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學生要去國外留學?

小戲骨007


感受國外的文化,接受國外相對好一些的教育,我想是主要原因。

當然還有其它幾個原因

(1)國內資源有限,競爭激烈,每年國內有700-800萬本科畢業生,可以想想當年高考的規模,北大清華武大等名校招的人很有限(哈哈,本人是武大郎,所以請允許我並列在一起^_^),競爭太殘酷!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那1%,而不是那99%;

(2)國外相對而言人口少,教育發達,整體來說教育資源還是比較充裕。像澳大利亞3000萬人,英國6000萬人,但學校不少,另外國外整體的教育都不是差距特別大,發達國家整個國民的素質也是還可以,能在國外上一個稍微差一點的大學,可能也不會比國內的一本差特別多;

(3)去國外的名校雖然學習壓力不輕,但可以不參加中國殘酷的高考,所以這也是很多同學或家長考慮的方面,畢竟高考對學生來說壓力不小,對家庭來說壓力也是不小的;

(4)國家在發展了,人越來越富裕了,國外一年一人40萬左右的費用,對很多家庭來說也不是天文數字;

(5)歐美髮達國家學習後,畢竟有一定的國外學習的經驗,這樣在跨過公司工作相對而言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6)國內有些高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把小孩送進去,很多家長可能不放心,相對而言在國外法制稍微要完善一些,國外的人法律意識也強,只要小孩不自己學壞,整體還是安全的,在英國目前有20萬左右的留學生。

我就列以上這些吧,當然也不一定都對,僅供參考吧,希望對您有用!


裴偉看世界


出國留學,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學生的流動無論是對學生自己的成長還是對學術界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這是好事。

但現在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即使決心在中國發展的學生也必須出國留學,某種意義上出國留學讀博成了標配,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博士畢業後,有很多人的目標是進高校工作。進高校工作的優點是可以在教職和科研之間切換,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學校的發展和前途都非常有利。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985,211高校招聘對海外學歷有硬性的要求,某些高校甚至作為必要條件。有的高校即使沒有明問規定,海外學歷也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至於碩士,現在進高校工作已經非常難了,可能性非常小,或者說在內地的落後省份或者還有機會,但在沿海發達地區,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在這個現象倒逼下,碩士生想要在高校發展,出國讀博或者已經成了唯一的一條路,這自然就更加加劇了學生出國留學的現狀。

同樣這對國內讀博的土博士極其不公平。同樣博士畢業,很多985,211招聘,國內的土博士連基本條件都沒有達到,根本無法應聘。

大學作為一個高等教育的學術殿堂,理應唯才是舉才對。是否聘用更多的應該看能力,而不是看是否有留學經歷。

哈佛,耶魯確實是世界名校,但也未必個個都是頂尖人才;國內本土院校培養出來的土博士,也未必個個都是混出來的,一樣也有出色的頂尖人才。

高校招聘看學歷,至少博士,這個無可厚非,畢竟現在博士學歷也非稀缺,至少博士代表了學習能力,也代表了科研能力。

但一定要海外留學經歷,這個肯定是過了。從本質上說,這是一種不自信。等同於不相信我們的本土大學一樣可以培養出一流的人才。

如果這個現象持續下去,邏輯上也存在著無法解釋的問題,一方面高薪聘請海外的留學人士歸來參與國內的高校教學。

另一方面這些聘請回來的留學人士培養出來的本土博士又不被大學看重,那麼,請這些留學人士回來的意義在什麼地方?他們培養出來的都是庸才?那要他們何用?

再進一步,我們本土大學培養出來的博士我們自己都不看重,那大學開設博士學位豈不是笑話?不是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不是浪費高校的教育資源?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取消國內的博士學位,全部去海外學習讀博不是更好?

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雖然總體上來說,國外先進的科研條件和學術理念確實更容易出人才,但萬事都有一個概率存在。這世界上就沒有完全絕對的事。

北京上海的教育資源在國內可以算頂尖,但清北復交也不是由北京上海壟斷,即使全國一張卷,大家憑分數說話,在一些貧困縣,一樣有人能考進這些頂尖名校,無非是概率稍低而已。

高校招聘,側重於海外名校留學歸來的博士,這個可以理解,但完全封閉了本土博士的上升空間就完全不可取了,除了不自信以外,更是對人才的一種浪費。

這樣的用人理念還談什麼以人為本,還談什麼學術優先,這不是科學的態度。高校招聘理應成果優先,學術優先,能力優先。

不管是土博士還是洋博士,大家完全可以在一個平臺上比試,比科研,比成果,比學術,比能力,勝者為王,能者優先,這才是科學的方式,也是合理的方式。


消防衛士1


出國留學,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學生的流動無論是對學生自己的成長還是對學術界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這是好事。

但現在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即使決心在中國發展的學生也必須出國留學,某種意義上出國留學讀博成了標配,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博士畢業後,有很多人的目標是進高校工作。進高校工作的優點是可以在教職和科研之間切換,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學校的發展和前途都非常有利。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985,211高校招聘對海外學歷有硬性的要求,某些高校甚至作為必要條件。有的高校即使沒有明問規定,海外學歷也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至於碩士,現在進高校工作已經非常難了,可能性非常小,或者說在內地的落後省份或者還有機會,但在沿海發達地區,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在這個現象倒逼下,碩士生想要在高校發展,出國讀博或者已經成了唯一的一條路,這自然就更加加劇了學生出國留學的現狀。


北京澳星留學


農村的孩子有條件的都想去城裡上學,小城市的孩子有條件的都想到大城市上學,大城市的孩子都想去重點學校上學,道理都是一樣的。你應該反思的是他們為啥不願意在本地上學?為啥我們造的汽車沒人家造的好?我們的飛機沒人家飛的高?為啥先進技術都在國外?關上門在自己家裡能學到啥?關上門自給自足的社會不是回到封建社會了嗎。跟小學都沒有畢業的打工者討論出國留學的問題,就跟向窮光蛋請教怎樣發財是一樣的腦殘!


手機用戶62447699403


國內輿論壓力;國外資本社會對於教育的不同理念;國外相比於國內更優質的教學資源;當然不乏有崇洋媚外的。


光樂歌


轉國內的錢卻支援外國經濟發展


用戶2727109911824


1840年,不自信


大鵬教育


學別人的優點


國之夢


因為他們缺鈣


地域黑都這樣喊我


近期網絡千遍一律心爭論不休:

未成年留學生家長:認為網民是

仇富,無情,不同意他們小孩回國,認為網民如果有錢一樣會讓自已的孩子留學。(說的也對)

網民:認為小孩雖然是無辜,但是因為家長自私、對國家沒有信心,為小孩移民做準備,這是仇國,應為自已的行為負責,如果敢公開收入來源乾淨的,無人會仇富。(說的也有理)

就沒有人思考為什麼這麼多未成年孩子的家長會選擇他們的孩子國留學?這不是口中說愛國實際是用腳投票移民用力打了國家的臉嗎?要解決這些這麼多未成年孩子留學他國問題,國家是否檢討一下自身原因呢?國家最好也有本事能讓他國未成年孩子多些來中國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