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化肥利用率不到40%,農民怎樣施肥才能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農業生產性投入?

農村老俗話


您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可能不是很專業,僅供參考。

首先就是推廣測土施肥技術

在不同的農田,土壤的pH、營養元素的含量及比例都不一樣。傳統的施肥忽視了土壤本身存在的這種差異,所有的農田都採用相同的施肥方法,這無疑會造成肥料的浪費。

測土施肥就是通過在不同的農田地塊採集土壤樣本,分析土壤的營養元素及比例。通過對土壤進行“把脈問診”,就能夠做到缺氮補氮、缺磷補磷,每一塊農田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制定出精準的施肥方案。

其次,可以嘗試將作物秸稈還田

我國肥料的利用率之所以很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肥料進入土壤後會流失,大約有30-40%的氮肥會轉移到被作物吸收。如果在收割完小麥、玉米之後,將秸稈隨意丟棄就會造成土地營養的流失。

因此如果把秸稈還田,這部分營養元素又可以重新被利用,還能夠減少下一茬農作物中化肥的用量,經濟又環保,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秸稈就地還田,經濟又環保。

還可以對不同作物針對性施肥並及時除草

比如油菜、大豆、棉花、西瓜等農作物屬於喜磷作物,適當增加磷肥的用量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時在酸性土壤中要適量添加鹼性肥料,防止土壤酸化,以免降低土地的生產力。

▲▲農田裡雜草叢生,會和農作物搶奪營養,也會降低肥料的利用率,及時除草也能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合理使用葉面肥

葉面噴肥不同於傳統的土壤施肥,它能夠滿足農作物對養分的需求,還能夠減少肥料在土壤中的流失,因此肥料的利用率比土壤施肥更高。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實驗表明,在水溶液中添加2%-3%的過磷酸鈣對農作物進行葉面施肥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以色列的水肥一體化技術雖然不是直接在葉面上施肥,但是將肥料直接溶解在水中也能夠促進植物根系對營養元素的吸收效率,是一項值得推廣學習的實用技術。

最後,希望農民朋友都有一個好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