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當中耿叔一家人的忠厚、重諾,以及三代傳承卻未得好報,錯在誰?

柳侍墨


不論電視劇還是現實生活,都會有這樣的橋段,個人只是想對大家分享,善良總是對的,吃虧是福,同時也要拿起法律手段保護自己


啟衣兄又欠


《安家》裡耿運來一家三代看護向公館,重守承諾,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展現了國人善良的底色。中間出現了小插曲,但是也得到了九亭四室兩廳的房子,耿叔夫婦很滿意,應該說是得到了好報。

向家後人向文森看到耿叔拿出的贈予書時,馬上變了臉色,不承認贈予書,令耿叔心寒。

林茂根私下與向文森交易,以為能省掉1個點的中介費,誰知最後又付出了2個點的中介費。

後來,徐文昌費盡全力,幫助耿叔找到了另一份贈予書——贈予書證人倪海棠的一份,向公館需要再析產權,令林茂根無法順利住進向公館,不得不向徐姑姑陪不是,心甘情願付出2點的中介費。

向家後人,不守承諾,也從側面看出其在海外過的不是太好,不善良是沒有福報的。

耿叔一家的善良,雖然沒有讓他們過的大富大貴,但是他們也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稱心如意了,這就是福報。

謝謝!





衡興遠觀影視


我覺得在《安家》中,耿運來一家是在如今因房產金錢產生的各種糾紛中 出現的一股難得的清流,在卻險些被趕出居所,分文未得,我覺得其中的責任主要在以下三類人身上:

一是以向文森為代表的向家人。耿家用三代人守住了當初的一句承諾,但是向家卻沒有給予相同的重視。可以肯定的是向家祖輩並沒有把與耿家的贈送事宜向後人透露,可能連自己在國內有一套這樣的老房子來一直有人在為他們看守都未明說,不然耿家子孫在外多年,交通又已如此發達的情況下,為何始終沒有回來處理?而向文森回國賣房子時,絲毫沒有關心耿運來夫婦為了幫他們保住房子吃了多少苦,只是不斷得盤算著沒平米值多少錢,並且計劃跳單來多套一點錢。在得知耿運來應該有兩間房間的所有權後,他更是直接甩臉否認,並倒打說耿運來貪圖他們的房子。

可以說,向家的前人和後人都對不起耿家這麼多年的付出,向文森可以理直氣壯的否認,一是根本沒有聽前輩說過,二是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可以說向家在後輩的教導上沒有以身作則,以至於家族精神的傳承還不如耿家,後輩因此在海外也明顯混得不好,所以一聽說有錢拿立刻屁顛顛地衝了回來。

二是看似財大氣粗實則奸詐狡猾的林茂根。林茂根一開始就不停地說要買下向公館,錢不是問題,但後來他的所作所為,又是跳單又是把耿運來夫婦接到自己的房子再趕出去,證明錢還真是個問題。為了儘快得到向公館來辦他的60大壽,林茂根先裝盡了好人,擺出一副很尊重耿運來夫妻的樣子,還承諾用九亭的房子與他們交換,但其實也是個過河拆橋的傢伙。一旦穩住了耿家,順利完成了與向文森的交易,立刻便換了一副嘴臉,不但收回房子讓耿家夫婦只能住到兒子那裡,更想用自己的意願毀了向家館。

三是相關不作為的政府部門。向家館是充滿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古老建築,就如同徐姑姑說的,老洋房在上海的存量都是很稀有的,更何況是向公館這樣有故事又保存完好,除了主人幾乎沒人住過的房子?像這樣的房子,政府的相關文化部門不應該儘早地採取措施,給予適當的保護嗎?買下來作為歷史性展館也好,尋找可靠的買家牽線交易也好,早就該弄清房產產權人,給向公館一個歷史建築該有的待遇了。為什麼還要耿家夫婦苦哈哈地貼自己的錢來維護這棟房子呢?連徐姑姑都可以用自己的人脈找到向家後人,政府部門的關係會找不到嗎?只能說這個電視劇裡的政府部門效率是有點低了。


電影裡的海闊天空


我來回答“電視劇《安家》當中耿叔一家人的忠厚、重諾,以及三代傳承卻未得好報,錯在誰?”

正常來說這是一部熱播劇,大部分人都在從頭到尾的追,而我只是跳看。可能只是看到了一些片面的東西。這個問題對於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好人沒好報”這句話。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大有所在,只是不在我們身邊可能沒有發現而已。現在的人不論人品和人性,都受到現代社會的大環境影響,給我感覺都沒有以前的人純樸了,變得小心謹慎。人與人彼此之間的信任感降低。不再有真心相待,更多了一份猜疑和狡詐。所以忠厚和重諾,在這個大環境下可能給人的感覺就是傻,不知道變通。錯在了大環境,錯在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




桔子的生活娛樂


不是姓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