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旅行遊記

這篇遊記我寫於2016年,這是在頭條的第一次發文,我把這篇自認為還算有趣的遊記謄寫了過來,不為別的,自愉自樂便是了。

嵊泗遊記

1

天只是微微亮,晨光透過窗簾瑣碎的縫隙灑落到臉上。時間剛過六點半,除了跳動的心臟,一切都是那麼幽靜,真希望全世界都沒法睡醒……而讓我一個人背上行囊欣賞沉睡的清晨,聆聽恬淡的輕響。

踩著單車到了食堂,碰巧遇見了同行的阿杜—牛仔褲、運動夾克,儼然一副春遊少女的打扮。跟平常睡眼惺忪的疲憊樣比起來,今兒個真是榮光換髮,神采飛揚。

飯後和元神,大姐大,寧寧和一春在車旁匯合,簡單的寒暄幾句後便踏上了這初秋清晨的集體旅行,伴著微涼的秋風,掃著遍地的黃葉,我們出發了。

2

大約上午9點半,我們五人率先抵達了海港碼頭。而另外兩輛車上的李老師和冬哥想必還在東海大橋上飛馳。李老師是這次旅行的發起者,和他同乘一車的還有小毛、阿杜、漩姐和孫少。而冬哥則是行程的策劃人,他和洋仔驅車最後趕到。

10點半全體12人匯合完畢之後,來不及噓寒問暖,便登上了10點40開往嵊泗列島的客輪。上一次坐船大概要追溯到初中畢業去三亞釣魚了,再之前我想起了小時候從家裡傍晚坐船到重慶朝天門的情景,那澹澹的江水和粼粼的波光依舊是童年不滅的記憶。然而今天的船似乎不那麼好客,好不容易在擁擠中登上它,它卻像發了脾氣的頑皮小孩停不住地晃盪,連我這個身強體壯的小夥也有點眼冒金星。漩姐似乎是有些難受了,在阿杜的陪同下闊別甲板上的各位回到船艙休息了片刻。我似乎也有些淡淡的睏意,搖晃地回到了船艙補覺,那真是睡意昏沉。眼睛一閉一睜……小島正張開雙臂撲面而迎;人群也開始躁動起來。嵊泗,我們來了!

3

一隻腳剛踏上岸,我似乎感到了這座小島不平凡的律動。那可能是脫離陸地之後自由的歡愉;也可能是孤單失群悲涼的抽泣;也許還是面對大海獨當一面自信的呼喊。這神秘的小島用它深邃的魅力吸引著我們一行人去探索,去看它個究竟。

午時已到,乘車從碼頭前往餐館大概需要一刻鐘,下車後卻發現飯店坐落在我們的腳下,這島上的小鎮,房屋鱗次櫛比地排列著,幾乎看不出來任何的門道,但也不能說得上是混亂不堪。總而言之,如果這些房屋都建成歐式的,便像極了愛琴海邊的歐式小鎮。

午餐以海鮮為主,這是毫無疑問的,對李老師、小毛、漩姐這些常年生活在海濱城市的人們來說,海鮮就是家常便飯。而對我,一個在山城重慶摸爬滾打18年,又在京城混跡4年的內陸人來說,這每一樣菜都是那麼的新鮮。吃在嘴裡,爽在心裡,大海的味道真的和山裡的味道很不同,只覺得是一種無言的美味,剛剛下肚的海魚似乎在肚子裡又開始翻騰,那種最原始的野性展露無遺。當地人可以叫得出每個菜的名字,而我只把他們分成了魚、貝殼和蔬菜。

一陣狼吞虎嚥之後,例行的每人自我介紹就開始了,現役的學生大家互相已經熟悉了,而退役的師兄大家也不陌生,然而李老師卻執意讓我們每人介紹自己,看來目的並不單純。果然……當聊到每個人的個人生活狀況時,大家都有點兒忍俊不禁,除了尷尬卻又有些羞澀。想來也是,畢竟大家平常都以同學或者同門相稱,突然一下要想把純潔的革命友誼實質性地昇華一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不過把這個當做飯後的趣事,博得一笑又何樂而不為呢!

之前沒有見過的三位師兄真是迥然不同,洋仔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冬哥雖然年齡比我們大不了幾歲,卻像個平易近人的老領導;至於孫少,這個傳說中風洞史上最聰明的男人,看上去總有點大智若愚的味道。

餐畢,一行人拖著略顯疲憊的步伐離開了,目的地是大悲山,是不是會發生什麼悲傷的故事呢……

4

大悲山坐落在離午飯小店15分鐘車程的靈音寺旁邊。從地理位置上來講,靈音寺依傍著大悲山,無論古時候皇室大興土撥,還是現今政府修建房屋似乎都是要找這麼一座地勢險要的山作為倚靠,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靠山”吧。作為一個”缺乏信仰“的新生代研究生,我實在是不懂這個“靠山“的講究。我們一行人三兩成群地走著,到了景區門口,一箇中年導遊帶領的老年觀光團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見那導遊身穿棕色夾克,膚色稍顯黝黑,不出眾的臉上鑲嵌這一雙犀利的明眸;個子不高卻精神抖擻,介紹起嵊泗列島的歷史來那是口若懸河,根本停不下來,完美彰顯了一個本地人的精神面貌和自豪感。他說到嵊泗列島,講解了小島名字的由來,講到這裡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可是講到打仗的時候,話鋒一轉,便開始回憶起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喊起了口號,唱起了紅歌。而我只是微微一笑,似乎明白了這才是老年觀光團永恆不變的主題。

言歸正傳,那大悲山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山呢,生在山城的我對各種大山已經是見慣不怪了,與其說是山,不如說這是一個丘陵。從景區門口攀登到制高點竟只用了10分鐘,山頂上貼著崖壁建了座觀光臺,這是愛美女孩自拍的黃金場所,我只是佇立在頂上來回觀望,時而向左轉;時而向右轉。周圍的小島和海中的船隻一覽無餘,這裡的海不是夢中的海,夢中的海像一顆巨大的藍寶石與秋日交相輝映;夢中的海島長滿無數新奇古怪的植物,還有跟侏羅紀公園裡的巨獸類似的奇妙生物;夢中的海浪是浪漫的鋼琴家,那琴聲喚起了所有年輕人對愛的渴望。眼前的海渾濁不堪,沒有一絲生氣,就像一春和元神所說的那樣讓人感到絕望。大海像經歷了萬千蟄伏的巨人筋疲力盡地躺下了,他太累了,他獨自用力量支撐起小島,支撐起島上的漁民,支撐起海人的希望,卻把自己的希望埋藏在了無盡的深淵。我被這時間沖刷出的絕望之美深深的震撼了,在地平線的遠方,海水的顏色突然發生了變化,從渾濁的泥色立刻轉變成了青色,是深邃的青色,是偉大的青色。我明白了,大海從未放棄過希望,島邊的渾濁是通往成熟的歷練,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脛骨,餓其體膚……直到由渾轉青瞬間的昇華,那一瞬間已經成為永恆。從年輕到成熟,從混亂到有序,從迷茫到自信,從孤獨到勃發,從青澀到深邃……這才是真正無畏的大海!

大悲山的悲不是悲,而是大愛,而靈音寺的眾僧似乎參透了這一層秘境故選擇了這座“靠山”。於是下山之後,我們懷著一種敬意去參觀了靈音寺,佛香門第,眾生平等,經書飄逸,萬物歸宗。沒有想到,一次海島的觀光之行竟成為了一刻人生的修行,生活果真是猜不透啊!

5

沿著大悲山的環山公路緩緩向下步行,一行人有些沉默,也許是常年待在校園缺乏鍛鍊,這出來上下攀爬腿腳多少有些不輕便了。咱們隊伍中的女孩們卻是興致異常,看到一朵可愛的小花,一顆呆呆的果實就格外的高興,生活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看著他們如此高昂的興致,我的心裡也開朗了許多!

走了大概半個小時,我們已經快接近山底的東海漁村了,明明可以走平坦的大路,李老師卻右手一揮帶領我們走入了一條叢林掩映,幽暗崎嶇的小路。小路像一條熟睡的青蛇在山中小憩,我看不到前方通往哪裡,是曲徑通幽亦或是死衚衕?路的兩旁長滿了灌木叢,像兩隻訓練有素的迎賓隊伍向我們彎腰行禮,我獨自一人走在隊伍的末尾,冬哥和李老師腿腳麻利早已看不到蹤影,只看到我前邊的寧寧用手機在記錄各種小花小草的可愛姿態,拍完了還找大家鑑賞鑑賞,我雖不是專業的攝影師,但她拍的景緻確是別有一番風味……走著走著,一條淡淡的旋律縈繞耳畔“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伴著歌聲,接著走著,歌聲還沒停止,路卻已到盡頭,我們從灌木叢中出來了,而海也更近了!

6

原本憋足了幹勁兒要到海邊戲水踏浪,然而時間不饒人,眾人只好悻悻而歸,但聽說住的地方是海景房,最後也就罷了,別了大悲山,別了東海漁村!

在住的酒店剛下榻,李老師就一個勁兒的誇冬哥安排的不錯,想來他對這海景房甚是滿意,還迫不及待地叫上大家一起出去走走,出人意料的是大家這會兒突然沒了勁頭,唉,人是鐵飯是鋼,誒著肚子的少年們是雷也打不動的。於是大家在酒店裡要麼休息,要麼玩耍,要麼歌唱。

晚餐跟午餐類似,亦是以海鮮為主,只是比中午的更加豐盛,更加華麗,我不禁感嘆,對我這樣山城來的孩子,吃上這樣一頓,這輩子真是值了!不僅酒足飯飽,還有歌聲相伴,實在人間樂事。飯後,李老師帶著冬哥,大姐大和洋仔在這月黑風高的夜晚出去走了走,與都市的燈火燦爛不同,海邊的夜寂靜的可怕。而漩姐、阿杜、寧寧和孫少依然放開嗓子盡情歡唱。而疲憊的我和小毛早早回到了房間或是看看手機,或是閒言碎語,不久便產生了一陣睡意,恐怕沒有什麼事比玩賞一天後睡個飽覺更愜意了,真希望明天不會到來,在夢中永遠的安睡!

7

人生第一次被海浪聲叫醒,從房間的窗戶依稀可以看見兩個在壩上踱步的身影,那是李老師和洋仔,他們倆只是靜靜的看著,靜靜的聽著,也沒有絲毫言語。我們所居住的地方處在一個海灣,向左或向右看去都是一段海灘,像一隻金黃色的手臂挽著海的一個細小的角落。突然間我有了一種大海子民的歸屬感,我們依偎在大海的身體裡,靈魂裡,在海浪敲打而成的兒歌中醒來,然後靜靜地注視著我們的母親。我和小毛迫不及待地踏上了這片金黃的沙灘,大姐大、元神、一春還有李杜二人都聞訊而來。他們捲起了褲腿,走向海水與沙灘交界的地方,彷彿回到了少男少女的時候那樣輕鬆與愉悅,他們撿著貝殼,踩著朵朵浪花,數著螃蟹,我真是羨慕他們,要不是我失算穿了一身襯衣加牛仔,或許我也要開始回味童年了。當我看到螃蟹從洞中出沒的時候,那真是特別的有趣,這螃蟹可不是咱們吃的大閘蟹,這個個頭也就瓶蓋大小,淡黃色,稍微透明(可能是受到環境影響的結果),不仔細觀察都注意不到它的腳和鉗子。這小螃蟹雖然體型卑微,可動起來那是一點不含糊,從一個沙洞到另一個沙洞三四米的距離也就恍惚之間,這真可以說得上是靜如松樹,動如脫兔。

我們一路歡笑,一路跳躍,心情是好的,可潮溼的空氣卻像一條牛皮糖纏的我直難受。沒走多遠後背還真溼了個透徹,小毛更是早已揮汗如雨,淚汗成詩了。我們倆停下了腳步,依靠在一塊亂石上休憩片刻,閉上眼,聽著浪歌,吹著海風,無比酸爽……

大約10分鐘後,李老師和冬哥率領的大部隊折返回來,我們加入隊伍邁向了今天的另一個旅程—和尚套。聽著這個名我也是一臉問號,於是在期望與疑問中,我們出發了!

8

傳說1200多年前,唐代高僧“鑑真”為弘揚佛法,率領眾僧漂洋過海,東渡日本傳經。“鑑真“一行從揚州出發,中途遇上大風,船泊大悲山腳下的海面。當晚,值班的小和尚“玄能”在巡視中不慎掉入海中,危急中抓住一片大木板,隨潮漂泊,最後在嵊泗島最東側海灣抓住礁石才得以逃生。死裡逃生的“玄能”憑著現身佛門的堅強意志,在島上以種紫番薯為生,度過了30多個春秋冬夏,和島上的漁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玄能”死後,鄉親們為了紀念他,特把他住過的地方命名為“和尚套”,這就是“和尚套”的由來。

本以為是要去參觀一個和尚飲食起居的地方,讓人打不起精神。然而等到我們踏進和尚套遊覽區才發現這是一個倚靠大海的險峻山坡。而觀光的臺階恰好就是沿著懸崖峭壁懸空而建,上有巨石嶙峋,下有白浪滔天,雖不險象環生,卻也令人心驚膽戰,惶恐不安。不知道李老師和冬哥為什麼總是精力如此旺盛,彷彿是委員長和毛主席在踱步攀談,旁邊雖有美景卻無心欣賞。幾個女生開始了她們的自拍時刻,而我和小毛走在最後,一起靜靜地感受這山水和鳴的景緻,這浪花拍打光禿巖壁的景象我只在電影開頭看過,如今身臨其境,感受著實非同凡響。

小島遠處,海面看似風平浪靜,卻靜的讓人感到恐怖,海水緩緩地散著步,似乎像夏日裡休閒地老人團體,然而海底下暗流湧動,一股神秘而又宏大的力量若隱若現。慢慢地,慢慢地,海水開始加速,海浪開始聚集,像一支即將發起攻擊的隊伍吹響了最後衝鋒的集結號,而他們的目標就是前方我們一行人所處的這座小島,亦或是將這座小島所吞沒,再或者是吞噬整片陸地……我的雙腿開始發抖,這咄咄逼人的陣陣寒意著實讓人心驚肉跳。近了,更近了,在離我們不遠處水流卷著水流,浪花拍打浪花,速度越來越快;塊頭越來越大;氣勢越來越狠,衝鋒號已經吹響,這支隊伍向目的地山呼海嘯地發起總攻。而我在那一時刻只能木訥地駐足,彷彿腳底注入了千斤鐵水,任憑這洶湧的浪濤,這渾厚的能量,這無畏的嘶吼敲打我脆弱的心臟。那一刻我靈魂深處的野性和蠻橫脫離了我的肉體和波濤與山石結成了質的統一,或許這就是海人歸一的奇妙幻境。走幾步就忍不住停下來再次駐足感受,真希望時光的沙漏能堵住片刻,讓我將這無與倫比的感受再昇華一層,昇華到天地人,昇華到星際穿越,昇華到整個宇宙……

9

車至碼頭,上船,返航。回到海港碼頭已是傍晚時分,大家三三兩兩地走著,身子挺不直了,步子邁不開了,顯然是有些疲憊了。但大家的眼神是充實的,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在大海的擁抱裡找到了歸宿,在浪濤的折騰中收穫了平靜和淡然。

最後的晚餐設在了滴水湖旁邊的一家中餐館。每個人例行發表完旅行感言正準備飽餐一頓時,李老師又冷不防地拋出“有沒有看上誰”這種略顯尷尬的“丘比特彈弓”。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革命友誼純潔且“皮薄”。

癱倒在車中返校,我靜靜地回想這兩天短暫又精彩的旅程,臉上不自覺露出了肥胖的笑容。別了大悲山,別了嵊泗。

我猛的一睜眼,忽然從嵊泗的讀音聯想到了“生死”,原來真正融入世界之後便能忘卻了生死,獲得心靈瞬間的平靜與永恆。這或許才是這嵊泗本身要告訴我們的哲理。


山城童歌

2016年10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