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原標題: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專訪東方紅木董事長姚向東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在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和中國製造逐漸崛起的時下,紅木傢俱作為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之一,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頻繁亮相,成為文化交流的一張新名片。

進入新時代,如何以紅木傢俱文創為載體,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心靈契合?針對此項值得研究的課題,記者日前採訪了東方紅木董事長姚向東先生,聆聽他講述企業發展的點點滴滴,以實際行動遞交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東方紅木董事長姚向東

源自明式傢俱發源地,東方紅木順時代而生

出生在常熟的姚向東算不得傳統意義上的匠人,作為東方紅木的創始人,他更是蘇作紅木文化的傳承者。1987年,像大多數同齡的孩子一樣,中學畢業的姚向東和比他年長三歲的兄長姚建法一起,來到了常熟市紅木傢俱廠做學徒工。後來因工作需求,姚向東被派出去做了業務外聯,經常到廣東沿海出差,這個新的工作崗位為他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處處都能感覺到那裡的廣闊天地。廣東沿海作為最先實行改革開放的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先行者和排頭兵,這樣的眼界讓他內心起了變化,他想把家鄉的紅木傢俱推向更廣闊的市場。有了這樣的想法以後,姚向東和哥哥姚建法帶領著幾個技術嫻熟的工匠,於1993年開始了他們以家庭作坊式的紅木創業。兩年後,正式成立了公司,取名“東方紅木”。“那時候創業沒有想太多,主要是想能夠靈活地試驗自己的諸多想法。在這一行,我成不了大師,那就做一個去成就大師的人。”姚向東坦言。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紅木雕刻的產生與發展,都離不開江南儒匠的推動。尤其是在計劃經濟年代,以常熟地區為中心的紅木雕刻之鄉,成為上海紅木傢俱出口最集中的生產基地,稱得上半壁江山。常熟的能工巧匠不但為國家出口創匯作出較大的貢獻,而且在與海外華人世界的時尚生活接軌中,探索出一條傳統經典時尚化的新路子,從而為改革開放年代由常熟紅木雕刻傢俱稱雄大上海的內銷市場奠定了基礎。東方紅木是常熟紅木雕刻傢俱業中的佼佼者,在他的帶領下,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已發展成為擁有員工300多人,具有雄厚的自主設計和技術力量,具有自購、自產、自銷、服務為一體的全紅木工藝傢俱生產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知名度居全省乃至全國同行的前列並且遠銷德國、法國、美國、挪威、日本以及東南亞、港澳臺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紅木國家標準的主要制定者,東方紅木先後獲得“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中國蘇作傢俱名字號”、“江蘇省名牌產品”、“江蘇省著名商標”、 “江蘇省傢俱行業推薦名牌產品”等。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從古典到新中式,不斷創新塑造品牌紅木企業

隨著時代的發展,個性化的裝修風格逐漸受到追捧,傳統復古與仿古傢俱已經無法滿足越來越多新生代消費群體需求,由古典到歐式、到美式、到新中式…中式傢俱的古典優雅早已深入人心,但新中式傢俱的時尚靚麗亦吸引眼球。它用簡練的線條表達深遠的意境,用質樸的紋理傳遞古雅的氣韻。沉澱千年的東方生活美學,沒有在時代的洪流中漸漸消退,卻以簡約空靈卻不失內涵的設計,站穩歷史的腳跟,時至今日,仍散發出永不落伍的魅力。東方紅木的匠人們深刻感悟到:新中式傢俱其實是現代人審美需求的迴歸,要打造出古典和現代相結合的生活空間,就要找到完美的平衡點,再以更輕盈、質樸、自然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個才是新中式傢俱存在的使命。姚向東舉例說明,60至70後購物隨大流,你買什麼我也買什麼;80後購物小群體化,即10個人買東西,有2至3個人是一樣的。90後購物,則追求的是個性化,要體現與眾不同。基於現代年輕人崇尚個性、展現自我魅力的要求,新中式傢俱應運而生,東方紅木在不斷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產品進行不斷創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新中式是具有中國傳統風格文化意義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演繹,是在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在姚向東看來,新中式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符合現代年輕人的的喜好。新中式傢俱即傳統傢俱的文化創意,有的是把明式傢俱配上各樣軟裝,有的是在明式傢俱上進行改進做成現代年輕人使用的東西,即滿足90後、00後的需求與喜好。可謂簡約而不簡單,是一種優雅的氣派。而在優雅藝術方面,明式傢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藝術高峰。從傳統古典到新中式,東方紅木有條不紊地進行創新塑造品牌探索,以實力贏得市場滿意度。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注重文化傳承,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

作為國家級非遺物質文化蘇作技藝傳承保護基地、蘇作紅木文化的傳承者,東方紅木把目光瞄準了蘇作紅木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弘揚,從創辦東方紅木傢俱藝術館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紅木合璧,到創辦“兩岸校企合作交流中心”,舉辦黃公望主題兩岸文創設計大賽,到中國蘇作紅木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傢俱製作技藝蘇作紅木文化藝術保護傳承基地落戶東方紅木,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江蘇省對臺交流基地落戶東方紅木...東方紅木系列文創活動引起了海峽兩岸近百家媒體爭相報道,影響了上億受眾,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在對傳統傢俱文化的不斷傳承和發展時,通過黃公望兩岸文創設計大賽搭起了兩岸文創交流平臺,年年持續年年精進,從首屆兩岸35所高校,124件作品競賽。到第二屆參加人數倍增到63所高校,248件參賽作品,第三屆參加人數增至75所高校、279件作品,再次印證了設計大賽的迴響與成功。並通過兩岸高校文創論壇、校企合作文創巡展等系列活動,以此為平臺頻繁交流互動,碰撞出不一樣的智慧火花。“一企多校模式”讓兩岸高校青年藝術創作者,依循黃公望的藝術創作精神,不忘初心、精益求精,共同守護優秀的中華文化。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俗話說:“文化交流心連心!”兩岸文化交流活動要始終突出和強調中華文化的紐帶作用,即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增強兩岸青年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姚向東表示,未來,東方紅木將進一步創新兩岸青年交流方式,通過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舉辦兩岸職業技能大賽等方式,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兩岸融合盡綿薄之力。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踐行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東方紅木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