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休幹部的十年抗癌故事總結:生命在於心態!

他患過喉癌和兩種不同類型的肺癌,卻依然樂觀、開朗,談笑風生;他曾被主刀醫生判定活不過三年,卻帶腫瘤生活了十年。十年後,他依然堅持抗癌,從容而快樂的性格,讓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感嘆不已。

他叫王鋒,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一名退休幹部。

一名退休幹部的十年抗癌故事總結:生命在於心態!

自己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

2003年的一天,54歲的王鋒在單位的例行體檢中查出患有喉癌,並很快在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做了手術。沒想到在2004年、2005年他的喉癌又2次復發。在做了3次喉癌手術和放療後,他的喉癌得到了控制,並且還能說話。

可是病魔並沒有因此放過他,2007年王鋒在體檢中發現右肺得了鱗癌,手術4年後他的左肺又得了腺癌。鱗癌、腺癌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癌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這在癌症病人中是不多見的。面對更加兇險的癌症,很多人都有一種焦慮、恐懼、緊張甚至怨恨的“黑暗階段”,但王鋒卻出奇的平靜。

一名退休幹部的十年抗癌故事總結:生命在於心態!

2003年王鋒第一次手術前,醫生要找病人家屬談話,並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王鋒要求自己籤手術同意書,醫生說不行,我們有些話很不中聽的。

王鋒告訴醫生:“我知道你們說的不中聽的話是什麼,無非是手術可能會導致啞巴,手術過程發生意外甚至死亡,這些我都不怕。”醫生見王鋒如此豁達、堅強,便直接與他對話,還破例讓他自己簽字。前後經過5次手術,多次的放療、化療,王鋒硬是挺過了十年。

醫學專家有過統計:在癌症病人中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亂吃藥亂投醫藥死的,真正因病而死的只有三分之一。王鋒的每次檢查、複查的報告單、病理報告和出院小結,王鋒都親力親為,自己保管,他對自己的病情比家人更清楚。

一名退休幹部的十年抗癌故事總結:生命在於心態!

在與疾病抗衡的同時,王鋒也總結出自己的抗癌經驗:

一是不要輕信民間的偏方和所謂的秘方以及道聽途說的傳聞,也不要盲目套用病友的治療方案;

二是不要亂投醫,經常更換醫生,固定醫院和醫生對醫生掌握、分析病情和保持治療連續性很有好處;

三是相信醫生,只有醫患雙方聯手才能戰勝疾病。

最不像“病人”的病人

王鋒個性獨立,不願麻煩別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家人,即使得病後依然如此。他的肺癌手術是在上海進行的,從2007年到現在,他先後去上海住院、檢查、複查十多次。除了有一次剛剛接受完化療,身體虛弱,行走困難,讓兒子陪過一次外,他都是一人提著行李箱乘火車去上海。

住進醫院在手術前一天才讓妻子、女兒趕去照顧,他說並非家人對他不關心,而是他不願家人影響工作,這在別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連醫生都感到驚訝,說從沒見過這麼堅強的病人。

一名退休幹部的十年抗癌故事總結:生命在於心態!

得病後的王鋒依然處處替別人著想。外出就餐時,王鋒堅持不使用公筷。儘管大家都知道癌症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但不會傳染,王鋒仍然堅持這樣做,就是在家裡吃飯,王鋒也獨自使用一套餐具,家人也拿他沒辦法。家人幾次提出要給他買點補品進補,但都被王鋒拒絕,他說自己胃口好,吃得下,何必浪費那個錢。

重陽節那天,文廣新局離退休幹部聚會,大家正合計著一起去醫院看望住院的王鋒,王鋒卻意外地出現在大家面前,那時他剛剛做了化療,四肢麻木,身體虛弱,他特地打的過來跟同事說:“正因為知道你們要來看我,才特意來的,免得你們擠公交車折騰呢!”大家都樂了!

發揮餘熱研究黨史軍史

王鋒1968年參軍,在部隊長期從事新聞工作。1993年轉業後,一直在市廣電局從事新聞宣傳管理工作。王鋒先後在數十家中央、大軍區、省、市級媒體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新聞消息、通訊和新聞照片。他報道的《九勇士戰績振人心,老畫家揮毫寄深情》獲中國記協1981年“全國好新聞獎”(即現在的“中國新聞獎”)。

由於新聞工作突出,王鋒在部隊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受通報嘉獎數十次。時任解放軍總政宣傳部長的中國記協名譽主席邵華澤曾題詞:“後生可畏,精神可嘉”來勉勵他。

一名退休幹部的十年抗癌故事總結:生命在於心態!

王鋒退休後擔任溫州中共黨史學會、溫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致力於黨史軍史研究和宣傳。即使是得病以後,王鋒仍然堅持研究黨史軍史。2011年,王鋒撰寫的記述自己22年前參加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工作隊下鄉經歷《難忘務垟54天》一文,獲中國新四軍研究會主辦的《鐵軍》雜誌社紀念建黨90週年徵文一等獎。2012年,王鋒撰寫的紀念劉英烈士犧牲70週年的特稿《赤心獻革命,決然無返顧》,被《鐵軍》、《溫州日報》、《東南烽火》、《浙南火炬》等報刊全文刊發。

決定身後捐獻人體器官

十年抗癌經歷,王鋒多少次跟死神擦肩而過,視死如歸的他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一次,他從報紙上得知我國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多達150萬人之多,而能獲得移植的只有1萬人,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死後將有用的器官捐給需要的人,而遺體則捐給溫州醫學院用於臨床解剖研究,但家人沒同意。後來王鋒決定捐獻眼角膜,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現在王鋒又有了新的想法,如其他器官評估適於移植,也將一併捐獻。

對於將來的喪事如何辦,王鋒也早已做好了打算。他與家人商量好了:不登訃告,不設靈堂,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火化時妻子、兒女、弟妹到場即可。患病期間他得到親朋好友、單位領導和同事,還有老首長、老戰友及鄰里的多種形式的關心,一直心存感激,走了就不給他們添麻煩了。

一名退休幹部的十年抗癌故事總結:生命在於心態!

王鋒對後事的安排讓筆者想起泰戈爾的一首詩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絢爛,淡然死,就死如秋葉之靜美。

2008年1月10日,王鋒的老首長、國防大學原政委李文卿上將在給王鋒的信中寫到:“一般人是經不起這樣的打擊的,可見你對人生,是徹底的唯物主義。希望你永遠樂觀,笑對人生,做生命的強者”。老首長的這些話一直鼓舞著王鋒,同時也增強了他跟疾病做鬥爭的信心。

“在面對傷痛甚至死亡時,我們沒有更多的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是我們的心態。”這是王鋒對自己十年抗癌心路歷程的最好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