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各地全力做好產業扶貧“大文章”

陝西省各地全力做好產業扶貧“大文章”

3月20日,在渭南市華州區金堆鎮東西坪村的羊肚菌大棚裡,陝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中心主任李峻志(右三)為村民進行羊肚菌栽培技術培訓。 本報記者 趙晨攝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我省各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將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緊盯產業發展、培育集體經濟、建立利益機制、落實技術幫扶,全力推進產業扶貧工作,夯實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基礎。

西安 全面打造“五種脫貧模式”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西安市全面打造“五種脫貧模式”,創新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徑。

新型主體幫脫貧。著力打造“政府支持引導+企業全面參與+合作社組織管理+貧困戶主動配合”的“聯合模式”。鼓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簽訂中長期幫扶協議,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係。

集體經濟帶脫貧。著力打造聯片產業、聯村黨委、聯戶經營“三聯模式”。率先推進142個貧困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每個貧困村落實50萬元集體經濟發展資金。

財政資金助脫貧。著力打造“1+5”產業扶貧資金扶持模式,即積極為貧困群眾落實1萬元產業扶持到戶資金和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2018年以來全市每年投入5000萬元“十百千萬”產業扶貧專項資金。

技術服務推脫貧。著力打造貧困村“四個一”鄉土人才引領模式。在142個貧困村各培育1名產業引領村幹部、1名互助合作帶頭人、1名農林技術骨幹、1名農產品流通服務人。

電商融合促脫貧。著力建立“電商+產業+貧困戶”銷售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有縣級電商服務中心5個,鎮級電商服務站55個,村級電商服務點549個。 (張斌峰)

寶雞 地區優勢特色產業成為致富“利器”

近日來,寶雞市各縣區上下齊心協力,多措並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產業扶貧,不斷推進群眾致富增收。

寶雞市制定出臺了《關於落實“3+X”工程加快推進產業脫貧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的實施意見》,將全市60%以上的專項扶貧資金用於產業扶貧,不斷提升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開發。矮砧蘋果、獼猴桃、高山蔬菜……這些農業產業在寶雞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利器”,迄今累計有8.54萬貧困群眾被嵌入產業鏈。

在產業扶貧上,寶雞市突出“大板塊、廣覆蓋、強帶動”,將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嵌入優勢產業發展板塊,改單打獨鬥為區域化發展。在寶雞市北部喬山、南部秦嶺、西部關山,突出發展以蘋果、獼猴桃為主的果業及以奶山羊為主的乳業、以蔬菜為主的設施農業,因地制宜發展中蜂、食用菌等特色養殖種植業,同步配套建設隴縣羊乳品等7個農產品加工園區,將貧困地區嵌入區域發展的大板塊當中。截至目前,寶雞建成高山蔬菜示範基地覆蓋貧困村75個,面積25.8萬畝;中蜂產業覆蓋貧困村105個,養蜂26.8萬群。 (曹瑞)

咸陽 五大舉措強力推進產業扶貧

咸陽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以五大舉措強力推進產業扶貧,一幅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群眾致富增收的畫卷正加速描繪。

培育縣域優勢主導產業。全市建成優質蘋果基地300萬畝、蔬菜基地100萬畝、時令水果基地100萬畝,年產值4億元的茯茶產業、年銷售收入29億元的休閒農業快速興起;建設集中連片產業基地。全市建成或在建各類現代農業園區270個、千畝以上整鎮連片種植基地36個、規模化養殖基地(場)1200個;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市註冊農業合作社達到5838家,成立集體經濟組織或合作社或互助資金組織935個;落實產業到戶扶持措施。積極推廣落實“四個一”產業扶貧模式;建立益貧帶貧機制。採取龍頭企業帶動、致富能人引領、產業園區示範、優惠政策支持和貧困群眾帶資入股、土地入股、託管經營等方式,啟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325個。

截至2019年底,全市產業扶貧受益總戶數67391戶,受益人數達23.5萬人,貧困戶產業收益總收入5.35億元,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65%。 (楊小玲)

銅川 發展產業集群 助力脫貧攻堅

3月17日上午,新落戶王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海升現代農業扶貧產業園項目工地上,數十輛重型卡車、挖掘機、軋路機整齊排列,一場大規模開工建設的序幕徐徐拉開。

王益經濟技術開發區2009年經銅川市王益區政府批准設立,2010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開工建設的銅川海升現代農業扶貧產業園項目,由銅川海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7.2億元,佔地283畝,計劃從2020年至2021年8月,建設鮮榨冷壓果蔬汁生產線、包裝示範工廠、格架加工生產、防雹網生產加工、防雨系統服務、防霜凍設施生產加工6個子項目。“建成後,可以形成產值20億元的產業集群,每年可實現利稅1.5億元,全市受益貧困群眾將達3萬餘人。”銅川海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軍虎說。

近年來,銅川市各開發區抓硬件優環境,抓產業強集群,抓服務增動能,形成了裝備製造、新型建材、新興科技、清潔能源等六大產業集群,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截至目前,僅王益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已入駐企業465家。本報訊 (楊光)

渭南 1056家帶貧涉農企業、合作社復工

3月17日,記者從渭南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渭南市積極指導帶貧新型經營主體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有序進行復工復產,並主動調查帶貧主體的用工需求,尋找合適人員就近就業,確保貧困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有收益。截至目前,渭南市已有1056家帶貧涉農企業、合作社復工,復工率63.1%,帶動貧困人口6.2萬人。

據瞭解,為了紮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產業扶貧工作,渭南市制定印發了《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強產業扶貧工作的通知》,在有序推進帶貧主體復工復產的同時,全力保障春季農業生產。目前,全市麥田春灌160萬畝次、施肥120餘萬畝次、化學除草260餘萬畝次,防治條鏽病18萬畝,有力地促進了小麥苗情轉化升級。

此外,渭南市還對果蔬、肉蛋奶生產情況進行統計,及時協調處理農產品運輸難、銷售難等突出問題,幫助協調帶貧主體與各大農貿集市對接;緊抓春播、春管、春防關鍵時節,充分發揮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和農技人員的作用,通過各種在線手段做好產業宣傳、技術講解、項目落實、銷售服務。(姚志偉)

延安 做強蘋果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

延安是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的核心地帶。近年來,延安市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蘋果產業發展,並通過產業後整理手段,將一棵棵蘋果樹變成群眾地裡的“搖錢樹”。

延安蘋果面積380萬畝,2019年產量350萬噸。隨著蘋果產業規模擴大、產量增加,延安市各級黨員幹部想方設法拓寬銷售渠道,鞏固老區脫貧成果,確保群眾依靠蘋果產業增收致富。黃陵縣日前出臺鼓勵電商發展10條措施,積極推廣“電商+農戶+合作社+果業大戶”模式,對簽約電商企業、合作社、農戶,按照線上年銷售單量最高可獎勵3萬元,縣內果農、果業大戶線上銷售超過5000單獎勵5000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按標準獎勵再增500元。

據介紹,延安市每年投入蘋果產業的資金在3億元以上,並持續開展“千名科技人員服務低收入村”、“111”百萬果農素質提升培訓工程等培訓,扶貧扶智雙管齊下,不斷提高群眾種植技術,累計培訓果農超過40萬人次,進一步鞏固了蘋果產業發展基礎。( 劉印)

榆林 “六大行動”強化“造血”功能

截至2月底,榆林市8個貧困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榆林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近年來,榆林市持續全面推進“六大行動”,不斷提升產業扶貧質量。在產業扶貧提升行動中,榆林市因地制宜構建起果業、設施蔬菜、羊子、馬鈴薯4個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統籌推進電商扶貧、消費扶貧、旅遊扶貧;在產業扶貧示範行動中,榆林市積極推動“旅遊+”,持續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強化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在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行動中,2019年榆林市新培育帶貧經營主體57個,落實對4900戶貧困戶的帶貧任務;在村集體經濟增值行動中,榆林市90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中,有集體經濟組織的村達792個;在農產品產銷對接行動中,榆林市開展了5場農產品展銷和消費扶貧產銷對接活動,累計現場銷售9300多噸農產品,簽訂合作協議29個,總金額達1億多元;在科技扶貧推廣行動中,榆林市成立市縣農業技術科技工作隊,充分發揮了產業脫貧技術服務的作用。

同時,榆林市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產業政策紮實落地。 (李羽佳)

漢中 技術物資兩手抓 扶貧產業發展旺

連日來,漢中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深入推進“千名農業幹部和技術人員下基層開展指導服務”活動。市級專家服務團、縣級科技服務隊活躍在春耕生產一線。

據瞭解,漢中市水產試驗站組織漁業專家服務團送技術到魚塘、到養殖基地;勉縣成立5個工作組深入各鎮(街道)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西鄉縣組建了線上技術服務隊;南鄭區的科技服務隊活躍在農田裡;佛坪開展小型分散技術培訓……

截至目前,漢中市已有1450餘名農業技術幹部採取專家服務團和科技服務小分隊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散戶、基地、園區企業,開展技術指導2.3萬戶次,培訓農民群眾4.5萬人次;利用網絡、視頻、微信等平臺,在線開展技術指導1.8萬餘次。

此外,針對疫情帶來的扶貧產業農資供應問題,漢中市農業農村局成立工作專班,強化協調服務,累計辦理“運輸通行證”860餘個。漢中全市準備玉米良種165萬公斤,水稻良種71萬公斤,可有效保障春播用種之需。目前,漢中市農資市場供應充足,渠道暢通,扶貧產業發展得到有力保障。(陸晟 王志剛)

安康 興辦社區工廠 助推精準扶貧

面對災難頻發、自然條件差、產業底子薄、特困人口多的現狀,安康市將移民搬遷作為破解深度貧困的有效途徑。

“十二五”以來,安康市累計搬遷26.86萬戶94.1萬人。針對許多群眾遠離了賴以生存的田地面臨新的生活困難問題,安康市在移民搬遷集中安置社區大力培育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新社區工廠,讓群眾“樓上居住、樓下上班”,走出了一條“興辦社區工廠、助推精準扶貧”的新路子。截至去年底,安康新社區工廠累計投產587家,實現了100戶以上易地搬遷安置區新社區工廠全覆蓋;涵蓋電子產品、機械零部件、服飾製作、農產品加工以及毛絨玩具等產業,吸納就業21307人,實現產值24.6億元。

通過積極探索,紫陽首創的“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培訓基地+貧困戶”技能脫貧模式先後獲得多個國家級榮譽,並被列入全球減貧案例。白河縣“就業+創業+產業”融合培訓模式、旬陽縣“村級勞務扶貧服務公司”等技能扶貧模式也先後在全省推廣示範。“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在安康正在成為一種欣欣向榮的態勢。(張權偉)

商洛 搶抓農時確保春季生產有序推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商洛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我省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搶抓農時,發展扶貧產業,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強化技術支撐,全力穩產保供。全市成立由34名高級以上職稱或技術骨幹組成的市級專家服務團,公佈熱線電話、專家手機號,由專家24小時接聽“12316熱線”諮詢電話,解答群眾農業生產問題。

強化服務保障,加速復工復產。市財政局及時劃撥蔬菜育苗移栽獎補資金50萬元,鼓勵企業、合作社發展速生蔬菜。截至目前,全市已播種馬鈴薯32萬畝,擴種葉菜6500畝,完成蔬菜育苗移栽2.8萬畝140餘萬株,食用菌制袋1.45億袋,春季農業生產有序推進。

強化網上促銷,幫扶紓困解難。全市設立9個“菜籃子”產品運輸服務熱線,及時受理解決農資產品調運難題200餘個。與聯通公司合作開展信息助農服務,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強化政策落實,鞏固脫貧成果。全市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聚焦貧困村、貧困戶和邊緣戶,通過加強產業培育、扶持經營主體、壯大集體經濟、推進消費扶貧四項工作舉措,全面防範返貧、致貧風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 郭詩夢)

楊凌 農業科技助力脫貧產業發展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楊淩示範區按照國務院《批覆》要求和陝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農業特色產業“3+X”的總體佈局,不斷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推廣、成果轉化力度,把先進農業技術和改革創新紅利輻射到更大範圍。

2019年以來,楊淩示範區積極開展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工作,1000多名科教專家服務在田間地頭,1.6萬多名具有楊凌農民技術職稱的“土專家”把農業科技成果運用在生產一線;楊淩示範區成立5個服務團、30個專家團隊,在漢中市鎮巴縣、略陽縣,商洛市柞水縣,安康市白河縣等地,針對當地中藥材、茶葉、木瓜等特色產業“把脈問診”;楊淩示範區積極與貧困縣開展科技合作,組織“走出去”培訓,送培訓課程進鄉村,每年培訓貧困地區農民約1萬人次,切實增強農民生產經營能力。

截至去年底,楊淩示範區已在全國18個省(區、市)建設示範推廣基地344個,實現省內56個國定貧困縣、秦巴山區75個貧困縣全覆蓋,累計讓48萬餘人受益。(程剛 王姿頤)

西鹹新區 鞏固脫貧成果 實現高質量脫貧

3月16日,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南位鎮定周村旭新花卉扶貧示範基地裡,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貧困群眾張小紅正忙著栽植三色堇花卉幼苗。這批花草要趕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前上市。

旭新花卉扶貧示範基地佔地150畝,主營花卉苗木繁育、栽培、種植、觀賞及銷售,按照“經營主體+基地+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示範帶動作用,吸引了20多名周邊村民務工,同時帶動26戶62名貧困群眾,通過入股分紅、勞動就業等途徑實現增收。在秦漢新城,像這樣的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共有8個,通過承包生產、就業勞務、保底收益3種方式,實現了產業扶貧全覆蓋,帶動524戶貧困戶增收。

為進一步提升已脫貧戶持續發展能力,西鹹新區不斷完善防返貧長效機制,並進一步加大對帶貧能力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龍頭企業和產業聯合體的扶持力度。同時,西鹹新區還將繼續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鼓勵和支持集體經濟組織聯村聯產、抱團發展,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鞏固脫貧成果。(侯燕妮)

韓城 防疫期間脫貧攻堅辦法多步子大

今年,面對疫情影響,韓城的脫貧攻堅步伐絲毫沒有停歇。

今年開春以來,韓城市委市政府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抓早動快、超前部署,先後下發《韓城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決勝脫貧攻堅措施清單》等系列文件,持續壯大當地扶貧產業,全面推進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他們積極組織重點行業企業、涉農涉貧企業陸續錯時復工,全力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截至目前,3家省級涉農龍頭企業、90%以上種植養殖合作社都已復工復產。同時,各鎮(街道)聚力開展扶貧產品認定和產銷對接工作,對帶貧益貧企業及相關扶貧產品進行審核審定、信息錄入,併為扶貧產業農資、蔬菜、瓜果等運輸開通綠色通道,目前已為60餘家涉農企業開闢“綠色通道”,保證農業生產資料順利送達生產一線,最大限度將扶貧產品庫存降到最低。

與此同時,韓城市扶貧辦全力推進扶貧項目備工備料,實行“一事一議”,推進各項扶貧項目儘快開工建設。據悉,目前65個重點項目中已有49個開復工,復工率75.4%。 ( 盧萌 陶玉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