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如何進行止損?

C1C2類C2中陰中繼單筆止損未移5%/15%內不成不對2K3KJBP中位中樞黃金低,止損上移型低筆低黃金(孰)低;梯倉止損未移5%內分倉止,破本即走(破1分錢)驗追(驗證分型追入)隨(隨身加倉);梯倉5%外成本黃金3線孰先替;頂下止損分倉止,到本半走驗證追/補,滿倉止損成本一,加倉分價10%高5%低;月頂日段模式二/三梯倉B,中陰止損快K次級中樞高或低綜合止損R閾避險6%/5%/4%與分倉比例積,2K3K/黃金分割下一檔/B下軌孰低,強制止損5-7%裡,突擊止損低開地

止損執行盤中擊破1分立即離(到價就走)。10-30S

對止損要看得非常重。很多時候,辛苦積累的錢一遭被打掉,為什麼?就是說,我們永遠無法做到纏的頂尖,為了保護自己,還是要做止損。由於所有的買點都是由底分型確認來的,因此,通用止損就可以設在底分型的3K低。然後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來疊加其他情況。為什麼要止損?要接受一個現實,就是無論多麼完備的系統,出錯是必然的,出錯是交易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止損是交易的一部分。一定要從思想上接受和正視這個現實,只有如此,心態才能平和,只要我們系統成功率是70%,我們就可以輸少贏多,最終勝利。實際上,一個操作系統的成功率可能只有50%-70%,但如果設定了止損,使得每次失敗的損失在固定範圍內,而盈利則大幅度盈利,則總體算下來,收益就是正的,因此,絕不拘泥於單筆某個股票的得失,關心的是整體的收益。這就是設定止損的真諦。

交易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止損、止損、止損。因為控制虧損,實際上就是保證盈利,要從心裡認為止損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交易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的系統成功率現在是50%,那失敗的50%是怎麼來的?就是通過止損來的,因此,止損越痛快,越好,如此,系統中失敗的虧損額就降低,就變相地提高預期收益率。同時,要知道,執行了止損,實際上就是砍掉了虧損的部位,則剩下來成為盈利的部位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因此,快樂止損,執行止損,就是讓自己獲利的法寶。


止損的設定原則

止損考慮的因素有:

1、R比率;

2、分型低點;

3、綜合成本;

4、大盤影響。

因此,止損的設定不是純技術性的,還要結合心理、個性以及操作習慣和經驗。例如,R比率設定多少合適是個個性化的問題,是關心分倉的R還是整體的R,以及綜合成本對於滿倉後的重要性等等都是很個性化的問題,設立止損就要根據這些個性化的需要因人而定。在整體科學合理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符合個人操作習慣、價值觀和個性的止損來,這樣才能保證交易系統順利地執行。

一、止損未上移

對操作1筆來說,未出現驗證分型,對操作1段來說,未出現回調1筆。定義為初始止損。

1、5%內

這種情況就是買入以後,剛剛起漲不到5%,沒有出現止損上移,這時,C1止損位設定2K3K低或不對勁止損,C2類C2C3止損設定2K3K低或黃金分割下一檔。注意黃金分割下一檔不能超過強制止損-7%,因此,在設定止損時要注意R。另外,

中樞低的使用,一定是類C2止損未上移,漲幅小於5%時使用,如果止損已經上移,則不能再使用中樞低,往往R閾過大而失去買入機會。也就是說,在最初買入時,止損根據不同情況可以有四種類型:不對、2K3K低,中樞低,黃金低,JBP中位。但不能超過強制止損線。

2、15%內

這種情況只適用於JBP動態止損,JBP作為初始止損是在當前結構上的1筆中,上漲幅度不大,在15%之內,其止損首選JBP中位。

注:

(1)不對勁止損。不對勁的止損原則是定理:好的交易不會背離太遠。3類買點買入後原則應該很快上漲,如果買入後橫盤振,則屬不對勁,應立即賣出。一個成功的經驗是,買入後,應該在1-2K就應該起來,如果買入第2K天橫著不動,則中樞延伸繼續下跌的可能性大增,這時應該不等止損就先出來。

(2)對於任何買點,尤其是類C2,設置這四種止損點都是合理的,關鍵是看R。在R在閾值的保證下,選擇中樞低和黃金低對於類C2最合理,但是,如果R超過閾值,就不能強選之,而要選擇2K3K低,如果2K3K也超過閾值,則放棄買入。

(3)JBP中位

實際上,該止損時初始止損,C1C2C3類C2買入後,如果很快跌破JBP中位線,或上攻JBP中位線遇到阻力回落,都意味著出師不利,回到PBJ窄是大概率事件,這時,應先出局觀望。

JBP中位止損是初始止損,如果止損上移了,則以止損上移為標準,在1.0結構和2.0結構都適用,JBP做為初始止損適用的邊界是漲幅不超過15%,即漲幅不高時,JBP可以作為初始止損適用,超過15%,止損將上移到黃金分割0.618的位置處,這點應特別注意。

實際上,從止損總論總體來看,只有未移5%內的止損時真正的止損機制,它涉及到初始買入,因而顯得更加重要。其餘的都是止盈機制。

2、5%/15%外(15%-25%)

止損未移5%外,沒有型低筆低的,對應止損設定位黃金分割0.618/0.5和成本線3處。

這種情況就是買入以後,1筆漲幅強勁,超過5%,但沒有出現止損上移,這時,已經遠離2K3K低,也不會出現不對勁,止損在2K3K低顯然不合理,止損點必須上移,但是這時還未出現回調1筆,沒有新的2K3K低做參照,沒有型低筆低的,止損位可以選擇成本線、黃金分割0.618或0.5線,具體使用哪個線,還要看1筆出現頂分停頓低點與三根線的位置,原則是原則是孰先,即近守遠出。即,如果頂分確認時,離0.618位置遠,超過7%,則屬於遠,先出;如果與0.618在3-5個點之間,屬於近,則設0.618為止損線,盤中破即出;如果頂分停頓已破0.618,則看0.5,近守遠出;如果頂分停頓已破0.5,在成本之上,則應先出,以保本。在期間,如果成本線在0.618/0.5之上的,以成本線為優先止損。止損未移5%外成本黃金孰先替。因此,可以把止損設定為成本線,或這強勁1筆的黃金分割0.5/0.618位。至於是成本線還是黃金分割位則看二者的距離,如果

二者距離近,則止損放在成本處;如果二者距離遠,則止損放在黃金分割處。一般情況下,如果所在1筆漲幅在15%-25%,頂分確認時回調大約5%,0.618在5%-8%內,0.5在12.5%,則採用孰先的原則,在未打穿的條件下,在頂分確認低點之下的最近的一根線為止損線;如果所在一筆漲幅在35%以上,頂分確認時回調5%,回調0.618為12.5%,與最近的1根線差7%以上,就是遠,則先出了,不再守止損。

未移5%外的止損設置實際上是一種動態止損它的動態就在於頂分確認時,要根據三線的具體位置,動態地選擇設定止損線,原則就是近守遠出。

二、止損上移

止損上移有兩種類型:

(1)型低筆低

這種止損設定,對應買賣操作為對應級別1段是出現回調1筆,操作級別為1筆的是出現驗證分型。

止損上移的設定為1段中回調1筆的低點,1筆中驗證分型的低點。

(2)黃金低

在具體使用止損上移時,無論是型低筆低都要和黃金成本結合起來看,如果型低筆低位與黃金分割位很近,則可以使用黃金分割位,謂黃金分割下一檔。止損上移通常在走勢有結構的情況下,例如已走出3筆的段結構,在賣出時設定的有止損上移保護的次級C2賣,這時,一定要注意,止損上移位不但要看考慮型低筆低,還要考慮黃金分割線放一檔,做好比較工作,這時,應該考慮型低筆低於黃金低孰低作為止損上移位,以打到遲鈍賣出的目的。止損的基本設定是2K3K、成本、止損上移等3個基本位,而在這3個基本位都可以使用黃金分割設輔助位。輔助位就是黃金分割0.5/0.618兩根線,黃金分割使用的原則注意級別,它的邏輯是整體與部分關係,而止損上移的邏輯是線段1+1終結,是兩個概念,不是一一對應的。具體使用原則是:

1、0.5/0.618孰先。

在基本位所在1筆畫黃金分割,看基本位在黃金分割中所處位置,如果頂分確認時,未達0.618,就設0.618為輔助止損位;如果已達或已過0.618,則以0.5為止損位;

2、0.5/0.618孰穿。

就是在黃金分割輔助位的0.5/0.618中看誰穿過之前的中樞,該中樞可以是本級也可以是次級,優選穿之前中樞的線為輔助止損位。

3、0.5線底線

無論是孰先還是孰穿,最後的底線是0.5,破0.5就不能再堅守,應執行止損。

黃金分割0.5/0.618如何選,孰先孰穿半底線。

三、梯倉止損分倉止,破本即走驗追/隨

不成不對2K3K低是針對單筆買入的止損或止損上移而言的,在止損未上移的前提下,經過梯次建倉滿倉後的止損與單筆止損的設立不同,它首先要考慮的是綜合成本,在盈利未達到5%的前提下,要分倉止損,打到成本先走一半,出現驗證分型再回補或追入;盈利達到5%以後,回調到成本則全部出局。這是梯倉止損與單筆止損的最大不同,

單筆止損重視的是R比率,梯倉滿倉後的止損重視的是綜合成本。

梯倉止損原則適合所有的梯次建倉滿倉後的模式,包括梯倉、隨身、分價等建倉模式,以5%盈利為界限,之內就是半倉成本止損;之外就是全倉成本止損。

四、頂下止損分倉止,到本半走驗證追/補

頂下止損是梯倉止損,是特定形態中的經驗止損。特定形態是指在月頂日段的流暢建倉和梯次建倉過程中,滿倉點都是在次級別C2處,一般情況是止損放在綜合成本處,但有些時候,股價往往在C2之後會回調,這時,我們的關注點是C2的低點是否能破,並把止損設在C2低點處,這時,這個低點可能低於綜合成本也可能高於綜合成本,但只要在R閾範圍之內,我們都選擇接受。因為,在大結構和小結構都好的前提下,股價回調到C2低點處形成類C2,將會大幅向上拓展空間,很多月頂日段的形態就是在這個次級類C2的點位開始的,因此,我們把月頂日段梯倉的止損設在C2低點處而不是綜合成本,稱為頂一下。當然,破了就必須出局。

半倉止損

滿倉之後,一般都是以成本為止損,在涉及頂下止損時,如果破了成本,可以先出1/2,然後再執行頂下止損,如果頂住了,再適時加回來,如果頂不住,則止損,這時只是1/2倉止損,資金曲線比較平滑,這種方式就解決了頂下止損由於是全倉止損有時會很傷的弊端。

月頂日段的日段模式梯次建倉和隨身加倉時,涉及到綜合成本與次級C2低點孰高的問題,如果成本在下,則全倉執行頂下止損或成本止損,如果成本在上,則成本止損1/2,頂下止損1/2,如此,可以有效控制風險,使得資金曲線更加平滑。

綜合風險控制和走勢結構兩方面因素,無論是梯倉還是隨身加倉,滿倉以後,成本止損成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在此原則指導下,當股價偏離到成本價下方時,選擇止損1/2出局。留下1/2底倉去等待頂下止損位的到來,破掉,就是1/2倉的損失,日線單倉2-3%的綜合損失是可以接受的;待走勢走好,反身向上到成本價上方,則把止損掉的1/2倉補回來,如此反覆。最後的結果是:

滿倉後,如果股價選擇向上,我滿倉跟隨向上;如果股價選擇向下,我半倉止損。根據好的交易不會背離太遠的原理,向上的走勢不會反覆太多,會很快脫離成本,如果大幅度向下偏離成本,我也不會選擇回補。也就是說,反覆半倉成本出局的次數是有限的。一般情況下,半倉反覆止損比較容易出現在隨身加倉的模式中,因為2K離的很近,容易回調到成本,這時,更要嚴格止損,因為,隨身加倉的目的就是期望後市一路向上,快速脫離成本,如果沒有達到預期,就要痛快止損,再等下一個分型回補或追入。而在梯倉或分價止損模式中,由於成本離現價距離較遠,一般不會出現反覆半倉止損的情況。這樣的話,就把滿倉後的頂下止損空間嚴格控制住了,並且保留了滿倉向上的可能。

半倉止損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成本止損絕不手軟,要狠要快,破點1分錢立即走,不加思索,否則就不是成本止損了,一般來說,跌破成本1分錢就要出局,要不假思索,要快,否則很容易形成反覆吃倒差價,提高綜合成本。這裡的心理狀態應該是:

成本止損我沒有損失,上去我有半倉,重新走好我補回來,只損失幾十元的手續費。甚至應該考慮在成本之上止損,把手續費也加上。總之,成本線不能丟。


回補


關於反覆半倉出局和回補的原則是:到本即走,等待買點追入(驗證回補)或隨身加倉。


買點追入

盤中擊穿成本就出局,走勢重新走好站上成本再回補,這裡的走勢重新走好,是走勢結構上次級回調1筆結束,形態上明顯的驗證分型形態。是結合次級結構中下跌1筆結束後的回補,位置高的情形就是買點追入的做法;


隨身加倉

或者如果當下是次級C2買,可以等1K陽線並符合分價空間可以繼續加倉,即隨身加倉的做法。克服隨身加倉反覆止損的辦法就是2K之間要保持差價,一般5%-10%,這也是梯倉的形式,就是價格梯次,倉位梯次。


在實際操作中,回補往往是先追後隨或先隨後追,或隨中有追或追中有隨,追隨追隨,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影不離,總之把握加倉的總原則:1、買點;2、分價空間5%-10%。有時是買點,但分價空間不夠,要等;有時分價空間夠了,但不是買點,也要等。


月頂日段的內部結構中,用最大中樞3賣法則來衡量的話,如果日段是模式1的形態,適用於頂下止損;如果日段是模式2或模式3的形態,則不適用頂下止損,只用綜合成本止損,這時要密切關注買入後的走勢對C3賣的反破情況,一旦反破不成功,則破了綜合成本出局。

也就是說,頂下止損只適用於月頂日段形態中的模式1的止損。其他情況仍然是綜合成本止損。

四、滿倉止損成本一,加倉分價10%高3%低

成本止損是梯倉滿倉之後的第一原則,在梯次建倉和隨身加倉的情況下滿倉後,要分倉止損,分倉止損的參照點是綜合成本。

成本止損有兩種情況:

1、曾經盈利5%以上,再次回到成本,破則止損出局;

2、分倉止損。月頂日段的日段模式梯次建倉和隨身加倉時,涉及到綜合成本與次級C2低點孰高的問題,如果成本在下,則全倉執行頂下止損或成本止損,如果成本在上,則成本止損1/2,頂下止損1/2,如此,可以有效控制風險,使得資金曲線更加平滑。成筆以後,把止損設定在綜合成本,等完美賣出點,即1段結構的末筆次級C2賣的到來。

在分倉止損中,要重視加倉的技巧,加倉直接影響到綜合成本的位置,進而影響到止損空間的大小,最終影響到持倉的穩定性與機會。經過計算(見梯倉總論)對於日線級別來說,

梯倉和隨身加倉的分價空間控制在5%-10%為宜,綜合止損空間在2.5%-5%(與綜合成本的距離不是真的虧損),符合日線的常規波動空間。因此,一定要把握5%的底線,不能急著加,否則容易出現反覆止損的現象,反而被動抬高綜合成本。

分倉止損的總止損空間

是可以事先算出來的,按分價空間5%計算,加倉止損空間為2.5%,倉位1/2;初倉止損位5%,倉位1/2,總止損為3%;如果初倉按初始止損算的話,大約在3%-6%之間,綜合止損就在2%-3.5%,就是說,分倉止損的總止損大約在3%左右,這樣操作起來就做到了心中有數。

五、綜合止損R閾與分倉比例積

綜合止損是處理棘手買點的方法,往往C1或C2的R閾高時,為了部位和R閾的平衡,可以分倉買,綜合止損就是R閾與分倉比例的積,一般就是合理的止損,然後等待股價回調或後續再加倉。沒有加倉點,就用分倉拿到底。

R閾避險6%/5%/4%

關於R的設定:

R的設定不能超過5%,超過就放棄並轉入次級C2/本級驗證分型預。一般情況下,R閾值設定為日線6%,120F5%,60F4%,30F3%左右,如果超過這個界限,就要轉到次級C2買入。次級C2也要關注R閾和位置,R閾值過大或位置不顯偏大,則放棄。實踐證明,執行R閾真的可以起到避險作用。

R比率的最低標準:3。就是預期收益應該大於15%,預期通過預估來判斷,關鍵價位黃中B,對於類C2來說,15%一般都可以達到。如果按10次統計,成功率50%,5次失敗損失25%,5次成功獲利75%,還是收益50%,因此,類C2只要設定好R,就可以毫不猶豫地買進。

止損的R閾值與分倉管理

止損的R規定最多在6%-5%-4%的位置,在操作系統形態中,很多時候,買點出現的那根K出現中陽線,導致R的閾值超過規定,但由於形態和趨勢都很合適,如果此刻不買可能會失去買入機會,止損R又太高,出現了兩難境地。這時,可以和梯次建倉管理結合起來,由於是梯次建倉,因此,我們可以在此位置買入第一筆,則該筆的

R值是標準R值與分倉比例的乘積,如此,可以大大降低R值,使得買入變得即容易又可控。後續出現梯倉的買點,就可以順利加倉了。例如,流暢建倉的C1買點出現當根K達到8%,超過6%的閾值,但由於C1建倉是1/3,因此綜合R閾值為2.6%,是可以買入的。

六、中陰止損

中陰的操作是在1/2級別快速過中軌買入,這時,按照常規止損原則往往止損R閾值較寬,可以如下處理:

1、選擇快速過中軌的K線低點;2、在快速拉昇對應的次級中樞中,選擇中樞的上軌或下軌為止損點,具體根據對應的R閾值來定。

七、強制止損5-7%

一隻股票的虧損不能超過5-7%。

在實踐中,-7%的止損點往往發生在黃金分割放一檔位置,與買入點距離接近7%,這時如果擊破,就應立即強制止損。

八、突擊止損

就是遇到突發情況,大幅度擊穿止損的情形。突發情況是指由於消息面突發狀況導致開盤大幅低開,跌破強制止損點-7%。

例如開盤跌停,大幅度擊穿止損,這裡的止損點是指所有的2K3K低,止損上移點,黃金分割下一檔,B下軌等所有點,以及強制止損的-7%。這時要有立即重新定立止損的心理,這個止損點就是低開點,如果跌破立即賣出。(1)低開直接向上,以低開點為止損點,向上產生C1/C2/C3賣點賣出,或再次跌破低開點賣出;(2)低開繼續向下:立即賣出。

突擊止損常常是發生在大盤風險和個股風險時。個股風險常常是由於個股問題,而選用三增比,可以大大降低個股出現突發問題的概率。

就是說,止損點的基本原則就是分型的2K3K低、成本、止損上移點3個基本止損位。然後,對這3個基本位可以有輔助位,就是黃金分割放1檔/穿中樞。

止損的執行

止損的執行,擊破止損不能等收盤,要在盤中到價就走(跌破1分錢),果斷堅決不猶豫。不用等一等,擯棄經驗止損,用機械交易保證交易系統的一致性。

2015年12月半年班20160508之01:21

10秒-30秒內不收回,就執行止損。

注:關於盤中執行的時間框架:

1、止損時間:盤中突破10-30S;

2、分型預:日30分鐘,周半天,月2天。


股票如何進行止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