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漲到每斤6元,農村人就不會外出打工,低工資的工人也想來農村種地,你信嗎?

用戶秋冬老王


三農問題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廣大農業人口的切身利益,再怎麼關注都不過分,有任何破解困局的辦法都值得討論。

題目中提到提高糧食價格,來增加農業收入,來吸引人們進入這個行業。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一件事,資本主義國家在發生經濟危機時,奶農把牛奶倒進溝渠裡去。這是為什麼呢?牛奶倒掉多可惜啊,免費送給人不好嗎?

類似的事兒,在中國有沒有發生過?答案是肯定的。有的是蒜薹扔在路邊的,有的是大白菜爛在地裡的,還有蘋果賣不出去的等等。

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都可以用供求關係來解釋,是市場經濟的力量決定的。一句話,什麼東西(商品)多了,供大於求了,其效用(價格)就會降低。反之,就是“物以稀為貴”。

放眼中國,放眼世界,現在糧食處於全球市場中,總體上不是緊俏商品。中國的大豆不是被美國、巴西的打敗了麼?為啥?因為別人便宜啊。

幾年之前,曾經豬肉很貴了一段時間。後來怎麼樣?就有商人開始從世界各地進口豬肉,我們就可以在超市裡看到國外進口的很多牛肉、豬肉,價錢也不貴。結果,國內的豬肉價格很快就回落了。

同樣的道理,玉米小麥等等的價格,是有一個國際市場價格的,而且美國的農業生產效率比中國高,糧食成本比中國低,中國想維持一個高價根本就是不可能。

農業人口想把糧食賣6塊錢一斤,那加工米麵的、做飼料的等等能用的起嗎?普通消費者能買賬嗎?現在進口各種食材多得是,叫誰會去買8塊錢一斤的中國饅頭,而不去吃用進口麵粉做的2塊錢一斤的?

這樣認真地說實話,很容易讓人反感。尤其是個別人不是討論問題,而是有很重的代入感,認為是對農業人口的不尊重。

我個人說話可能沒有說服力。那咱們就看看國家的大政方針是什麼。現在,中國最大的政策是城鎮化,是要農業人口轉移到城鎮,甚至有量化的目標,在2019年要落戶城鎮1億人口。

這是國家為三農問題指明的道路。至於農業,我認為機械化才是發展方向。再指望農業吸引人口倒流農村,恐怕不太現實;再指望政府保護糧食價格,也恐非長久之計。

因此,我不是不相信題主的方案在邏輯上有什麼問題,而是認為你假設的前提——糧價每斤6塊錢一時半會很難做到。


顏開文


導讀:糧價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漲到每斤6元。除非我們的國家,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比如津巴布韋,現在的鈔票印值都是幾百億起步,甚至是達到了廢除國家鈔票的地步!

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想知道一個國家是否能穩定的發展,最主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的人民,是否有充足的食物讓其吃飽。從古時朝代的更替,我們就可以看出,往往一個朝代的更替,其主要根源,就是生活在底層而吃不飽的農民將其推翻。

在國外,種糧的都是一些大型的農場主,他們種植的糧食更加的便宜,畢竟他們種植糧食的面積都比較大。而在我們國內,種植糧食的主要是一些普通農民。每家每戶基本也就幾畝田地,再怎麼折騰,也賺不了多少錢。所以我國大部分農民都在抱怨,種地不賺錢,還不如出去打工賺錢。但是,仔細計算下來,我們種植的糧食,其實每畝都有不錯的收益。只是當我們將種糧的收益,與其他收益進行對比時,才有了種糧不賺錢的結論。

那麼假如每斤糧食漲到6元,這有可能發生嗎?

有沒有可能,糧食漲到每斤6元?其實這個有可能發生,不要說6元,甚至是百元千元一斤的糧食都可能。畢竟像津巴布韋的一張鈔票,最低都是幾百億起步,我想他們的糧食價格都要幾百億一斤,但是在我國短期內不可能發生。

想要糧食漲到每斤6元,除了發生戰爭,我想沒有其他情況。畢竟在和平年代,那怕是出現天災,只要政府還在,為了國家的發展,也會出手維穩糧食的價格。有的人會說,糧食都沒用了,你還怎麼維持!其實可以想象一下地主時期,你不把糧和地拿出來,就批鬥你。而且,即使你有糧食,你也不敢漲價!

當糧食達到每斤6元,農村人照樣出去打工,城裡人不會來農村種地

那麼假如糧食漲到每斤6元,農村的人還會出去打工嗎?是不是“農民工”這個詞,就會從此消失!又或者城市收入比較低的,會不會跑到農村來種地,形成一個新的詞“城市農民”!其實這些,都是不會發生的事,畢竟如果糧食漲到每斤6元,我國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那怕糧食漲到每斤6元,農民同樣會有人出去打工賺錢,畢竟種地還是賺不了錢!

因為,雖然糧食的價格漲到了每斤6元,可其它物品的價格也會同樣的上漲,甚至漲幅可能會比糧食的價格更高。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上班族,如果你的工資還不夠每月買米的錢,那麼你還會去上班嗎?我想不會再去了吧,畢竟連自己溫飽都解決不了,還去上什麼班。而做生意的也是同樣的道理,都掙不了錢,我還賣什麼東西。

所以當糧食價格上漲到6元后,其它物價也會同樣上漲。而我們農民種地,在糧價上漲的社會,也同樣賺不了錢,因此還是會有農民出去打工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