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色戒》:你代表不了“大義”

這部電影根據張愛玲的同名小說改編,張愛玲的小說很有味道,濃濃的上海味和香港味,小說篇幅不長,但經過李安的處理,人物和情節十分細膩、豐滿,還原了一段灰飛煙滅的歷史,我認為比原小說還要好。

李安《色戒》:你代表不了“大義”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出“鬧劇”,六個演話劇的大學生去刺殺國家漢奸,雖然電影結局是六個人被槍決,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在這件事上的成功,他們的成功取決於演技超凡的王佳芝,她比專業訓練的間諜做得還要好,成功走進了“漢奸”的心裡,竟然在冷血無情、陰暗謹慎的賣國賊那裡得到了愛。

王佳芝明眸善睞、身姿曼妙。她僅僅是六個人裡面年齡最小的一個大學生,沒有任何社會經歷,但是她在這一齣戲裡,最好。在與“漢奸”對話時的輾轉騰挪,冷靜又真誠,沒有感情經歷的她用眼神、動作對男人進行誘惑,簡直渾然天成,與生俱來。有些人就適合“色誘”,王佳芝這個魚餌太棒。

李安《色戒》:你代表不了“大義”


從來美麗的女子都命運悲慘,就算他們潔身自好,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王佳芝母親早逝,她父親扔下她帶了小弟弟去英國。她的生活從一開始便不完整,但孤獨無依卻並不讓她學著自怨自艾和憎恨。她會為奔赴前線的抗日隊伍而震動,在演愛國劇的時候會掉落真實的眼淚、發自內心地高喊“中國不能亡”。直到最後時刻,她坐在車裡看見日本憲兵欺侮中國平民,眼睛裡都會含淚。而在黑暗的空間中看一場單純的愛情電影,便是她對生活所要求的全部的慰藉。所以她才會那麼自然地、全身心地將話劇社的學生領袖鄺裕民當作最初的信仰,並且參與到信仰的人所信仰的事業中去。

李安《色戒》:你代表不了“大義”


鄺裕民英俊稚嫩,是個理想主義,空有一腔愛國熱情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偏偏這個滿口大義的青年在學生中,有著強大的號召力。電影裡有一個鏡頭,鄺裕民在舞臺上指揮調試燈光,四周的光暗下去,獨燈打下來照著他的側臉,像一尊雕像。他在這個情景中所給王佳芝的震動,應當是超越他那副英俊挺拔的好相貌和做事情的激情與魄力的。王佳芝憑著半事實半想象去景仰的這一個人,這麼的聖潔和高尚,簡直像神一樣了。於是他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他言下的大義,也都像神預一樣了。她帶著那種心參與他號召的行動,她懷著的那種獻身於大義的感覺,也就是聖潔和高尚的。她甚至覺得,鄺裕民就代表著“大義”。

李安《色戒》:你代表不了“大義”


可惜大義的實現哪像演個話劇呼個口號,咬著牙發誓那樣純潔簡單。對待王佳芝的問題上更是如此。他們讓她勾引易先生,讓她用身體去勾引他。幾個人揹著王佳芝商量好了這一切,在這之後,天亮了,王佳芝光著身子,坐在窗臺後發呆一陣。他們以民族大義的名義壓著她,壓著她的就是民族大義。但那種大義,在這個場景裡,對於當事人又是如何荒謬不堪。王佳芝坐在窗臺後的發呆想著什麼?難道不就是那個時刻她僅存的生活終於的終結麼?她信仰的人和信仰的事業決定了這個,但在電影裡她又甚至沒有去恨他們。她只是在很久以後對鄺裕民說:“我就是傻。”但接著她又平靜寬恕地說:“我們都付了代價。”她那時說的話比小說的原話更能讓人瞭解她是怎樣醇良的一個人。

李安《色戒》:你代表不了“大義”


第一次刺殺失敗,還捅死了一個人。在其他人,毀掉的是一個救國夢,而她應該就不僅是夢了,而是整個生活吧。王佳芝的整個一生都被“大義”給犧牲了。

三年以後面容浮腫蒼白的她答應重慶方面的特務老吳,重新接下勾引易的任務,那個動機已經不再是大義,也不是那個曾經信仰過的英俊青年。那些聖潔高尚的東西,在三年前目睹殺人的時候就已經最終坍塌了。她答應這個,大概更多就是因為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能為她的生活建立一個目的和指望。那麼之後重慶方面答應她事成就送她去英國同父親團聚,也不過是在她的指望上面多許了一個夢。

老吳轉過背就燒掉她寫給父親的信,可見從來沒有想過兌現承諾。佈置給她和她的同學們的工作,也是隻求目的而不計犧牲的——因為犧牲的也就是幾個大學生,無關大局。於是這時候,老吳所說的“忠誠”,所忠於的,就更像是在和一個政權進行爭奪的另一個政權,而早就不是幾個年輕人甘願為之犧牲的家國了。——只不過,那個政權那時站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但同時,

站在正確的位置上所做的事情,卻未必都是可饒恕的。

李安《色戒》:你代表不了“大義”


不能追責的悲劇才是真的悲劇。我們用“大義”的名義,剝奪了多少人的人生?

王佳芝在最後關頭放走了“漢奸”,為什麼?我覺得她在和易相處的多個細節裡,感受到一點關懷和溫存。從第一次下雨為她撐傘、給她一張揩水的手絹,到打麻將的時候為她連著打出來兩次七筒。就是很細枝末節的一些東西,但對這個早就沒有了生活的人而言,這些東西應該是讓她有活著的感覺的。被人重視的感覺,就讓她覺得自己還有血肉和份量,而這個又是她委身的“大義”從來沒有給她的。

李安《色戒》:你代表不了“大義”


國家的災難從來不應該由個人承擔,你代表不了國家,當代武漢方方說得好:“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而這座山不應該落在人民的頭上。

王佳芝這顆耀眼璀璨的星星就這麼隕落了,最諷刺的是,在決意刺殺漢奸易先生時,鄺裕民輕輕吟的是:“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那麼,就講講這首詩的背景吧。

那是這個故事發生之前的三十年,另一個他正是白衣勝雪,豪氣干雲的年紀,為顯示革命決心,他決意以投擲炸彈的方式刺殺當朝攝政王。

行動前夜,一位女伴慕名找到他:“我知道你明天就要去死,我沒有什麼好送你,除了自己的身體。今晚我便把自己的身子獻給你,如果有小孩,亦會從你姓!”

他先是惘然,繼而感動,然後欣然受之。

第二天,炸彈投擲失敗,他昂然被捕。被捕之時,他作絕句一首:“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許多年後,仍有人說,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慷慨動人的囚歌。

由於多方營救得力,他終於死裡逃生,很快娶她為妻,終其一生,未碰其他任何女子。

這本是多好一故事,如果他叫鄺裕民,她叫王佳芝。

這本是多好一結局,只可惜他叫汪精衛,她叫陳壁君。

李安《色戒》:你代表不了“大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