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主题片《西河恋歌》很青春,女大学生返乡“降服”老族长

将于12月12日院线上映的《西河恋歌》,是著名导演杨涧华“青年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海风吹过零丁洋》和《歌唱动荡的青春》,分别讲述“海归青年”和“创业青年”。这一部讲述“返乡青年”,我有幸先睹为快,有感“三部曲”如同当下青年的多棱镜,《西河恋歌》闪烁别样的光彩,像大别山的露珠,阳光下生机勃勃。


按一般认知,拍青春片的必是青年导演,要么是还有“青春尾巴”的中年导演。杨导已是花甲之年,聚焦青年题材,着实不正寻常路。当面讨教,他既有师者的睿智成熟,又俨然“老青年”,思维前沿,潮语不断,活力四射。他曾在团中央机关工作,担任过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主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秘书长、首都青年记者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青年领袖》。“青年情结”成了他文学和电影创作的主题。


“青年三部曲”的前两部拍摄地主要在珠海,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经济特区,华彩霓虹,时尚男女。《西河恋歌》画风陡转,主要拍摄地在大别山的农村。故事原型是河南新县西河村西河湾人张思恩,年轻时到北京打工,由建筑工人创业成功,自己开办建筑公司。2014年,他回到家乡,以旅游业为龙头,经过几年努力,带领乡亲实现脱贫。


扶贫主题片《西河恋歌》很青春,女大学生返乡“降服”老族长

片头

杨老师由这个典型,经过艺术加工,剧本更青春,更诗意,也更有冲突张力。张思恩返乡时42岁,已是中年人,剧中主角变成了在珠海学建筑的西河湾大学生向美兰。一个大学生,有专业知识,有爱乡热情,有实干精神,“资源”仅限于此。她痛感家乡贫穷,运用专业所长,提出把西河湾的古屋改造成民宿、把古法榨油作坊和“鬼庙”改造成体验游。以族长彭爷为代表的守旧及男权势力阻拦、村民抗拒、恋人不解,都没有动摇向美兰的信心。在县委李书记、驻村扶贫的村支书王水金支持下,做通了各方工作,为西河湾摘掉了“穷”帽。


我刚参加工作时,也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被单位派到广东清新县(现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扶贫,历时一年。这些年,因公因私去过珠海多次,见证它的发展。虽未去过新县,但对红四方面军和大别山根据地历史很感兴趣,新县籍开国将军许世友、郑维山、李德生的事迹,稔熟于心。几重因素相加,我看《西河恋歌》格外亲切。

扶贫主题片《西河恋歌》很青春,女大学生返乡“降服”老族长

青春气息浓烈的主旋律片

向美兰是“自愿扶贫”,热心人那种,王水金才是职责扶贫。她的可贵,就在把自愿变成了份内事。雷雨夜,她和王水金赶路找到县委书记,得到了“尚方宝剑”,从此工作顺利。现实中,不会有这么简单。向美兰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农村青年经过特区熏陶后观念更新,又秉持反哺家乡的纯朴初心。

片中的“知青印记”是一大亮点。废弃的“知青宿舍”,屋里还有那个年代的宣传画,上书“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四卷雄文照全球,万杆红旗飘宇宙”。村委办公室、王水金住所,墙上是同样的贴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80后90后可能看不出深义,70后的我却看出了。这分明在点赞向美兰和王水金,是新时代的“上山下乡”。时代变迁,内涵已完全不同,但年轻人到社会一线“亲吻大地”的精神,值得传承。老导演的功力,在细节体现。影片由此具有了更深维度的时空意义。

扶贫主题片《西河恋歌》很青春,女大学生返乡“降服”老族长

王水金和彭爷拼酒

主题曲《野兰花》适时唱起,就是兰心蕙质的女主角写照:

我从小就爱野兰花,

因为它长在野谷蓝天下,

暴风雨只让它更加坚强,

一年年它总会开遍天下。

每当路上出现了艰难啊,

我总会想到坚强的兰花,

无论冬天多冷多长,

总有一天它对着阳光怒放……

女主戏自然少不了感情戏。向美兰和珠海“富二代”时思佳是恋人,又被王水金暗恋。辣妹子“糖粟子”单恋时思佳。片末来了一个返乡的师范生彭苗苗,暗示王水金会和她在一起。珠海元素呈现:高楼大厦、名车豪宅、酒会派对,与大别山农村恍如隔世。向美兰在这里学到知识,升华心灵,都市时尚年轻人却一口一个“村姑”,暴露缺乏了解国情,看人偏见。时思佳屡屡打击向美兰,出国读书一走了之。“糖粟子”到西河湾,演女朋友演过头,只为拴住时思佳,不见过问稼穑。老导演关爱青年,也提出忠告:爱情不止甜言蜜语,心灵相通是真爱,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是大爱。

村里寡妇二妹和青年金宝(骆海鸿饰)的感情戏同样抢眼。现在的影视剧,都市情感让人看到审美疲劳,这段乡村爱情故事仿佛一股山间清流。影片开场,二妹拿起铁铲对抗强拆,一个泼辣的村妇形象先声夺人。其实女汉子的外表下,有一颗柔弱的心,渴望被爱。

扶贫主题片《西河恋歌》很青春,女大学生返乡“降服”老族长

二妹和金宝

二妹用村风景点大喇叭向金宝表白,这个桥段初看是笑点,再看是泪点。“你看得起我,是你把我的心又捂热了”“满村找,找不着你”,又声讨陈旧村风“难道西河湾还容不上一对有情人吗”。在古风浓厚的西河湾可谓惊世骇俗,气得彭爷拂袖而去。村里旅游业发展起来了,金宝回来上班,有情人终成眷属。扶贫的“蝴蝶效应”凸显。


彭爷是守旧的代表,先扬言“女人不能动土造屋” “做老爷们的主,不成”。向美兰发现一块出土石碑,记载彭氏家族历史,洗刷了几百年“流寇”的恶名。彭爷特意开族会以正名。年轻人的干劲、知识的力量、村里的变化,最终让顽固的他折服,感叹“美兰出息了”。在彭爷身上,“扶志”加“扶智”的扶贫方略,得到生动诠释。


扶贫主题片《西河恋歌》很青春,女大学生返乡“降服”老族长

导演杨涧华和王水金扮演者许鹏

延续杨导的一贯风格,《西河恋歌》仍然是文艺片,鲜明的扶贫主题主旋律,有别于前两部纯粹的剧情片。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宏大场面,没有视效刺激(武士庙“捉鬼”还是挺惊悚的),靠什么吸引观众?靠多数量多密而不乱的人物,靠关系纠葛又圆满解开的故事,靠新人演员细腻扎实的表演。印象深刻的演员,向美兰(弓孝兮)、时思佳(郭岱鑫)、二妹(狄非儿)自不必言,扮演王水金的许鹏也演活了年轻的村支书。既有年轻人的情愫初开“吃醋”,又有融入农村的工作能力,在一片嘈杂中开村委会、跟彭爷拼酒、跟妇女打趣、急了找烟抽。王水金和另一部扶贫电影《南哥》的主角郭建南一起,丰富了扶贫干部的形象,有助全社会对这项重大事业的理解。


片子的外景也是一大亮点,继“珠海风光片”之后,这部“大别山风光片”抢眼。青山绿水、连绵茶林、古村祠堂、移民文化、红色旧址。如此美景,无尚光荣,实在不能因为贫穷蒙上阴影。《西河恋歌》之“恋”,有多重含义。既有真挚的爱情,更有对家园的报效之情。这正是当下青年需要补上的“初心课”:感恩并反哺。

扶贫主题片《西河恋歌》很青春,女大学生返乡“降服”老族长

片尾

已是年末,不妨到影院看看《西河恋歌》,在诗意般的风景和叙述中,收拾一年的心情。遥想大山深处,那些人改变命运的努力,为自己轻吟一曲勇敢生活的“恋歌”。

(作者为南都周刊主编、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


扶贫主题片《西河恋歌》很青春,女大学生返乡“降服”老族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