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任何人的愛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的,起初你們相愛,是美好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好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生活的瑣碎。

相愛的你們,在日久的相對生活裡,產生了矛盾,時間長了,不是你厭了,就是我煩了。

這就導致愛情到最後完全沒有了新鮮感,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愛情保持新鮮感呢?

幾乎每個處在婚姻裡的女人,都會遇到這個問題,老公對自己越來越不上心了,沒有以前那麼對我好了。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是啊,曾經在追求的時候,把你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你一個小咳嗽,他半夜都會爬起來給你去送藥,每天對你噓寒問暖,飯吃了嗎?衣服穿了嗎?今天開心嗎?

而現在變成,感冒了,這種小事自己去吃藥啊,大姨媽來了,他說幸好我是男人,夜裡想吃點什麼,他打擊你這麼胖了還吃。

這到底是怎麼了呢?主要是由於適應性偏見導致的。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假設你現在剛談戀愛,你很喜歡他,他也很喜歡你。這時候你會選擇哪種方式和他相處呢?

1、天天聯繫,感情就是要聯繫,才能培養出更好的感情,所以我會每天問他在幹嘛,在做啥,說一些彼此的事情,讓雙方更加了解。

2、1-3天聯繫他,具體是幾天不確定,等我閒下來才會和他交流加深感情,忙的時候做自己的事,哪怕今天想他,也會延遲1天聯繫他。

我覺得都不用想,大部分女人都是用1的方式和男友交往,因為相愛的人,不就應該多聯繫一點,多互相瞭解嗎?

可是結果呢?又回到開頭的問題了,時間一久,他對你沒以前好了,他對你沒以前上心了。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這就是適應性偏見,一個人對任何一件事,有了之後就會習慣。好東西久了,會習慣,壞東西久了,也會習慣。

你保持每天聯繫,其實就是讓他習慣你的好,但是真的習慣了,就覺得不好了。

其實最好的做法是2,讓我們打破他對自己的適應性,這樣會造就你的持續新鮮感,自然也就能讓他持續對你好了。

那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01

延長幸福感

年底公司發了獎金,然後你一口氣清空了購物車,當下覺得幸福死了。

可沒過1周就後悔了,我咋會買這個,我靠,這是我的品位嗎?這顏色是個啥?這款式我穿不下,喔天哪!我當時腦子是不是進水了。

你看,就算你買得再多再好,即使當下清空購物車幸福感爆棚,可過不了幾天你的幸福感就沒了。

正確的方式是,一件一件的買,適應了這件再買下一件。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如果購買一個新物品能讓你幸福3天,那麼購物車裡10來件可以讓你幸福1個月,如果一個新物品能幸福7天,那麼幸福就2個多月。

不管是1個月,還是2個月,相對清空購物車的7天,獲得幸福的時間就變得很長很長了。

所以你要延長,雙方在愛情中獲得的幸福感。

假設你們每天聯繫持續1年會導致感情變差,那麼現在變成2天聯繫一次,那麼時間就變成了2年,如果是7天,那麼時間就變成了7年。

所以你們的幸福時間也會相應變得更長。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02

意外幸福感

延長幸福感最多擴展到7天,如果超過1周不聯繫,反而會讓感情變得更差。

但是如果不這樣做,幸福感也就7年而已啊,也還是太少。

所以我們得輔助意外幸福感。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你一件一件買,你可以得到持續的幸福,這個幸福是可預期的。

但如果某一天男友在你想買XXX的時候,買來送你了,你會不會感覺到另外一種幸福,這種意外幸福比可預期的幸福更感覺幸福。

接下來你肯定很期待男友送你,如果他3天送你1次,3天送你1次,剛開始你會有意外幸福,時間一長,又會變成了延長的幸福,可預期的幸福。

但如果他這次3天送你,下次4天送你,再下次2天送你,這就很刺激了,你不僅能得到禮物的幸福,還能得到猜測他啥時候送你的幸福。

這種就是意外幸福,這種意外帶來的幸福是很幸福的。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所以我們在延長幸福裡,要加入意外幸福這個變量,讓男友猜不到我們啥時候和他聯繫,這次7天我聯繫你,下次我3天聯繫你,下下次我5天聯繫你。

這時候他就從適應你的聯繫,變成期待你的聯繫了,我女友今天會跟我聯繫嗎?我老婆明天會給我打電話嗎?

哎呀,好刺激啊。

這時候他就從適應你,變成了期待你了,就像一個小媳婦一樣,每天都盼望著你和他聯繫。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其實感情就是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才讓彼此更吸引對方。

而讓男人適應了習慣了,很可能導致他離不開你,也能導致他無所謂地和你在一起。

很多人想要愛情,卻得到了親情,其實並不是愛情的歸屬一定是親情,而是你把愛情活成了親情,結果自然就沒有了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