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識廬山真面目,怎可失缺天主堂?

廬山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

廬山是四大避暑勝地之一,古往今來廬山都是文人墨客、官僚富商尋爽度假首選之地。

一提起廬山的好風景,人們就會立刻想起廬山的山、霧和雲,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那裡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變幻無常的雲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欲識廬山真面目,怎可失缺天主堂?

但是很多不識廬山真面目的人們並不知道,在這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神秘群山中,還隱藏著一座歷史底蘊十足的天主教堂。

欲識廬山真面目,怎可失缺天主堂?

廬山天主堂於1986年被列為九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天主堂建於1908年,由法國天主教江西北境六府主教樊體愛修建的。

這座教堂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它的每一塊石頭和每一個細節都展示著廬山百年的風雨滄桑。

廬山天主堂內牆也由天然山石裝飾而成,純樸、自然。一眼望去,教堂宛若一座石城,淺灰、淺黃的天然色彩錯雜相間,卻感自然而協調,雖歷經百年依舊不改質樸色調。

欲識廬山真面目,怎可失缺天主堂?

100多年來,廬山天主堂隱藏於1300餘米的山谷深處,群山拱衛,門前溪流潺潺,左右乃至後面均是蒼松掩映,近處沒有人家,遠離了都市的繁華與暄囂,顯得十分靜謐隱秘。

這座教堂雖有哥特式建築的味道,但它又格外細心地刪除了哥特建築風格中無法與廬山自然融成一體的部分。它的牆體以粗糙的石塊堆砌而成,突出的扶牆有如蒼勁有力的骨骼,野性十足,彷彿追求一種自由而粗礦的氣質,然而石塊的凹入與凸出實際上都極有節奏之感。說它是廬山別墅中的傑作,一點也不為過。

那時候,時任江西北境代牧的樊體愛簽訂租約,在廬山租買土地,獲得77畝新地,成為的天主教在廬山的中心。

主 教 樊 體 愛 (Louis Fatiguet,1855- 1931),法國人,遣使會會士。1855年12月21日出生於波爾多(Bordeaux,法國),1881年12月7日在波爾多晉鐸。

欲識廬山真面目,怎可失缺天主堂?

樊 體 愛神父傳教4年後,1885年9月17日在巴黎加入遣使會,1886年9月19日到達上海,到江西北部服務,建主教座堂。

樊體愛1911年2月24日被任命為江西北部代牧,領銜阿斯龐都斯(Aspendus)主教,同年6月11日在九江主教座堂由北京代牧主教林懋德(Jarlin)主禮祝聖。

1924年12月改稱南昌代牧區主教。1931年2月12日在九江去世,終年76歲,葬於九江。

1995年5月,廬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斯里蘭卡人德·席爾瓦教授面對這座教堂驚喜之餘,發出了“世界上保持了上世紀原貌的教堂已經不多了”的感嘆。

當年美、英、法、德、加拿大、芬蘭等國商人,教會爭相在廬山牯牛嶺眾多山谷中構建別墅和教堂、醫院、學校等設施,廬山天主堂是他們寄託精神的去處。

沿著森林小路的右邊往上走,在懸崖邊,用片片碎石壘砌一道整齊的石牆上的青石,已被歲月侵蝕得有些凹凸不平。

經過這條道,有一個山洞,在洞前佇立著一尊用石條鑄成的十字架,這洞叫耶酥洞。洞的右邊是爬滿青苔古藤的殘垣斷壁和一座已經斷開的石拱橋。

欲識廬山真面目,怎可失缺天主堂?

在這些殘壁的上方,是一片平地,雖說早已雜草叢生,但擺放的石凳石桌卻完好無損。

日月如梭,時光荏苒,無論經歷過怎樣的興盛與衰敗,現在的廬山都以嶄新的姿態,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風格各異的宗教建築,芸芸的宗教徒,嫋嫋的香火,清悅的讚美詩,構成了廬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廬山這一道亮麗的風景,正越來越多的受到海內外宗教人士的注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