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婚——一種新的婚姻模式

隨著“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個理念的提出,我國從七十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到了八十年代,獨生子女已經是家庭子女的常態了。

如今第一代的獨生子女基本上都已是為人父母了,對於他們來說,兩個人的小家庭,卻支撐著四個長輩的大家庭,那如何平衡婚姻裡的矛盾?自古以來,我國得婚姻制度對女方來說,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對於多子多福得古代人來說,女方出嫁了,就是男方家的人了。如今,獨生子女得女方又該怎麼平衡這種關係呢?於是“兩頭婚”這種婚姻模式出現了。

所謂“兩頭婚”,簡單的說,就是實行AA制的婚姻。結婚時,男方不用給彩禮,女方不用辦嫁妝,房車等由雙方共同出錢購買。辦婚禮時,男女雙方都辦喜宴待客,結婚後男女雙方兩邊居住。“兩頭婚”最主要的特點是,婚後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男方姓,一個隨女方姓,雙方父母由雙方共同贍養。

兩頭婚不是招上門女婿,也不是搭夥過日子,而是普通的婚姻關係。

上門女婿是男方出嫁到女方,所有的經濟權都在女方,猶如一般婚姻裡的男女關係顛倒一般,生下的孩子,冠以妻姓,不管生了幾個孩子,都是妻子的姓氏。男方會一直生活在女方家,無獨立的小家庭,依附於女方孃家。

搭夥過日子就更簡單了,你情我願的生活,過的好了,繼續過,過不好了,一拍兩散,就散夥了。沒有什麼過高的道德觀,只是簡單的生活或者生理需要。

而兩頭婚則是正常的婚姻關係,又和正常的婚姻關係有一點點不同。既有自己的小家庭,又依附於各自的大家庭,一般婚後會生育兩個子女,一個冠以夫姓,一個冠以妻姓。節假日,雙方的大家庭是輪流走動,不會只去一方的長輩那裡,四個長輩一視同仁,不會單獨的照顧某一方。

我個人覺得“兩頭婚”的婚姻模式,特別適合於獨生子女家庭。尤其是獨生子女為女性的家庭。

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是家長傾盡心血培養出來的孩子。如果因為婚姻,女方家庭就失去了一個孩子的話,那女方家庭寧可不讓孩子出嫁,也不會失去一個孩子的。

所以,在很多地方已經早早的流行起了這種婚姻,只是每個地方的叫法不同。有的叫“半娶半嫁”,有的叫“兩來兩走”,有的叫“兩顧”,還有的叫“不出不進”。

沒有彩禮,沒有嫁妝,房車共同購置,兩個孩子,一個冠以夫姓,一個冠以妻姓。逢年過節兩個長輩家庭輪流走動,平時則在自己的小家庭過自己的小日子。

我覺得這種婚姻模式,比較完美的解決了獨生子女的過年回誰家,孩子跟誰性的問題,值得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