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上有哪些勝局已定,卻被反殺的戰役?

漢史趣聞


作為一個人生開掛的帝王,劉秀在昆陽創造了一個奇蹟,也奠定他成為領導人的地位。

西漢末年,皇帝們一個比一個不玩活,漢元帝是個善良的文藝青年,他喜歡美人,喜歡音律,就是不怎麼打理政務。國家大事被宦官把持。因為老公不著調,皇后王政君培養自家人做後盾,結果她的侄子王莽趁虛而入,鳩佔鵲巢,篡奪漢位,建立新朝。

王莽上位很倉促,根基不穩,為了緩解矛盾,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不改到好,一改國家更亂了。

各地紛紛起義,為了名正言順,大多數起義軍都找個原來漢朝皇帝遠親做幌子。漢宗室劉玄被立為帝,率領一支部隊在河南作戰。劉秀就在這個部隊裡。他也是皇帝后裔,屬漢景帝時期劉發直系一脈,他自幼聰明,處事不驚,性格堅毅。在起義軍裡備受擁戴。

昆陽之戰,一萬對四十萬的較量

起義軍攻打宛城時,劉秀奉命堅守昆陽。王莽則派出王尋等人帶領四十萬軍隊前來進攻,而劉秀的守城部隊不過萬人。四十萬對一萬,怎麼看都穩超勝券,王莽軍將整個昆陽圍合,如猛獸一般,似乎張開巨口,馬上將守軍吃掉。

很多起義軍士兵都喪失信心,主張棄城投降,劉秀堅決不同意。他留下王鳳守城待援,自己帶著十三名敢死隊員突圍出去,調來援軍。不得不說真龍天子有超乎尋常的運道,我們無法想象,這個小分隊是如何從密密麻麻的包圍圈衝出去的,但劉秀做到了。

五天後,劉秀調來了援兵,不多,只有兩萬。

因為劉秀在突圍過程中摸清了敵人的情況,他先是利用敵人攻城幾天不克的急躁心理,大力製造謠言,說宛城已經被起義軍攻下來了,動搖敵人的軍心;又用最精銳的部隊上前衝鋒,反覆做車輪戰,讓敵人以為援軍無數,更加驚慌失措。劉秀則趁著夜色,親自率領三千人,對王尋的指揮部進行偷襲。

王尋是個豬對手,他沒把劉秀放在眼裡,竟然下令其他部隊原地待命,自己帶上一萬人馬,要去會會劉秀,結果王尋都戰死了,那邊戰士還傻呵呵不敢動彈呢。昆陽城守軍趁機突圍,王莽軍隊群龍無首,亂做一團。此時忽然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潮水忽漲。

王莽軍隊裡的士兵有跑路中互相踩踏而死的,有被河水淹死的,四十萬人馬死傷無數,居然輸了這場戰爭!


實說歷史


玩mc起床戰爭,場上就我一個紅的,一個綠的和仨藍的。我苟在黃隊老巢,綠隊的和一個藍的同歸於盡了。我的朋友在觀戰(掛了),我攢了7個火球。那倆想過來,我一個火球炸下去一個。最後一個我趁他喝藥一個珍珠瞬移到他後面直接人造轟炸區(6火球加2TNT)炸的對面懷疑人生,根本沒有掙扎的餘地



路齊ss


孟良崮戰役是蔣介石和顧祝同、張靈甫料定必勝的戰役,最終以國軍第一王牌七十四師被華野陳毅、粟裕全殲而告終。在西北坡時,主席問粟裕:孟良崮戰役的結局,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蔣介石,還有一個是誰?粟裕不敢妄加揣測,主席哈哈大笑,用手一指自己的鼻子,還有一個是我毛澤東!



背景:

1947年,國軍對我軍的全面進攻被我軍打破,被迫改為對我陝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3月下旬,國軍調往山東戰場的兵力達24個整編師、60個旅、45萬人,並以王牌74師、第5軍、整編11師國軍五大主力之三為骨幹,分別組成三個機動兵團,其中第一兵團湯恩伯以下轄8個整編師20個旅20萬人,為主攻主力,企圖先佔領沂水、坦埠一線,爾後與第2、第3兵團通力向北、向東進攻,迫使我華野9個步兵縱隊加一個特種兵縱隊27萬餘人決戰或北援黃河。敵軍為避免部隊一部被華野聚殲,採用“密集靠攏、加強維繫、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法。

華野幾次預設圍殲方案落空後,粟裕決定華野主力東移,使蔣介石、陳誠發生誤判,認為華野攻勢疲憊,可能向東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於是在5月10日電令各部跟蹤追剿,妄圖逼我軍在魯中山區決戰。顧祝同轉令3個兵團向博山、沂水一線疾進。右翼湯恩伯一兵團立功心切,改變原來穩紮穩打戰法,不等第2、第3兵團統一行動,即以張靈甫74師為骨幹,在整編25師、第83師配合下,於11日自垛莊、桃墟攻坦埠,妄圖趁隙佔領沂水至蒙陰公路;另以第7軍及整編48、第65師在左右兩翼掩護。11日當晚,敵軍行動計劃被華野偵察部門獲悉,陳毅、票裕連夜召開第1、4、8、9縱及特縱領導人開作戰會議,12日晨下達以第1、4、6、8、9縱分割、圍殲整74師任務,以第2、3、7、10縱阻援,決定13日發起進攻。

5月11日至13日,張靈甫74師在83師、25師掩護下自垛莊北進,被9縱擊退,又佔楊家寨、佛山角、馬牧池等地,意圖14日攻佔坦埠。13日上午,敵3個師進攻,至下午4時因怕被殲退至黃鬥頂山、重山、馬牧池。當晚我華野1縱、8縱以一部正面阻擊,主力從其兩翼向縱深楔進。我1縱3師攻曹莊及以北高地,逼進蒙陰,對外正面阻擊敵65師;縱隊主力攻佔天馬山等要點,割斷敵74師和敵25師的聯繫,殲25師一部,該師大部逃回桃墟。我8縱主力佔桃花山、鼻子山等要點,割斷敵74師與整編83師的聯繫;一部佔孟良崮東南橫山老貓窩。同時,我4縱、9縱正面攻擊,佔黃鹿寨、佛山、馬牧池一線,扼制敵74師的進攻,我6縱王必成由銅石地區急速北上,14日晨抵垛莊西南觀上、白埠地區。13日晚,敵74師前沿據點被攻,張靈甫仍準備14日執行攻佔坦埠計劃。



14日10時,張得知天馬山、馬牧池等地失守,為避免遭我全殲,匆忙向孟良崮、垛莊方向後退,並組織一部反擊,我華野見其南撤,立即猛攻。我4縱、9縱進佔唐家峪子、趙家城子一線,我6縱在1縱一部協同下,15日拂曉攻下垛莊,自此74師已成甕中之有鱉。我8縱攻下萬泉山,與我1縱、6縱一起在蘆山、孟良崮地區合圍了敵74師,蔣、顧雖驚,但一併不過分擔心,認為74師戰力五顆星,又佔地利,控制高點,必能守住陣地,如左右鄰軍疾速增援,正好逼華野決戰,一舉殲滅我軍。鑑於此,他令74師固守待援,以吸引我華野主力,同時嚴令新泰的11師、蒙陰的65師、挑墟的25師、青鴕寺的83師以及河陽、湯頭的第7軍、第48師靠攏74師;調第5軍自萊蕪南下,整20師自大汶口向蒙陰前進,以10師在蒙陰、青駝寺地區殲我主力。張靈甫信心滿滿、躊躇滿志,他以為74師戰力超強,加之有左右二鄰的全力增援,共軍奈何不了他。他一面請求空投糧彈,一面佈署部隊防禦。

15日晨,74師被圍困在孟良崮為核心的520、600、610高地及蘆山、雕窩等地,水源被全面切斷,74師不僅士兵缺水難耐,連部分美式裝備也因缺水而不能正常使用。13時,華野總攻,74師竭力頑抗,激戰至16日上午,敵74師主陣地全部丟失。下午天陰雲低,能見度差。華野以為74師被全殲,但核算人數時,發現張靈甫師應還有萬人。部隊捜索攻擊,終將敵74師及整編83師1個團的餘部全殲。張靈甫被擊斃。16日16時半結束戰鬥,華野發現敵臺行動,粟裕令第4、8、9縱對孟良崮、雕窩間的山谷搜索,至18時,共搜出敵7000餘人。



戰果:

我華野殲74師及所屬83師l個團,計32680人,其中俘19680人。我軍犧牲2043人、傷9300人,其它減員846人,合計12189人。此役沉重打擊國軍囂張氣焰,鼓舞我軍士氣;是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進攻的重要轉折點,為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奠基,提早敲響了國軍在解放戰爭中的喪鐘。


蒼茫大地顧煒斌


1947年8月間,華野副政委譚震林率領損失較大的二縱、七縱去膠東地區休整,臨走給粟裕留下一封長信,以誠懇的語氣相告:“數十萬大軍的指揮,如果不能看遠是很危險的,如果拿五仗沒打好的主要原因放在樂觀這點上去檢討,是不能把問題徹底弄清楚的”,這是來自華野內部一次罕見的批評。

(六縱司令員王必成)

此前的6月29日,華東野戰軍接到了西柏坡的電令,要求陳粟大軍多路出擊牽制山東戰場的蔣軍,以減輕劉鄧在大別山的壓力。根據這一指示,華野決定兵分三路出擊,以葉飛和陶勇率兩個縱隊組成“左路兵團”挺進魯南,以陳士榘和唐亮率三個縱隊組成“右路兵團”直插魯西,陳粟親自掌握四個縱隊及特縱在魯中拒敵,這就是華野歷史上有名的“七月分兵”。

陳粟首先選殲的是進犯魯中根據地的整編第11師,即胡璉率領的蔣軍“五大主力”之一,由於山東戰場兵力已不充足(調出部隊去大別山),胡璉電請徐州方面轉攻為守,從魯村轉進到南麻地區構築工事,在此停留了20多天不再繼續推進。7月18日,華野三個縱隊在大雨中包圍南麻開始攻擊,以第7縱隊負責阻援。

(七縱司令員成鈞)

然而在這大半個月時間裡,胡璉督促部隊構建了非常完備的防禦工事,南麻周圍五公里範圍內,整11師修築了以數百個子母堡為核心的工事群,缺乏思想準備的華野指戰員在進攻中付出重大傷亡,仍然進展緩慢。胡璉為了負隅頑抗,當場槍決了臨陣脫逃的整編18旅一名工兵營長,逼著各部隊拼死抵抗,戰鬥異常激烈。

即便如此,華野依靠優勢兵力和官兵們的浴血奮戰,歷經三天反覆爭奪,仍然將胡璉所部壓縮至很小的區域,攻擊部隊已經全面接近敵核心陣地,看起來勝利在望,而“土木系”老本整編第11師則在劫難逃。陳粟首長希望全殲整11師再來一次“孟良崮大捷”,以實際戰果配合劉鄧大軍的戰略行動,而胡璉則拼命地向徐州和南京發電,要求增援。

(華野陳粟首長)

然而由於暴雨傾盆,華野用來攻堅的炸藥幾乎全部受潮,無法對敵核心陣地進行爆破攻擊,爆破手冒著敵人火力送到位後能爆炸的不足十分之一,垂死掙扎的胡璉則不停派出部隊實施反衝鋒,戰局一時陷入僵持。在外圍,黃百韜擔任指揮官的敵人援軍正在趕來,援敵由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64師的四個整編旅組成,孟良崮戰役的處分,讓黃百韜不敢偷奸耍滑,率領部隊瘋狂進攻我7縱阻擊陣地。

1947年7月21日凌晨,黃百韜所部已突破華野阻擊線,接到消息的胡璉蒐集所有剩餘彈藥,組織部隊進行了最大規模的一次反突擊,部分華野部隊被迫後撤。當晚,陳粟為避免全軍陷於被動,下令撤出戰鬥,南麻戰役就此失利。戰役中我軍殲滅整編第11師5000餘人、增援的兩個整編師4000餘人,但華野四個縱隊傷亡近萬,是一次得不償失的戰鬥。

(整11師師長鬍璉)

南麻戰役絕對是一場惡戰,華野傷亡較大本應轉入休整,但是蔣軍李彌的整編第8師此時突然佔領臨朐,阻斷了我軍向膠濟線以北轉移的通路,粟裕偵知李彌部隊剛剛到達臨朐,防禦工事倉促不堅,遂決心乘其立足未穩將其殲滅。於是再次命令第2、第6、第9共三個主力縱隊轉而圍攻臨朐城,同時繼續以7縱阻援,各縱隊於7月24日遵令同時發起戰鬥。

至7月26日下午,華野二縱5師已經突入臨朐南關,並對城牆多處實施爆破,可惜暴雨再次使炸藥失效,第5師一個突擊連連續五次爆破,炸藥包居然一個都沒有響。當夜5師再次組織突擊,將城牆炸開缺口後所屬第14團迅速衝進去七個連。但是由於突破口被敵軍火力封鎖,14團突入城內的部隊被敵軍包圍陷入困境, 李彌以兩個團進行瘋狂反撲,我軍七個連的幹部戰士奮戰3小時後彈盡援絕,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整25師師長黃百韜)

由於外線阻援的7縱兵力已經嚴重不足,被追敵和援敵多處突破,難以保障攻城部隊的側後安全,加之華野已連續作戰半個月,傷亡較大部隊疲勞,同時受山洪暴發影響,糧食、物資前送及傷員後運等均極困難,考慮再三,陳粟首長再次下決心撤出戰鬥。 臨朐之戰,華野雖然殲滅李彌整8師7000餘人,但未能達成預期的殲敵目的。

整個1947年七月份華東野戰軍連戰不利,都是在幾乎鎖定勝局的情況下遭敵反撲而功虧一匱,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無法在局部形成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戰後,粟裕將軍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但是在西柏坡和陳毅的鼓勵下,粟裕率領部隊很快走出失利的陰影,經過一個月時間的休整後,1947年9月初即揮師魯西南,取得了全殲敵整編第57師的重大勝利。


度度狼gg


這種戰役很多,但是最讓人惋惜,影響最大的戰役應該數滑鐵盧戰役了。直到今天,我們說某個人失敗,還說他是走了滑鐵盧。

滑鐵盧戰役是西方最有名的軍事家拿破崙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拿破崙堅信自己能夠取得勝利,誰知道在最後一刻,他失敗了。

1815年3月1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法,他在儒安港登陸向巴黎進軍,於3月20日進入四黎重新成為法國皇帝。3月25日反法聯盟在維也判會議上宣佈拿破崙為非法,他們再次宣展行其共同的諾言,並開始集結兵力以入侵法國。

1815年3月到6月,為了應對聯軍的入侵,拿破崙再次顯示出其令人驚奇的巨大號召力,他立即徵召了188000多人的正規野戰軍,另有10萬人駐防要塞和軍需倉庫。同時還有30萬新兵在受訓。拿破倉親率北方軍124000人,集中於巴黎周圍,其他軍團則把守邊界。

到了1815年6月1日,聯軍組織了龐大的軍隊。其中集結於法國邊界在比利時有兩個軍團,由惠靈頓指揮的英荷軍團計95000人,由布歇爾指揮的普魯士軍團計124000多人(不包括在盧森堡由腓特烈·埃米爾·克萊斯特率領的一個軍計26000人)。

在萊茵河上游地區,從曼哈姆至巴勒,駐紮著由施瓦岑貝格指揮的奧地利軍團,計21萬人。在意大利北部,駐有75000人的奧地利軍團,由弗裡蒙特指揮。在德國中部地區,由巴克萊指揮的俄羅斯軍團計167000人正慢慢向西移動。

拿破崙針對聯軍的部署,決定在聯軍兵力還沒有集中之前,主動出擊。他首先的目標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兩個聯軍軍團。他決定插入兩個軍團之間,割裂兩者的聯繫,各個擊破敵人。

這一計劃十分有力和大膽,也充分反映了拿破崙的才華。但他在用將上卻犯了一系列錯誤。他錯誤地將達武留守巴黎以負責其防務;而當繆拉要求擔任野戰指揮官時遭斷然拒絕;頗有野戰能力的蘇爾特被錯誤地任命為參謀長;而雖然勇敢卻反覆無常的內伊及格魯希卻被選拔為其左右手。

1815年6月11日,拿破崙離開巴黎,走上戰場。6月14日,拿破崙將其軍隊秘密集結於沙勒羅瓦附近,準備進攻惠靈頓和布呂歇爾。然而惠靈頓和布呂歇爾還矇在鼓裡,仍以為法軍剛剛離開巴黎附近的軍營。1815年6月16日,在利尼及卡特爾-布拉斯之戰中,拿破崙首戰告捷,擊敗了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團,迫使它撤退。然後,拿破崙派格魯西率領33000人追擊布呂歇爾,自己率領剩下的軍隊進攻惠靈頓軍團。

於是,在1815年6月18日爆發了著名的滑鐵盧戰役。

拿破崙本準備於18日上午向英軍發起進攻。可是由於炮兵軍官的建議,18日上午,拿破崙將總攻時間推遲了幾小時,以待地面乾燥,以加強炮兵的殺傷力。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如果不是這樣,拿破崙就會在布呂歇爾到來增援惠靈頓之前就擊敗了惠靈頓軍團。

與此同時,布呂歇爾已從利尼戰敗中解脫出來,並重新組織起其軍隊,這一情況法軍指揮官並不知曉。布呂歇爾不顧格奈瑟瑙的勸阻(後者擔心英軍會抵擋不佳法軍的進攻)向西運動以增援惠靈頓,距惠靈頓僅14公里遠,同時留下部分兵力阻擊格魯西。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之戰18日中午,拿破崙以72000人的兵力向惠靈頓的67000人發起進攻。到下年4時,儘管進行了順強的抵抗,英荷聯軍仍不得不沿陣地後撤。

在內伊指揮下,法國騎兵衝進英軍陣地的中央,如果能得到帝國步兵的支援的話,惠靈頓的中央陣地就很有可能被撕裂。但拿破崙擔心的普魯士軍團已經出現在其右翼,所以其步兵按兵不動,得不到支援的騎兵不能擊散龐大的英國步兵方陣。

儘管早在下午1 時,普魯士軍團之前衛部隊已到達戰場,格奈瑟瑙仍然擔心英軍可能被擊敗,因此老謀深算地推遲普魯士軍團的進一步進軍。

但到下午約4時左右,布呂歇爾的軍隊進入交戰,喬治洛博軍慌忙轉而阻擊普軍,被擊潰。拿破崙遂發起最後一次進攻,企圖攻克惠靈頓的防線。在沒有騎兵保護下,近衛軍進攻惠靈頓之中央,取得一些進展後,被英軍擊退。

此時布呂歇爾將全部兵力(共53000人)投入戰鬥,重複進攻法軍之右翼。當近衛軍後退時,惠靈頓發起反攻。法軍崩潰而大亂,被迫逃離戰場。在普軍的追擊下,混亂達一夜之久。最終法軍除了格魯西的33000人以外,大部分都逃散了。

這場戰役,雙方均損失慘重,惠靈頓損失15000人,布呂歇爾達7000人。而法軍損失則高達25000人,另有8000人被俘。

在這場戰役前,拿破崙信心十足。他宣稱說,此戰必勝。而他的老近衛軍的揹包裡也裝著準備在布魯塞爾檢閱時穿的軍裝。

在戰役中,拿破崙也確實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他的對手惠靈頓後來說,“在我有生以來,都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焦急不安的生活,因為我必須坦白的承認,我從來沒有像這一次如此的接近失敗。”

由於格魯西的援軍沒有及時到達戰場,內伊的指揮錯誤百出,在惠靈頓和布呂歇爾的夾擊下,拿破崙在滑鐵盧失敗了。雖然拿破崙失敗了,但是他的名字讓大家永遠記住。現在的滑鐵盧,到處都可以看到拿破崙的名字,卻找不到惠靈頓的名字,這也是一種象徵。


歷史笑春風


“淞滬會戰”是以日軍大勝開局,當時,日軍在上海擊潰了國軍最精銳的部隊,然後乘勝追擊,佔領了中國的首都南京。表面上看,這是日方一場大勝、速勝。但這也恰恰也是日軍被反殺的開始。



正是因為“淞滬會戰”,抗日戰爭的戰略格局被強行改變了。會戰之前,中日軍隊在“七七事變”中,已經在蘆溝橋發生了衝突,雙方已經正式宣戰。當時,日方的戰略進攻勢態是“由北往南打”,這個戰略格局對中方很不利。

首先,相比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而言,日軍的機動化力量很強,沿著中國的東部鐵路線,可以迅速機動,自北向南壓過來,中國軍隊很難正面抵擋。

其次,中國東部的海岸線太長,很難全線防守。當時的日本海軍又實力超強,陸地上打得膠著之時,日方可以隨時從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選一防守薄弱處登陸,切斷中國軍隊的後路。“淞滬會戰”中,日方的殺手鐧就是杭州灣的登陸,抄了中國軍隊的後路。



但是,“淞滬會戰”之後,這種戰略格局就徹底改變了。日方原來的“由北向南打戰略”,打成了“由東向西打戰略”,變為沿長江向中國內陸進行攻擊,這個難度就大大增加了!在河流湖泊網狀交叉的長江流域,日軍就失去了陸地上快速機動的能力,與此同時,強大的日本海軍也開不進長江內陸地區,原先沿海岸線進行快速補給和切斷國軍後路攻擊能力也消失了。

這麼一打,抗日戰爭就從速決戰,打成了持久戰!從這一刻起,勝利的天平就開始向中國傾斜了,中國軍隊的反殺就開始了。


臨時客


三峰山之戰

公元1232年正月,拖雷率領5萬蒙軍精騎與15萬金軍在禹州城外三峰山展開了蒙金戰爭中最為慘烈一次主力決戰。戰役之初,金軍仰攻山上蒙軍,連戰連捷,將蒙軍逼入兩山之間的金溝之中。金軍於是將蒙軍包圍。金將張惠率1萬騎兵從山上衝殺蒙軍,蒙軍損失慘重。隨後金軍在蒙軍四周掘溝,意圖困死蒙軍,蒙軍岌岌可危,隨時可能全軍覆沒。正月15日晚天降大雪(史料載拖雷命人祈雪),氣溫驟降,16日再次下雪。金軍始料未及,戰力大減,然蒙軍極善於嚴寒中作戰,蒙軍士氣大振。拖雷抓住戰機,命令蒙軍四面出擊,全面突圍。突圍成功後與及時趕到的窩闊臺援軍將金軍反包圍,形勢瞬間逆轉。後蒙軍圍三闕一,留出禹州城方向。金軍中計,向禹州城撤退。蒙軍乘勝追擊,金軍全面崩潰,禹州城外血流成河。金軍名將楊沃衍、樊澤、張惠、高英戰死,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尚率百騎逃入城中。蒙軍隨後破城,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尚率殘軍與蒙軍展開巷戰,全部陣亡。移刺蒲阿被俘後拒降被殺,只有武仙成功脫身逃往新密。至此,金朝最後的名將團隊幾乎全滅,精銳喪失殆盡。蒙軍反敗為勝且大獲全勝。金朝滅亡進入倒計時。


焱翎玦


粟裕指揮的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戰役,粟裕以60萬軍隊打敗了國民黨80萬正規軍。是大兵團作戰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歷時66天。國民黨軍先後投入7個兵團、2個綏靖區,34個軍,86個師,共約80萬人,出動飛機高達2957架次。解放軍參戰部隊華東野戰軍16個縱隊,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連同華東軍區、中原軍區地方部隊共約60萬人。戰役中共消滅國民黨軍徐州“剿總”前進指揮部及其所指揮的5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1個綏靖區,正規軍連同其他部隊共555099人,約佔其參戰兵力的69%,其中俘虜320355人,斃傷171151人,投誠35093人,起義改編28500人。國民黨少將以上高級將領被俘124人,被擊斃6人,投誠22人,起義8人。以上戰果還不包括其潰散和逃亡人數。主要繳獲有火炮4215門,輕重機槍14503挺,長短槍151045支,飛機6架,坦克裝甲車215輛,汽車1747輛,馬車6680輛,炮彈120128發,槍彈2015.1萬發。

淮海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軍於碾莊(徐州以東)全殲敵軍10萬餘人,敵兵團司令黃百韜自殺。同時,攻克宿縣,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第二階段,殲滅黃維兵團12個師,生俘黃維。敵孫元良兵團妄圖突圍,被殲滅。為配合平津戰役,對杜集團圍而不殲。第三階段,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共30萬人,俘獲杜聿明,邱清泉自殺,李彌逃脫。

這次戰役,我軍參戰部隊60萬人,敵軍先後出動兵力80萬人,歷時65天,共殲敵55.5萬餘人,使蔣介石在南線戰場上的精銳部隊被消滅乾淨,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使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淮海戰役西起商丘,東至連雲港,北起薛城,南至廣大淮海地區,是一場決定國共兩黨命運的大決戰。

我軍參戰部隊有陳毅、粟裕的華東野戰軍,25個縱隊,計40萬人。劉伯承、鄧小平的華中野戰軍,16個縱隊,計25萬人。敵軍參戰部隊有黃百韜兵團,計10餘萬人。黃維兵團10餘萬人。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兵團共計30萬餘人。另加四個綏靖區的30萬兵力。(這些都是烏合之眾,為李延年部,馮治安部,劉汝明部,周巖部部)。

第一階段:1948年11月6日起,我華野主要任務是殲滅黃百韜兵團。11月22日全殲黃兵團。

第二階段:中野和華野(華野部分縱隊)聯手,收拾圍困在雙堆集的黃維兵團,至12月15日,黃維兵團土崩瓦解。

第三階段:中野和華野集中全力圍困邱、李、孫兵團。對他們圍而不打,一方面我們暫時還沒這個能力,一方面我們也需要一個戰役休整事情,以逸待勞。最後在1949年1月10日將杜聿明集團殲滅。

淮海戰役的意義就如毛澤東在戰役結束後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發表的關於時局的聲明中所說:“現在,人民解放軍無論在數量上士氣上和裝備上均優於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殘餘軍事力量。至此,中國人民才開始吐了一口氣。現在情況很明顯,只要解放軍向殘餘的國民黨軍再作若干次重大攻擊,國民黨統治即將土崩瓦解,歸於消亡。

淮海戰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淮海戰役也充分體現了粟裕大兵團作戰指揮能力,粟裕是當之無愧的戰略家,粟裕的戰神風采在淮海戰役中彰顯無疑。


燕山永固


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黃天蕩之戰吧。

梁紅玉大家肯定都知道,巾幗英雄,在“黃天蕩”之戰中,親自擊鼓為宋軍助威,和丈夫韓世忠一起大敗金軍,在民間的傳唱中廣為流傳。

可是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是怎樣的呢?宋軍的水師被燒死、淹死的將士不可勝數,韓世忠和少數將士丟下船,落荒而逃,可以算是一場戰術上的大敗了,事後梁紅玉還要求皇帝治罪自己的丈夫。

不是說大勝嗎,怎麼又會大敗呢?起初呢韓世忠正確判斷敵情,先佔有利地勢,憑藉長江天險,充分發揮水戰之長,把金軍打得丟盔卸甲,千古流傳的勝利片段也是在這個時期的。把金軍逼到“黃天蕩”這個死水港後,金軍的統帥完顏宗弼害怕了,就派人向韓世忠求饒,韓世忠就說“還我兩宮,復我疆土,則可以相全”。

這主帥一看不行啊,自己一直被困的話,肯定會被活捉的,於是就重金求人,看有誰能有啥妙計啥的。誒,還真有一個福建人王某,教金軍把土填在船上,並且放置船槳,以便可以穩定船身並且機動做戰,還要金軍做火箭,以便可以火攻。

第二天,天氣很好,一點風都沒有,好了,宋軍慘了,動不了,只能活生生的被金軍用火箭燒死,幾個水師將領戰死了,金軍乘勢追殺70餘里。“舟軍殲焉,世忠僅能自免”。

真是有點可惜啊,如果沒有這個貪財的人獻計的話,黃天蕩之戰可就是一場大勝利了。不過為什麼說是戰術上的失敗的呢?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戰略上其實是勝利的。

這個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剛開始是個徹徹底底的主戰派,為此還把主和派的一些官員給殺了,宋高宗的話也一直被他打得落荒而逃,多虧張公裕南宋朝廷才能苟延殘喘。可是呢經過此戰之後,這個宗弼有點後怕了,開始不再主戰了,金軍也不敢輕易渡江了,而韓世忠也因此戰使南宋軍民人心大震。






博約古今


15萬vs2萬,國軍佔盡優勢、勝局已定為何還是被反殺?這兩人是罪魁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兩年時間,國民黨軍隊節節抵抗節節敗退,除了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局部勝利和武漢會戰敗得不是特別難看之外,基本上就是被日軍趕鴨子。其中最為可惜的一次戰敗,便是蘭封戰役。

1938年4月,臺兒莊戰役勝利,殲滅日軍2萬餘人(後人修正之後認為是1萬,今天不具體討論)。於是國軍內部瀰漫著“速勝論”的說法,徐州戰場直接增兵20多萬,清一色的中央軍,想要中央軍複製第五戰區李宗仁雜牌軍的勝利。

日本軍隊正發愁找不到國軍主力,現在送上門來咋能放走。於是日軍10個師團30多萬人南北夾擊徐州。徐州為中心的第五戰區有30萬國軍,當然不敢就此拋擲,於是奉命撤退。

就在此時,日軍第14師團孤軍冒進,成了第一戰區的肥肉。第十四師團是日軍的甲種師團,師團長是土肥原賢二。為了炫耀武力,土肥圓把300輛戰車一字排開在豫東平原的麥田上,看起來簡直就是找打!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如何能放棄這個最好的戰機,迅速集結12萬兵力叫吃掉土肥圓這塊肥肉。

一開始戰鬥十分順利,第74軍和71軍收復內黃縣,日軍且戰且退,目標瞄準了蘭封縣。如果蘭封縣能夠堅守一段時間,土肥圓絕對會被快速集結的國軍徹底圍殲。然而中央軍的戰鬥力,遠遠比不上雜牌軍,僅僅3個小時就逃跑了。

蘭封縣的快速失守與臺兒莊戰役的滕縣保衛戰、臨沂保衛戰形成了鮮明對比。守衛蘭封的是黃埔一期桂永清帶領的27軍,有2萬多人,而滕縣保衛戰的川軍王銘章師只有3000多人,臨沂保衛戰的龐炳勳也只有13000人。王銘章在滕縣保衛戰中苦戰三天三夜,整個師全部陣亡,龐炳勳則是在臨沂兩次抵抗日軍,第一次打了6天,第二次打了8天。都不曾放棄。

而桂永清,仗著黃埔一期天子門生的名頭,僅僅做了3個小時的象徵性防禦,就棄城而走。對土肥圓的第一次圍殲,以失敗告終。

即便如此,國軍對日軍佔領的蘭封縣城已經形成了合圍,參加戰鬥的軍隊有第19集團軍總司令薛嶽指揮俞濟時第74軍、李漢魂第64軍、宋希濂第71軍、桂永清第27軍,由東向西,以及第17軍團長鬍宗南部。

薛嶽帶領軍隊與5月25日對蘭封的14師團發起猛攻。據戰史記載,當天黃昏“蘭封城垣槍聲大作,手榴彈的爆炸聲尤為猛烈,守城日軍進行反撲。激戰兩小時,槍聲漸稀,日軍已向西北方向逃竄”,中國軍隊乘勝追擊,“擊斃日軍10餘名,繳獲步槍、輕機槍10多支及軍馬10餘匹,留在城內作掩護的20多名日軍全部被擊斃”。

25,26,27三天時間,74軍、64軍和71軍協同下,蘭封縣收復。土肥原賢二帶著軍隊一路東逃,目標商丘。

土肥原賢二在豫東的遭遇,很快得到了外圍日軍的側應。日軍第10師團混成第3旅團,5月28日正向渦陽進攻中;第16師團及混成第13旅團,26日攻佔虞城,同時向商丘外圍陣地進攻。程潛命令守衛商丘的第八軍軍長黃傑,務必死守,在圍殲土肥圓之前,決不能撤退!

黃傑也是黃埔一期的天子門生,對程潛的命令不屑一顧。在與日軍遭遇後,不戰而逃,28日當天第40、第24師退向柳河、開封,29日拂曉第187師也撤走了。日軍本以為在商丘城下有一場惡戰,結果連國軍的影子都沒見到!

土肥圓的援軍到了,停下不跑了,直接調轉頭東進打國軍。於是,整個豫東,成了日軍肆虐的地方,不久後,為了阻擋日軍西進,國軍炸開花園口,89萬人直接死亡,500多萬人失去家園。而日軍,卻提前得到消息,撤回了徐州一帶。

而黃傑和桂永清這兩個臨陣脫逃的人呢?不僅沒有被槍斃,反而官越做越大!

6年後,黃傑擔任第11集團軍司令,參加滇西反攻,還混到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後來敗退臺灣後,黃傑甚至還當上了國防部長、臺灣省長,妥妥的“抗日名將”。

桂永清更過分,任“戰幹團”教育長,抗戰勝利後擔任了海軍總司令,成了二級上將。現在的臺灣當紅影視歌明星桂綸鎂,就是他的孫女。

這樣的軍隊,一點紀律都沒有,不失敗才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