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風歌
過去,在農村要說誰家有喜事,只要是沾的著的,都會去湊個熱鬧,上午幫忙預備酒席,中午七八個人湊成一桌,喝點小酒樂呵樂呵,當時攀比的情況很少,婚禮前三天也就是上兩個涼菜,炒個豬肉白菜,煙不超3塊、酒不超10塊,一些經濟有困難的家庭,就準備點涼菜也沒人抱怨,只圖熱鬧,前些年的份子錢也就是個形式,我們這的爺爺奶奶給個5塊,嬸孃叔伯給個3塊,平輩的哥嫂大多1塊5毛,可以說隨份子只是一個儀式,聚在一起熱鬧才是最重要的。
可近些年農村生活節奏逐漸加快,這種大鍋菜形式的婚禮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酒店婚禮,就檔次而言,酒店所提供的飯菜絕對比農村大鍋菜要豐盛很多,婚禮儀式也要唯美許多,按理說檔次提高了,參加婚禮的朋友應該更過才對,可事實卻正好相反,我最近參加的幾場婚禮都很冷清,大多都是露個面留下份子錢,就找藉口離去,有的乾脆拖人將份子錢帶去,自己連面都不漏,這種情況就是農村最近興起的“冷席”怪象,並表示農村人情味淡了。
其實並不是人情味淡了,而是人們向“錢”看了,隨著農村彩禮的偏高,和生活成本的加大,很多農民都是身兼數職,一些工廠規定一個月必須上滿28天才有100塊的全勤費,為了錢婚禮也就錯過了。而那些工作時間比較靈活的村民,也會因為飯菜口感問題,交通問題造成不能全部到場,可以說婚禮冷清是多方面的原因。
不過在農村有一種人辦婚禮是絕不會出現“冷席”的情況,這種人就是有些權勢的人,很多人出於“巴結”的心裡,平時就小禮不斷,有喜事了更是人到禮到,禮物還特別豐盛。
其實不管是外在因素的脫不開身,還是主觀意識的願意參加,都是圍繞一個“錢”字在賺,工廠打工為了賺錢,討好權貴為的也是將來經濟回報,只能說這是完全符合社會規律,城市跟農村逐步接軌,想要家人在外得到尊重,父母年老能不為錢發愁,可能向錢看是唯一出路,不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看問題,只對事實評說,這裡是朋來有話說,再見。
朋來有話說
農村興起“冷席”怪象,這是為何?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上小時候自己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去和父母一起吃酒席,那時候覺得吃酒席是最幸福的事情,各種飯菜都饞的自己流口水,最喜歡的就是那道八寶甜米飯,後來長大後感覺吃到的八寶甜米飯都沒有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吃酒席吃到的好吃。
那時候如果誰家辦紅白喜事,一個村裡面的人都會來幫忙,一些推小車賣小零食的老人還會早早的在辦事人家的門口擺上攤子,桌子都是擺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最興奮的就是小孩子了,飯菜一上桌小孩子的筷子一個比一個快,吃完之後大人們還會將桌上沒吃完的飯菜收一收,拿回家繼續熱著吃。就算是收回家的剩飯,那時候都覺得無比的美味。但是現在不同了,農村辦事已經遠沒有過去那樣熱鬧了,不少人家辦事的時候都有些冷清,吃飯的酒席也沒有過去的多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種原因生活條件變好了,現在農村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都變得比過去好很多了,村裡面的小汽車、小洋樓比比皆是,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吃的也比過去好太多了。小時候吃肉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現在想吃隨時都可以,下館子更是經常的事情。不僅吃的好,各種菜品大家也都吃過。所以酒席上的那些飯菜大家已經沒有那麼感興趣了,吃不吃也都可以。想想小時候吃酒席大部分都是會帶上自己的孩子的,為的就是給孩子吃點好的。現在小孩子生活的好,對肉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如果不是節假日很少會有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去吃酒席的。自然吃酒席的人就少了。
大伯說,以前吃一次席比過年還開心。那時候家裡的小孩多,為爭去吃席的名額兄弟幾個還大打出手呢!現在隨了份子錢卻不去吃,時代真的變了。
相隔太遠,互相隨份子錢就算了
我記得我前兩年結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學同學。同學分散在天南海北,來是不可能來了,知道了也只是發個紅包,所以就想“偷偷”結完婚就好了。
最終,同一個宿舍的死黨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風聲,紛紛發來祝福並紅包,可是沒有一個來婚禮現場的。前兩天,其中一個舍友結婚,又得隨禮回去,來來往往,倒顯得有些俗氣了。
情誼淡了,彼此來往得少了
我從小就不愛走親戚,每次父親都會說:你不去親戚家,親戚也不來我們家,那還算什麼親戚?親戚之間就該多走動走動。
以前總是說“禮輕情意重”、“人來即禮到”。可是現在變了,紅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禮品要比較貴重不貴重。現在的親戚,在一起的的時間太短,彼此的情誼斷了,彼此來往得次數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級不高,沒有必要來
農村俗話叫做“紅事叫,白事到”,很多喜慶的事並不是很重要,只是請親朋好友來吃一頓而言。一般的紅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會火急火燎地趕回家的,通常給一些禮金就好了。
白事的話,是不能寄禮,需要本人到場的。哪怕離家好幾百公里,也是需要趕回去的。不然的話,錯過了是沒有補救的方法的。
平谷胖二哥
大伯手裡拿著一把寫著名字的紅包,看著好幾桌空席,小聲嘀咕:現在的人都怎麼了,禮金都給了,席面也開了,怎麼就沒人來吃呢?
大伯說,以前吃一次席比過年還開心。那時候家裡的小孩多,為爭去吃席的名額兄弟幾個還大打出手呢!現在隨了份子錢卻不去吃,時代真的變了。
相隔太遠,互相隨份子錢就算了
我記得我前兩年結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學同學。同學分散在天南海北,來是不可能來了,知道了也只是發個紅包,所以就想“偷偷”結完婚就好了。
最終,同一個宿舍的死黨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風聲,紛紛發來祝福並紅包,可是沒有一個來婚禮現場的。前兩天,其中一個舍友結婚,又得隨禮回去,來來往往,倒顯得有些俗氣了。
情誼淡了,彼此來往得少了
我從小就不愛走親戚,每次父親都會說:你不去親戚家,親戚也不來我們家,那還算什麼親戚?親戚之間就該多走動走動。
以前總是說“禮輕情意重”、“人來即禮到”。可是現在變了,紅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禮品要比較貴重不貴重。現在的親戚,在一起的的時間太短,彼此的情誼斷了,彼此來往得次數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級不高,沒有必要來
農村俗話叫做“紅事叫,白事到”,很多喜慶的事並不是很重要,只是請親朋好友來吃一頓而言。一般的紅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會火急火燎地趕回家的,通常給一些禮金就好了。
白事的話,是不能寄禮,需要本人到場的。哪怕離家好幾百公里,也是需要趕回去的。不然的話,錯過了是沒有補救的方法的。
以上是一點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關注。對於那些碎完的玻璃,拿回去翻修,的現象,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吐槽、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
一點三農
說說我們那裡吧,河南南陽的,農村,我們這裡是有這種情況的,在我們家就有過這種情況
現在農村大多數是老人在家,看孩子,看家,種地,家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種地從播種到收穫都是機器,雖然說一年到頭不掙啥錢,但畢竟人也不費多大事兒,所以也在種。家裡收入主要來源於年輕人打工,年輕小兩口子出去南方打工,一年也得掙個十萬左右,所以現在我們那裡家庭條件都相對於以前,好了特別多,房子有了,車好多人也有了,手裡還能有點閒錢,平時沒事幾個人,或者家人都會去鎮上飯店去吃飯,吃的比坐席時候還好,所以坐席有時候也不稀罕去,稍微有點事就不去了,沒事了才會去吃。去的大多數也都是年紀大的老人。
平時逢節假日,年輕人回來了,有的也不喜歡去湊那個熱鬧,常年不在家,遇見人也沒那麼親了,見了長輩了一遍一遍的被問,在哪兒打工啊,一個月掙多少啊,乾的啥活啊,問完一群老太太在那兒閒扯,互相交流一下信息,攀比攀比,誰混的好,誰混的不如誰呀,說說別人閒話。所以年輕人不願往那些個場合去,但最基本的禮儀還要有,禮該上還得上。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樂多08
農村的“冷席”現象頻出,份子錢都給了,為啥人都不到場吃頓飯呢?關於這個話題,我覺得是每個地方的風俗、給的紅包數量、以及個人原因引起的。
這3年,我家就辦理了兩場白事,一場紅事。16年奶奶去世,17年我弟結婚,今年4月底大奶奶去世。我奶奶去世,我爸叫我們準備55桌菜,我叫二叔準備了70桌,結果總共有80多桌的客人,都得去街上買十幾桌的菜。廚房以及建墳墓的都沒好菜吃,虧待了他們。第二天再叫他們過來吃飯。我弟結婚,這是喜事,基本都是發了請帖才來的,總人數按照一家老小都算好了。後來多出幾桌客人。今年大奶奶去世,也是有很多客人過來,還好我們經歷過兩場,菜準備得夠。
我這裡是廣西都安,我們這邊紅白喜事,都是隨禮,100起步,好一點的200,家人自己願意給多少就多少。而且來的以及隨禮過來的都會返還20的紅包。我們每次辦酒席,最怕菜不夠。如果是白事,你可以只開一百塊,別人家辦三天道場,你每個晚上都來吃飯,也沒有人說你,家主還很樂意。這邊上了年齡去世的白世,很多人是自願過來的。喜事的,只要他們認為你可以交往,口頭通知,或者他不知道,也會過來。
出現冷席的現象,可能是你們那邊份子錢過多,給的少的,不願意來,或者人家白天上班,沒時間過來。
在我們這裡,家裡有紅白喜事,很少出現這種冷席這種情況。
不要認為我們好酒,白事沒人喝多,喜事為了開心,猜碼的是有。
農村人雄起
我給你講講為啥冷!我只代表遼寧,先說說我們這都幹啥需要隨份子,擺酒席,1結婚,2死人,3生孩子,4/60大壽,66大壽,80大壽,5高考,6當兵,7家裡開業以及孩子在外地做生意開業一般爸媽都在家旁邊飯店擺桌,8蓋房子,孩子買樓房了,我可能還有不知道的就說這些吧、每一家還不一年有那麼一回事、全村好幾百戶、你就聽吧、天天都有放炮仗的,以前都是誰家辦事提前找人挨家通知、後來在村裡大喇叭直接喊誰誰家辦喜事,現在農村都哎聲遍地哪還有心情吃東西、一年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隨禮20000元、一年種地才幾個錢、那你要是不去呢、周圍人都不待見你、農村人觀念偏執、都怕自己家有個啥事沒人捧場、假如死人了、那要是沒人來抬不得讓村裡笑話死、所以咬著牙,有那種沒辦法家裡就是沒事的咋辦、把門框換個新的、擺桌、還有一件事情是真實的,有一家老母豬下崽子,放炮擺桌!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沒辦法啊都是逼的、村裡有個人,為人特別會來事,那是各家辦事情都找他做主持,這個主持能說會道、他自己家也蓋了倆房子,人緣好啊,擺桌收了二十萬左右,收玩了倆口子在家數錢高興,村裡人茶餘飯後議論也是人家厲害、後來每年的每天他都在還禮、這一年他兒子結婚,又輪到他擺桌了、好一頓宣傳,這一下接了26萬,等沒一星期、一家人搬走了,從此打電話不接人也聯繫不上了、後來知情人說、他真的玩不動了,才選了這個路、!農村啊!不容易!
財神1449316
說起來這件事情老張就特別的來氣,因為去年家裡面舉辦喜事的時候,一邀請了很多的親朋好友,而且這些親朋好友也信誓旦旦的答應到時候一定親自到場。要知道老張家裡面這將近十幾二十年都沒有辦過什麼大點的紅白事,這些年光給別人送份子錢都送出去了上萬塊錢。但是到了當天的時候,很多朋友和親戚只是到場晃一頭,寫一個份子錢就走了,當時老張還非常的生氣,覺得這是人家不給我面子,事後老張也反思了一下這個問題,發現出現這種“冷席”現象並不是老張家一個,實際上現在農村這種做冷席的現象非常普遍。
①人情關係的淡薄。以前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姐死門檻段,姑死不往來”,說的就是親戚之間關係的微妙變化。但是現在很多的關係比以往變得更加的淡漠,因為本身現在的通訊越來越發達,以前發生什麼事情都需要見面,現在只是在手機上打個招呼,這種方式雖然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實際上長時間的不見面,親情關係自然就淡疏了。
②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忙。農村很多人的生活現在實際上和以前的變化非常非常的大,有出息的就直接搬到城裡面去住了,徹底的跳出農村。但如果留在村子裡邊的年輕人,基本上也都外出務工,只有過年的幾天可能會回來幾天。這樣的生活實際上讓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畢竟外出務工,不像以前在農村家裡面那麼多有空的時間,時間的不自由,實際上也是出現這種農村做冷席的一個重要原因。
③生活水平變好了。以前的時候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那可是一個很大的事情,熟人也喜歡去湊這個熱鬧,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席間可以吃頓好的。現在咱們的生活水平都好的,平時的生活完全可以吃上大魚大肉,因因此這種作息對於很多人就失去了一定的誘惑力,自然而然很多人就不稀罕了。
當然了,說了這麼多,實際上這種現象就不是一兩個案例,而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歸根到底還是現在農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有好有壞,但是從目前來看還是讓很多人心裡不是很舒服,不知道各位怎麼看待這件事情,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探討。
老張談三農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就像我把5月1號有個朋友孩子百歲宴。他去年結婚時候我隨禮1000元,一年後孩子滿月又打電話來,還提前半個月打的電話,我都告知他了,我說五一我可能要去西安,但是,人家電話口氣貌似像我欠他錢一樣,有種不去也得去意思,後來,我和其他幾個朋友商量一下每人再隨禮1000,人就不去了。
有兩種原因: 1 這種隨禮事情,我見得太多了,一年怎麼也得隨出去幾萬塊錢,像結婚,百歲宴,喬遷宴 生日宴 其實全都是關係網,那有什麼朋友間真情實感。
2 酒店 都吃煩了,過來過去就那些飯店,翻來覆去就那些菜 流水朋友,固定的席。平時請客吃飯,也吃的那些東西,實在覺得沒意思。錢到位就行了, 人家叫你,也不就是為了要錢嗎。 對吧!你人不去 人家還剩了。還少定一桌,要得也就這個效果。
我家小表哥
記得小時候在我們農村大戶人家但凡有個喜事,都會擺幾天的流水席,請鎮上的大廚來家做幾天的飯菜,一個村裡沒有不認識的,通常招呼都不用打,大夥像“拉幫結派”一樣不請自來,在一起吃個酒席,如此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是受到城裡人的稱讚與羨慕,那熱鬧的場面真是一生難忘,而如今誰家辦喜事,村裡有了飯店,做上十桌八桌的菜,人都坐不滿,通常擺席的主家都會說又冷席了,這一現象似乎已經成為常事,大家也見怪不怪了,可為啥呢?
難道是現在農村的人情味淡了?以至於那種熱鬧的場面只能在電影裡才能看到,越來越多的邀請酒席變成了“冷席”,但這些大部分都是隨了份子錢的,為何不來酒席捧個場呢?如此列舉以下四種原因可能:
一、要面子隨份子錢,人不去可以少隨錢。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凡一個村裡的農民那都是多多少少能論上點親戚關係的,可都邀請了又會被說成貪圖份子錢,所以,主家辦個公事酒席多半隻邀請直系親屬,但為了熱鬧通常是來者不拒,而像沒有邀請到的村民,只要感覺有必要都會去隨上份子錢,但畢竟不是直系親屬,只是拿點份子錢走個關係,考慮成本不去吃飯可以少隨一點。所以,直系親屬以外的村民很少去吃席。
二、不是隨份子錢當天請客,再跑去蹭飯不值當。現在的農民生活已經今時不同往日,並不缺這口飯吃,而且所有公事酒席“同質化”嚴重,雞魚肉蛋毫無特色,前去的親戚多半都是圖個熱鬧應付公事,而很多農村紅白公事都是提前發出消息,而後人們都會三五成群的提前去隨份子錢,主家因事很多都不會當天請客吃席,而定時間統一擺席邀請,但問題是份子錢已隨的人公事已了,多半不願再跑來蹭這口飯吃,一來自己不是非去不可的大客;二來麻煩主家勞心勞力;三來真不缺這大魚大肉。
三、忙於賺錢沒時間去吃吃喝喝。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而農村同樣也是如此,每年家裡但凡有勞動力的大多都會每日忙於賺錢,進城的每天打工,在家的忙於耕種,而像主家擺設的酒席,多半由家中老人或朋友代為送去份子錢,並不會參席,俗話說:“人不到禮到”。一來很多當家人並不趕巧在家中;二來忙於賺錢耕種確實沒有時間去參加酒席。就像今年的山東自入伏以來,大雨不斷又來了9號颱風,農民在家抗風、排澇都忙不過來,哪有閒情逸致去吃吃喝喝。
四、單純欠別人的份子錢去還禮。這種情況在農村也很常見,比如,長輩之間曾是好友,因某種原因存在份子錢隨禮的情況,而轉到小輩之間多半沒有感情,但顧於長輩叮囑或欠對方份子錢,這在農村是欠情欠份的大忌,無論如何瞅機會也要隨上,否則會招來主家的不滿甚至流言蜚語,但酒席並不會參加。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三農信息,請關注“瞳影簡生”!謝謝!
瞳影簡生
近幾年農村“冷席”現象越來越嚴重,記得小時候能跟著大人去吃一次酒席能回味好幾天,儘管現在農村酒席的規格越來越高,但是參加酒席的人也越來越少,很多人是錢到人不到,那麼為什麼人們都不愛參加酒席了呢?
今年上半年朋友結婚,儘管朋友再三叮囑我一定要參加,但是我仍然沒能守約,並不是說我不想去,而是實在是沒時間。朋友結婚的日子剛好在五一勞動節的前幾天,因為朋友結婚的地方定在了她男友家那裡,如果我要參加酒席就要請好幾天的假,然後在坐火車去參加,一是剛好工作忙真的走不開,二是來回的路費都要比份子錢多了,所以只能人不參加,份子錢多包了一些。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很多的時候並不是說自己不想參加酒席,真的是身不由己。現在很多農村人都選擇外出打工,一年到頭也只有過年的時候能回家,如果剛好酒席在自己回家的時候還好,大家也可以在一起聚一聚,就害怕在自己不在家時辦酒席,如果自己回家的話,工作就要耽誤好幾天,老闆那裡肯定會不願意。剛開始人們錢到人不到時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慢慢的這錢到人不到成為了趨勢。
還有一個原因也是造成冷席的主要原因,那就是現在酒席實在是太多。以前酒席就是結婚的喜宴,現在辦酒席的理由越來越多,什麼壽宴、升學宴、滿月酒等等,酒席的名目多到讓人咂舌。雖然有些人辦酒席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也感受到自己的那份喜悅之情,但是還有一些人辦酒席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為了收份子錢,而且是更喜歡錢到人不到的形式。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記得小時候參加酒席時,酒席上的飯菜幾乎不會剩,現在雖然酒席的規格越來越好,但是人們也大魚大肉吃膩了,像一些很油膩的菜根本沒人吃。以前參加酒席是為了改善生活,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不用參加酒席改善了。
其實現在並不是在農村才有“冷席”的情況,在城市中也是如此,冷席的產生和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情世故越來越淡,冷席只會越來越嚴重。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