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明明手握大權,為何任由親弟弟窮困潦倒也不幫忙?

___葛某某


生在王侯將相家,親情好像原本就脆弱不堪,但要澄清的是,對於親弟弟窮困潦倒這件事,慈禧也並非不管不顧。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慈禧的三個弟弟:大弟——葉赫那拉·照祥(佛革);二弟——(佛佑),是的弟弟,爵位是三等承恩公,滿洲鑲黃旗副督統;三弟——葉赫那拉·福祥(佛保)。

按照大清典制,皇后的父親當冊封承恩公,而他的子女們也會跟著一起享福。可當時的慈禧還只是皇貴妃,她上頭還有一個慈安皇后,因此縱使慈禧再怎麼想出人頭地,也不得不面對封建時代的妻妾制度。

不過好在兒子載淳還比較爭氣,順利坐上了皇位,成為了後來的同治皇帝。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慈禧太后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皇太后,而她的父親惠徵則也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承恩公。可惜的是,惠徵去世早,並沒徹底享受到這般待遇。子承父業,這承恩公的自然就由慈禧的大弟弟繼承。

可好景不長,過了兩年,照祥也去世了。兄終弟及,承恩公爵位就落到了二弟桂祥身上。桂祥倚仗著姐姐是慈禧太后的權勢,行為招搖,因此很多人都想巴結他。桂祥每天不是到處喝酒就是遊玩,領著工資不幹事。這也難怪慈禧不伸出援助之手呢,要怪就只能怪她的弟弟都是實打實的紈絝子弟、敗家子。

設想一下,但凡她的弟弟有一點能耐,慈禧也不會公器私授,讓她的弟弟們進入官場,攪得糞土飛揚。

可真實情況呢?慈禧不是不想提拔他們,而是她實在提不起這三塊臭豆腐。那幫子接受幫扶的親戚,根本就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財富、權力,因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本身就是懶惰、貪婪、無能的代表。從最初的較低出身,一躍而成為那個時代的主宰,這樣的心理落差難免會讓人產生病態想法,原來高高在上的那些地方官,突然就成了同級,甚至是下級,這心裡那叫個美啊,頓時忘乎所以,開始橫行鄉里,強取豪奪;開始兼併土地,欺男霸女,全然不顧朝堂上面那個正在伴君如伴虎,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姐姐。

其實翻閱所有的朝代,我們會發現,所有擁有穩定統治地位的人,他們在朝廷中一定有很多的羽翼和追隨者。慈禧太后在皇宮中培養了很多的自己人,無論是小叔子恭親王奕訢,還是後來的晚清四大名臣,都多多少少地受到了慈禧早期的照顧。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外戚干政,她還把自己的親兄弟招入宮中,封官加爵;桂祥的女兒也被她強行給了光緒帝,雖然說光緒不喜歡這個樣貌平平還是自己表姐的女子,可是在慈禧太后的威脅下還是不得不立這個女子為太后。

如此一來,毫無作為的桂祥搖身一變成了皇帝的老丈人。

就在光緒大婚的那年,慈禧讓桂祥襲承了三等恩公的爵位,隨後,慈禧開始有意栽培他,先是讓他擔任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也就是監督檢查鑄錢局製造銅錢的工作。雖說官職不大,但從一方面看,他姐姐是慈禧,女兒又是光緒的皇后,因此巴結他的人,多如過江之鯽。後來,慈禧又命他和輔國公載卓負責健銳營事務。甲午戰爭爆發時,在恭親王的推薦下,慈禧同意讓桂祥以參將的身份,統軍對抗日本人。

慈禧想得很周全,還給他派了兩名作戰經驗豐富的副帥。按慈禧的本意,她是想讓桂祥跟著去前線打個醬油,打勝了回來,必然是他的首功。到時候封王進爵,也好有個理由。

沒想到人家桂祥還沒出山海關,就嚇得哇哇大哭,死活不肯走。因為貴祥在參戰過程中。只知道享樂,亂出主意,最後戰役失敗。慈禧聽說後,頓覺臉上無光,只得讓恭親王把他調了回來。

事已至此,慈禧太后也沒有辦法來拔高他的影響力了,桂祥回來後,免不了挨慈禧一頓罵。

桂祥這個人也看出來了自己根本就沒能耐,所以就慢慢退出了朝廷,自那以後,慈禧便恨鐵不成鋼,再也沒有管過桂祥了。斷了仕途的桂祥,吃喝玩樂照舊,他成天和一幫滿洲紈絝子弟泡在一起,抽鴉片,賭錢……無所不及。家中本就不富裕,手上的差使又是閒差,根本沒有機會撈錢,轉眼便坐吃山空了。

無奈之下,桂祥沒事就去宮裡找慈禧或者隆裕(也就是他女兒靜芬)。說是來看望她們,其實就是來哭窮,等著她們賜點東西,好拿出去賣了換錢。隆裕在宮裡本就過得小心翼翼,唯恐慈禧找她的不是。看到自己的老父親桂祥一副不爭氣的樣子,心裡更不痛快;慈禧亦厭倦了桂祥這副好吃懶做的模樣,因此這二人很難給桂祥好臉色。可是桂祥卻並不覺得慚愧,不管如何,一個是他親姐姐,一個是他親女兒,再怎麼樣,她們也不能眼睜睜看他窮死吧,所以只要軟磨硬泡,總能在皇宮裡撈點東西變錢,然後再去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不過對於這種人,上天也不會給他太多的活路。1908年後,隨著慈禧和隆裕的相繼去世,桂祥的依靠也就沒有了,於是他在隆裕去世的次年(1914)年,便也跟著去了。

縱觀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其實不難發現,作為姐姐的慈禧太后也不是那麼的不近人情,慈禧盡力而為,能做的都做了,奈何還是無法將這個紈絝子弟拉回正軌。歸根結底來講,還是弟弟太不爭氣,爛泥巴扶不上牆。乃至於慈禧最後徹底死心,愛答不理。家家有本難練的經,此時誰又能明白慈禧的無奈呢!


歷來現實


慈禧太后是滿清末年最大的統治者,不過慈禧太后雖然明明手握大權,但是她的弟弟卻過得並不怎麼好,反而有點窮困潦倒。難道是慈禧太后秉公執政,連自己的至親都不幫嗎?當然不是這樣了,這是有很多原因的。

慈禧太后的父親當到了四品官,可惜好景不長,由於她父親惠徵在任上貪汙受賄,結果被人告發免官。惠徵為了能夠重新當官,重金賄賂了當時的安徽巡撫,本來安徽巡撫已經準備幫他辦這件事的,可惜碰上了太平天國起義,巡撫一命嗚呼,結果惠徵所投的重金也打了水漂,他一氣之下也歸西了。這個時候,年輕的慈禧剛剛入宮,還幫不了她父親什麼忙。

等到咸豐皇帝死了之後,慈禧的兒子成為了同治皇帝,慈禧本身也水漲船高,晉封為皇太后。慈禧這個時候為自己的家族也做了不少的事情,首先將自己的家族留下五旗抬入上三旗,同時追封自己的父親為承恩公,由他的次子也就是慈禧的弟弟桂祥,繼承這個爵位。同時桂祥還當上了鑲黃旗的滿洲都統,這絕對不是一個低的職位,只要在這個職位上混日子,生活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後來慈禧又強行把她弟弟的女兒靜芬指婚給光緒皇帝,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隆裕皇后,桂祥一下子就成了國丈。慈禧為了自己的弟弟可謂是不遺餘力,可惜她的弟弟實在是有點爛泥扶不上牆。幾次三番之下,慈禧也心灰意冷,不再管桂祥了。而且桂祥還有一個惡習好賭,所謂十賭九輸,所以桂祥自然就有點窮困潦倒了,很多時候還不得不找他的女兒皇后要錢。而光緒對這個老丈人也很不喜歡,所以搞得隆裕皇后是兩邊為難。

不過,慈禧弟弟的所謂窮困潦倒只是相對於富貴人家來說的,真正他的生活比起真正意義上的窮人來說,還是好得太多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中國是人性社會,慈禧太后掌握大權後,當然也不例外,要照顧孃家人。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慈禧太后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按照大清祖制,慈禧父親惠徵被封為承恩公,可惜父親早死了,由大弟照祥承襲,大弟沒福,不到兩年就死了,由二弟桂祥承襲了。也就是說,慈禧的二弟當了承恩公,光拿工資不幹活。並且,桂祥的女兒當皇后。你想,姐姐當太后,權傾朝野,外甥當皇帝,女兒當皇后,那桂祥肯定官運享通、財源滾滾了。

我們這麼想,桂祥一定也這麼想。可是,慈禧太后居然沒給桂祥一個有實權的官職當,因為,慈禧心裡明白,桂祥沒能力,太不爭氣了。但桂祥仗著姐姐、女兒,整天吃喝玩樂,到處遊玩,沒多久,家裡的財產賣的賣,當的當,成了窮光蛋。慈禧太后給了他一些錢就打發了,倒是女兒挺大方,隆裕皇后給了他大量的錢財。只可惜,桂祥來錢太容易,花起來也不心痛。

慈禧太后雖然沒給弟弟官做,也不願給錢弟弟,但對這個弟弟還是挺關心的,隔三差五的派太監給弟弟送好吃的食物。但是太監有潛規則,每天送東西,必須給太監打賞,也就是給小費。桂祥開始挺高興,時間一長,就叫苦,每天收著這些不值錢的食物,打賞太監確實真金白銀。桂祥心裡苦啊,又不敢不收,不收就要得罪姐姐啊!

最後,袁世凱看不下去了。袁世凱是個聰明人,會做事,又會來事。給桂祥安排了差事,就是崇文門門監,看大門的。和一般看大門的不同,有收稅款的權力。有進京做生意的富商,都要到他那兒交費。桂祥高興壞了,當官的本領不怎麼樣,但撈錢誰不會呀?桂祥心黑呀,天天敲詐勒索,日子終於過舒坦了。但是,好日子剛剛過了一年,彷彿老天爺喜歡開玩笑,一把大火把桂祥家燒個精光!這下誰沒幫不了,桂祥在窮困潦倒中死去。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桂祥的命太好了,有權傾天下的姐姐,有母儀天下的女兒,有君臨天下的外甥,但是,沒官運沒財運,最後還是在落泊中死去。



江曉01


我們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末期最高的掌權人,她實際控制清朝整個國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權力之顯赫無人能比,只不過權力再大也得需要個幫手,對慈禧太后這樣的女性來講,孃家人這是她最能夠相信的幫手,當年武則天稱帝時就是這麼幹的,大力提拔自己的孃家人,可是到了慈禧太后這裡,卻反其道而行之,她有一個親弟弟叫桂祥,卻不受慈禧信任不被重用,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早年慈禧的父親混得太差,因為貪汙的事情被罷官,行賄安徽巡撫想撈個肥缺,人財兩空被氣死了。之後沒多久,慈禧被咸豐看中,納到宮中做了蘭貴人,由於自己父親的經歷,早就了慈禧爭強好勝的心思,想盡一切辦法往上爬,很快就打敗了其他嬪妃,並且靠著給咸豐生下了唯一的皇子-載淳,一躍成為了皇貴妃。咸豐皇帝去世後,載淳繼承帝位,慈禧成為皇太后,又通過一系列的手段,順利成為了清朝的最高掌權人。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既然已經成為了這個國家擁有最高權力的人,慈禧肯定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孃家人,她發佈上諭,將自己的家族從鑲藍旗抬入最尊貴的鑲黃旗,還追封了她父親為“三等承恩公”。一下子,慈禧的孃家人在身份地位上提升了不少。

慈禧太后大權在握的時候,他手下還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叫照祥,二弟弟叫桂祥,只不過這個造型去世的早,所以二弟桂祥就成了慈禧孃家唯一的男丁,非常受寵,但是他自己又不好好讀書,成天就跟一些不學無術的混子,待在一起吃喝玩樂,也正是由於他這種不務正業的性子,慈禧太后就從來沒有搭理過他。一直到了桂祥的女兒要出嫁的年紀時,慈禧太后才如夢初醒,要想進一步鞏固葉赫那拉氏在朝中的勢力,就必須讓光緒皇帝,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兒子,迎娶桂祥的女兒做皇后,加大家族在朝廷裡的影響力。

就這樣原本沒有任何作為的桂祥,從此搖身一變變成了光緒皇帝的老丈人,在光緒大婚的哪一年,慈禧讓桂祥繼承了他父“三等承恩公”的爵位,從這以後,慈禧太后就開始有意栽培他這個弟弟。先是讓他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職位,先歷練一下個人能力,後來在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在恭親王的推薦下,慈禧覺得可以讓桂祥以參將的身份,統軍去對抗日本人,如果能夠打勝的話,未來封官進爵就有一個比較好的理由。只不過這個桂祥太不爭氣了,還沒有出山海關,就嚇得哇哇大哭,死活不肯走,慈禧臉上無光只能把他調回來,從此就再也沒有管過這個弟弟。

眼看仕途上升之路中斷的桂祥,依舊是跟紈絝子弟泡在一起,整天吃喝玩樂。再有錢的家族也經不起這麼折騰,家中不富裕的情況下,自己當的差使又是閒差,根本沒有任何的機會能撈錢補貼家用,很快就坐吃山空了。無奈之下,他只能夠去找慈禧或者是皇后,也就是他女兒靜芬,跟她們哭哭窮,或許她們能賞賜點東西,出了宮之後可以換錢。

幫一次兩次或許還可以,但是三不五時的就來宮裡面跟自己哭窮,無論是慈禧還是隆裕,心裡肯定都是很反感的。但畢竟她們兩人跟桂祥都是至親,總不能看著他活生生的窮死吧?所以只要死乞白賴的軟磨硬泡,總是能夠要點東西出去的。只不過隨著慈禧和隆裕二人的去世,桂祥的依靠也沒了,他在隆裕皇后去世的第2年,也就跟著過世了。溥儀聽了這個消息後,還特地賞賜了5000兩銀子,讓他的家人好好的安葬他。


小芊芊愛歷史


慈禧作為清朝後期政權的實際掌控人,自1861年同治皇帝登基起,她就以太后的身份掌權47年之久,身後有大批的追隨者,此人的聰明和能力可見一斑。

說慈禧手握大權後,任由親弟弟窮困潦倒也不幫忙,這肯定不對啊!窮困潦倒那要看跟誰比啦。

慈禧有1個妹妹和3個弟弟,妹妹葉赫那拉·婉貞是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嫡福晉,婉貞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

慈禧的弟弟照祥和福祥早逝,沒有留下子嗣,只有弟弟桂祥跟著慈禧沾了光。

光緒十四年(1888年)桂祥的女兒被指婚給了光緒帝,被立為皇后,桂祥一下子成了皇帝的老丈人。

慈禧孃家家世很一般,她的父親就是個四品官,慈禧掌權後想拉吧孃家人,就從與愛新覺羅家族聯姻開始。

桂祥有4個女兒,大女兒靜芬是光緒帝的皇后(隆裕太后),二女兒靜榮指婚給輔國公愛新覺羅·載澤;三女兒靜芳指婚給順承郡王愛新覺羅·訥勒赫,四女兒過繼給大哥,後嫁入孚郡王府。

慈禧開始有意栽培她這個弟弟桂祥,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月,也就是女兒成為皇后的當年,桂祥晉封三等承恩公,算是正式進入朝廷政治中樞。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二月桂祥出任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

工部錢法堂是幹什麼的?就像現在的造幣廠,造錢的地方,所鑄錢主要用於工部所管各項工程經費。肥差啊!還能說慈禧不幫她弟弟嗎?

可惜的是,桂祥是扶不上牆的。桂祥比慈禧小了14歲,慈禧17歲進宮的時候,桂祥還是個小屁孩,兩人交集不多。這個桂祥雖然是家中男丁,但從小到大,只會玩樂,就連大字都不識的一籮筐。

可想而知,在專業性強的錢法堂事務上,愣是理不清還更亂,乾的暈頭轉向。

在文職崗位上沒什麼建樹,那武的總行了吧,這個不需要多少學問。慈禧還想扶持他更上一層樓,光緒十八年(1892年)四月,桂祥和輔國公載卓管理健銳營事務,桂祥正式進入軍界。

慈禧孃家本是鑲藍旗,此時的桂祥卻是滿洲鑲黃旗副督統。

健銳營是清八旗禁衛軍中一支具有特種部隊性質的軍隊, 組建立於乾隆年間。在大小金川、大小和卓、平定臺灣林爽文、莊大田起義、庫侖之戰等戰役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清禁軍的王牌。

如此嫡系部隊,由八旗子弟構成,彙集皇家英武子弟,所以此時的桂祥,也算是手握重兵的重臣了。

雖然桂祥是副都統,但平日沒有戰事,基本都是混日子,他想啊反正也沒仗打,大清那麼多兵,打仗也輪不到他去。

可是命運和桂祥開了個玩笑,在軍營裡日子混了兩年,轉眼到了1894年,爆發了“甲午戰爭”,日本侵略大清,發生了黃海海戰。

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爆發,前線打的水深火熱,朝鮮半島淪陷,北洋水師戰敗。靠近黃海和朝鮮周邊的清朝軍隊,不斷被派往前線,其中就有駐紮在京師附近的桂祥的軍隊。

於是乎還在混沌中的桂祥,就忽然奉命領軍奔赴山海關迎敵。桂祥從軍是為了吃糧餉拿待遇,他可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和李鴻章、曾國藩等統軍之人相去甚遠。

慈禧的本意,是想讓桂祥跟著去前線打個醬油,等得勝歸來,加官進爵也好有個理由。萬沒想到這次參戰讓桂祥手忙腳亂,哭喪不易,他哪裡會統兵作戰呢?磨磨蹭蹭,從北京出發到山海關,走走停停如蝸牛般爬行。

桂祥死活不肯上前線,朝廷可算是看明白了,也讓慈禧對他徹底失望,將他調回京師擔任一些閒散職務。手中沒有了權利,往日車水馬龍上門巴結的場面也就少了,桂祥的日子開始“緊吧”起來。

無論慈禧怎樣恨鐵不成鋼,但到底還是自己的親弟弟,就把“崇文門監督”的差事給了他。這可是個肥差,負責這片區的稅收,於是不用兩年桂祥就建起了龐大的府邸。

可惜沒來得及好好享受,新府邸被一把大火燒了個精光,後來重建的新府不及老府邸的十分之一。這時候慈禧已經去世,他的女兒隆裕太后靜芬也去世了,權利都掌握在新興的大軍閥手中。

桂祥沒有了依靠和經濟來源,和那些清王朝的權貴們一樣整天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隆裕太后去世一年後,本就沒有什麼能力的桂祥,終於在焦慮和貧困中去世。

桂祥是傅儀名義上的外祖父,是皇親國戚,桂祥去世已是民國二年(1913年),溥儀賞給陀羅經被,並派貝子溥忻前往奠醪,賞銀5000兩用於治喪。

儘管桂祥扶不起來,但在慈禧掌權的時候一直很關照這個弟弟,直到慈禧死後桂祥才隨著清政府的衰敗而落魄。可以說桂祥的一生很有福氣,跟著家裡出的兩個皇后沾了光。

但是更應該說的是慈禧,儘管她是清朝後期的政權掌控人,但她不似呂后、武則天等掌權者把孃家外戚的利益立於皇族之上甚至想取而代之。

相反的,慈禧掌權的47年中,重用愛新覺羅皇室成員,大清朝廷重要職位都有皇族子弟的身影,她還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

唐朝楊貴妃得寵的時候,她的族兄和遠房兄弟也進入到了朝廷政權的核心。但慈禧的孃家人從未進入過大清政權的核心集團,當初封的官職也是拿俸祿但並不掌握實權。

慈禧的家人也經常向她要官做,但她都沒有給他們高官和實權,她這樣做也可能是為了保護家人,更多的則是維護大清長久。

慈禧掌權期間特別講皇家的倫理傳統,八旗組織是尊卑有序,的確沒有留下外戚干政的事實。

慈禧的一生褒貶不一,她既是守舊阻礙歷史進步的頑固派,又是頗有建樹的政治家,在內憂外患的時代為中國保存了實力。

她知人善任,又貪權戀位,愚昧頑固。曾做過慈禧侍從女官的容齡的記載:“慈禧不願意讓她孃家人做有實權的高官。除了節日,平常也不叫他們進宮。”這一點,慈禧要比歷史上得勢掌權的女主們做的好。


妖百慧1


中國自古就有一句俗語,叫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一個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他的親朋好友都會跟著沾光。但是,作為清朝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在長達半世紀的執政中,非但沒讓自己的親弟弟跟著沾光,反而任其窮困潦倒也不幫忙,這又是為何?

根據史書上記載,慈禧一共有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這三個弟弟分別是照祥、桂祥、福祥。只不過,大弟弟照祥和小弟弟福祥都屬於是英年早逝,所以等到慈禧執政的時候,她還活著的弟弟,就只剩下桂祥一個人。

也由此,這位桂祥也成為葉赫那拉家族唯一的兒子,所以從小就是集家族萬千寵愛與一身,因此被嚴重寵壞,長大後變得是飛揚跋扈、玩物喪志和不務正業,整日就知道和一群不學無術的公子哥吃喝玩樂。

或許正是這個緣故,慈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願意搭理這位弟弟,直等光緒到了快要親征的年齡,慈禧這才開始為自己家族的前途考慮,於是在光緒正式親征的前一年,她將弟弟桂祥的二女兒,20歲的靜芬嫁給了17歲的光緒皇帝,並於次年被立為皇后,即隆裕皇后。

與此同時,慈禧還讓弟弟桂祥承襲了承恩公爵位的爵位。這樣一來,毫無作為的桂祥,搖身一變,不僅成為皇帝的老丈人,還榮獲一個公爵爵位,以後都有固定的工資收入,可謂是走上人生巔峰。



隨後,慈禧還打算重點栽培這位親弟弟,於是桂祥先是出任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也就是監督和檢查鑄錢部門造銅錢的工作。

這可以說是一個事少錢多、且權力又非常大的部門,因為它掌管著朝廷的錢袋子,類似於我們現在銀監會的一把手。

接著,慈禧又讓這位弟弟擔任滿洲鑲黃旗副督統,管理健銳營事務,相當於讓他涉足軍務。這樣一來,這位桂祥不僅有權管理朝廷的錢袋子,手上還握有部分槍桿子,其權勢不可謂不大。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慈禧對這位弟弟的良苦用心,她是真心希望這位弟弟能夠成為大清帝國的權勢人物。

但可惜的是,這位桂祥簡直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因為他的姐姐是當朝太后,女兒又是光緒帝的皇后,所以每天巴結桂祥的人特別多,而桂祥又不懂得分辨是非,以至於他身邊聚集了一大批阿諛諂媚之人,他們每天不是到處喝酒就是遊玩,把家底的錢如大海傾倒出去。



後來,甲午戰爭爆發時,慈禧太后又派弟弟桂祥帶兵前去迎戰。慈禧想的很周全,特意給弟弟派了兩個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副帥。

按照慈禧的本意,是這位弟弟現如今既管錢又管軍,但就差顯赫軍功,所以此番讓桂祥掛個統帥的名,到前線遛達一圈,打個勝仗回來,他就是首功。

到時慈禧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桂祥封侯拜將,而且他自己也可以得到威信,這樣將來桂祥自然就可以成為大清的實權人物,他們葉赫那拉家也就可以繼續維持輝煌。

但可惜的是,這位桂祥不僅沒有本事,還沒有一點氣節和膽識,當他率領大軍抵達山海關時,說死說活就不願意再向前走,甚至當著眾將士的面嚇得痛哭流涕,最後恭親王奕訢實在看不下去,就派人將他送回京城才算了事。

桂祥在戰場上鬧了這一出,簡直是把慈禧的臉面都給丟光,就連他的女兒隆裕也覺得臉上無光。就這樣,慈禧怎麼還敢對弟弟委以重任呢?於是從此以後,慈禧便是很鐵不成剛,不再搭理自己的這位弟弟。



斷了仕途的桂祥卻毫不在意,繼續每天吃喝玩樂,成天和一幫滿洲紈絝子弟泡在一起抽鴉片、賭博和逛窯子,很快家底就被耗光。無奈之下,桂祥就時不時到宮裡找姐姐和女兒哭窮,慈禧無奈,便時不時賞賜點兒字畫、古玩等以接濟弟弟生活。

再後來,袁世凱為了巴結慈禧,便主動給桂祥推薦了個肥差——崇文門監督,主要就是管理從崇文門進出商貨的稅收及崇文門轄區內的田稅、商稅等,也就是雁過拔毛的收稅。這可是一個標準的肥差,還不用在戰場上拼殺撕敵,真是不要太爽。

桂祥沒有放過整個機會,利用這個機會大撈特撈,在任不到一年便把府邸翻修一新,屋舍數量不下二百間。或許桂祥貪的太開心了,連老天都看不過去了,幾個月後,桂公府就葬送在一場大火裡,後面他只好草草修建了一座新宅,規模不足前者的十分之一。

這樣一折騰,桂祥好不容易貪汙而來的銀子就這樣被耗盡;更關鍵是,慈禧在這個時候也去世了,於是桂祥很快被人彈劾貪汙而丟掉了這個肥差。後來他為了繼續吃喝玩樂抽鴉片,他不得不拿家裡的東西典當,典當光了後,就只能找女兒隆裕要錢。

可是,隨著隆裕去世,桂祥就再也沒有了依靠,所以在隆裕去世後不到半年,桂祥也因為窮困潦倒而去世。最後,還是溥儀看不過去,才賞銀五千兩給桂祥的家人用於治喪。


我是趙帥鍋


這個問題問的人有些胃疼,說的都對,但又是牛頭不對馬嘴。

首先看一下,慈禧的弟弟桂祥的人生履歷。

桂祥(1849年-1913年)那拉氏,滿洲鑲藍旗(後抬入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三等承恩公。

桂祥


同治13年(公元1875年)任乾清門侍衛(和神當年也是從侍衛幹起來的!)。

光緒10年(公元1885年)加副都統銜(第一次升官,有些小激動,但是虛職實銜)

光緒12年(公元1887年)御前侍衛、鑲白旗漢軍副都統(實職實權)。

光緒十四年(公元1889年)十月己亥,桂祥晉封三等承恩公,先後任正紅旗護軍統領、正黃旗護軍統領。(成了一把手,一身兼兩職)

光緒15年(公元1890年)候補侍郎(副職,虛職實銜);

光緒十六年(公元1891年)十二月,任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右翼前鋒統領;(正廳級幹部)

光緒17年(公元1892年),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副省級幹部)。

光緒18年(公元1893年)管理神機營事務,光緒20年加入八分輔國,鑲白旗漢軍都統,統帶神機營馬步各營駐紮山海關、後扎薊州。光緒22年統帶神機營馬步各營駐紮南苑,光緒23年崇文門副監督。光緒26年內大臣。(軍政一肩挑,正部級幹部)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3年)四月,派承恩公桂祥、輔國公載卓,管理健銳營事務。後任梁格莊住班御前侍衛,宣統1年賞食入八分輔國公雙俸(副國級幹部)。

到了民國時代,桂祥也是混的風生水起!

民國二年(1913年)一月六日《政府公報》有這樣一頁通告:“載功、景灃、貢桑諾爾布、色楞額、魁斌、溥倫、桂祥、博迪蘇著管理值年旗事務。”當時,載功為鑲黃旗蒙古都統,景灃為正黃旗蒙古都統,貢桑諾爾布為正白旗滿洲都統,色楞額為正紅旗漢軍都統,魁斌為鑲白旗滿洲都統,溥倫為鑲紅旗滿洲都統,桂祥為正藍旗滿洲都統,博迪蘇為鑲藍旗滿洲都統。有桂祥的明確職務。

如果說這叫慈禧沒有管他弟弟,我就瘋了,這是不管嗎?太嚇人了,這簡直是平步青雲嗎?

如果說沒管他弟弟的話,那隻能推到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他弟弟桂祥當侍衛的時候,此時的慈禧處於兩宮垂簾聽政時期,權力還沒有完全掌權,只是國家內政她負責主理。

公元1875年,桂祥26歲,當上了侍衛,侍衛是有工資的,按照1875年大清政府給公務員開的工資來算,如果不抽大煙,不嫖娼,不賭博應該不會窮困潦倒!

慈禧老佛爺

到底是不是窮困潦倒,按照慈禧1861年當皇后來算,光月例銀子就夠年家人一年吃的,還不算皇宮賞賜,他弟弟桂祥怎麼會有窮困潦倒之說呢?

桂祥是鑲藍旗人,每個月是有補助款的,這是大清國給所有滿人的特權,因此窮困潦倒沒有根據。

綜上所述,慈禧太后是有權力,他弟弟的窮困潦倒是子虛烏有之事,都是瞎扯淡!


少華聊史


她的弟弟桂祥,光緒十四年,被慈禧晉封為三等承恩公,光緒十六年,被任命盛京兵部待郎,工部右待侍即,兼管錢法堂事務。他的三女兒被慈禧賜嫁給光緒帝的堂弟,二女兒靜芬賜給光緒帝,即隆裕皇后。

慈禧的弟弟桂祥,他的女婿是光緒帝,姐姐是慈禧,他仰仗慈禧的權勢,脾氣粗暴,他身居高位,貪圖享樂,胸無大志,才疏學淺。。甲午戰爭爆發,慈禧派桂祥去山海關打仗,可是他昏庸無能,貪圖享樂,連連戰敗,逃回北京,遭到慈禧責罰,從此,桂祥再沒有得到重用。致此,桂祥生活十分困難,一度陷入困境,慈禧一開始很同情他,隔幾天派人送去銀兩。可是桂祥對於姐姐的資助花錢如流水,慈禧見他仍不思進取,無所作為,就斷了對他的資助。

1913年,桂祥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物語情歸


慈禧一生可謂風光無限,從一介妃子成長為手握大權的太后,人生跨度不可謂不大。青年時期經歷喪子之痛後,她重新振作,後又將清朝最高權力攥在了自己的手中。晚年時期,生活奢侈成風。不過卻在對待親弟弟這件事情上,讓人覺得有點不太理解,她親弟弟晚年生活窮困,慈禧竟然不幫忙。

冷酷無情,不願伸手

可以這麼理解,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跟慈禧脫不了關係。並且這層關係,還是很負的。但是很多人對慈禧深惡痛絕。

在慈禧有了權利之後,在大家的概念當中想必是一人得道,全家雞犬上天,當一大家族的人安排的特別好。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慈禧的親弟弟桂祥,卻完全沒有享受到這種福氣。父親沒有過一個富豪的生活,反而過的窮困潦倒,而且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隆裕皇后的父親,完完全全的皇親國戚。可是在親姐姐是太后,女兒是皇后的現實之下,他過著生活依然很貧困,這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咎由自取

慈禧並不是為了自己弟弟機會。在甲午海戰的時候,慈禧就曾讓弟弟桂祥帶兵出戰。誰料到,桂祥不是帶兵打仗的將才就算了,他還沒有一點骨氣和膽識,在戰場上當著士兵的面兒嚇得痛哭流涕,最後還是恭親王實在看不下去了,派人將他送回京城才算了了這事。那我這麼一出笑話,簡直是把慈禧的面子都丟了。就連他的女兒也覺得臉上無光。就這樣,慈禧怎麼還敢讓桂祥帶點其它差事呢!

除了這件事,慈禧其實也想過培養自己的親弟弟。可惜桂祥這個人實在是扶不上臺面,整天只想著吃喝玩樂。因此慈禧也不費那個心了。桂祥看似表面風光,作為太后的弟弟,皇后的父親,這可是很榮耀的面子呀。所以有事沒事就去找姐姐和女兒哭窮,時不時的拿回家點東西。

慈禧覺著長期這樣下去也不是事兒,於是又給自己弟弟找了一個肥差。桂祥果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上任之後大撈特撈,不到一年就把自己的府邸翻修一遍,修建了200間房屋。或許是他太貪心了,在新房修好沒有幾個月,就被一場大火付之一炬。這一下可好,他又窮了。

總結

桂祥在死去的時候,溥儀看齊實在是太窮,所以才賞了5000兩銀子用於辦喪事。桂祥本來有很大的靠山,結果自己作死,抓不住機會。所以說也曾有過短暫風光,但結局之淒涼,實在令人惋惜。要不是在清朝末年,憑藉著太后弟弟,皇后老爹的身份,怎麼樣也不會如此淒涼吧?


點史成器


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那可是雙重的皇親國戚,他既是國舅,也是國丈,因為光緒的皇后(即後來的隆裕太后)也是他的女兒。

這在當時可是了不得,慈禧太后家一下出了兩代承恩公(國丈),正是小衚衕裡飛出了金鳳凰,稀罕!而這一切,都是拜慈禧太后所賜。

怎麼說呢,慈禧太后的孃家其實並不顯貴。她老人家出生的地方名叫芳嘉園,後來又稱方家園,這一帶啊,在明代曾以出官妓而聞名。

明末八旗入關佔了皇城後,周圍的一些衚衕仍舊保留了原來的一些名稱,如大方家衚衕西對面的衚衕原名“勾欄衚衕”(現內務部街),“勾欄”即妓院的代名詞。

芳嘉園的西南邊原有個管理官妓的衙門即“教坊司”,如今還沿用“本司衚衕”的舊名。芳嘉園的北邊,有一個叫“演樂衚衕”的地方,那是粉頭們(即官伎)學習歌舞彩排的地方。

從住處上看,慈禧太后的孃家絕不是什麼顯宦,這也許是她當年僅以“貴人”身份入宮的原因。

而難能可貴的是,在慈禧太后發達以後,她的孃家也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顯赫起來。

據《宮女談往錄》中說,兩代承恩公(即慈禧太后的父親與兄弟)的府第並不闊綽,裡面沒有亭臺樓閣,沒有花園,只有幾層帶廊的房子。

而廊子也不寬敞,實在地說,非常侷促,遠不能和其他王府的門第相媲美。這裡雖然離朝陽門城根很近,但不是通衢大道。

慈禧太后回家省親,車騎從大方家衚衕西口進來,車抹不過彎來,只能進芳嘉園衚衕往北走,作個大回旋。

府門口外頭也不敞亮,過不了高車駟馬。承恩公的鄰居們,也都是些普通的旗人,既沒有高官貴人,也沒有文人雅士,但就這樣一個四處都冒窮氣的地方,卻一下飛出了兩隻“鳳凰”(指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

慈禧太后的弟弟、隆裕皇后的父親桂祥,在當時雖然談不上窮困潦倒,但確實混得很不怎麼樣。在《宮女談往錄》中,就連老宮女也對他很是鄙夷,說:

桂祥是個“文不文、武不武的大煙鬼,不但肚子裡沒墨水,甚至說不出一句整齊話來。

用老太后的話說,‘只知道雲土(雲南出的大煙土)、廣土(廣東出的大煙土),什麼西口土(娘子關進來的大煙土)、北口土(古北口進來的大煙土),整天跟底下人看什麼珍珠泡、栗子包、老牛眼’。

……聽太監告訴我們,桂公爺是整年拖拉著鞋的,永遠不提鞋後跟。吸鴉片要用兩個榻,在左邊吸完,又要換右邊吸,叫換邊。這是鴉片癮深的緣故。

吃早飯要在太陽傍落時,是個真正的鴉片鬼,拿白天當黑夜,拿黑夜當白天。這樣的一位寶貝,讓老太后如何提拔他?也只能讓他盡興地吸鴉片了!

可以說,老太后不是不照顧孃家人,只怪孃家人不爭氣。扶都扶不直的人,提拔他幹什麼呀!

假如她的孃家人有能當總督入軍機的材料,她又何嘗不提拔呢!對待這樣的孃家,只能是勤賞賜,不提拔罷了”。

不提拔倒也好了,也算是慈禧太后算懂得用人,沒有因為自己的私情而耽誤國家大事。就這點而言,得給老佛爺點個贊!

畢竟,歷史上以權謀私、走裙帶關係、以權謀私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以當時慈禧太后的地位和權力,要給自己的弟弟、皇帝的老丈人隨便安排個官,那不是太容易了。

再說了,就像李鴻章說的,天下最容易的就是做官,如果一個人連官都不會做,那實在是太笨了。

認真說,這話其實挺有道理,其實在古代很多官員都是尸位素餐,走走程序當泥菩薩官的。很多職位,隨便把阿貓阿狗放上去,其實都是一樣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慈禧太后把弟弟桂祥弄去做個不用負責實務、就點點卯的閒官,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總算老佛爺有底線,這事她沒做,已經比很多人強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