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撿漏:1.5元買來4000年前的絕世珍寶

在文物界其實撿漏的事情真的非常多,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尊就花了30元買到手;還有緙絲陀羅尼經被,藏家才花了9萬塊,沒想到後來卻拍出了1個多億,而這些都還算不上歷史上最大的撿漏。

我們下面要來介紹的這件撿漏堪稱是歷史上最大的,沒有之一。文物專家僅僅花了1.5元從農民手上買下了一件4000年前的黑陶,沒想到這件黑陶後來卻成為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一位在場的考古學家激動地記錄下了它們的特點:“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經過嚴密測量,這些碎片的厚度不超過0.2毫米,“蛋殼黑陶”的名字應運而生。

最大撿漏:1.5元買來4000年前的絕世珍寶

但是,如此奇特的黑陶薄片,是用來做什麼的?未“粉身碎骨”之前,它究竟長什麼樣?

直到上世紀60年代,山東濰坊姚官莊遺址出土了一批蛋殼黑陶杯,才使人們對它的真面目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

最大撿漏:1.5元買來4000年前的絕世珍寶

黑陶杯 山東省博物館藏

這就是黑陶杯。

最大撿漏:1.5元買來4000年前的絕世珍寶

最大撿漏:1.5元買來4000年前的絕世珍寶

距今 4600—4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存在著大量黑陶。在所有黑陶器物中,又以蛋殼黑陶高柄杯最具代表性。

它通常高十幾釐米,重量卻不足一兩,最薄處僅0.2米,薄如紙張。

最大撿漏:1.5元買來4000年前的絕世珍寶

0.2毫米是什麼概念?

相信大家都見過醫院打針用的針頭,最小的針孔是0.5毫米,雞蛋殼也有0.5毫米厚,

這蛋殼黑陶杯可比針孔和雞蛋殼還要薄一半還多。

黑陶杯 山東省博物館藏

農民挖土,發現蛋殼杯

上世紀70年代,時任日照市圖書館文物組組長的老楊沒事就騎著自行車去各地調查遺址、徵集文物。

那是1978年的某一天,楊組長和文物組的另一位同事共同來到日照東海峪村(現屬日照經濟開發區北京路街道)調查。之所以到這裡來調查,是因為早在1960年,這裡就曾發現一個集合了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遺址———東海峪遺址。

最大撿漏:1.5元買來4000年前的絕世珍寶

兩人到了東海峪村,先到大隊部座談,村裡的大隊書記先說了一下東海峪遺址的保護情況。

說到文物徵集,大隊書記突然說,一位牟姓村民手裡好像有個黑陶杯子。楊組長聽說後,託大隊書記幫找人,讓牟某把杯子拿來看看。

沒一會兒,他拿來了杯子。楊組長一看,頓時興奮起來,問:這杯子是怎麼來的?

村民說:這是 有一次自己挖土時發現的,看著杯子黑光油亮,就拿回了家。

最大撿漏:1.5元買來4000年前的絕世珍寶

那時候,村民們喜歡在東海峪遺址上種莊稼,偶然會發現些古老的東西,但從來不知道所撿之物為何物。楊組長告訴村民朋友:這黑陶杯子是件文物,根據國家相關文物法規,出土文物應該收歸國家所有。村民十分爽快地同意把杯子捐給國家,作為獎勵,楊組長給了村民一塊五毛錢。

就這樣,4000多年前的一個稀世蛋殼黑陶高柄杯,被楊組長帶回,由當時的日照市圖書館文物組保存,現藏於日照市博物館中。

請您在閱讀時點擊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點擊就是我繼續發文的動力!

請您在閱讀時點擊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點擊就是我繼續發文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