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請別再交智商稅了

關於“智商稅”這個東西,很多人都在講,以我的日常生活來看,智商稅我交過,而且真的不少,只是說實話,我覺得自己過去所做的一個決定,幫我減免了一項極為昂貴“人生的智商稅”,錢無法代替,只能用青春來補償。


後悔不能解決問題

“其實我真得挺後悔當初沒有聽自己的選了理科。”

“如果我讀文科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痛苦,至少我很愛史地政。”

“理科就業面再廣對我而言也沒有什麼用,對理化生我根本學不進去。”

“讀文科還有機會去了一本,理科用事實告訴我不要對一本充滿任何希望。”

高中時期,每天與理科班就讀的朋友在回家的路上無意聊到文理科時他總是會這樣感嘆,我們高一下學期分了科,我讀文,他讀理。

同學,請別再交智商稅了


選擇文科是我到目前為止做過的最為正確的決定,在此之前,親戚朋友,老師都勸說我繼續停留在理科班,說真的,那個時候我真地挺猶豫的,對未來沒有什麼期望,工作遙遙無期,我真得不知道該怎麼選。

“理科就業面更廣。”

“男孩子就應該去讀理科。”

“理科更容易考高分。”……

這些勸說的理由有很多都站在道德的山峰對我進行最為關懷地指導,我難以拒絕,也無法抵擋,當時就讀的班級是理科班,老師對我很好,在我把轉文的念頭告訴她後,她還是建議我繼續讀理科並鼓勵我繼續學下去,雖然我當時的理科成績只是及格線。

同學,請別再交智商稅了



真正的轉文導火索是來自思想上最為根深蒂固的歧視。

在一所文理比例嚴重失調的學校,理科作為拳頭自然地腰板更硬。說實話,學校裡面很多老師下意識地貶低文科,那種潛意識的無心之舉很傷人,現在我依舊記得當時物理老師的一句話,永生難忘:

“我覺得學文科的都是腦子不好使的。”

有時候別人一點一點地打擊你,在無痛不癢之間你就習慣了,但這種直擊心靈的衝擊是難以磨滅的。

不久後,我坐在了文科班的位置上,我想用熱愛給自己一次改變的機會,至少分數會給我最好的答案。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從理科班的倒數變成文科班的排頭,成績上的突飛猛進讓很多質疑的聲音慢慢消失,沒有實力,你的腰桿子始終硬不起來。

同學,請別再交智商稅了


更有意思的是,我發現在學習文科的過程中我並不需要過多的背誦,而是根據本身的理解,對於知識的融會貫通就輕而易舉地記憶史地政三科真的互相貫通

(比如:為什麼“上海”這個地方的能成為中國金融中心?在地理上你可以說出它很多優勢(交通、地形、人口……),正是因為他有這些優勢所以近代史中上海被列強看重,而在政治生活中,上海的經濟地位使得國家又有很多發展政策……)

相反,最開始在理科班,跟不上正常的節奏每天都學得很絕望,完全聽不懂,只能採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可憐分數。

現在想想,自己還真的有點意思。

同學,請別再交智商稅了


我很反對對於文科的完全貶低和理科的絕對神話,只是在很多老師和家長甚至某些學生眼中,讀了文科就意味著自己高中與勤奮絕緣,與努力脫鉤,只能混吃等死,學一些無關緊要的書本知識,到頭來成為學校的毒瘤,沒有院校錄取的情況下自生自滅。



文科真的沒有那麼不堪,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理科。

同學,請別再交智商稅了


身為學生你必須要明白“文科不簡單,未必一學就會“,很多知識你需要不斷地去理解和思考,不只是簡單背誦,如果單純背誦可能你未必有很好的分數,不要把所有事情想得那麼簡單。而且你一定要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能憑藉自己的滿腔熱情就說文科的好,沒了興趣說真的很不輕鬆,學習有時候很痛苦,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用興趣讓自己更快樂。

對於家長,我想更多的還是支持,我很感謝自己的父母最終將選擇權交給了我,並且明確要自己為自己負責,孩子的選擇是自己的,無法怪罪其他人,即便最終看來這個選擇不盡如人意,但是請給他一點成長的空間,至少他會慢慢學會自己為自己負責,而並非完全依賴。

同學,請別再交智商稅了


希望每個人都能少交智商稅,想想看,這能為你的人生省下一大筆錢、精力和青春,何樂而不為?

我的經歷,給你啟迪,與你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