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湖南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6場新聞發佈會

直播:湖南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6場新聞發佈會

3月25日下午3點,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6場新聞發佈會。介紹湖南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直播:湖南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6場新聞發佈會

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陳小春通報近期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工作情況。

陳小春:經過全省上下堅持不懈的努力,湖南省已連續25天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月14日,所有住院確診患者實現清零,疫情得到基本遏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3月23日,省聯防聯控機制根據近一週疫情變化情況,對各縣市區疫情風險等級分類進行了調整,全省122個縣市區全部為低風險地區。

但是,境外疫情的快速蔓延使輸入性風險持續增加。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宣佈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疾病。目前已經有19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確診病例已突破30萬例。近期國內新增確診病例中境外輸入病例佔絕大多數,防境外疫情輸入是湖南省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湖南省積極應對境外疫情輸入挑戰,重點把好三個關口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湖南省積極應對境外疫情輸入挑戰,重點把好三個關口:

一是把好口岸檢疫關。外事、公安、衛生健康、口岸、機場、海關、邊檢、民航、鐵路等部門緊密聯動,對從本省口岸入境人員以及經外省市口岸入境來湘人員嚴格實施“三查三排一轉運”,即全面開展健康申明卡核查、體溫監測篩查、醫學巡查,嚴格實施流行病學排查、醫學排查、實驗室檢測排查。發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等四類人員,就地轉運至定點醫院,嚴格按照國家防控方案隔離治療或醫學觀察。

二是把好分類管理關。對於來自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人員,在定點場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核酸檢測,無異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不適合集中隔離的,經評估後可實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短期來湘商務活動的,由相關單位做好防控措施,可不實行隔離。對於來自其他國家地區的人員,核酸檢測為陰性的,實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由社區負責管理。

三是把好基層管控關。堅持大數據技術和基層防控相結合,屬地、社區、廠區、用人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開展地毯式排查、網格化管理,分類落實居家或集中隔離觀察。同時,要求入境人員加強個人防護措施,自覺履行個人信息報告義務,主動配合防疫防控工作,遵守湖南省防疫工作規定。目前,全省累計排查境外入湘人員14413人,進行核酸檢測12992人次,尚未出現境外輸入病例。

湖南實行健康證明互認工作機制,為出湘入湘人員出行和返崗消除障礙

依託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數據共享的湖北省人員“健康碼”信息、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信息碼,實現信息共享、分類管理。

外省入湘返湘人員,來自低風險地區而且個人健康碼為綠碼的,入湘後主動向單位及社區如實報告個人情況,體溫檢測正常者可正常出行和復工;來自中風險地區或者個人健康碼為黃碼的,首先在集中隔離點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可出行和復工,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接受專業處置;來自高風險地區或者個人健康碼為紅碼的,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落實現行管控措施。

恢復正常醫療秩序,著力做好其他疾病醫療服務工作

重點保障急診救治、住院分娩、腫瘤治療、血液透析等緊急、持續性醫療服務,以及婦女、兒童、老年人等重點群體的醫療服務需求。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堅持24小時開放急診,359家血液透析中心(室)正常運行,腫瘤放化療以及其他需要維持定期治療患者的就醫需求得到基本滿足。隨著疫情形勢好轉,有序增加醫院門診、住院、手術和檢驗檢查等醫療服務項目,對普通住院患者不強制要求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與CT檢查。同時,大力推行預約診療、線上線下預檢分診等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醫療服務,探索非急診全預約模式,審批通過8家互聯網醫院設置申請,部署開展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就醫需求。

836名支援湖北醫療隊員返湘

隨著湖北的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從3月17日開始,湖南省支援湖北的部分醫療隊完成任務後,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有序返回。現已有836名醫療隊員順利返回,正按照規範程序進行隔離和休整。

目前,湖南省仍有45名醫療隊員留守在黃岡市做好出院患者後續健康管理工作,還有617名醫療隊員繼續在武漢市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接下來,湖南將切實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加強上下銜接、省際聯動,完善數據共享、信息通報和入境人員核查機制,確保航空運輸、口岸檢疫、目的地送達、社區防控無縫對接、形成閉環,落實“四早”要求,堅決防止因境外輸入病例引起持續傳播。

針對湖南省人員往來較多的重點國家和地區的疫情形勢以及清明節期間可能出現的人員返湘高峰,加強研判,提前佈局防控。全面恢復各項醫療衛生服務,做到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藥有供應、一般患者就醫有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