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禪,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三國時期蜀漢最後一位君主,在諸葛亮死後,他的治國能力十分低下,特別寵幸宦官黃皓,最後終於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後來,劉禪被送到洛陽,當時的司馬昭問劉禪:“還想回到蜀國嗎?”劉禪卻說:“此間樂,不思蜀。”那麼劉禪真的是一個“樂不思蜀”的昏君嗎?
實際上我們誤解了劉禪1800多年,全怪後來的史官添油加醋。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弄明白“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到底是不是出自於正史。儘管陳壽在《三國志·後主傳》之中確實提到了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的故事,但是卻並沒有通過這個故事表達出對劉禪的貶義。
而真正將其作為貶義來諷刺後主昏庸無能的,則是出自於東晉習鑿齒所寫的《漢晉春秋》。
在這部史書之中,習鑿齒多次對劉禪的昏庸無能進行了具體刻畫,因為這本書以大漢作為正統進行描述,對於劉禪這樣的亡國之君,習鑿齒可以說恨得咬牙切齒。
另一方面,由於習鑿齒生活在東晉,因此為了迎合當時統治者對於史書的要求,因此在《漢晉春秋》之中,習鑿齒將劉禪貶低得一無是處。
後來,裴松之打算為三國志做註解,不得已需要用到《漢晉春秋》這本書,在對這本史料進行調查之後,裴松之得出了一個結論。
那就是習鑿齒寫這本書的時候摻雜了太多的個人感情,使用小說化的方式描述的內容太多,因此懷疑有些言論是習鑿齒自己編造出的。
那麼有人就會說,那你有什麼證據呢?這就要從《三國志》本身對劉禪的記載說起了。
原來據《三國志》記載,在劉禪到達洛陽之後,他立刻受到了司馬昭和曹魏皇帝的歡迎,並且司馬昭還親自寫下了一份詔書表彰劉禪的功績,只見表文上寫道:“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憚屈身委質,以愛民全國為貴……”
如果劉禪真的如此昏庸的話,司馬昭是不會對他如此客氣的,很有可能隨便找個理由就把劉禪殺了。但是從後來他對劉禪的態度來看,他在蜀地還是深得民心的。如果他生前昏庸無能的話,蜀國的百姓又怎麼會想念他呢?
閱讀更多 走遍大江大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