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身邊有哪些超前消費很奇葩的人?有何感受?

左手大白


超前消費是指當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購買現在所需的產品或服務,以分期付款,預支形式進行消費。超前消費具有雙面性,既有好處又有弊端。總體而言,超前消費需要做到量入為出,適當消費

超前消費的好處:

1、通過超前消費可以帶動新的消費熱點,擴大市場需求,使消費結構更加合理,反過來又促進生產的增長,使生產與消費保持良性的循環。

2、超前消費可以增加資金利用率,只有真正進入市場流通的資金,才能具有貨幣本身所應具有的價值。我們將會引用這樣的一個例子去說明這個觀點,促進個人信貸消費是政府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和轉變銀行經營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如果消費總額中信貸消費的比例佔到10%,就能拉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

3、國家政策現在也在鼓勵消費的積極性。為了刺激國民消費,國家強化了宏觀調控,有計劃地加速商品房的建設和家用汽車的生產,擴大了消費領域。國家還制訂了一系列鼓勵消費的政策。其中信用消費、按揭消費、個人貸款 就是很有吸引力的辦法,吸引了為數眾多的敢用明天的錢的超前消費者。

超級消費的弊端:

1、是一把雙刃劍,能產生社會信用危機。2、消費貸款容易造成攀比消費,攀比心理,不能理性消費,生活壓力變大。

3、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實際能力,過度消費,導致破產或者資不抵債,產生個人信用危機,嚴重者可能導致心理或生理疾病。

超前消費這個詞在當今的社會越來越普遍,尤其在90後和80後的身上,大多數年輕人身上都揹負著房貸和車貸。我之前碰到過一位企業的老總,企業小有成就,有部分閒置的資金,這位老總就貸款加借款買了好幾套房子,原本想做投資。可是隨著新房限制交易以及房價趨於穩定甚至有下降的趨勢,這位老闆的房子就交易不出去,不滿2年不可以交易。這位老闆就每月付著按揭貸款的利息以及借款的利息。也影響到了企業的資金週轉,拖欠工人工資。企業面臨破產。所以說超前消費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過度誇大資金的槓桿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