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对我们来说是否利大于弊?

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开头有过一个并不起眼的铺垫:

  女主人公的弟弟上班时,发现自己的工作岗位已经被机器人取而代之,姐姐气冲冲去找主管理论,得到一句「这是未来」的回应。

  类似人类被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所威胁甚至反噬的情节在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机器人取代重复性的劳动岗位也是公认的自动化高度发展后可以预见的后果。

  早几年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事情离自己还很远,毕竟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并没有比人工便宜,部分操作的完成度也不尽如人意,直到最近,有关自动化失败的新闻仍在印证着人们的判断:日本的机器人酒店因效率低下「解雇」一半机器人;特斯拉工厂过度自动化导致 Model 3 产能爬坡缓慢;阿迪达斯关闭机器人工厂也被推测是成本高昂且无法大规模生产。

  看起来,自动化只是看上去很美,机器人要革掉人工劳力的命为时尚早,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机器人劳动力成本下降


  Flippy 是 Miso Robotics 公司为企业厨房打造的机器人,专门处理危险、繁琐且注重时间的烹饪,如翻转汉堡、炸鸡、切菜等,换而言之,餐馆中工资最低的活。

  注意,上述场景发生在 2016 年,Miso Robotics 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机器人能在快餐生产线上像人类一样干活,并且成本比最低工资还低。

  最初 Flippy 的价格并不便宜,一台需要 10 万美元,但由于硬件成本迅速降低,2020 年它的价格已经降至不到 1 万美元,且很快会有更便宜且更节省空间的型号登场。

机器人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对我们来说是否利大于弊?


▲ Miso Robotics 声称 Flippy 可以将餐厅的利润率由 5% 提升至 14% 图片来自:Miso Robotics

  这还没完,为了进一步打动餐馆的老板们,Miso Robotics 还推出了订阅制,每月 2000 美元就可以雇一台机器人在后厨帮忙,相当于每小时的用工成本只要约 3 美元。同样的工作若雇佣真人员工,根据餐厅的营业时长和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每月需要支出 4000 到 10000 美元。何况机器人永远不用请病假,只要你愿意,它可以 24×7 小时运转。

  目前 Flippy 已经在道奇体育场和快餐连锁 CaliBurger 投入使用,或许美国人不久以后就能在各种快餐店吃上由机器人制作的汉堡了,说不定劳动力成本降低后,食物的价格也能更便宜。


  被机器人淘汰的工作

  就像早期的计算机往往占用整间屋子储存数据一样,在大多数案例中,机器人就算能完成工作,其工作环境也多半需要大幅改造,而不是即插即用,更用不说与人类安全地协同工作,因此从第一台机器人出现至今,机器人很多时候因成本昂贵无法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

  如今电机发动机和传感器技术都得到了改善,成本也大为降低,Flippy 等机器人既便宜又靠谱,还能在正常环境下工作,这才引起了人们的焦虑乃至恐慌。

  不止是餐厅工作人员,自动化对工作岗位的侵袭是全方位的,而且来得比想象中的来得快一些。

机器人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对我们来说是否利大于弊?

▲美国服务业的自动化对劳动力的取代速度是以往变革的 2-3 倍
图片来自:贝恩官网

  贝恩咨询公司 2018 年发布的报告《劳动力 2030》就因探讨了自动化对社会环境的冲击而备受关注,报告预测到 2030 年,自动化的普及将减少当前 20%-25% 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有 4000 万人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这还只是在美国。

  贝恩的分析显示,未来几十年中,大约 80% 的工人或受到工资增长停滞或失业的影响,而且 Flippy 的例子已告诉我们,自动化的成本只会越来越低。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让许多原本依赖人力的行业看到或重新思考自动化的必要性,机器人除了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外,也能在病毒面前无所畏惧。在提倡「非接触」的大环境下,我们也能看到机器人在送餐、消毒、体温等场景的应用。

  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

  当然,自动化给就业带来的也不全是坏消息,机器人消除旧有工作,但新的技术也意味着新的就业机会,就像计算机让成打字员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也创造出软件开发者、计算机技术人员等新的职业一样,自动化的普及势必会让机器维护人员的需求迅速扩大,AI 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数据标注师」的队伍也在不断状大。

  还有学者以个人计算机为例,指出自动化未必会使某种职业消亡。「当电子表格软件第一次出现时,每个人都在预言簿记和会计工作要完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学教授肯 · 戈德伯格(Ken Goldberg)说道,「实际上它改变了工作,因此会计们不用花费整整一天时间在计算器上加数字,而是开始进行数据可视化和规划等工作。」


低技术劳动力被机器取代大概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总还有机会向其他劳动力密集的领域转移,餐馆的工作没了,还可以去送外卖、快递,总不至于所有人在一夜之间都丢掉饭碗。

  自动化技术侵占劳动力市场不是 AI 出现后才有的现象,美国 1900 到 1940 年的农业自动化使数百万农民失业,就被视为大萧条的诱因之一,在那一时期出现的商业洗碗机,更是威胁要消灭整个后厨工作。

  如今在疫情和油价暴跌双重冲击下,美股创下仅次于 1987 和 1929 年的单日最高跌幅,欧洲多国股市跌入技术性熊市,经济衰退的阴影笼罩全球,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扩大生产力的同时,也被认为拉大了贫富差距。

  历史仿佛进入了新的轮回,但和上个世纪相比,如今技术变革的步伐显然越来越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