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是親近的人,卻很難溝通?因為你總忽略了處理情緒

​​我們好像常常會覺得和親近的人溝通很難、很累,有時候就乾脆不說話冷暴力,感覺無能為力時,要憤怒大吼,摔東西……

正確的表達固然沒錯,我們也應該勇於表達自己的觀念,但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和最親近的人正確溝通,這在一段關係裡非常重要。

可以說,我們所有的衝突和矛盾都來自不會溝通。

小微和男友剛墜入愛河的時候,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每天就線上聊天都能聊一整天,小薇覺得自己真的遇到了真命天子。

按照小薇說,他倆興趣相同、能聊得來、是靈魂伴侶,她非常興奮。兩人也很快同居,同時戰爭也開始了。

兩個人都很能聊、有思想、有主見,這往往很容易引起爭權奪勢,話語權和家庭地位的矛盾。甚至看一個電視節目也會引起爭吵、爭立場,最糟糕的是,當僵持不下的時候,乾脆就摔門進行自我封閉。

時間久了兩人會感覺累,再也不說是彼此的靈魂伴侶,只想遠離戰爭逃避戰場。

但是小薇又控制不住自己,她覺得男人的私生活應該自己收拾,襪子、衣物、私人物件應該自己搞定,難道沒有女人那些年他都不換衣服襪子嗎?

恰恰這些事男友不放在眼裡,他覺得男人心裡裝了瑣事就幹不了大事,他的時間應該花在事業打拼上。可是他明明有閒下來的時間,難道不可以自己收拾嗎?

這讓小微焦頭爛額,她覺得自己熬不住這個吵架的頻率,從男友那搬走了,兩個人都不想讓步。她也沒有感覺被愛,更像是和同伴爭吵。

為什麼明明是親近的人,卻很難溝通?因為你總忽略了處理情緒

01

在這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小薇需要的是情緒呵護。

一段關係能否有效溝通的前提不是言語溝通、表達觀念,最先注意的應該是情緒溝通,因為言語只是情緒的表達形式,實際上,我們真正需要的溝通是看情緒說話。

有些觀點也不一定非要說出口,比如電視節目的爭論,看到他人問題的爭論沒有太大必要,兩個人在一起必定有差異,求同存異是婚姻裡最終要磨合的目標。

對某些事物看法的不同未必就是三觀不同,只要不涉及人品、原則,不是太過分的,都可以不用太計較。

我們可以選擇先認真傾聽,給他說話的空間。有的人過日子就是太急躁了,沒有耐心,如果真的重視這份感情,我們就要學會傾聽對方的表達。

為什麼明明是親近的人,卻很難溝通?因為你總忽略了處理情緒

02

當我們表達自己觀點時,心裡都是希望能夠被接納,如果對方閉耳不聽,或者否定觀點,我們會覺得自己被排斥,這是錯誤的認知。

要記住,觀點不等於我這個人,觀點不被接納,不代表我這個人不被接納,這樣才能有效避免自己受傷,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規定,一定要接納你說出來的每一個觀點。

表達是每個人的權利,尊重不同的表達是我們的基本素質。

這個道理不需要雙方都知道,只要有一個人知曉這個道理就可以很好避免溝通上的矛盾。前提是先要接納對方的情緒,比如可以擁抱,讓他先說,你可以不認同,也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

我們爭論是非對錯的背後,其實是恐懼,害怕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如他,怕自己會掉價,怕輸了將來他會爬到自己頭上來。

還有一種錯覺就是,他連吵架都不肯讓,還算什麼愛我?我該怎麼信任他?跟他過一生?他根本就不愛我,這是普遍女性的心態。

女性其實在意的是“他到底愛不愛我?”,而男性是屬於“有事說事”。

為什麼明明是親近的人,卻很難溝通?因為你總忽略了處理情緒

03

這時我們的溝通要回到男女大腦結構上的不同,他是左腦,我是右腦。我們要多一些覺察自己的情緒,有沒有代入到他講的事情裡,如果有就要及時止損,避免釀成大禍。要分清楚事實溝通與情緒溝通。

接納彼此不同的部分,婚姻裡真正讓關係長久是:因為你是你,所以我愛你。而不是因為你滿足我,所以我愛你。

放手,慢慢放掉那該死的掌控欲,放掉那操心糾結的優柔寡斷,這過程可能也會很痛苦,因為這是長期以來的一種習慣,每個被改正的習慣背後,都有需要療愈的部分。

我們可以通過正確的認知,只要意識到問題就能改正問題,但是將來會很幸福。如果我們足夠重視和想要延續這份感情,我們才會學習自我成長,不管將來跟誰在一起,我們終將面對的只有自己。

關係裡的感情流動需要用愛來互相滋養,才能有持久穩定的良性循環,這和兩個人的用心經營分不開,不要嫌麻煩,幸福生活本來就是需要用心體驗用心經營,但願我們都能擁有一段美滿幸福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