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如何保衛你的財富?理財看回報,更要看可靠不可靠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城市按下暫停鍵。它不僅打亂了大家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也讓人們意識到穩定理財的重要性。

“公司現在因為疫情,不能上班,只有基本工資,房貸、車貸,還有信用卡還款的壓力,現在著實感覺到理財的重要性。”家住重慶大渡口區的楊女士坦言,手裡有錢才能有安全感。

近日,據騰訊理財通聯合騰訊財經、中國基金報發佈的《基民投資行為大調查》顯示,疫情期間,68%基金投資者比平時更加關注理財投資相關資訊,超六成基金投資者增加了投資理財的操作次數。理財通專家也建議,在經濟狀況較好的時期合理規劃理財與投資,將有助於遭遇風險變故時平穩度過個人的“經濟危機”。

疫情激發理財需求 理財通成了多數人選擇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很多人或許還沒有理財的決心,也不明白財務健康的重要。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你沒有找到一種睡覺也能賺錢的方法,你將工作到死。如今,一場疫情讓不少個體覺醒了理財觀。

90後的菲菲是重慶一家商場的銷售員。在年前她選擇了辭職,"本來準備過了新年和男朋友去旅遊,然後再找工作。"沒想到突然到來的疫情,打亂了她所有的計劃。“直到現在我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加上過年已經兩個多月沒有收入,心裡感覺挺慌的。”菲菲坦言疫情的到來讓她的經濟壓力驟增。

作為網購達人的菲菲,如今已經不敢在“下叉”購物了,而是下定決心存錢並研究起了理財產品。“要是當初能抽一些時間在網上做些穩健的理財投資,我想現在也不會這麼難過,這幾天我和男友正在理財通上看基金,準備開啟自己的理財生活。”

與菲菲不同的是,去年剛剛畢業的王兵(化名),則因為早期理財,生活並沒有受太多影響。日前,在騰訊理財通“戰疫”理財故事徵集活動中,王兵介紹了自己的理財故事。作為一位職場新人,王兵剛工作不到半年就遇上了新冠病毒。“休息了快兩個月還沒有開工,1月份的工資都沒發,正所謂年前一分沒剩年後一分沒掙。”王兵自嘲道,不過還好他之前在騰訊理財通存過一點錢,使得疫情並沒有降低自己生活質量。

王兵表示,雖然他不太懂理財,但深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他,在上大學時就利用零花錢開始定期存款,尤其是在朋友介紹微信的理財通後,他每個月都會定存一些,就這樣困窘的時刻給自己一份保障。

和王兵一樣,如今在投資理財平臺選擇上,騰訊理財通成了很多人的選擇。3月18日,騰訊公佈了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騰訊金融科技重要業務板塊“理財通”資金保有量同比增長超過50%,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一倍。此前,騰訊2018年財報顯示,騰訊理財通資金保有量突破6000億元,用戶量已經突破1億。

理財需要堅持 基金成投資重要渠道

假期延長、復工推遲,和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一樣,如果個人“存糧”和可動用的流動資金儲備不夠,那麼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是極其脆弱的。

同樣參加徵集活動的廣東李女士感觸頗深。李女士介紹,她和丈夫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儘管公司業績並未受太大影響,工資也能照發,但是疫情對她的理財觀念形成了很大沖擊。

“以前總覺得有爸爸、媽媽兜底,對待理財方面態度並不認真,總是把貨幣基金裡面的錢取出來購物聚餐、購物,以享受生活為第一。”談到自己之前的理財,李女士有一些害羞。不過,在這次疫情影響下,她和丈夫也逐漸認識到家庭理財態度的不正確。

李女士認為,投資理財貴在堅持,做人做事要自律,既然定了目標就要嚴格執行,不在萬不得已地情況下隨意改變目標。“這段時間,我增加了定投的貨幣基金理財,每個月都拿出一部分工資投入到理財中,以後不會隨意取出,讓自己的資金穩穩的留著,在面對困難時多一份從容。”

李女士並沒有意識到,用日常收入時進行理財投資已經是不少上班族們實現財富增值保值的方式。《基民投資行為大調查》顯示,在理財投資的資金主要來源方面,有61.3%的基金投資者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隨後為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分別佔比為14.17%和13.74%。

記者統計了下,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市場已成立214只新基金,合計首募規模超過4000億元,創下近20年來的新高。可以看出疫情下,基金投資成為市民理財的重要途徑。

理財不能只看回報率 關注可靠平臺很重要

投資理財能讓人們具備抗風險的能力,降低意外帶來的損失;然而在選擇投資理財平臺上,則需要謹慎小心。

參加了騰訊理財通“戰疫”理財故事徵集活動的河北人孫興(化名)就遭遇理財陷阱。孫興一直都有理財投資的習慣,不過他比較愛追求高收益,他在一家P2P理財投資平臺購買了兩萬多元的理財產品,本想著接此機會賺一筆錢,美美地過個年。可沒想到,平臺創始人“跑路”了,最終血本無歸。

屋漏偏逢連夜雨,去年12月,他的母親突發腦溢血住院急需用錢。可他的錢卻買了定期理財產品和基金,急用錢的時候取不出來。無奈之下,他只好四處借錢,甚至在網上申請了網貸應急。“如果能重來,我會選擇像騰訊理財通那樣更安全、流動性更強的理財平臺。”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的互聯網理財人數已經達到5.3億。不過,據天眼查公佈的數據顯示,理財和保險成為了維權重災區,僅有20.45%的消費者對銀行整體滿意。因此選擇安全可靠服務好的騰訊理財通等平臺進行理財投資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以騰訊理財通為例,以穩健的產品策略,不做基金超市,堅持嚴格的基金評估篩選體系,精選出優質的金融機構和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同時,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風控等金融科技能力,為用戶進行資產配置。疫情期間,理財通還加強用戶投教,給用戶推薦穩健避險型的理財產品。

孫興告訴記者,通過他母親住院這事件,他以後會將一部分錢存在騰訊理財通等安全可靠的大平臺上,在確保資金流動性的前提保值甚至增值。“理財就是理生活,不能夠一味追求收益而忽略風險,以免虧了本金。”

理財通專家:缺乏風險意識易“觸雷”

每年春節前後都是理財產品的銷售旺季。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人宅在家裡更關注理財,這也使得在線理財也悄悄火了起來,然而由於互聯網理財平臺魚龍混雜,產品良莠不齊,引發諸多因為理財不當帶來的悲劇。

公開數據顯示,僅2019年,金融行業的新增失信違法條數就高達7909條,新增的法律訴訟也達到了2709件。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部分理財平臺,特別是部分P2P平臺缺乏足夠的互聯網安全、風控技術支持,一些平臺的信息披露不完整、運作不規範,甚至有一些平臺打著投資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非法轉移財產和套現跑路等等。

此外,據調查顯示,超7成受訪者都表示疫情後會增加疾病、醫療等保險產品的消費,而即便要投資也將選擇騰訊理財通等大平臺,以避免在風險來臨時陷入財務困境。

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投資專家劉明軍表示,疫情之下,專業機構的服務顯得更有價值。以用戶利益為上,騰訊理財通根據用戶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需求,做好用戶適當性的管理。同時,基於理財產品、大數據、宏觀基本面、行情等專業分析,以及與基金經理調研,長期跟蹤理財產品的表現。從中精選出波動率低、回撤低、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穩健的產品推薦給騰訊理財通用戶,幫助用戶做好資產配置。

目前來看,隨著居民儲蓄的持續增長,買理財、投保險、選基金、囤黃金……群眾的理財意識空前覺醒,不過,在加強學習投資理念,提高風險識別能力的同時,也要根據風險偏好匹配理財產品,做到期望收益與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相匹配。

“很多明明財務狀況較好的年輕人由於疏於對投資理財的關注,往往選擇了與自己收入不匹配的理財方式,最終導致了實際財富的縮水。”劉明軍指出,近期的行情波動,希望用戶能加深對產品風險的瞭解,以及清楚自身對於投資期限、資產流動性等安排。對產品、市場和自身需求的認知越多,就越能理解和承受風險,就更加有助於買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