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覺姿勢要當心,不同的姿勢反映不同的心理問題,要重視

現在的孩子睡覺姿勢頗多,橫七豎八,什麼樣的姿勢都有。家長可別小看了孩子的睡覺姿勢,這些姿勢在心理學上往往反映著孩子的心理問題和狀態,而家長就要多注意孩子睡姿,有的喜歡伸開、趴著、側躺等等行為,還有些孩子一晚上能換好幾種行為,由此也能看出孩子的當天的狀態或者是這段時間的狀態。

從心理學上來說,個體的表情自己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個體內心活動的狀態,所以睡姿反應著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睡姿是人們的一種無意識表現,有些能夠反映出人缺乏安全感、社會適應能力較弱。之前和一位寶媽朋友交流過她的孩子,她就說有時候這個孩子很調皮也很搞笑,每次都是孩子在中間睡覺呢,但是到了半夜孩子就像是霸佔了整張床一樣,父母只是在床的兩邊躺著,而且還發現孩子有時候平躺著四肢敞開,時候到早上就變成了側躺蜷縮著睡覺,變幻莫測。當然寶媽都沒有太多的留意孩子睡姿背後的深層原因,也不會去刻意地糾正孩子的睡姿,她們是覺得孩子睡得舒服就可以,沒想到睡姿也能夠反應出孩子的心理問題和心理活動。

孩子睡覺姿勢要當心,不同的姿勢反映不同的心理問題,要重視

一、孩子不同的睡姿暗示哪些心理問題。

1、大字形的睡姿。

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好的睡姿,孩子的四肢舒展開來,整個身體處於一種比較放鬆的狀態,還能促進孩子身體的成長。這樣的孩子心底比較善良單純,善於幫助他人,性格溫和容易交到許多的朋友。還能夠反映出孩子的內心的潛意識裡有一定行為規則的約束,孩子懂事,遵守規則與要求,孩子不任性乖巧。

2、側躺蜷縮式睡姿。

孩子喜歡側躺著睡覺,無論側躺哪一邊都會壓著一邊的胳膊,總的來說對這肢胳膊的血液循環是不太好的,但這種睡姿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比較放鬆的,而且孩子也是溫柔的,善待身邊的人,容易進行社會交往。孩子側躺蜷縮睡覺時,可能是因為孩子感覺到冷,希望通過蜷縮來得到溫暖,還有就是孩子的蜷縮反映出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也可能是白天的一些事情讓孩子感到不安,心裡不平靜。

3、青蛙趴式睡姿。

還有的孩子喜歡趴著睡,像是憋了一個大招一樣,趴著睡的習慣這幾種睡姿裡最不好的一種,趴著睡覺會壓著孩子的心臟以及其他器官,會發生一定的危險。雖然趴著睡覺能夠使孩子的四肢以及頭得到一個放鬆的狀態,但這種會發生突發性的危險。這類孩子比較的勇敢、活潑、積極向上,孩子晚上這樣睡也反映孩子當天的疲憊狀態。

孩子睡覺姿勢要當心,不同的姿勢反映不同的心理問題,要重視

孩子不同的睡姿不僅反映著孩子的心理問題,也同樣反映著孩子的性格。家長總不經意的睡姿裡也蘊含著巨大的育兒學問,家長可以結合著自己孩子的睡姿從而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從而更好的教育孩子。

二、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後會有哪些表現。

1、情緒不穩定,狀態不佳。

當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問題的時候,這些問題會以一種行為表現方式來表達出來。情緒不穩定、狀態不佳就是一種常見的行為現象,家長會經常性的注意到孩子會突然的不高興,沉默不語,或者是脾氣暴躁、哭鬧不停,整個人狀態也不好。我們通常說孩子活潑好動,開心愉悅就形容這個孩子狀態甚好,那狀態不好就是相反的。

2、注意力不集中。

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還會表現於注意力不集中,無論是做事還是玩耍都是三心二意的,注意力集中不起來,做事散漫,而且無神。孩子像是有心事一樣,即使是在玩遊戲也提不起來任何興趣,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一樣。家長要多注意孩子這樣的現象,這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從而會使孩子的不經意間就處於危險之中。

孩子睡覺姿勢要當心,不同的姿勢反映不同的心理問題,要重視

3、人際關係不良,社會交往能力不強。

孩子有心理問題時容易將自己封閉在個人的世界裡,不願意與別人交流,性格孤僻。孩子也是最容易發生這樣的表現,孩子的表達是最單純的,是遵循於孩子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一旦孩子心理出現了問題,孩子就變得沉默寡言,不願意說話那也無法與別人進行交往,造成孩子的朋友不多,社會交往能力漸漸變弱。

家長要多留意一下自己的孩子心理狀況以及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所呈現出來的表現,雖然這些表現有時候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長時間下來一定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響與傷害。

三、家長如何排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1、與孩子多進行溝通交流。

發現了孩子的異常行為,第一反應要用適當的方式制止孩子的異常行為,然後使孩子冷靜下來,與孩子坐在一起溝通交流,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是不是心裡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比較壓抑的事情,讓孩子順勢說出來內心的困惑與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家長要本著平等的態度,溫柔的語氣與孩子進行交流。

孩子睡覺姿勢要當心,不同的姿勢反映不同的心理問題,要重視

2、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引導孩子。

與孩子溝通交流完之後就要引導孩子解決或者是自我消化這種情緒心理。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孩子的感受,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包括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真切地瞭解孩子是怎麼想的,才能用孩子的理解的方式引導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可發洩的工具,讓孩子排洩出孩子不愉快的情緒,讓孩子的內心通暢。家長多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進行遊戲,遊戲是最能治癒孩子情緒的工具。用道理或者故事的形式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不好,要勇於自己突破自己的不良情緒。

身體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外在的治療手段達到痊癒的目的,但心理問題是隱形的,也是長期難以消化的,是需要家長花費大量的時間,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和引導方式讓孩子走出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