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管校聘”制度的革新,到底能否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拭目以待

人到底有沒有三六九等?

“縣管校聘”制度的革新,到底能否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拭目以待

我認為是有的,就比如這兩天清華大學發佈的2020年國際生招生簡章一樣,通篇也比較好理解,就是說如果你是外籍,那就不需要考試,提交材料審核,就有機會進入中國最頂級的學府,這種選拔方式著實讓國人無語,寒窗苦讀十二載,竟不如那一張國籍紙(非洲、中東都行)。

“縣管校聘”制度的革新,到底能否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拭目以待

2019年清華大學國際生招生簡章

曾經有些哲學家討論過,一個社會有三個底線行業:教育、醫療、司法,只要這三樣不出問題,整體的社會走向也不會發生偏頗。但就現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來看,存在的問題是巨量的:地區發展不均、城鄉發展不均、留守兒童教育、師資分配等等,這無疑為教育體系接下來的發展埋下了嚴重地隱患。

“縣管校聘”制度的革新,到底能否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拭目以待

我國的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很大部分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大城市比小城市優越,小城市比鄉鎮好,鄉鎮又比農村強,根據學校規模、師資配置、教師待遇、教學設備等等方面,把學校硬是一級級的分成了三六九等,也就自然地對應了三六九等的學生。在這種體制下,教育的不均衡體現得愈發明顯,義務教育階段倒還不算突出,但進入高中後就截然不同了,特別是在最終的考核——高考上,好的學校由於優秀的生源保障,自然表現的越來越好,但相對普通的高中由於生源等問題,就難以有上佳的表現。

在這種狀況的影響下,普通的學校發展的就更加艱難,招不到好的學生,久而久之好的老師也紛紛另尋爐灶,學校整體破罐子破摔的現象也是常見,最終,幾年甚至十幾年都難有高考過線的學生。

“縣管校聘”制度的革新,到底能否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拭目以待

在此背景下,國家最初是希望在教育領域能夠像改革開放最初的經濟發展思路一樣“先富帶後富”,但現實往往是很殘酷的,先富的越來越富,後面的卻根本沒有起色。近些年國家也陸續出臺了不少關於支持教育落後地區發展的政策法規,但往往最後都只停留在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之中,最終不了了之,因此並沒有什麼起色。

2015年教育部著手在全國部分省市區進行“縣管校聘”制度的試點,簡單來說就是讓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教師都流動起來,更好地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但此政策直到現在來看,結果似乎不夠理想。由於我國教育系統的改革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因此,在2019年底,國家和各省再次強力推進“縣管校聘”制度,但也正是如此,很多問題也就再次的被端到了檯面進行討論:

“縣管校聘”制度的革新,到底能否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拭目以待

教育部強調2020年“縣管校聘”全國推行

一:“縣管校聘”,到底誰來評判?又如何保障公平?

“縣管校聘”涉及到所有義務階段的教師流動,其本質也就是想通過教師的流動帶動所有學校的統一發展,但問題是那些已經處在各方面條件都很優越的學校中的老師,誰願意被流動出去,到時會出現各種推脫的藉口:孩子小需要照顧;老人年齡大需要照顧;離家太遠;生活不便等等。

那這時候需要誰來評判,又如何進行評判,這都是問題。如果都一股腦的交給學校領導安排的話,又該如何保證校領導們不會藏有私心給予某些人特殊照顧。因此在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判體系之前,“縣管校聘”盲目施行很容易被各地方給玩走樣了,在筆者看來,這明顯是在引誘著我們的校領導們犯錯誤嘛。

“縣管校聘”制度的革新,到底能否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拭目以待

湘潭市某小學校長貪汙

二:“縣管校聘”,老教師們如何處理?

“縣管校聘”制度的推行,其根本目的在於推進義務教育體系內師資力量的流動,改變很多教師幾十年如一日待在一個學校的現狀,將教師從“學校人”變成“系統人”,實現統一定期在縣域範圍內流動。目前從全國各試點地區來看,在“縣管校聘”的操作過程中,都是採用的是競聘上崗的形式。

在能夠做到公平評價的體系下,這對於年輕教師來說無疑是次晉升的機會,通過競聘的形式獲得更大空間的發展。但在延遲退休的大背景下,很多五六十歲的老教師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個人精力都無法與年輕人進行PK了,這一現實問題又是“縣管校聘”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量的,畢竟每個人都會有老的時候,這些老教師也為了學校的發展付出過很多,該如何妥善安置,是不可迴避的問題,但目前並沒有相應的解決辦法的出臺。

“縣管校聘”制度的革新,到底能否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拭目以待

小學教師解光俊拄著柺杖給孩子們上課

三:“縣管校聘”,如何有效避免挑肥揀瘦的問題?

“縣管校聘”體制的誕生,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但目前從已經試點的地區來看,出現了很明顯的“挑肥揀瘦”的問題,很類似於公務員的崗位招聘一樣,“油水”多,條件好的,幾千人搶一個職位。在一些地區的“縣管校聘”的競聘過程中,有些崗位吸引了大量的老師競爭,但有一些崗位卻無人問津。

出現這種情況,到不能去責怪老師,因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性,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為自己爭取更好地權益,這本就沒有什麼錯,但這就需要“縣管校聘”的主管和實施部門採取更好地引導政策了,如何去對師資力量進行合理且有效的調配,在保證好學校教育質量不下滑的情況下,更好地促進其他相對弱勢的學校能夠獲得師資力量的傾斜,這也是“縣管校聘”政策實施前必須要妥善解決的問題。

“縣管校聘”制度的革新,到底能否實現教育的公平?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在結束動盪年代之後,教育體系發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但依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可迴避的問題,教育不均衡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如何通過合理的政策去解決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但政策的出臺絕不能想當然,它需多方論證考量,切不可再出現“頭痛醫屁股,腳痛醫胳膊”的無腦局面了,中國的義務教育經不起這麼多次的折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