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赤兔馬,隋朝的呼雷豹,是雌性還是雄性?幹嘛沒有小赤兔馬,小呼雷豹?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赤兔馬是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坐騎,而呼雷豹又名“忽雷駁”,則是隋唐十三太保秦叔寶的胯下戰馬。所謂寶馬配英雄,能夠成為像呂布和秦叔寶這樣的當世猛將的坐騎,赤兔馬和呼雷豹肯定也絕對是戰馬裡的王者。

其實一般馬匹要成為戰馬,只要訓練得當,體力和耐力達標,無論公馬還是母馬都可以作為戰馬使用。只不過公馬在發情期的時候很難控制,所以公馬在還是小馬駒的時候就會被騸掉(也就是閹割掉生殖器)。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只要公馬訓練得好,對陣臨敵的時候不會出現“驚馬”的情況,基本也不會被閹割。

在史書裡沒有明確記載赤兔馬和呼雷豹到底是公馬還是母馬。但是千戶君認為,能夠成為呂布和秦叔寶這樣猛將的坐騎,赤兔馬和呼雷豹是公馬的可能性比較大。

一是因為公馬無論是體力也好,還是耐力也好,綜合素質相較於母馬來說,確實要高上許多。二是古代打仗的時候,像呂布和秦叔寶這樣的驍將經常會臨陣“鬥將”。如果兩軍對陣,一方的出陣大將騎了匹母馬很容易被對方恥笑,從而挫了對陣的銳氣和部隊士氣的。所以,一般古代將領只要有條件的話,騎乘的戰馬應該都是馴良的公馬居多。

至於為什麼沒有小赤兔馬和小呼雷豹,原因也比較簡單。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作為戰馬來說,主要作用就是騎乘打仗,所以基本是沒有時間來培育小赤兔或者小呼雷豹的。也不會允許戰馬當做種馬來降低作戰的素養的。

二是因為赤兔馬和呼雷豹是呂布和秦叔寶這樣的高級將領的坐騎,基本上都是會有單獨的馬廄進行飼養的。很少有和其它馬匹雜處的機會,所以有小赤兔馬和小呼雷豹的機會自然也更低。

三則是不排除赤兔馬和呼雷豹成為戰馬前,就已經被騸了,壓根就沒有培育小赤兔馬和小呼雷豹的能力了。

以上是千戶君的個人觀點,歡迎持有不同觀點的小夥伴留言討論,也希望認同千戶君觀點的小夥伴可以不吝點贊和關注哦,謝謝!


蕭千戶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馬是人類的好朋友,在冷兵器時代,它能迅速改變戰場格局。至於那些名馬,更是馬中的佼佼者。三國的赤兔馬,隋朝的呼雷豹都是當世名馬,它們是雄性還是雌性?沒有文字記載,這個問題好象說不清楚,其實,我們可以從古人對它們的描述中作出判斷,並且這種判斷有一定的事實根據。

在自然界中,母雞的力量小於公雞;母獅的力量小於公獅;女性的力量小於男性。即雌性的力量小於雄性。同理,雌馬的力量小於雄馬。在戰場上,除了拼主人的武力,還要拼坐騎的耐力、體量、靈敏、跑速,因此,作為呂布、秦叔寶兩大戰將的坐騎,不可能是雌馬。雌馬力量受限,又兼有發情期和懷孕期,不是萬不得已,不會選擇雌馬。當然,戰場上不排除有雌馬,比如蒙古軍團,成吉思汗就帶有雌馬出征。不過,雌馬的作用主要是提供馬奶,以及作為後備馬使用。當坐騎累了,就將它臨時替換一下,或者用它馱點輜重。

雄馬也有發情期,雄馬發起情來更不好控制。有據可查的資料顯示,唐朝和蒙古軍團的戰馬,大都採取閹割措施。否則,敵人放一群雌馬過來,這群雄馬都會拜倒在“石榴裙”下,打仗的事就拜拜了。那麼,赤兔馬和呼雷豹有沒有可能是騸馬呢?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獻記載閹割牲豬的記錄,三國和隋朝有沒有閹馬的技術呢?

隨著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這個問題迎刃而解。細心的研究員發現,在戰馬中,有全根全丸的公母,也有母馬,還有有根無丸的閹割馬。再過細查看,發現駕轅的馬一般是閹馬或母馬,而戰馬一般是公馬或閹馬。證明秦人己經充分了解馬的習性,利用閹馬和母馬駕轅,性格相對溫和,更有利於掌控。而戰馬釆用公馬有利於衝鋒、釆用閹馬則不受荷爾蒙的影響。

既然秦朝就已經有成熟的閹割技術,那麼三國和隋朝就更不用說了。餵過牛養過馬的人都知道,閹割後的牛馬,比沒有閹割過的牛馬,其力量要差很多。這是因為失去荷爾蒙分泌的牛馬,其肌肉生長速度大不如前,導致力量下降。普通的戰馬即使被閹割,擔負衝剌和奔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同沒有閹割的公馬相比,則各方面差了好多。

從古人對呂布的赤兔馬和秦叔寶的呼雷豹的描述看,它們高大威猛、健歩如飛,能被人口口相傳,絕非浪得虛名。如果是閹割後的騸馬,其暴發力從何而來?如果是騸馬,又如何戰勝群馬,搏得頭籌,為天下英雄交口稱讚呢?因此,可以斷定赤兔馬和呼雷豹,是如假包換的雄性烈馬!


春秋風雲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真是腦袋大開了

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自從老祖宗將馬馴化後,它便開始在人類社會發揮重要作用,曾幾何時,在那蒸汽機還沒有出現的年代,馬是人類能利用的極少數力量之一,周朝之前,馬基本上用來拉車,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馬的機動性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於是人們開始騎馬,騎兵也就此誕生

漫長的戰爭史中,中國出現了很多名駒,比如劉備的的盧馬,呂布的赤兔馬

至於這些馬的性別,歷史上還真沒記錄,不過按照古人一般的認識,軍儀馬用公的多,因為它高大矯健,體態相對稜角分明,將軍騎上很有威嚴。而戰馬,有很多是母的,不要笑,這是因為母馬相對溫順,長途跋涉耐力強,史料就有關於蒙古兵喝馬奶充飢的記載。所以這些馬還是以雌性的可能居多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你們都說錯了,戰馬不是公馬,它是被膳了的馬,沒法傳宗接代。母馬不適合做戰馬,公馬的野性更不適合做戰馬,一匹公馬在戰場上要是看到一匹鐘意的母馬,那它還怎麼馱著將軍打仗?


王殿強


戰馬當然是雄性的。

只是,古代戰馬都是太監馬,否則春天發情就不能作戰。


四川達州


戰馬,肯定是閹割過才能上戰場,所以就不會有所謂的小赤兔馬、小呼雷豹了。


歷史都付笑談中


優秀卓越名望戰馬,都是難以馴服暴烈的馬匹。不能是雌馬去勢軍馬。雌馬和去勢馬都是有統一性而以沒有個性的馬。更沒有主人感。也沒有爆發力,威風勁,靈氣神 。他們沒有天馬行空的精神 ,不會成為名馬名駿

更不會是寶馬名騮,名馬是傑傲不馴專認主人的雄馬,名句說塞馬一聲嘶,殘風拂大旗,人語西風裡,瘦馬嘶殘月。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驚弦。名馬不是凡馬,獨特性是其成名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