



1135年(紹興五年),金太宗病逝,粘罕受到新皇帝完顏亶的猜忌,撻懶為取而代之,趁機傾陷粘罕,誣以“陰懷忌議”等罪名,粘罕竟憤懣而死。金太宗的長子蒲盧虎欲聯絡撻懶推翻金熙宗完顏亶,遂欲與南宋議和,想等奪取金國政權後,再騰出精力與南宋開戰。撻懶用心更為險惡。他作為金穆宗的長子,是完顏亶的長輩,又是開國元勳,早就想做皇帝。撻懶也想與南宋議和,以南宋作為自己的外援。蒲如虎欲造反,撻懶求之不得,對蒲如虎大力支持,實是想借蒲如虎之手除掉完顏亶,再由他討伐蒲如虎叛逆之罪,最終登上帝位。因此,無論是蒲如虎還是撻懶,都希望與南宋停止戰爭,好為自己搞政變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可以想象,宋徽宗、宋欽宗在讓秦檜“移書”粘罕後,就一直巴望著能早日回到大宋的土地上,夢想著帝王奢靡的生活,然而從趙構登上帝位的時候開始,他們“二聖”就實際上已經註定了永遠不可能回到故土的結局。他們寄予厚望的兒子和兄弟也好,貌似忠誠的臣子也好,一旦有了新的政權,就不會把他們過去的主子的冷暖當回事了,他們在做的實際上只會是維護自己現實的利益,維護自己剛剛得到的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