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跳槽至新加坡的最初半年,我都經歷了什麼?

異國跳槽是一個比異國旅遊更復雜的決策,然而異國旅遊的攻略那麼多,卻鮮有及時、真實和詳細的異國跳槽攻略,實在是有些不科學。


100offer 致力於讓最好的人才遇見更好的機會,其中也包括海外的互聯網工作。今天我們就推薦一篇來自 100offer 用戶、DevOps 工程師

@王奧(OX)

的投稿,他整理了近 2 萬字的新加坡跨國跳槽+生活詳細攻略,以下是其精華片段,手把手帶你瞭解一個真實的坡國。


作者簡介:
王奧 OX,DevOps 工程師,擁有 6 年運維開發經驗,現就職於新加坡最大的互聯網集團 Sea。2018 年 6 月通過 100offer 獵頭顧問 Rachel 的挖掘,跳槽前往新加坡。
在此之前,王奧 OX 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經歷了單手扛 8U 服務器的光榮歲月,見證了金融行業從人肉運維到神兵利器,再進化為 DevOps 開發運維一體化的時代。目前主要負責 Ops 運維,研究和實現基於 Ansible 的主機自動化運維管理框架。


一、心路歷程:我為什麼選擇去新加坡工作?


1、原始座標:上海,無留學經驗也沒有去過新加坡


聊到選擇去新加坡,你可能會覺得它屬於少數人走的路,但其實新加坡離我們沒那麼遙遠。這裡我就介紹一下自己的平民背景。


我是非上海土著,初中跟隨父母從江蘇人才引進至上海,父母都是普通高中和大學教師,運氣比較好中考跨區從普通公辦考入市重點高中。因為高中忙著折騰計算機,差點掉進 3 本,高考有驚無險的考入一所上海普通的 211,專業還是自己喜歡的計算機。


至於英語四六級是裸考剛過分數線,本科期間也沒有考駕照或者出國旅遊。這樣一個普通的我,恐怕做過的唯一有點「反人類」的事,是從大一就開始負責維護學生會網站和學院的服務器,每年暑假都會有老師推薦去普通的小公司工作增長閱歷。


2、被推薦新加坡的職位,想想自己那蹩腳的英語,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準備了


本科畢業時,經老師推薦,我非常幸運地進入一家銀聯繫公司,分配到了運維崗位一干就是3年。後來我主動選擇出去走走,跳槽最初的2個月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後又誤打誤撞進入了上海某交易所,繼續在運維方向上經歷一番磨鍊,差不多又是 3 年。


在這家交易所工作的期間,我主要負責主機、存儲、虛擬化等領域,也開始作為主要負責人,制定並實施了多個升級改造類項目;加入自動化運維平臺敏捷開發小組,主導一些公司顳部創新項目的落地,對保證高可用系統架構的擴展性和靈活性,有了更多實踐積累。


今年 4 月的某天,我在職場社交網站上收到了來自 100offer 新加坡團隊顧問 Rachel 的職位邀請。不過一開始我內心其實是拒絕的。甚至直到後來的第一輪面試我還坦言,沒想過有機會再次擁抱互聯網。


我年事已高(offer 君注:30 歲的小夥子,瞎說什麼大實話…),已婚未育,有車有房有貸款,在現有單位可以平安度過他人眼中的中年危機。雖然身處國企,我也屬於勤勤懇懇加班加點幹活的一類人,不是外界想象的端茶喝水看報紙這麼輕鬆。


面對妻子,我不希望她因為我而跳進國企的溫床,荒廢她 7 年寶貴的美國留學經歷,她本不屬於這裡;面對父母,他們只是希望我過得更好,揹負房貸省吃儉用,堅持鍛鍊身體希望不拖累我們,從我學生時代到參加工作、結婚,父母一直保持中立並積極去理解我,只是我依賴父母的時間太長了。


在這樣的境況下,我還是下決心去爭取新加坡的工作機會,是出於天生的好奇心。機會都是靠自己主動爭取的,打破舒適區並非易事,但我願意去挑戰。


另外,因為我訂閱了 100offer 的公眾號,主要看看自己和牛人的差距,加上之前也領取過 100offer 的 Cherry 定製鼠標墊,其實還是很相信 100offer 團隊的人品。


所以,經過一番思考加上與 Rachel 的多次交流,儘管我那蹩腳的英語已經快被忘得差不多了,我還是非常願意做下嘗試,失敗了也可以作為寶貴的面試經驗。(offer 君注:這恐怕就是傳說中的真愛吧)


3、共 3 輪視頻面試,約 4 周時間到最後確認 offer


Sea 的整個面試流程一共 3 輪,平均每輪 40-50 分鐘,全部為 Skype 遠程視頻面試。面試都非常準時,切記佩戴好耳機尋找安靜的地點。


第一輪是 HR 面試,會要求全英文做自我介紹和一些基本的交流,問的大多是瞭解你的個人經歷和為什麼會選擇來。


第二輪是技術面,主要考察運維相關的基礎知識面,我的技能樹和互聯網公司有部分偏離,所以有些問題我就很坦誠地說自己不瞭解,但願意分享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果是我非常熟悉的領域,回答之後,我會再適當擴展下自己踩過的坑,並分享更優的解決方案。這輪面試非常輕鬆愉快,感覺還可以。


第三輪是部門經理終面,先聊了一部分技術,後半段更多和你交流新加坡的IT發展以及日常生活,然後問你自己對未來的想法,有哪些顧慮都可以交流。最後也會口頭協商工資待遇。因為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國人,稅前基本等同於稅後收入,所以在考慮到手收入時,建議大家把國內的五險一金和新加坡租房成本都算進去。


4、約1天時間思考 offer,離職申請,籤電子合同


我上午收到 offer 郵件,在下班前就和部門負責人提出離職。


中間沒有過多的和雙方父母以及妻子做協商,雖然他們已經知道面試進度並隱約感受到我的想法。我想,下決心去新加坡,不僅是給自己多一種選擇,最重要的是和我父母當年來上海一樣:為了下一代犧牲自己。(這裡大家就不要學我了,我先斬後奏是有理由沒錯,但是之後怎麼說服雙方父母和妻子,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實這裡也存在一些風險,比如我的EP能不能順利申請,妻子能不能在新加坡找到金融相關工作,我們能不能適應新加坡的生活,這些都是異國跳槽的人需要思考的。


100offer說


100offer 獵頭顧問 Rachel 告訴我們,雖然新加坡當地互聯網公司會優先招聘本地工程師,但 Sea 的技術團隊中也有不少優秀的中國籍成員,包括王奧OX 應聘的崗位,所彙報的技術主管就是中國人;並且,中國的優質技術人才儲備也比新加坡更多,因此公司很願意考慮招聘能與現有團隊很好地溝通交流的中國人,所以會把 Sea 的工作機會推薦給王奧。


雖然王奧OX 的簡歷並非互聯網出身,但他的學歷優勢和此前的 DevOps 經驗都是新加坡招聘方看重的亮點,公司發 offer 後,王奧也並沒有多少糾結猶豫,愉快地接受了 offer。整個跳槽的推進過程非常順暢。


「王奧能接受 100offer 的面試邀約並最終順利前往新加坡入職,本質上要歸功於他自己有明確的意願。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出他真正關注的點是什麼,並提供支持和資源,幫他更好地做決策。」Rachel 總結道。「比如他父母可能有顧慮,我們就整理好新加坡衣食住行資料給他,幫他去說服父母瞭解當地情況;比如 100offer 在新加坡分部也有從國內過來的職業顧問,我們會讓他們現身說法,對於王奧而言更有參考價值;他在 Sea 的同事也有很多和他情況相仿的中國人,他有任何疑問,同胞們都可以幫他。」


二、入職新加坡公司前的準備步驟


常用語小詞典
MOM: Ministry of Manpower
IPA: In-Principle Approval
EP: Employment Pass 人才準證
DP: Dependant's Pass 家屬準證
PR: 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 新加坡永久居民
SC: Singapore Citizen 新加坡公民
HDB: Housing & Development 政府組屋


Condo: 私人公寓
Food Court: 食閣
CPF: 公積金


以下是我接受 offer 之後,需要在入職前準備的 to do list:


1、檢查護照有效期,下載學信網英文翻譯認證,由HR幫助提交申請EP,約3周內收到IPA;

2、在上海戶口所在區公證處辦理結婚證公證翻譯,約3周時間完成,又慢又麻煩;

3、完成EP後由HR幫助提交申請DP,約1周內收到IPA;

4、如果有條件出國前做下全面的體檢,把小毛小病儘可能提前掃除隱患;

5、提前規劃好到達新加坡後的住宿,交通出行,手機應用,SIM卡,入職流程;

6、出國前檢查下國內的銀行,手機,社保,人事檔案是否安排妥當,身份證和護照離過期更換時間是否可控;我確認了人事檔案存放地址,選擇不繳納每月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約1500元人民幣(可由父母代繳,中斷非連續繳納暫時不影響回國養老,以政策變化為準);

7、購買機票,打印IPA,帶上護照,打包行李,兌換4000新幣(建議準備好足夠的新幣現金,因為新加坡日常消費以現金為主,銀行卡和租房都是大頭,有條件至少準備一張以上的Visa/Mastercard信用卡);

8、飛機上填寫好新加坡入境卡,完成入境登記,無需錄入指紋,開啟華為天際通;

9、抵達公司提前安排好的住址,熟悉新加坡環境;

10、辦理 EZ-Link 交通卡和 Singtel Prepaid 手機卡(如果沒有強需求可以暫時不辦理);

11、公司HR提交EP現場辦理申請,收到郵件後預約MOM辦理時間(我沒有被要求體檢,根據不同公司情況而定);

12、約1周後收到EP綠色實體卡,使用SGWorkPass掃描保存照片,註冊SingPass後約1周左右收到密碼信封;

13、公司開具證明辦理銀行卡,新加坡本地我選擇UOB(保持1000新幣存款),另外強烈推薦再辦理工商銀行卡(持卡0門檻,轉賬回國0費用);

14、網上申請Zero1的無限流量手機卡,約3個工作日收到直接使用,棄用Singtel Prepaid(浪費了25新幣)


此外,我整理了一份出國前的購物清單和鏈接,有興趣的童鞋可以點這裡自取。


三、新加坡真實工作生活體驗面面觀


我 6 月份正式到新加坡開始了新生活,到現在已有 5 個月。先介紹一下大部分最基本也最關心的話題:工作環境和基本開銷。


我目前在一家新加坡互聯網公司上班。彈性工作制,沒有嚴格打卡要求,正常時間為 9:30-19:00。周圍中國同事居多,大部分是在這邊讀書畢業工作,學校幾乎清一色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工作語言為英文,但生活中大部分人會說華語,不用擔心語言不通。


核心生產力工具包括 Google Suite,頂配 MacBook Pro,Herman Miller,Dell 2417H,還有無限制的飲料,水果和零食。原以為只能在國內創業公司和少數技術氛圍濃厚的公司才能看到的辦公環境,可能在這裡是很常見的事吧。


新加坡互聯網公司的 IT 人才非常短缺,也許是因為本地人大都投身於金融行業,所以很多技術人才會從中國引進,甚至直接在國內開設分公司。


我在新加坡並沒有刻意壓縮生活成本,按1人每月估算為 1w 人民幣,如果是2個人差不多是1.5w人民幣的開支,新加坡月薪中位數是4500新幣左右。


1100 (HDB 合租主人房)+ 50 (水電網)+ 29.99 (通信)+ 20X30 (飯費)+ 2X30 (交通)+ 99 (健身房)+ 100 (其它) ≈ 2038.99 新幣≈ 10000 人民幣


我以 EP 身份把我老婆也帶了過來,目前她還是 DP。遺憾的是很少有金融行業願意招聘非新加坡公民(SC)和永久居民(PR)以外的人群,她得到的回覆大多數都是 Sorry,畢竟新加坡政府在很多地方都會優先照顧本國人的利益。


下面和大家聊聊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吧。



新加坡全年都是夏季,平時溫度基本在30°上下,室內空調冷氣普遍開得較足,建議怕冷的同學多備件長袖外套在公司,注意冷熱交替避免生病。我已經把家裡夏裝的家底全部帶過來了,所以也沒什麼特別需要單獨購買。男生如果缺衣服的話,在新加坡線下就是優衣庫,線上還是優衣庫。女生的選擇實在太多了,烏節路和VivoCity都可以逛好久。


新加坡本地的奧特萊斯是 IMM,如果你喜歡跑步運動,那麼只賣 105 新幣的 Asics GEL-Kayano 24 有一定吸引力。


在新加坡網購衣服,和國內激烈競爭的勝出者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也證明東南亞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等待挖掘。



新加坡最有特點的飲食文化莫過於食閣(Food Court),有點類似於上海的大食代,價格親民,平均一頓 3-7 新幣,整體口味偏重。每個食閣上方都會標註 A/B/C 衛生評級。


如果想吃頓大餐,類似國內的海底撈、小龍坎,人均 30-50 新幣左右,評級更高的餐廳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在家做飯的成本其實和外面吃差不了多少,如果居住的房子允許大炒大煮,當然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新加坡的便利店清一色是 7-Eleven,部分大一點的屈臣氏支持支付寶。外賣就不要指望 Foodpanda 有餓了麼和美團的速度了,老老實實去附近的食閣按時吃飯才是正道。



(1) 租房


剛來時建議找好房源,這邊的酒店居住成本很高。我在租房這個環節基本上算是跳過了,因為目前是長租在公司提供的組屋(HDB)內,畢竟室友都是公司自己人很放心,合同限制不多,每月會安排阿姨打掃和保養空調等,手機銀行轉賬支付租金也方便。


回想剛來的 1 個月,我每週跟著做中介的校友出去找房子都十分辛苦,更不要說自己聯繫中介一家一家看了,說多了都是淚。這邊的房產中介需要考證,據說通過率只有10-15%,所以不用太擔心黑中介。不過找到態度好、靠譜的中介,能夠加快找房的速度。


由於地理位置和麵積質量的差異,下面的租房價格僅僅是一個參考區間,數字單位為新幣/月:


組屋(HBD):普通房600-800,主人房1000-1200,整租1000+

公寓(Condo):普通房800-1500,主人房1200-2000,整租1500+


房源信息可以來自於同事,也可以自己在線挑選,和同事諮詢過新加坡租房的大致流程。 看準自己喜歡的房子,務必看清楚合同再簽約。 籤1年一般押一付一,籤2年押二付一,中介費根據實際情況由房東或者租客來承擔,一般根據合約長短支付0.5或1個月的房租作為中介費。


(2) 買房


雖然買房的話題為時尚早,但經歷了魔都十幾年房產的上漲,我自然也不會錯過對新加坡房產的研究。


如果你是衝著30w新幣的組屋(HDB),那麼找新加坡本地人結婚是最快的途徑。新加坡在2018年7月6日開始調整了印花稅,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2-3年內拿到永久居民(PR)已然不易。


新加坡Condo的性價比相對國內來說雖然有優勢,但1室80w,2室100w,3室120w的價格加上印花稅,不免讓人還是有些肉疼。好在房產市場漲幅長期平穩且退出機制清晰,租房市場也足夠活躍,而且銀行可以貸款7成,2%左右的低利率,像我這樣的普通人也足以有奮力一搏的勇氣。



新加坡公共交通發達,Google Map 在手說走就走。我個人是能坐地鐵就儘量不選擇公交車,因為坐公交車和國內的習慣差異較大,如果你不熟悉新加坡,建議不要輕易乘坐公交。這邊的公交卡稱為 EZ-Link,想刷 NFC 不好意思沒有小米和華為,請購買 NFC SIM card。另外新加坡地鐵站沒有安檢。 新加坡已遍佈 Mobike 和 ofo;打車市場已經被 Grab 一統江湖,Uber 和滴滴都入股 了Grab。另外,Grab 打車很安全而且支持支付寶,普通出租車也都支持微信和支付寶。


關於機票,從上海往返新加坡的航班很多,價格比較透明就不多說了,推薦大家體驗下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的服務,今年航空公司評選又站回全球第一。


新加坡擁車成本比較高,雖然公共交通發達,但是開車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傳統的四大金剛扯完了,我們再聊一些逆轉未來的話題。


  • 安全


新加坡的自然地理位置極好,基本不會受到災難氣候影響,颱風、海嘯或者地震都不存在。至於新加坡的社會安全,本質上是基於嚴格的法律加上遍佈各地的攝像頭:鞭刑的酸爽和罰款罰到你肉疼的數字,瞭解一下?


吸菸,喝酒,亂扔垃圾在法律中都有明確要求,穿馬路車輛都會早早的自覺停下來等你。無障礙設施隨處可見,地鐵沿線基本都設置了棚頂,既防曬又可以躲雨。由於出色的排水系統,即便每天都有短時暴雨,也從來不會看到積水。


在新加坡你基本不用擔心丟失物品,因為大概率都能找回來;包包不用刻意放在前面,不用擔心人販子,更不用擔心一人走夜路不安全,低犯罪率給你帶來的不僅僅是安全感更是幸福感。


新加坡的人際關係未必有國內這麼親切和有人情味,但相對公平和簡單。很少有人隨意插隊,政府辦事效率高以廉潔著稱也是難能可貴。不過與人為善的過程中也不要忘記多留個心眼,畢竟再文明的社會也會遇上小人。


  • 健康


我在上海時飽受著鼻炎的痛苦,來新加坡後我的鼻子徹底舒暢了。我原來對空氣質量也不以為然,買個小米淨化器放在家裡,直到離開上海前看見基因檢測報告提醒風險最高的是鼻咽癌,我才明白空氣對於每個人的未來都是如此重要。


新加坡本地人都注重健身,如果公司有健身房補貼(一般150-200新幣每月)其實也不算太貴,每月99新幣就可以選擇Fitness First or Pure Fitness(Pure Yoga)等專業健身房。如果不想花錢去健身房,可以在小區附近的體育館免費跑步或者花1.3新幣游泳。Condo一般自帶小型泳池和健身房。


關於看病,作為外國人一般建議直接去附近的私人醫院,價格其實差不多但不用排隊。如果去政府醫院比如NUH等可能要排隊。 前段時間我出現了額頭皮膚紅腫,特地請假去公司合作的Raffles Medical私人診所看病。看病過程十分高科技+高效率。總共花了99新幣,30是問診費其餘都是買藥錢,如果是節假日看病費用翻番。


  • 娛樂消費


新加坡本身就很小,僅有的幾個景點:環球影城,S.E.A.海洋館,新加坡動物園,新加坡夜間動物園,濱海灣花園,金沙酒店附近的魚尾獅和摩天輪,聖淘沙和賭場。其它像植物園,大學校園很多都是免費的,旅遊一般2天可以快速結束,如果需要細細品味,再多1-2天足夠了。


新加坡娛樂設施真的不算多,看電影還得去現場買票,網上購買需要多花錢。想看看附近的活動,都沒有像美團點評類似的產品,畢竟需求不像國內這麼大。


  • 教育培訓


新加坡和中國一樣都很注重基礎教育,教育支出高,第三方教育機構或成人專業類培訓機構的市場也很大。


只是,新加坡本地的教育資源始終都是偏向本國公民的,對我們來說永久居民(PR)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要不要買學區房,要不要做義工,也是留給自己的問題。這又與北京、上海戶口,學區房,拼父母,何其相似?


  • 養老政策


新加坡不養閒人,和中國相比新加坡的養老金CPF是交多少退多少,不會被平均,所以更多本地人會提前瞭解基金股票保險和投資房地產等方式來為自己養老。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老齡化問題已經凸顯,我們都看到了國內的老齡化趨勢,誰又能獨善其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