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時候說簡單的事實沒人信,非要說得很複雜但卻不是事實才有人信?

用戶55156599764


由繁化簡為道,由簡化繁為學。世上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悟道,但是卻有很多人能學有所成!因此世人向學而不向道,喜繁而厭簡,迷戀俗世浮華,而漠視簡潔人生。

由此可見,有時侯說簡單的事實沒人信,非要說得很複雜,但卻不是事實才有人信,是源於人性本質。

人心易惑,所以人要解惑,因此人敬畏未知事物,對掌控未知事物解釋權的人及其言論,是非常向往的。

例如人們將看不懂的“深奧”文章,視為好文章。將有點名氣且牛逼哄哄的人,視為才子。將自己搞不清的“科學"理論,視為亙古不變的真理。……

世上悟道者,鳳毛麟角。世人多為俗人,所以才有世俗。既然世俗是人類社會的主流,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也是道,稱之為人道。既然看穿,那就看透,更要通透。無須疾世憤俗,無須看破紅塵,只須心安,一切釋然。


鬼影147951010


看了問題忽然想起石康小說《晃晃悠悠》中寫的一段,大學兩個班之間進行足球比賽,我們前鋒崴了腳被抬下場,他悲奮的衝後腰球員大喊,豎子不足與謀!後腰一臉茫然問我,他說的啥意思?我同情的對他說,就是不和傻逼一塊兒共事……

隨著我們成長,步入社會,逐漸你就會發現,針對這個世界的解釋系統它可以分成兩個:

一種是努力想讓大眾把這個事弄明白,深入淺出也好,恰當類比也罷,越講越明白。

那你覺的不就該是這樣嗎?還真不是。

第二種解釋系統,就是越解釋門檻越高,最後你完全放棄理解它。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看了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或者你看了庫布里克的電影,本來你還能意識到有意思,挺好看,然後你看了一下內行寫的藝術評論,這個主義,那個流派,你頓時恍惚了起來,歇菜……

為什麼會存在第二種系統?其實是為了建立鄙視鏈。

想想文人寫作,為什麼喜歡用典故呢?你一說“臥薪嚐膽”我知道你是什麼意思,這就把不知道的人排除在外了。同時,鄙視鏈的上游和下游也分類了,讓處於上游的人有了優越感,這,產生了價值。

你或許會覺得無聊,但是事實上是有很多人,需要這種心理上的優越感的。

你認為這種是“裝”,他們還認為你“俗”。



十月的蘇格拉底


人們更願意相信那些自己理解出來的東西,要不然為什麼佛教徒說話永遠只說一半?狗屁的天機不可洩露,就是單純的什麼都說明白了你大概率不相信,但是我只說一半剩下的你自己去理解,你自己埋頭苦想想出來的東西你一定不會懷疑,難道還有人懷疑自己不成?


跟自己說聲對不起阿


無論是“簡單、事實、無人信”,還是“複雜、假相、有人信”,捫心自問一下,請問您心裡最珍意的是什麼?是珍意沒人相信自己還是珍意真相被篡改?前者意在自己,後者意在真相!

如果您是意在自己,就大可不必難過,因為那些人喜愛謊言並非懷疑您,而是因為他們害怕查明真相的艱難困苦,對謊言本身具有一種自然卻腐朽的愛好,所以,他們只願意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不過,如果少數人不願意相信的屬於客觀事實,那麼這些少數人不相信也得相信,否則就是在自尋煩惱,對於這一類少數人來說,不知情反而更好,如果知道了真相,就得對此承擔起責任,而人的本能是惰性,怕惹麻煩上身!

就如世間萬事萬物一樣,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即使你"相信人民""相信學說\

曾用戶名已不存在


實相本無物

妄想顯萬相


楊天鎖805


這就是人們的好奇心在作祟。事實越簡單越不相信,越曲折離奇,越相信。知道那些“冤假錯案” 是怎麼發生的了吧!


1729910575238


就像這個悟空問答,可能我回答一句話就解釋清楚了,結果別人非得寫幾百字,然而他們的閱讀量還比我高,且經常答非所問。


大隱於朝者


簡單來說人大多比較喜歡裝飾過的語言


nakaer


看到了這個問題,突然想起來陳奕迅《淘汰》中的一句歌詞:“我說了所有的慌,你都會相信,簡單的我愛你你卻老不信。”自己體會吧


天雨澤有根之草


不要這樣想。首先你確定你講的夠簡潔明瞭?不要把自己繞暈了。

我們做正確的事,有正確的觀念。越簡單,越明瞭別人當然越容易懂。這就是真相,提升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